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权相关概念辨析综述》3900字_第1页
《教育惩戒权相关概念辨析综述》3900字_第2页
《教育惩戒权相关概念辨析综述》3900字_第3页
《教育惩戒权相关概念辨析综述》3900字_第4页
《教育惩戒权相关概念辨析综述》39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惩戒权相关概念辨析综述(一)教育惩戒何为“惩戒”?《东周列国志》和《辞海》中都对“惩戒”进行了解释。明代\t"/item/%E6%83%A9%E6%88%92/_blank"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写到“廷及于今,逆臣子孙,布满朝中,何以惩戒后人乎?”在《辞海》中,惩戒被解释为“惩治过错,警戒未来”。而在汉语当中,惩戒是指“以前失为戒,惩罚之以示警戒”,可见惩戒是通过惩罚来警示未来。民国学者戴凤珠认为惩戒是一种势力,这种势力便是一种有权威的规律,而惩戒方法就是运用这种规律来抑制儿童的冲动和不正当行为,以期获得预谋的效果,可见惩戒的作用是获得积极的效果;黄培松认为惩戒是为了让犯错的儿童不再犯错,养成良好的习惯,维护良好的秩序[14]。从民国时期戴凤珠、黄培松两位学者的研究看出,惩戒行为的实施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李允认为教育惩戒是对学生失范行为的一种否定性的评价,通过否定性评价让违规学生感到羞耻和痛苦,从而激发悔改之意而戒除违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9]。当前教育惩戒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他认为要走出困境,就应当明确教育惩戒的正当性和教育性。任海涛认为教育惩戒是依法对学生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一种辅助的教育手段,目的是为了避免失范行为的再次发生,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他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惩戒的积极作用,需要进行教育立法来保障[14]。劳凯声认为,教育惩戒是基于特别身份的学校和教师借助适度责罚,纠正和戒除学生失范行为,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的一种教育措施。他认为教育惩戒的形式常见的有9种,包括训诫、隔离、没收、停学等等[30]。胡劲松等人认为教育惩戒是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的负向干预,可分为教师惩戒和学校惩戒[31]。从民国时期戴凤珠、黄培松两位学者的研究看出,惩戒行为的实施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惩戒以及教育惩戒行为研究的深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到李允、任海涛、劳凯声和胡劲松等学者的研究时,不仅借鉴和吸取了前辈学者对教育惩戒概念的界定,更加深入的研究了对教育惩戒行为实施考虑的因素和具体的方式方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融入了现代学校与社会的相关因素,从而更加具体全面。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指出了教育惩戒的概念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教育惩戒是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的结合体,只有符合教育目的的惩戒才是教育惩戒,而不符合教育目的的惩戒则不属于教育惩戒,可见教育惩戒以教育目的为前提,惩戒是为了治病救人,立德树人。(二)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权是一项国家的公权力,是国家教育权的具体化,具有典型的公法特征。该权力是公权,而不是私人权力,教育惩戒权的实施主体为学校和教师。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对学生教育教学权的一种体现,教师理应享有对学生的教育惩戒权[31]。劳凯声教授认为教师惩戒权是教师依法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利,是教师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2]。陈胜祥认为教师惩戒权也是教师的职业权利之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通过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惩罚,以期纠正失范行为,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的一种教师职权[33]。当前社会现实和教育法律法规也认同教育惩戒权的存在,教师合理使用教育惩戒权须明确教育惩戒对象的特点,遵从合法性、教育性和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等原则,公正、合情、合理地实施教育惩戒[34]。教育惩戒权随教育惩戒活动的产生而出现,是教育发展的产物。教育惩戒权是学校和教师依照教育法律法规,在不损害学生身体和不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惩戒,杜绝以后类似行为再次发生的教育手段的权力。有学者认为教师教育惩戒权是教师教育教学中拥有的一种权力,也有学者认为教育惩戒权是教师职业范围内的一种职业性权利。可见教育惩戒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是权力,也是权利。教育惩戒权既不能弃用,也不能滥用,需要立足于教育目的,贵在有度,正确把握教育惩戒的边界问题。当前教育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惩戒权的落实面临着认知困境、法律困境和实践困境三重困境。在当前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依法治校也被人们提上了日程,通过教育惩戒的立法支持,打消教师在教育惩戒过程中的顾虑,从而更加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三)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辨析教育惩戒不等于体罚,更不等于变相体罚,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教育惩戒是立足于教育目的而实施的积极措施,而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由于教育惩戒边界的不清晰乃至缺失导致了两者的混淆,因此,只有正确把握教育惩戒的边界,辨析二者的关系,才能正确地实施教育惩戒。