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二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旅游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十一章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1.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引发了全世界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达尼拉和丹尼斯·米多斯的《发展的极限》,提出“地球的资源及吸纳污染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分析说“不到一个世纪,人类的活动就会受到制约”。此后,人类开始反思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对资源和环境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人们开始关注并研究对策。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在资源和环境问题上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并提出了“均衡发展”的概念。同年6月5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首届“人类环境大会”,会议通过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由各国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宣言》中“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并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由此,拉开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序幕。这次会议虽没有直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从会议的《宣言》中能够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1980年3月5日,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科学术语首次被正式提出。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R.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包括科学、教育、经济社会及政治方面的22位成员组成的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并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订“全球变革日程”。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首次将永续发展的观念引介给全世界,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人类的持续存在和持续发展”。1989年5月,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件,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世人接受,并开始付诸实践。1992年7月,我国政府成立了“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国务院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1.2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发展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0年11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同年,编制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确定了21世纪初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行动计划。1.2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发展2001年8月21日,我国政府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012年6月1日,我国政府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1.2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GroHarlemBrundtland,)夫人所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载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1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2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总目标,各国基本一致认同发展应遵循的以下基本原则:4.1公平性原则4.2持续性原则4.3共同性原则4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第三,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第四,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第五,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第二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全球90持续发展大会上,旅游组组织行动策划委员会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1992年,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的《21世纪议程》中共有七处直接提到了旅游业,这些都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前提条件。199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与岛屿国际科学理事会在西班牙专门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标志着世界旅游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2可持续旅游的概念与内涵2.1可持续旅游的定义(1)国外权威定义1993年,世界旅游组织出版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当代人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上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中:“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即旅游、资源、人类生存环境三者的统一,以形成一种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的发展模式,就是不断保持环境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并能给旅游区的居民公平地分配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益。2可持续旅游的概念与内涵(2)国内学者的观点章杰宽、朱普选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要促进区域内旅游经济与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其中旅游发展应该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中心环节;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一定时期下,实现旅游业在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四个约束条件下的持久、有序、稳定和协调地发展。2.2可持续旅游的内涵(1)满足需要(2)需求的环境限制(3)保证平等(4)发展协调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全球90国际大会论述包括以下五点:第一,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第二,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第三,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第四,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感受。第五,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3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旅游与传统旅游的比较4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1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旅游承载力(1)旅游承载力的定义也称景区旅游容量,是指在保证游客体验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游客人数。换句话说,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能力,即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包括心理感应气氛)以及达到保护资源的环境标准时,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所能容纳的游客活动量。(2)旅游承载力的内容资源空间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经济发展承载力
一个旅游地的旅游承载力是这些承载力的综合能力⑴
资源空间承载力(也称资源空间容量)
是指一定的地域内在空间上所能承纳的游客数量,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旅游区内土地(游览面积)面积、步行游道。土地面积越大,容纳的游客量就越多,旅游地资源空间容量也就越大。⑵
生态环境承载力(也称生态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而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生态容量的大小取决于一定时间内每一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量及自然生态环境净化与吸收污染物的能力,同时人工处理方法也可扩大环境承载力。⑶
