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教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城隍庙是地方百姓祭祀城池守护神的场所,一般说来,分布在县级以上的城市。但是,明清江南地区许多市镇都设置了城隍庙。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统治者重视百姓的教化B.民间祭祀先祖之风盛行C.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D.江南城市布局日益合理2、战国时期,黄老帛书《经法·君正》篇指出“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知地宜需时而树”;荀子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农业生产()A.注重遵循自然规律B.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弱C.铁犁牛耕已经普及D.重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3、19世纪末,多数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已针对食品掺假现象制定了法律法规。然而,美国食品法却是由州政府制定的,各州从州情出发,许多规定并不一致,无法应用于跨州性食品贸易。对此现象,最有可能的结果是()A.联邦政府继续固守自由放任政策B.美国国内食品掺假现象更趋严重C.联邦政府加强地方立法权的管控D.联邦政府践行国家干预主义思潮4、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B.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对商业的不再监管C.“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后,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这反映了二战后()A.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增强B.医疗卫生不平衡现象获得缓解C.现代医疗保障制度的普遍推广D.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进步6、据《盛京时报》报道,警察厅厅长陶菊溪认为澡堂为公共浴场,卫生清洁关系重要。但“近查城关各澡堂讲求卫生,注意清洁,固不乏人,而污秽不堪者亦所在皆是,如不严加取缔,殊非慎重公共卫生之道”。该报道反映了()A.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B.公共卫生观念受关注C.城市化进程弊端凸显D.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7、据考古发现,他们在公元前5500年左右就开始通过大面积种植小麦、大麦、黄瓜等农作物来解决人口增长问题;他们发明了犁,并尝试驯服野生动物来帮助耕地;为了解决农作物浇灌问题,他们还挖掘了专门的沟渠进行引流和控水。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斯巴达人B.苏美尔人C.阿兹特克人D.雅利安人8、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A.社会转型缺乏必要的基础B.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C.户籍制度阻滞了社会阶层流动D.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9、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9分)11、中国城市自近代以来不断发生变化。
请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近代广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广州成为近代革命策源地之一的原因。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美;法、德、低等国开始兴建铁路。19世纪50年代,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埃及等国的土地上也出现了铁路。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提出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要求,并付诸行动。光绪二年(1876年),英国人擅自修建了10余公里长的吴淞铁路,但不久即被清政府赎回、拆毁。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诫恐终难振作"和“愚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朝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次年建成,全长9.7公里,名唐胥铁路。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材料二1949一1950年底;新中国修复的铁路达到14089公里,使原有铁路基本畅通。到1952年底,除了重修已毁弃的旧线路602公里外,又修建了三条新线路,总长1263公里,使全国通车里程达到24578公里接近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份。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铁路建设的影响。13、【中西医之争】材料一中国医学界并无明显的中西医界限,中西医之间表面上相安无事,然而,由于西医势力逐渐扩大,医界过分抨击中医之弊,一些中医人士倍感中医地位受到威胁,起而反击。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医学界的变革深受近代日本医学思潮的影响。在医学领域追随废除汉医、全盘西化的道路,留日归来中国学人把日本的医学理念带回中国,成为传播西医,废弃中医的骨干力量。民国伊始,政府摒弃中国传统医学于新式医疗制度之外,以西方医疗卫生体制为范本,重构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曾两次掀起巨大的“消灭中医”“废止中医”的巨浪,出现了影响深远的近代中西医之争。——摘编自郝先中《清代中医界对西洋医学的认知与回应》材料二在中西医之争上,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是“新旧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试图通过这样的话语定位分清自己和中医的地位;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试图与民族国家建构联系,占有一定的政治话语力量。——摘编自姜连望等《从话语权的争夺透视近代中西医之争》材料三1929年及其以后的中医废除之争,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中国医学界的二元格局。中医界虽然屡屡遭到打压,但还是顽强地生存下去。西医虽然把持国家卫生行政且拥有中医无法比拟的学术地位,但也无法让中医全军覆没。这次斗争对中医药界来说既是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又为其自身的生存发展迎来了契机。其留下的影响是永恒的,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其一,抗争与发展是近代中医药界两大主线,抗争中建立了团结,改变了原来中医界的内部关系和职业精神;其二,废止中医之争促发了中医界的紧迫感,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中医界不得不谋求自身的革新与改良,自觉进行科学化的尝试,逐渐走上科学化的道路,或许可以说,废止风波最终为中医药界带来了一场真正意义的胜利。——摘编自部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西医之争的社会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医之争的实质,并分析中西医之争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40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疾病疫情概况。
。时间。
流行病疫灾概况。
病疫区域。
主要举措。
隋;唐、五代。