“体罚”最早出现在《礼记·学记》当中:“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在古代传统教育中,体罚被认为一种合理的、有效的教育手段长期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的学者认为,体罚是通过身体接触使学生身体感到痛苦,甚至可能造成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惩罚形式,体罚是对儿童的错误教育方式[35]。《教育大词典》将体罚解释为“以损伤人体为手段的处罚方法”,并对变相体罚进行了列举式的解释,比如留堂、饿饭、罚劳动、反复抄写等[36]。体罚和变相体罚都是伤害学生身体或损害学生心灵的行为,是应该杜绝的。我国在法律法规当中已经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指出,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可见,任何形式的体罚学生都是违法的,教育惩戒措施是不可能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在内的,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如何认定一种惩罚是否已经构成了体罚和变相体罚呢?任海涛在《“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中指出应从六个方面进行界定:惩罚措施是否有合法、惩戒程序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了不合理的传播、惩戒措施是否超过了必要限度、是否考虑了特定学生的具体特点、惩戒方式是否被认可[14]。劳凯声认为,立法上的问题导致了对教育惩戒认知上和适用上的混乱。由于某些体罚形式与教育惩戒存在着某种交叉,导致学校和教师在教育实践当中极易产生对二者的混淆,这更加剧了人们对教育惩戒合法性的质疑,为解决这一现状,需要对教育惩戒立法时对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进行明确的区分[30]。根据法律规定和学者们的研究总结,体罚和变相体罚是我国法律所明确禁止的行为,而教育惩戒是教育教学当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是应当依法进行的惩罚行为,教育惩戒是否实现其教育性的目的,取决于教师在运用这一手段时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四)学校惩戒和教师惩戒的辨析教育惩戒权的实施主体不仅涉及到教师,也包括学校,具体执行者有校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教导处等,学校在教育惩戒的实施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中小学校以制定《学生日常行为准则》来约束学生,这还不足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存在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学校默认甚至禁止教师对失范行为学生的惩戒,动辄以师德考核来要求教师,将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不能正确的区分。二是一旦出现家长投诉问题,学校往往不能很好地维护教师的权益,面对家长的投诉问题,教师没有申辩的权利。不管家长投诉是否属实,老师都要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而使得教师们感觉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极度下降,这就导致了出现了当前教师谈“惩”色变的现象,教师不敢再管学生,以免引起家长的投诉,导致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失去信任。久而久之,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明确指出了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学校应当依法保护教师的人身安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这无疑指出了学校惩戒和教师惩戒的统一性。同时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规定了给予学校更多的空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尤其是校规校纪的制定,需要公开透明。可见,教育惩戒不仅仅是教师惩戒,也包括学校惩戒,只有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惩戒的积极作用,从而在教育惩戒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五)教育惩戒正当性教育惩戒与当前的赏识教育似乎并不相容,但是教育惩戒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当教育惩戒合法合理,符合教育的初衷,那么它就具有正当性。教育惩戒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将教育惩戒作为教师的一种专业权利,目的在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以立法的形式规定教育惩戒,不仅有利于保护教师的教育权,也能更好地保护学生的正常的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惩戒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师一味的赏识教育,而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不加以及时的纠正,那么就不能达到真正的“育人”。教育惩戒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教育惩戒的目的是通过惩戒达到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育惩戒的对象是学生的失范行为,通过惩戒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更好地成长。教育惩戒是赏识教育的有利补充,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以及责任感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