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图像判读类(练习)(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3-图像判读类(练习)(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3-图像判读类(练习)(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3-图像判读类(练习)(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3-图像判读类(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图像判读类(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中国空间站距离地面约400km。北京的天文摄影爱好者发现,2022年10月16日19点08分10秒,中国空间站从西北偏西方低空升起,并逐渐增亮(见下图),19点11分17秒,空间站飞到头顶西北方高空,随后“消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北京能用肉眼看到中国空间站,主要是因为中国空间站(

)A.能发光 B.能反射太阳光 C.能吸收太阳光 D.能散射太阳光2.在这段时间,中国空间站的运行轨迹最可能的是(

)A. B.C. D.【答案】1.B

2.A【解析】1.中国空间站虽然距离地球很远很远,但中国空间站体积较大,如果被阳光照到,反射太阳光,就会很明亮,B正确;本身能发光的天体为恒星,A错误;吸收太阳光无法发出光亮,C错误;一般而言,微小颗粒具有散射作用,如大气中气体、尘埃、气溶胶等,D错误。故选B。2.根据中国空间站轨迹可以绘制出中国空间站反射的投影(如下图),然后根据材料进行判断,中国空间站从西北偏西方低空升起,到西北方高空消失,通过绘制A选项正确;当太空站背离太阳运动时,反射的投影不在地球上,B错误;根据中国空间站轨迹在地面的投影可以直接判断方向,C选项从西北向北方运动,C错误;D选项从北方向西北运动,D错误。故选A。【点睛】人造天体:人类发射进入到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等则被称为人造天体。(2022·广东江门·高三阶段练习)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为了解决冻土问题,青藏铁路创造性采用了主动冷却路基的设计,就是在路基上覆盖大量石块。某研究团队对青藏铁路共段路基进行钻孔冻土观测研究。图1为该区域路基结构及1-4号钻孔分布图,图2为2008-2019年该区域冻土上限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代表4号孔的曲线可能是(

)A.a B.b C.c D.d4.该地区气温最高的年份可能是(

)A.2008年 B.2013年 C.2018年 D.2019年5.尽管采取了主动冷却路基的设计,但4个钻孔的冻土上限均呈下降趋势,最主要原因是(

)A.钻孔工程影响 B.全球气候变暖C.降水异常增多 D.交通运输干扰【答案】3.D

4.C

5.B【解析】3.在路基上覆盖大量石块是主动冷却路基,所以越靠近石堆(4钻孔),冻土上限越高,与图中d相符,D正确,ABC错误。故选D。4.该地区气温最高的年份应该是所有钻孔冻土上限最低的一年,读图可知为2018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5.尽管采取了主动冷却路基的设计,但4个钻孔的冻土上限均呈下降趋势,最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气温升高,B正确;钻孔工程影响、交通运输干扰对冻土上限影响不大,AC错误;降水异常增多与冻土上限的上升趋势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C错误。故选B。【点睛】冻土上限:多年冻土层顶面距地表的深度,是多年冻土地区道路设计的重要数据。多年冻土分为两层:上部是夏融冬冻的活动层;下部是终年不融的多年冻结层。(2022·浙江浙江·高三阶段练习)朝鲜海峡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与日本九州岛之间。完成下面小题。6.据图推断,朝鲜海峡东南岸表层洋流为(

)A.寒流,夏季强 B.暖流,冬季强C.暖流,夏季强 D.寒流,冬季强7.朝鲜海峡盐度(

)A.受陆地淡水影响西部低于东部 B.受暖流影响远海比近岸冬夏变化大C.受海水蒸发强度影响夏季高于冬季 D.主要受降水量影响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答案】6.C

7.A【解析】6.据图可知,朝鲜海峡冬夏季水温线向低值凸出,凸低为高,故朝鲜海峡水温高于两侧,故存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同时,夏季水温线密集,故朝鲜海峡东南岸表层洋流夏季强于冬季,C正确,排除ABD。故选C。7.据图可知,朝鲜海峡盐度西部低于东部,原因在于西侧有河流汇入,盐度降低,故A正确;受暖流影响远海比近岸温度,密度等冬夏变化小,盐度变化小,故B错误;据图可知,朝鲜海峡盐度冬季,夏季均是西部低于东部,同时冬季西侧盐度高于夏季,不是仅仅受到海水蒸发强度影响,故C错误;朝鲜海峡盐度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受到陆地淡水影响,不是降水量影响,东南侧降水多,应该盐分低。故D错误,故选A。【点睛】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2022·江苏常州·高三期中)图为2021年某月10日甲、乙两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图示为北京时间。研究发现,乙地所在地形区出现了世界上独特的孤立无霜区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某月”最可能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9.甲地位于乙地的(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10.乙地所在地形区成为“孤立无霜区”的地理背景有(

)①强冷空气南下②焚风效应显著③太阳辐射充足④地形相对封闭⑤纬度位置适中A.③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答案】8.C

