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运动(教师版)1.1地球的自转>知识梳理<方向:自西向东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日、周期:恒星日、太阳日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速度: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产生时差知识点一地球自转: 1.方向:(1)方向:自西向东(如图甲)(2)极地俯视图:“北逆南顺”(如图乙、图丙) 甲乙 丙2.北极星与绕转中心:(1)地球自转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地轴是连接南北两板点、并通过地心的假想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北半球某地纬度等于该地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角。(3)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参照物不同,时间略有差异。太阳日:连续两次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恒星日:连续两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时间旋转角度意义恒星日24小时56分4秒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60°59'昼夜交替的周期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约为15°/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0.知识点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导致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1)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2)昼夜半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夜半球。2.昼夜交替现象:(1)成因: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不断地交替。(2)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二)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2)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如图所示)产生时差:1.地方时:(1)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2)特点:①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2.时区和区时:(1)时区的划分:①以伦敦所在的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为中时区。②以中时区为界,每向东或向西15°划分一个时区。③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④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分别是中时区(零时区),东一区至东十一区、西一区至西十一区、东西十二区。(2)区时: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区时。3.日期和国际日界线:(1)日期的界线:①国际日界线(固定不变)。②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时刻变化)。(2)日期的变化:①国际日界线的西侧日期比东侧早一天。②由国际日界线的西侧进入东侧,日期减去一天。③由国际日界线的东侧进入西侧,日期加上一天。学法指导:地球自转方向的判读方法:(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2)极点法: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反之,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为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为南极上空。(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的自转方向。2.太阳日长于恒星日的原因:恒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它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可以认为是固定不变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有明显变化,于是地球在太阳日比恒星日多自转了59',因此,太阳日比恒星日长3分56秒。3.比较地球上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的方法:一是看两地是否在极点上。极点上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二是看两地纬度的高低。若两地不在极点上,纬度低的线速度大,纬度高的线速度小,但角速度都相同。三是看两地地势的高低。同纬度上的两地,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如地球同步卫星与其在地面上的投影点比较,二者角速度相同,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四是要注意60°纬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与地球自转速度有关问题的总结:①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②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③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④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5\*GB3⑤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纬度(海拔相同):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纬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6\*GB3⑥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利于卫星向东发射。左右手定则法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在判断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时,必须顺着物体运动方向,掌心朝上,四指并拢,大拇指自然展开,四指指向原物体的运动方向,拇指的偏向即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则用左手。地转偏向力的实际应用: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最为明显,如龙卷风、漩涡等都与地转偏向力有关。此外,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建在左岸。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总结:产生影响: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①气旋:逆时针方向流动②反气旋:顺时针方向流动③三圈环流风向:由副热带高气压吹向赤道低气压,形成东北信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形成西南风。④季风环流:东亚冬季,由蒙古高压吹向西太平洋低压,形成西北季风;南亚冬季,由蒙古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形成东北季风;东亚夏季,由西太平洋高压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季风;南亚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5\*GB3⑤洋流:东北信风形成北赤道暖流;中纬西南风形成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季风,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6\*GB3⑥河流右岸侵蚀现象:河道右偏,右岸侵蚀左岸泥沙堆积。如长江下游南岸冲刷明显,北岸沉积明显,崇明岛逐渐与北岸接近。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7\*GB3⑦铁轨轨道的磨损:如京广线上的火车自北京向广州急驶时,受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西侧铁轨更易受磨损。确定某经度所在时区的其他方法:经度÷15°,所得余数与7.5°对比,若大于7.5,则所得的商加1,即所求时区数;若小于7.5°,则所得的商即该经线所在的时区数。进行地方时、区时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由于一天为24小时,当计算结果大于24时,要将日期加一天,时间减去24小时,即所求时间;当计算结果小于0时,则需加上24小时,原日期减去一天,即所求时间。有时日期的变化还会引起月份甚至年份的变化。易错辨析:地球自转方向有多个。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自转的方向不同,地球自转方向只有一个,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地球上各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除极点外,地球上各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假设地球是个正球体,则关于赤道对称的纬线上各点线速度相同。昼夜现象就是昼夜交替现象。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昼夜现象是静态现象,因为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形成昼夜现象,这种现象与地球自转、公转没有关系。而昼夜交替现象是动态过程,昼夜现象是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基础,当地球自转时,就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上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一定早看到日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的时刻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一些,但不一定先看到日出,如下图中的B点较A点位置偏东,但A点早已日出,而B点仍处于黑夜。前提条件是两点位于同一纬度,偏东地点日出早。5.甲地为6时,乙地为7时,甲地时间比乙地早。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指在同一地点的两个时刻的比较,数值越小,时间越早,如6时比7时早。而地方时的早晚指在同一时刻两个不同地点之间的比较,从地理位置上看,同一纬度,地点越靠东,时间越早,从数值上看,数值越大,时间越早。所以,若甲地为6时,乙地为7时,则乙地时间比甲地早。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北京时间指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是我们国家统一使用的时间;北京的经度为116°E,其地方时为116°E经线的地方时。>常见考点<考点一晨昏线的应用与判读:1.下面四幅图中的a、b、c、d四点中,处于昏线上的是()A.a B.b C.c D.d2.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D.夏至日晨昏线与地轴在同一平面内且与太阳光垂直读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3题。3.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
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B.
C在昼半球C.
