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主观题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选择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一、本题3小题请将1-3小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题1.“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分别写的是哪两个人物?()A.贾探春贾迎春 B.贾探春薛宝钗C.史湘云贾迎春 D.史湘云薛宝钗2.“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描写的是()A.贾宝玉 B.贾琏 C.贾蓉 D.贾环3.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C.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D.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答案】1.A2.A3.C【解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此题在于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征。迎、探、惜三春: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身躯凛凛,相貌堂堂。所以分别写的两个人物是贾探春、贾迎春。故选A。【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本题考查的是鉴赏判断人物形象,抓住所给材料的关键词语分析判断,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无缘无故的寻找愁苦,有的时候又装疯卖傻。虽然生就一副好面容,肚子里却没有半点学问。糊里糊涂的连人情世故也不懂,愚笨顽劣不愿读书。行为奇怪性格乖张,那里管世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呢?“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那管世人诽谤”是对宝玉叛逆性格的褒扬。描写的是贾宝玉。故选A。【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需要注意结合语句特点分析。A项,出自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说《凡例》。这是对曹雪芹一生的总结,也是对红楼一书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吐露与见证。B项,这是贾宝玉说的话。C项,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此句也用来表示人物或事情的发展分分合合拥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注定。《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出此处。D项,是《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所做《好了歌》里的语句。故选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个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得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红桃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舚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至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出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刘姥姥,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才忍耻说,这是其谨慎性格所致。C.刘姥姥因为家中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这一情节,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虏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板儿”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使她的话语显得不那么突兀。5.选文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答案】4.A5.反衬了刘姥姥初人贾府时的心情,渲染了氛围,为王熙凤的出场做了铺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由此可见贾府之盛极一时。6.(示例1)凤姐接待刘姥姥时傲慢无礼。①“不接茶”“不抬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凤姐的傲慢;②“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等动作、神态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周姐姐……不敢称呼”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示例2)风姐接待刘姥姥时比较得体。①“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凤姐的热情;②“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多处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B项,“这是其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C项,作者这样安排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成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D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刘姥姥到荣国府虽然是寻求经济帮助,但算不上是“行乞”;“使她的话语显得不那么突兀”表述不当,刘姥姥因一见面就张口求人的话语说不出口,才想让板儿这个孩子“童言无忌”地说出她不好意思说的话,并不是她说话“突兀”。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解题时,可以从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等方面进行考虑。解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是为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这处细节描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如表现刘姥姥的身份、情感,表现贾府的富有,为王熙凤出场做铺垫等。见到匣子不知何物细节说明地位差距大,引出下文寻求经济上的帮助,同时“倒唬的一展眼”也反映出当时刘姥姥恐惧的心理,对渲染紧张(主要是求人)气氛也有一定的作用。【6题详解】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解题时,先从文章中找到有关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然后仔细体会,进行分析。做好此题要回到原文,根据人要探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其他人的映衬可以归纳总结出,两种观点都可以回答,只要理由充分即可。【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文言文阅读类请将7-11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一)课内文言文7-8题,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不敏:愚钝B.俯不足以畜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敬父母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是故:因此,所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故选C。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A.为长者折枝 B.吾见其难为C.视止,行为迟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例句:“为”,介词,替,给。A项,“为”,介词,替,给。B项,“为”,动词,做。C项,“为”,介词,因为。D项,“为”,动词,叫作,称为。故选A。(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计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豨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为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注],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节选自《史记》,有删改)[注]宫车晏驾:古代帝王死亡的讳称。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顺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顺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沛公”是因起兵于沛,众人拥立,“汉王”源于曾被封为汉中王。B.“禁中”又称“禁内”,指帝王所居宫内,因帝王所居的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的情形。C.在古文中,“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如文中提到的“迁为左丞相”指的是降官。D.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侯居第二等,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以屠狗为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营帐,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词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凭借战功,地位不断升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D.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命令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押回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死且不辞,岂特厄酒乎!(2)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答案】9.D10.C11.B12.(1)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独(还,只)怕一杯酒吗!(2)这一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危险了。【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起丰、沛”与“定天下”是并列关系,主语均为“陛下与臣等”,两者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顾”作疑问副词,意为“难道”,常用于句首,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本题句意为:当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一带起兵,平定天下,多么豪壮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疲乏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们都很惊恐,不接见我们共谋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陛下难道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项,“如文中提到的‘迁为左丞相’指的是降官”分析错误,文中“迁为左丞相”指的是升官。