9.B

10.D【解析】8.读甲、乙两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可知,甲、乙两地均为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皆为昼长夜短,故某月10日太阳直射点一定位于北半球,据此可排除AD两项;依据图中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可知,甲、乙两地昼长都接近12小时,故该日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C正确,B错。故本题选C。9.由上题可知,甲、乙两地皆位于北半球,图中显示,该日(9月10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乙地,故甲地纬度较高,位于乙地以北。依据甲地正午时,北京时间12:00左右,则甲地经度在120°E左右;而乙地正午时,在北京时间13:00左右,则乙地经度约为105°E左右,故甲地位于乙地以东。综合上述分析,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B正确,ACD错。故本题选B。10.由上题可知,乙地经度105°E左右,依据第一题该地9月10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乙地纬度约为30°左右,故乙地所在地形区为我国的四川盆地。在四川盆地孤立无霜区现象在世界上是唯一的。一是由于四川盆地在青藏高原的东缘,属于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强冷空气南下后的强降温是水汽凝结成霜的主要条件;二是纬度位置适中,地处中低纬度,强冷空气南下过程中,其厚度已经变薄,势力减弱,遇到四川盆地周围1500~2000米山脉,便常常难以逾越;三是四川盆地四周高原、山地环绕,地形相对封闭,北部较高山脉对冷空气屏障作用强,而盆地内部的暖湿气流也不易散失。由于上述三个特殊条件,使四川盆地成为同纬度地区冬季“孤立无霜区”,①④⑤符合题意;焚风效应主要影响背风坡地带,因此不是整个四川盆地无霜的主要原因,②与题意不符;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不丰富的地区,③与题意不符。综合上述分析,①④⑤组合正确,故选D。【点睛】日出日落方位规律: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2022·北京朝阳·高三期中)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出现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8月,江西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早早进入枯水期,较近20年平均出现枯水期的时间提前69天。图(a)为正常年份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频率越高表示径流量补给越大),图(b)为长江与鄱阳湖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长江与鄱阳湖之间的水体运动表现为(

)A.正常年份长江全年补给鄱阳湖B.正常年份7-9月鄱阳湖补给长江的水量最大C.2022年8月长江补给鄱阳湖水量较往年同期少D.2022年8月鄱阳湖补给长江水量较往年同期多12.2022年8月,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的主要原因是(

)①流域降水减少②长江上游来水减少③长江带来的泥沙淤积增加④径流量季节变化大⑤高温时间长蒸发旺盛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答案】11.C

12.B【解析】11.结合图a信息可以看出,正常年份,1-7月以鄱阳湖补给长江为主,8-12月,以长江补给鄱阳湖为主,故A错;结合图示信息,4-6月鄱阳湖补给水量最大,B错;结合材料“8月,江西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早早进入枯水期”可知,长江补给鄱阳湖水量较少,C对,D错。综上,本题选C。12.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信息可以看出,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主要是由于2022年气候过于干旱,降水稀少导致河流水量减少,进一步河流补给湖泊的水量减少而致,故①②对;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补给减少,与泥沙淤积关系不大,③错;长江径流量变化一直都大,④错;结合材料“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出现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可知,该时段蒸发旺盛导致水量减少,进一步水位下降,提前进入枯水期,⑤对。综上,①②⑤正确,故选B。【点睛】在自然界中,河流与湖泊一直有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丰水期时,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时,湖泊补给河流。(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样方法是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一般采用正方形样方。云南省曲靖市深陷塘天坑(25.5°N,103.5°E)深约148.7m,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下图示意深陷塘天坑样方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的样方(

)A.单个面积大约900m²,阴坡个数多于阳坡B.单个面积大约900m²,阴坡个数少于阳坡C.单个面积大约400m²,阴坡个数多于阳坡D.单个面积大约400m²,阴坡个数少于阳坡14.与坑外相比,坑内(

)A.气温低,湿度小 B.气温高,湿度小C.气温低,湿度大 D.气温高,湿度大15.坑内的植被主要是(

)A.落叶阔叶林 B.针阔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针叶林【答案】13.A

14.C

15.C【解析】13.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样方实际宽度大约30米,所以面积大约900平方米,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天坑北侧为阳坡,南侧为阴坡,再根据样方个数可知,阴坡个数多于阳坡,A正确,排除BCD。故选A。14.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坑下可能与地下河相连,湿度大,天坑内热空气不易进入,比较凉爽,C正确,排除ABD。故选C。15.底部有很多喀斯特地貌深洞,坑下可能与地下河相连,湿度大,再根据当地(25.5°N,103.5°E)可知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长,C正确,ABD错。故选C。【点睛】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沉积岩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侵蚀作用,初期形成峰丛、石芽与溶沟,由于石灰岩容易受流水的溶蚀作业,被侵蚀明显,随着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峰丛被溶蚀成为峰林,随着溶蚀作用的持续,形成孤峰、残丘。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流水堆积还形成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等。(2022·湖南·长沙一中高三阶段练习)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1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2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与南方湿热地区的自然红壤相比,经熟化后的水稻土(

)A.pH值降低 B.母岩风化强 C.结构更简单 D.土壤肥力高17.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A.表土层紧实,提供农作物扎根立足条件 B.母岩层变薄,阻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C.耕作层浅薄,提高土壤有机质 D.犁底层紧实,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18.红壤和黑土熟化成水稻土的过程有差异,主要是两种土壤中哪一自然要素造成熟化过程的差异?(

)A.土壤水分 B.矿物质 C.土壤温度 D.土壤酸碱性【答案】16.D

17.D

18.A【解析】16.南方红壤为酸性土壤,pH值较低,水稻土酸性较弱,pH值更高,A错误;母岩风化主要受温差、植被根系腐蚀等,红壤酸性更强,对岩石风化更强,B错误;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应该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C错误,故选D。17.与自然土相比,水稻土的表土层并不紧实,A错误;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B错误;虽红壤成为水稻土有机质会增加,但水稻土相比黑土,有机质会减少,C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