隋末唐初频繁;疫灾频率12.4%;盛唐最低;安史之乱后135年间发生9次,后期的7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频繁。
隋朝北方病疫多于南方;唐朝与五代南北基本平衡。北方疾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
政府主编并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贩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法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
两宋。
瘟疫共45次。宋建立后103年内共10次。
宋末64年间共发生5次瘟疫;严重瘟疫出现3次。春夏发病有31次。
南方比北方多;东部比西部多,其中涉及浙江省的瘟疫最多,都城比其他地区多。
中央设太医局;地方设惠民药局,北宋设立官药局,还设校正医书局,专事校勘;整理医学文献。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
明朝。
276年共发生疫灾330次;前期疫灾次数少,中期和后期次数多。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南方较多;北方较少。
惠民药局予以继承;明中期以后;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公立和私营的医院开始普及,州;府、县几级行政区都有医院。
清朝。
269年共发生大;小瘟疫149次。前清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1840年以后;疫病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明显上升。
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规律。浙江;江西、福建、山东等省的疫病发生频繁;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疫病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江南地区大多数惠民药局中;仅少数仍在瘟疫之年作为临时施药之所偶尔发挥作用。私营医院更为普遍,民间医生刊刻医方散送民众,利用自身力量影响官府进行救治。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张剑光《三千年疫情》等医学著作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之路。
。短期内。
美元将继续作为唯一核心货币支撑起单极体系。
中期内。
欧元等主流货币将日益分担世界货币的责任;国际货币体系将向简单的多极缓慢发展。
长期内。
具有内在约束力和外部协调性的多层次“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建立起来。
——摘编自程实《国际货币体系:单极还是多极?多极还是多元?》根据材料表格中有关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是荷兰画家梵高创作于1885年的油画《吃马铃薯的人》,描绘了底层农民的日常生活:一家人、一盘土豆、一壶咖啡、一盏煤油灯、一面挂钟。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19世纪八十年代荷兰社会生活有哪些史料价值。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60年代。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远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20分)18、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9、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原本在县级以上城市设置的成城隍庙在江南市镇也出现,说明当时市镇规模扩大;可见当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选项C正确;城隍庙的功能与教化无关,而且教化应当是全国性的,选项A排除;选项B偷换概念,城隍庙不是祭祀祖先的,排除;市镇不等于城市,选项D排除。
【点睛】
解题关键在于结合城隍庙的职能理解市镇设置城隍庙,反映出当时市镇规模扩大,而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2、A【分析】【详解】
材料《经法·君正》篇强调的是“知地宜需时”进行农业生产,荀子也说农业生产要“不失时”,这都是反映了在战国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抵御自然灾害问题,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铁犁牛耕的普及情况,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注意农时,与土地利用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多数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已针对食品掺假现象制定了法律法”“美国食品法却是由州政府制定的无法应用于跨州性食品贸易。”可以看出美国食品法需要从州政府制定转变为中央政府制定,意味着中央政府将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D项正确,排除A项;制定食品法,是为了规范食品生产,保障食品安全,并不一定意味着食品掺假现象严重,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美国没有全国性的食品法,因此影响了跨洲性食品贸易的发展,并不是要加强对地方立法权的管控,且也违背了联邦制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4、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除了把州县进行大合并外,又根据山川的自然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得出“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情况,排除A项;“不再监管”表述错误,排除B项;“樊家”不能看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D项。故选C项。5、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北欧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欧洲的医院和专业卫生机构、基础医疗单位大量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一些重大传染病。这些成就表明二战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D项正确;A项只涉及材料中的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全面反映材料的意思,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医疗卫生不平衡,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欧洲的医疗保障制度,不能得出普遍推广,排除C项。故选D项。6、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警察厅厅长陶菊溪认为澡堂为公共浴场,卫生清洁关系重要”“近查城关各澡堂讲求卫生,注意清洁,固不乏人,而污秽不堪者亦所在皆是,如不严加取缔,殊非慎重公共卫生之道”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当时作为共公共浴场的澡堂卫生受到高度重视,说明当时公共卫生观念受关注,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重视公共卫生,没有强调政府治理能力情况,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城市化带来的弊端,而是强调了公共卫生的重视和关注,排除C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当时警察厅重视公共卫生,没有涉及基础设施完善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7、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较早大面积种植小麦,大麦等农作物,在解决人口增长、农业动力和灌溉问题等方面比较先进的文明创造者,最有可能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B项正确;斯巴达城邦受自然条件限制,无法大面积种植小麦等农作物,排除A项;阿兹特克等印第安文明培育的农作物并不包括大麦和小麦,排除C项;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而非农业文明发达的民族,排除D项。故选B项。8、A【分析】【详解】