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B项,“面对项羽的威胁”分析错误,结合文本第一段内容分析,文中项羽并未威胁樊哙。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1)“且”,尚且;“辞”,推辞;“岂”,难道;“特”,只。(2)“是日”,这一天;“微”,无,没有;“谯让”,谴责,责备;“殆”,危险。【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樊哙,是沛县人。以宰杀狗为职业。高祖做沛公,让樊哙担任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封锁函谷关的事情。饮酒半酣时,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帐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拿着铁盾闯入营帐中。项羽说:“壮士。”赏赐给樊哙一杯酒和一只猪腿。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独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平定咸阳,军队在霸上餐风宿露,来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我担心天下分裂,人们心里会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也因此最终作罢,不再有诛杀沛公的想法。这一天(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危险了。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和作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达陈地,战胜韩信,平定了楚地。又赏赐列侯爵位和诸侯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后来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平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一千五百户。后又趁机攻打陈豨与曼丘臣的军队,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须为妻子,所以和其他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下诏令给守门人不许让群臣进宫。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众多大臣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流着泪说:“当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一带起兵,平定天下,多么豪壮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疲乏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们都很惊恐,不接见我们共谋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陛下难道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凭借相国的身份攻打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有一天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杀尽戚夫人、赵王如意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让陈平带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担任将领,到军中就斩杀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他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世,谥号是武侯。四、古代诗歌阅读。请将13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唐末黄巢之乱。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居所破旧”,后者作“缺少”讲。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直抒胸臆,以长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鼓励弟侄。D.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14.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答案】13.A14.①颈联写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泉水发出汩汩之声,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高雅。②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心境的体现。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的态度的赞美之情。【解析】【13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A项,“前者指‘居所破旧’”分析错误,首句的诗意是“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所以首句的第一个“穷”字指“处境窘困”。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诗歌景物描写,概括诗句情感的能力。分析诗句景物描写可根据诗句的含义来分析。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本题要求分析颈联,首先要分析颈联写了什么景色,然后分析这些景色所体现的环境特点,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分析情感时,要由表及里进行分析。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竹影”“泉声”既体现了环境的清幽高雅,也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宁静,表达的是作者的喜爱之情。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借以表现诗人对弟侄勤奋刻苦的赞美之情。15.古文背诵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君主想到自己地位的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想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要端正自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建筑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4).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5).蜂房水涡(6).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毋”“牧”“黜”“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五、语言运用题(26分)请将(16-20)题答案用2B铅笔涂答题卡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而欺诈行骗,到头来,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苦心赚得的“战利品”上。也许,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出现、繁衍,从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社会,拥有了文明。()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的话,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独地死去。我们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者,看到自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吧。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到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即使心中装着他人,也可以无怨无悔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心有多大!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狼狈不堪蝇头小利众叛亲离立足之地B.体无完肤蝇头小利分崩离析弹丸之地C.狼狈不堪蜗角虚名分崩离析立足之地D.体无完肤蜗角虚名众叛亲离弹丸之地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只装着自己而不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B.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于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或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C.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D.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是A.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B.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C.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D.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答案】16.A17.D18.C【解析】【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体无完肤: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浑身受伤。也比喻论点全被驳倒或文章被删改了很多。结合“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分析,选用“狼狈不堪”。蝇头小利:用来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蜗角虚名:形容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结合语境分析,主要讲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利益而欺诈行骗,选用“蝇头小利”。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弃。形容十分孤立。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主要讲欺诈行骗带来的恶果,选用“众叛亲离”。立足之地:能站住脚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处所或能生存下去的地方。弹丸之地: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结合“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分析,主要讲不给别人留一点空间,选用“立足之地”。