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拿来主义》同步训练(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二 《拿来主义》同步训练(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二 《拿来主义》同步训练(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二 《拿来主义》同步训练(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二 《拿来主义》同步训练(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拿来主义》同步训练(含解析)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拿来主义》(基础模块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磕头()脑髓()譬如()

玄虚()阿剌伯()倘使()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针炙灸手可热B.盲目冠冕堂皇

C.讽刺器宇轩昂D.煤炭病入膏肓

3.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表示郑重,几张画却郑重地挂过去显得寒碜可怜)

B.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用“催进"讽刺“送去主义”的卖力媚态)

C.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不知后事如何”可理解为展品下落不明)

D.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是运用反语进行讽刺,实为“堕落”之意)

4.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崇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欣欣然的蹩进(走进、踱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C.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看出、看见)其彻底革命。

D.讨一点残羹冷炙(烤肉)做奖赏。

5.下列各项中,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②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③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④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⑤总之,我们要拿来。

A.②③①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⑤①④③②D.⑤④③②①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拿来主义》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6.作者为什么说“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

A.中国过去一直不与外国交流。

B.中国过去只允许自己发展,不允许别人进来。

C.中国过去对外交流很少,且比较保守。

D.中国过去不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7.文中“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

A.送古董到巴黎展览,送古画和新画到欧洲各国挂,送梅兰芳到苏联。

B.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

C.邀请外国专家来中国讲学。

D.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

8.作者对“送去主义"持什么态度?()

A.完全支持。

B.部分支持,认为有一定积极意义。

C.完全反对,认为其危害极大。

D.中立态度,不发表明确看法。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9.课文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

A.为了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

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

C.强调这两种主义。

D.使文章产生波澜。

10.课文中的“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A.“抛来"动机良好,“抛给”企图较坏。

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表面似有区别,但本质一样。

1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A.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12.课文第三段提到了尼采和挖煤,这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3.如何理解“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

14.课文中“孱头”“昏蛋"废物”三类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各是怎样的?请各用四字表述。

参考答案:

1.kēsuǐpìxuánlātǎng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考生可以结合字形和字义来识记字音。

如“磕头"为旧时的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近地或着地,故与形旁“石”相关。“脑髓"为脑里的骨髓,故“髓”字偏旁为“骨"。“倘”为形声字,其声旁为“尚”,但注意“倘”与“尚"韵母相同,声母和声调不同。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辨析形近字的能力。

A.“针灸”的“灸"应写作“灸”,“灸手可热"的“灸”应写作“炙"。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C.“可理解为展品下落不明”错误。“不知后事如何"解释为“展品下落不明”太肤浅,没有理解鲁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为何展品下落不明?是因为有人借展览之名盗卖文物谋取私利。“不知后事如何"语带讽刺,表达了鲁迅对这种借展览之名而盗卖文物的行为的憎恨。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C.“看出、看见”错误,“见”,同“现”,显示,表示。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语段应先提出观点“拿来”,然后介绍“拿来”的方法,接着介绍拿来的态度,最后介绍“拿来"的作用。根据语句间的关系可知:⑤提出观点,首先拿来;①介绍拿来的方法;④拿来以后的结果,①④相承;③阐述拿来的态度,②最后介绍拿来的作用。

故正确的排序为:⑤①④③②。

故选C。

6.C7.A8.C

【导语】《拿来主义》选段批判了中国过去的“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反思中国在对外交流中的单向输出现象。作者通过指责“送去主义”忽视了“礼尚往来"的理念,强调对于外来文化的吸取和借鉴是同等重要的,而不仅仅只是将本国的文化向外输出。文中以讽刺和比喻的笔触,实际意在批评那些只重输出轻引进的人与现象,提示后人要做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以丰富自身文化。这篇文章以历史经验为鉴,关注现实发展,对中国文化交流的策略提出了深层次的思考。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由“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可知,说中国一向是“闭关主义”,是因为中国过去对外交流很少,且比较保守,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当然也并不是完全不与外国交流或不接受任何外来文化,“过去一直不与外国交流”“不接受任何外来文化"的说法太绝对,“只允许自己发展”于文无据。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从“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可知,“送去主义”的表现有送古董到巴黎展览,送古画和新画到欧洲各国挂,送梅兰芳到苏联。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由“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几百年之后,……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等内容可知,作者对“送去主义"持“完全反对,认为其危害极大”的态度。

故选C。

9.B10.C11.D12.这一段运用了类比论证。作者写这一段,旨在告诫“送去主义"的危害。13.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要自己主动地、有选择地去拿。14.三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不敢接触、全盘否定、全盘接受。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是对立的,形成鲜明对照,前者弊端愈多批之愈深,揭之愈深,就愈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破"是为了下文的“立”,即阐释“拿来主义"的原则并对其内涵作具体分析论证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显示出作者立论的严谨和周密。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中提到“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抛来"通常是无意的行为,可能是无意中丢弃或给予的东西,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而“抛给”则是有意的行为,通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效果而进行的给予,带有不好的目的甚至带有恶意的输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的意图和目的。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A.“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运用反语,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B.“发扬国光”运用反语,几张画“一路的挂过去”,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C.“大度"是褒词贬用,这里是反语,因为中国人民自己尚且还有无数挨饿的,何况就算物产多,全都送给外国来显示“大度”,给自己国民和子孙又能留下什么?这个词语是作者反讽当局一切都“送去”,不顾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充满嘲讽之意。

D.假设的几种获得“大宅子”的方式,没有运用反语。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中通过将尼采的自诩和中国的现状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