唐代中期以前;城市的不同规模往往表示着城市的不同的政治等级,在这个时期,城市等级体系是以政治地位高低为主的。而题文中“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则说明汉唐时期农业是立国之本,占据经济主导地位,因此社会转型缺乏必要的基础,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城市功能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与户籍无关,排除C项;农业商品化无法在材料中得到体现,排除D项。
【点睛】
本题以中国汉唐时期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切入,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农业中国古代的立国之本,占据经济主导地位。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9、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9分)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特点:根据图片中的地点中有租借可知,半殖民地化租界的出现;从城市规模来看,出现了西郊以及南、东都有所扩展,说明城市规模扩大,城区超出旧城墙向西.南.东方向扩展;根据图片中的孔庙、老人院、学堂以及分布区域等可知,新旧文明交织,既出现了新式学堂、福利机构,同时孔庙、民族分隔制度依然存在。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州是最先开放的城市之一,其具备近代革命的经济和阶级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州经济发达,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聚居中心,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从思想角度看,广州是民主思想的启蒙之地。【解析】特点:半殖民地化租界的出现;城市规模扩大,城区超出旧城墙向西.南.东方向扩展;新旧文明交织,既出现了新式学堂、福利机构,同时孔庙、民族分隔制度依然存在.原因:经济和阶级基础: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聚居总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蛰不断壮大:思想条件:是民主思想的启蒙之地。12、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三四十年代;美;法、德、低等国开始兴建铁路。19世纪50年代,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埃及等国的土地上也出现了铁路”可知,兴建铁路成为时代潮流;根据材料“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提出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要求,并付诸行动”可知,西方列强企图控制中国路权;根据材料“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诫恐终难振作’和‘愚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朝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和清政府对修建铁路态度的变化。
(2)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铁路建设有助于巩固新生政权;根据材料“1949一1950年底,新中国修复的铁路达到14089公里,使原有铁路基本畅通”可知,铁路修建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到1952年底,除了重修已毁弃的旧线路602公里外,又修建了三条新线路,总长1263公里,使全国通车里程达到24578公里接近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份”可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铁路修建为“一五”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解析】(1)背景:兴建铁路成为时代潮流;西方列强企图控制中国路权;洋务运动的发展;清政府对修建铁路态度的变化。
(2)影响:巩固了新生政权;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一.五”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由于西医势力逐渐扩大;医界过分抨击中医之弊,一些中医人士倍感中医地位受到威胁,起而反击”得出西学东渐对中医的冲击;根据“政府摒弃中国传统医学于新式医疗制度之外,以西方医疗卫生体制为范本,重构国家医疗卫生制度”得出民国政府以西医为本的国家卫生政策的影响;根据“留日归来中国学人把日本的医学理念带回中国,成为传播西医,废弃中医的骨干力量”得出留学生的推动。
(2)实质:根据“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是‘新旧之争’、“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可知是先进与落后之争”文化之争。影响:根据“其一,抗争与发展是近代中医药界两大主线,抗争中建立了团结,改变了原来中医界的内部关系和职业精神;其二,废止中医之争促发了中医界的紧迫感,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中医界不得不谋求自身的革新与改良,自觉进行科学化的尝试,逐渐走上科学化的道路”得出加强了中医界的团结;推动中医学的发展;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解析】(1)西学东渐对中医的冲击;民国政府以西医为本的国家卫生政策的影响;留学生的推动。
(2)实质:文化之争(新旧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影响:加强了中医界的团结;推动中医学的发展(走上科学化的道路);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五、论述题(共4题,共40分)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然后,自拟论题,论题要明确;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题予以阐述,要求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论题”,依据材料信息“隋、唐、五代”和“两宋”两个阶段可以得出:古代中国政府应对疫病措施之浅论。“阐述”,依据材料信息“政府主编并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贩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法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和“中央设太医局,地方设惠民药局,北宋设立官药局,还设校正医书局,专事校勘、整理医学文献。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即可。【解析】示例论题:古代中国政府应对疫病措施之浅论。
论证:中国古代疫病具有流行性;群发性、连发性、危害大、频率高等特点。防疫救灾工作的统一协调措施;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如:唐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政府高度重视与传染病流行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采取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举措,收效良好。宋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加以应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宋设立官药局,参与政府组织的赈济医药活动,这是世界医政史上的一个创举。