故选A。【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A项、C项,文段主题是讲人的个体本性,而非社会性。B项,“决定”是说前者是后者的先决在条件,后者是由前者产生的;“决定于”则是指后者是前者先决条件,前者是由后者的产生的。综合分析,D项正确。故选D。【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收获”,意思是指取得成熟的农作物,比喻心得、成绩、战果。“收割”,泛指收获农作物。B项,不合逻辑,“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不合逻辑,应该是先付出后得到;“收割”用词错误。D项,不合逻辑,“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不合逻辑。“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并不排除在别的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强调是一种充分条件,但不是达到结果的唯一条件。“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即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的那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有了所说的条件,也不一定能产生所说的结果,还要看是否具备其他的条件。故选C。1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哈姆莱特决非“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②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一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③尽管哈姆莱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④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⑤可见哈姆莱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A①⑤④③② B.④②⑤③① C.②④①⑤③ D.①②④③⑤【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注意把握关联词语与前后句的联系。结合前面内容“一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可见”分析,②⑤在一起;结合“始终是孤立的”“这”分析,得出“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结论,结合“决非‘完人’”分析,④可以为首句,故选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①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②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③锋芒毕露,正义在胸④平和公正,循规蹈矩A.④③①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排列语序的能力。解答时要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段段意是: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本题可从第三、四空入手分析。第三空承接“墨子的苦行侠人格”,应体现“苦行”特点,①的“赴汤蹈火,摩顶放踵”更能与“苦行”对应,故填①。第四空承接“杨朱的贵我人格”,应是以自我为中心,故填②。故选A。21.根据下列短语,选填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纵刘失增功名古已传鸿门设宴退秦存郑深夜出城是非今难断
上联:楚霸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烛之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上联:楚霸王鸿门设宴纵刘失增是非今难断(2).下联:烛之武深夜出城退秦存郑功名古已传【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此题注意人物和事件的吻合,同时注意“纵刘失增”和“退秦存郑”;“鸿门设宴”和“深夜出城”;“功名古已传”和“是非今难断”结构的对称。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________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_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答案】(1).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2).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3).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借助补写句子来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补写句子,注意分析整个语段。这段文字属于说明性文字,说明对象是“花青素”,第一处是对后面内容的总括,依据后面在酸性、碱性、中性环境中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第二处,后面以牵牛为例,可以知道“有些花的颜色一日数变”;第三处,前面说“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此处是说“花青素随之发生变化”。【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第一处内容是后面“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这句话的统领,第二处内容后面说“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这是举例对前面句子的说明,第三处,后面说“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可知前面是原因。六、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岁末,一场冬雪后学校的停课,让正在读高二的小明不用早起上学,在舒适的家中享受温暖的空调。对此,小明家里的长辈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爷爷认为,下雪就放假,孩子不能接受风雪的磨砺,这是被惯坏的一代;妈妈认为,学校这么做是保护学生安全,属暖心之举;爸爸却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时代已经进化到竞争无需用苦力的时候了,今天的孩子需要面对的绝不只是自然界风雪的考验。小明把家中长辈们的争论发到班级群里,引发了老师、同学和家长们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向长辈或同龄人,也可以向其他相关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不经历风雪,无以识英才——致校领导的一封信亲爱的校领导:您好!我是一名来自高二的学生,小明。一场冬雪的停课,让我能够不用早起上学,在舒适的家中享受温暖的空调,学校出于学生人身安全考虑的暖心之举,让我感受到了校领导对我们学生的关爱以及校园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能够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并接受熏陶,我感到无比的荣幸。然而,仅仅因一场冬雪就停止课程,是否有些小题大作、过于低估我们的学习热忱和抗风雪能力了呢?毕竟,不经历风雪,无以识英才。“路不险,则无以知良马;任不重,则无以识英才。”诚哉斯言,自然界的风霜雨雪固然是对我们的考验,但接受风雪的磨砺对我们的成长而言何尝不是好事?鲁迅先生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先人仰之弥高,我们又怎可因为区区一场风雪就废止学习?“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唯有知识是终身的财富。君不见,古有囊莹映雪照亮先人读书坦途,今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峥峥誓言犹响耳畔。舒适的家、温暖的空调的确带来一时的享受与快感,但却会成为读书之路的绊脚石,“糖衣炮弹”会磨蚀我们的进取之心,混灭我们不屈的灵魂。“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今天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自然界风雪的考验。昔日杜野老笔下的“广厦千万间”早己成为现实,现代科技走进校园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我们面临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同龄人的竞争、父母的期待、自己对于前路的茫然,等等。这次的冬雪只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个小小考验,倘若我们将其作为不学习的借口,解怠了学业,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们心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济世情怀,冬雪也好、夏雷也罢,都无法成为我们奔赴知识殿堂路上的拦路虎。“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冬雪停课事件一方面也许会造成某种程度对学习的懈怠,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敲响了坚定理想信念的警钟。我们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脆弱,身处和平时代,我们更懂得知识的珍贵和奋斗的价值。且将轰轰的雷声当作梦想的礼炮,头顶的风雪当作加冕的桂冠。三更有梦书作枕,莫负今朝少年名!谢谢您阅读我的来信,希望我的肺腑之言能给您一些启示。此致敬礼!学生小明2019年3月17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任务很明确,“假如你是小明”,要求以小明的身份写作,其他任何人或者没有角色限定的人物,都不符合题目要求;“向长辈或同龄人”界定了言说对象,要“目中有人”,不能自说自话,面对“长辈或其他有关方面”,要有正名意识,充分阐释一代人的感受和见解,要做到语气委婉,体现商榷与对话感,语气不能生硬或者武断,更不能出现训斥性的语言,面对“同龄人”,要有感召意识,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粤人版选修4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版暖通工程设计咨询与施工监理合同4篇
- 2024年度陕西省公共营养师之四级营养师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度陕西省公共营养师之四级营养师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 2024年度陕西省公共营养师之四级营养师考试题库
- 2024年度陕西省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教育环境下学生膳食营养规划指南
- 2025年度厨房设备绿色环保认证与推广合同4篇
- 2025年苏人新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教育培训项目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配置
- 拆迁评估机构选定方案
- 趣味知识问答100道
- 钢管竖向承载力表
- 2024年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目标全册教学设计
- JJG 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CSSD职业暴露与防护
- 饮料对人体的危害1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项目三 移动商务运营内容的策划和生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