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卷-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原卷版)_第1页
第01卷-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原卷版)_第2页
第01卷-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原卷版)_第3页
第01卷-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原卷版)_第4页
第01卷-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原卷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1卷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隋唐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建议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尚书汤哲》中载,成汤伐夏桀时,对不愿在农忙季节去征讨夏桀的土兵们说:“今尔有众,汝日: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据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已经出现 B.商取代夏是历史必然C.社会转型速度加快 D.农业是重要经济部门2.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 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3.《荀子·王制》中说:“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这主要体现出荀子主张A.平政爱民需要礼贤下士 B.执政要以人为本C.重视人民群众利益 D.尚贤是治国之本4.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5.以《诗经》中的词句互相酬答,是春秋时期各国往来的通例。当时诸国往来,每逢外交场合甚至作战,都会互引《诗经》作为风雅明礼的表现,而瞠目以对、不知所云者则被视为粗鄙无文。据此可知,当时A.《诗经》是维系秩序的纽带 B.儒家思想最具社会影响力C.华夏文化认同意识较强 D.“百家争鸣”影响社会政治6.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则负责颁布诏令和管理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太尉负责军事。这反映了此制度A.使各部门独立行使职权 B.具有明显的决策高效性C.分割了皇帝的部分权力 D.蕴含了分权制约的理念7.瞿同祖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指出:官僚系统越完备,对君主个人的品德、才能要求就越低,“君主”也就愈表现为一个纯粹的权力符号,只靠他一人的血缘身份便可以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瞿同祖意在说明,官僚制度A.密切了君臣之间的关系 B.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治C.加强了社会治理的力量 D.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8.西汉初年,萧何死后,曹参为相,举事皆循旧例,无所变更。对于“文言刻深,欲务声名”的人,斥而不用;对于“谨厚长者”,给予提拔。当时老百姓歌颂道:“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上述行举A.旨在解决王国割据危机 B.反映了与民休息的理念C.体现了小国寡民的追求 D.被当权者长期奉为信条9.如图是四川出土的汉代“市集”画像砖。此砖上角有“北市门”“南市门”字样。右上端一卖主正捧一物给买者;上端中部一几上坐一人,正欲将物品交给几下之人;中部伞下一人正在卖物品给买者;下部有三组人正作互换、互答之状。此画像砖反映了汉朝A.坊市界限的严格 B.商业环境的宽松 C.商业活动的发展 D.抑商政策被打破10.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例如:匈奴政权前赵的刘渊“《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政权前燕的慕容觥“尚经学,善天文”,氐人政权前秦的苻坚“博学多才艺”等。这种现象A.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 B.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C.导致了九品中正制确立 D.受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11.下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天宝元年(742年)户数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下降幅度(%)占全国户数比例(%)北方373665286688776.836.52南方3117624150654851.6863.48A.北方人因战乱大量南迁 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C.经济重心完全转到南方 D.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12.唐初设立三省六部制,“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后又置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再后来改称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这些变化A.明确了官员的职权和分工 B.形成了官员间的有效制约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 D.适应了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13.唐代通过科举者,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有四条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这反映出唐朝选官A.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 B.以科举考试为主C.确保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D.加强了中央集权14.唐代南禅寺、佛光寺塑像手法写实,表现了佛衣质感。菩萨衣着的覆盖面积极大地减少,胸膛、臂膀、手足等无不展现着一种裸露美。材料说明,唐代佛寺塑像A.带动了市民文化的开放 B.折射出佛教的主导地位C.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D.面相已带有汉化的特点15.北魏时代的敦煌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敦煌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A.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艺术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C.北魏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D.艺术家创造性劳动铸就敦煌艺术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满分55分)1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城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初置。”《汉书·郑言传》载:“自元狩(汉武帝年号)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材料二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西域的莎车(西域诸国之一)等国在天山南道发动叛乱。《汉书·冯奉世传》记载,都护郑吉、汉使冯奉世等“遂以节(古代使节的权力凭证)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拢其域。”材料三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汉书·西域传》载:“其后日逐王畔(叛)单于,将众来降,护郑善(西域诸国之一)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是岁,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古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1)对比《汉书》不同篇目对西域都护设置的相关记载,指出其异同,并谈谈你对记载差异的看法。(12分)(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域都护设置的作用与意义。(8分)17.(20分)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并不断演变,折射着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材料二清代中后期,在元代旧北平官话和明代南京官话相融的基础上,融入满族语音的一些要素,形成的北京官话成为国语,即普通话的前身。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迁,民国初年确定了“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现代标准汉语被定为官方语言。现代标准汉语覆盖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亚、东南亚广泛使用。——据《浅谈中国古代标准汉语的地理变迁》等(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写出关于中国古代语言演进的结论(2条),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依据。(12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语言演进的历史意义。(8分)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84年,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墓出土竹简《算数书》。这是一本数学问题集,现存69个题名,完整的算题92个。依现代数学的分类,《算数书》的内容可分作算术与几何两大类。算术部分包括整数、分数、比例和“盈不足”算法。几何部分包括面积和体积。《算数书》中的算题除少量出自汉初外,大多数在秦国、秦朝就已形成。有关土地面积的算题在《算数书》中占有较大比例,既有万顷以上的大面积,也有小至若干分之一平方步的小面积。“裨毅(春米)”“粟求米”“米求粟”“米粟并”“粟米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