结论:中国的大一统;使政府应对疫情防治更加有力,政府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治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阐发疫病病因;病理和病机的著作,使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理论得以提升和发展,值得后人借鉴。
(若从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和社会成因等角度探析亦可。)。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依据材料表格的信息提取主题,然后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对于提取的主题进行阐释。比如本题可以依据材料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或者“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等提取主题。阐述对于前者可以依据材料表格的信息从短期内,二战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中期内,欧元日益成为世界货币;长期内,人民币的逐渐国际化分析回答。对于后者观点的阐释结合所学从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国际货币组织等分析回答。【解析】主题1: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阐述:就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渐进过程而言。短期内;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单极世界货币体系;中期内,由于欧盟在经济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欧元日益成为世界货币,促进国际货币从单极向多极发展;长期内,由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一带一路”战略及亚投行的运作,人民币的作用日益明显,使国际货币从多极向多元发展。(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酌情赋分)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主题2: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阐述: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就短期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就中期而言,欧元有利于削弱和减少美元动荡的负面效应,缓和美元汇率浮动的影响,有利于国际货币汇率的稳定,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长期而言,人民币的逐渐国际化,有利于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在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等方面,人民币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主题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必然趋势。
阐述: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说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大势所趋。就短期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就中期而言,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就长期而言,以人民币为代表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由此可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6、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一家人、一盘土豆、一壶咖啡、一盏煤油灯、一面挂钟”并结合所学可知,农民食用土豆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情况,土豆被欧洲探险家从美洲带到欧洲,逐渐在荷兰农家的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材料“一壶咖啡”并结合所学可知咖啡的出现说明世界市场建立后,美洲的咖啡大量进入欧洲市场,进入荷兰底层农民的日常生活。根据材料“一面挂钟”并结合所学可知“一面挂钟”进入底层农民家,说明随着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成为荷兰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根据材料“一盏煤油灯”并结合所学可知煤油灯的使用,说明电力尚未在荷兰广泛应用。【解析】(1)农民食用土豆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情况;土豆被欧洲探险家从美洲带到欧洲,逐渐在荷兰农家的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2)咖啡的出现说明世界市场建立后;美洲的咖啡大量进入欧洲市场,进入荷兰底层农民的日常生活。
(3)“一面挂钟”进入底层农民家;说明随着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成为荷兰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煤油灯的使用,说明电力尚未在荷兰广泛应用。17、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以世界成为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 教科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3-6年级)
- 高一化学成长训练: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2024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4水循环和洋流学案湘教版必修1
- 2024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虞美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4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学案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75欧洲西部地区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5高考数学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二-函数与导数【含答案】
- 运动会入场词
- 物流运营管理与外包合作合同范例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
-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运用OGSM进行工作管理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 Reaxys使用方法
- 跌落测试(中文版)ISTA2A2006
-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常用钢材尺寸允许偏差范围(2013)
- 蒸汽管道施工方案(20201118222709)
- 汉语教程第一册-上-测试
-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