第六板块-文言文阅读-第四讲-文言文断句(原卷版)_第1页
第六板块-文言文阅读-第四讲-文言文断句(原卷版)_第2页
第六板块-文言文阅读-第四讲-文言文断句(原卷版)_第3页
第六板块-文言文阅读-第四讲-文言文断句(原卷版)_第4页
第六板块-文言文阅读-第四讲-文言文断句(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文言文阅读专题第四讲文言文断句【知识精讲】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形式。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而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正确断句,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全国新高考Ⅰ卷(山东)、Ⅱ卷(海南)均专门设断句题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1.方法要特别注意,单选题四个选项对句子的切分,孤立地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联系前后文的语境分析,才能确定只有一项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无论是用“/”断句的主观题,还是判断命题者给出的几种断句选项的客观题,都应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前提下进行解答。不过,对待单选题,可以先确定四个选项切分的不同点,从而将“不同点”作为思考的重心。以下一些方法,对解答文言文断句题有一定的帮助。(1)寻名词(代词)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2)找虚词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本语段有句末语气词“焉”“也”各两个,一个句首语气词“夫”,五个句首关联词“于是”“以”“则”“而”“故”。本语段可根据虚词的提示来完成断句。(3)察对话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均有说话者,利用“曰”字可以断开三处,再结合前面所讲的依据名词或代词断句,其他位置也可断开。(4)依结构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晏子春秋》)“冠足以修敬”与“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饰”与“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与“首服不镂刻”结构相同。这段话就是由三组结构形式对称的语句组成的,很容易断句。(5)据修辞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句中多次出现两字重复,使用了顶真手法。此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6)辨句式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庸……乎”“是故……”均是固定句式,“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再结合其他标志可断开其他语句。2.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第四步:检验译文,通顺合理。(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对点精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宋兴,锄叛而讨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试,休养生息,日趋于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选自《张耒集》,标点有改动)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王)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王德用,字元辅。父超为怀州防御使,补衙内都指挥使。至道二年,分五路出兵击李继迁,德用年十七,为先锋,将万人战铁门关,斩首十三级,俘掠畜产以数万计。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德用曰:“归师迫险必乱。”乃领兵距夏州五十里,绝其归路,下令曰:“乱行者斩!”一军肃然,超亦为之按辔。继迁蹑其后,左右望见队伍甚严整,莫敢近。超抚其背曰:“王氏有子矣。”(节选自《宋史·王德用传》)A.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B.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C.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D.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注]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帝谋西收嚣兵,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覆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歙袭略阳,因保其城。A.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覆/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B.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覆/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C.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覆/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D.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覆/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郭登,字元登,武定侯英孙也。幼英敏。及长,博闻强记,善议论,好谈兵。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上皇既还,代王仕颂登功,乞降敕奖劳。A.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B.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C.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D.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A.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B.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C.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D.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一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