经济承载能力(也叫经济发展容量)是指住宿、饮食、交通、生活设施等供应水平,以及旅游区的接受能力超负荷时能否愿意和能够增加基础设施的认识水平和实施能力,具体反映在旅游目的地愿意而且能够为发展旅游业的投资大小,包括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一切直接和间接设施的投资。宾馆床位、供水能力、供电能力、交通运载力是考核旅游地的经济承载能力的四个常用指标。⑷
社会承载力(也叫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不至于导致社会公众的生活和活动受到不可接受的影响这一前提下,所能接待来访游客的最大数量。
总之,旅游承载力关系到旅游接待地区的接待规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诸方面,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对旅游承载力进行测算,当旅游承载力达到一定程度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4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2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因素---旅游管理能力第一,端正认识。第二,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超负荷发展。第三,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第四,加强宣传教育,进行旅游伦理建设。5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原则
第一,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第二,考虑到旅游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消除这些影响的能力,旅游发展应当循序渐进。第三,必须考虑旅游对当地文化遗产、传统习惯和社会活动的影响。第四,为了使旅游对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所有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们,必须团结一致,互相尊重和积极参与。第五,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并评定其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合作领域。第三节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旅游1生态旅游的来源生态旅游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贺兹特于1965年提出;1983年,美国学者赫克特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1990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在所属可持续发展部门成立了生态旅游常设单位,并成立了国际生态旅游学会,提出“生态旅游是到自然地的负责任的旅游,这种旅游不但可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还可提高当地人民的福利”。1992年美国生态旅游学会将生态旅游界定为:“为了了解当地自然环境与文化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文化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确保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2生态旅游的定义与内涵2.1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2生态旅游的定义与内涵2.2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具体包含两个方面:2.2.1回归大自然2.2.2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3.1自然性3.2生态性和教育性紧密结合3.3可持续发展性3.4高品位性3.5专业性3.6参与性3生态旅游的特征表2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比较生态旅游传统旅游总体特征个人化或小团体;专门化的,有控制的,主动的消费态度,灵活的旅游项目,小容量旅馆和服务设施,分布广泛,低密度大众化,普通的,行业的,被动的消费态度,全包价、大数量服务,记者、大容量、高密度的服务设施旅游者有经验的具有独立性的游客,多使用专门旅游机构的服务或自发旅游游客无旅游经验,大众目的地的定期航班旅游价格中偏高和高价格中等和低价格环境容量与保护地方环境结合,独特的风格特征大容量,严重的环境压力,普遍的特征旅游服务多样化和独特性服务,专门化和灵活性,对人力资源要求高更加相同和标准化供应,固定模式化,不能满足高水平的专业化。第一,维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第二,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第三,给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第四,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获益;第五,增强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4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5.1生态旅游实践的主要地域和内容
非洲是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野生动物资源为世人瞩目,尤其是南部非洲成为当今国际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等国。
在美洲生态旅游较发达的地区是亚马孙河流域,代表国家有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美国、加拿大等。
在亚洲,最早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地区出现在印度、尼泊尔和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等地。
此外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生态旅游也有所发展。
这些地区和国家开展的主要生态旅游活动有野生动物参观、原始部落之旅、生态观察、河流巡航、森林徒步、赏鸟、动物生态教育以及土著居民参观等。5国际生态旅游实践5.2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经验⑴
立法保护生态环境。⑵
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⑶
进行旅游环保宣传。⑷
重视当地人利益。⑸
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5国际生态旅游实践6.1我国生态旅游的初级形式
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约259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320个,全部保护区超过国土面积的15%;中国已建立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其中有37处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已建成各类海洋保护区170多处,其中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32处,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10多处。
截止到2011年,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29处;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建设森林公园2747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746处;建立2640处自然保护区(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93%。6我国的生态旅游实践6.2我国生态旅游的实践1999年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大幅度推进了我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为了使“生态环境游”活动取得时效,国家旅游局提出了“生态环境游”的指导意见:第一,应本着积极的、科学的态度加以引导,加强管理,制定规划和生态旅游管理办法;第二,要对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区域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监测和疏导,把游客数量控制在自然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第三,应制定相关政策,确保一定比例的生态旅游收入用于自然保护;第四,要加强环境宣传和教育,让游客在旅游中获取生态知识,在享受自然的同时,把保护环境变成自觉的行动。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智慧农业项目合作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合同7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厨师食材采购与成本控制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研发中心聘请兼职劳务合同4篇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货款合同退款及知识产权保护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排水管道安装与水质监测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药研发成果转化与应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投资理财顾问委托合同3篇
- 2025版特色商业街区门面店装修施工合同2篇
- 2025年度民品典当借款合同标准化文本4篇
- 有砟轨道施工工艺课件
- 两办意见八硬措施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宣贯学习课件
- 40篇短文搞定高中英语3500单词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九章 统计》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 儿科护理安全警示教育课件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
- 国家中英文名称及代码缩写(三位)
-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培训
- 液晶高压芯片去保护方法
- 使用AVF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查房
- 拜太岁科仪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