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
AB是昏线【答案】1.B2.D3.A【解析】a、c、d为晨线,.b为昏线。2.晨昏线是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A正确。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垂直,故始终平分地球,B正确;晨昏线即为晨线与昏线,为太阳光线位于地平面上时,故太阳高度为0,C正确。晨昏线与地轴在同一平面上,为春分或秋分日,D错误。3.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定和光照图的判读。据图可知,C点在夜半球,B错误;顺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夜进入昼为晨线,从昼进入夜为昏线,图中AB为晨线,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A正确,D错误;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D>E,C错误。故选A。考点二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完成1-2题。1.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A.南半球 B.赤道上 C.北半球 D.回归线上2.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3.跨越宁波的第一条高铁——杭甬客运专线,于2013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行。临海铁路省内高铁路段全线贯通,“长三角”地区“2小时铁路交通圈”基本成型(见下图)。从宁波开往杭州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A.对北边铁轨磨损较重 B.对南边铁轨磨损较重C.两边铁轨磨损一样重 D.对两边铁轨都无磨损【答案】1.C2.A3.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故选C。该河自西向东流动,南岸为右岸,河流主要侵蚀南岸,所以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南岸。故选A。地球自转使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从宁波开往杭州的列车位于北半球,且是自东向西行驶,所以列车右侧铁轨磨损比较严重,即北边的铁轨磨损较重。故选A。考点三时间计算: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此日A点的地方时为0时B.AB线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每小时约15°C.AB线与赤道交点处地方时为18时D.此日A点的地方时为12时2.对于①②两点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点位于东二区,②点位于东五区B.大约两个小时后①点太阳处于地平线上,②点地方时则可能是20点40分C.大约一小时后,两地都处于夜晚D.①点地方时比②点地方时早4个小时3.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1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11月7日,则此时“北京时间”是()A.11月7日12时B.11月7日11时C.11月7日10时D.11月7日8时【答案】1.C2.B3.B【解析】1.此日A点的地方时为12时,D正确;图中AB线为昏线,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每小时约15°;AB为昏线,与赤道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故选D。2.图中①点位于20°E,属于东一区,从大约两个小时后位于昏线上,①点太阳处于地平线上;图中70°E是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②点位于80°E地方时为18点40分,两个小时后是20点40分,B正确;①点比②点偏西60°地方时晚4个小时。故选B。3.已知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阴影部分表示1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11月7日,由此可推断AN为0时日界线,BN为180°日界线,且7日角度为225°,可推断AN为45°W(西三区),北京时间(东八区)=0时+(8+3)=11时,故B正确。1.2地球的公转>知识梳理<方向:自西方向:自西向东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周期:恒星年周期:恒星年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速度:近日点最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四季更替四季更替的更替知识点一地球公转:1.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2.轨道(黄道平面):近似正圆的椭圆形。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4.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周期: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知识点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及其意义:(1)黄赤交角指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目前大小约为23.5°,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南北回归线的度数。(2)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称为太阳直射点。(3)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春、秋分日除外),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春、秋分日除外)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北移。知识点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所形成的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为中午12点。3.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上,每年太阳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太阳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上,每年太阳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太阳直射两次(2)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分布的两个规律:①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②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4.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日变化:①极点上: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①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②确定房屋的朝向:房屋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③确定当地的地理坐标:纬度:已知太阳直射点纬度和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当地纬度。经度:已知某经线地方时,又已知另一条经线为正午(地方时为12::0),可利用时间差,求出另一条经线经度。=4\*GB3④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5\*GB3⑤确定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如下图所示。特别提醒:为保证采光,在计算楼间距时,需先计算出该地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因此此时楼影长度最长。=6\*GB3⑥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集热板与水平地面夹角α=(ϕ±θ)(ϕ当地纬度,θ为太阳直射点纬度。两者位于同一半球时用“一”,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如下图所示。(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晨昏线把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昼弧、夜弧长度反映昼长和夜长。2.赤道上全年昼弧等于夜弧,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弧等于夜弧。3.昼弧长于夜弧为昼长夜短;反之,则为昼短夜长。(如下图)4.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时。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①昼长一(12一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一12)×2②夜长=(24一日落时间)×2一日出时间×25.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夏半年(北半球)春、秋分日冬半年(北半球)图示
纬度变化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季节变化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昼长夜短;春分日~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秋分日,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秋分日~次年春分日,昼短夜长;秋分日~冬至日,昼渐短、夜渐长;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三)四季的更替:1.四季的形成:赤道面地球自转赤道面地球自转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四季地球公转四季地球公转黄道面黄道面欧美:以二分二至日划分四季的划分:欧美:以二分二至日划分天文四季天文四季我国:传统上以四立日划分四季我国:传统上以四立日划分四季冬:≤10冬:≤10℃气候统计学方法(以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作为划分依据,适合北温带物候四季:物候四季:春、秋10--22春、秋10--22℃夏:夏:≧22℃学法指导:“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3.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4.地球运动中关于季节判断的依据:
北半球冬季(1月)
北半球夏季(7月)
地球公转规律
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太阳直射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
12
月
22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6
月
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
12月
22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6
月
22
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太阳升落方位
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区域除外)
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区域除外)
日出,日落时间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
6
时,日落时间早于
18时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
6时,日落时间晚于
18
时>常见考点<考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小题。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四地自北向南依次按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下图是某地昼夜年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该地最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C.极圈附近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3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2024八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科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苏教版必修1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年北师大新版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仁爱科普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院美容师职业发展规划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专业潜水员聘用合同范本大全4篇
- 2025年度定制门窗及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合同4篇
- 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1月)数学试题(蚌埠一模)(含答案)
- 【探迹科技】2024知识产权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从工业轰鸣到数智浪潮知识产权成为竞争市场的“矛与盾”
- 《中国政法大学》课件
- GB/T 35270-2024婴幼儿背带(袋)
- 辽宁省沈阳名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新题型:19题)(基础篇)(含答案)
- 2022版艺术新课标解读心得(课件)小学美术
- Profinet(S523-FANUC)发那科通讯设置
- 第三章-自然语言的处理(共152张课件)
- 医学教程 常见化疗药物归纳
-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