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绝密★启用前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年级数据调研性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汤显祖年轻的时候怀有满腔经天纬地的济世热情。汤显祖的政治理想,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经世致用,造福百姓,使人人冻馁无虞,安居而乐业;使人人乐于向善,民德归于淳厚。在他看来,士大夫要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而政治是否清明,老百姓日子是否好过,最终决定于士大夫和官员的德性和修养。他曾经代拟过一篇《为士大夫喻东粤守令文》:“清吏之法法身,浊吏之法法人也。”他所提出的“清吏”与“浊吏”两个概念,并不新鲜,但是,他的“法身”和“法人”的说法,却极为深刻,精辟地揭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的一种普遍德性:他们置身于法律之上,拿自己当法外的“特选之民”,高人一等,飞扬跋扈;他们的道德绳墨,只是用来裁制百姓,他们法律的刀斧,也只是用来宰割人民——他们教别人不要“利己”,自己却很少“利人”,教别人要“利人”,自己却专门“利己”。在汤显祖看来,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而农业生产则是一个官员必须关心的头等大事。他做官期间,曾多次下到乡里,劝农励耕。他曾经在诗里记录过自己这方面的活动,在《丙申平昌迎春,晓云如金,有喜》里,他这样写道:“仙县春来仕女前,插花堂上领春鞭。青郊一出同人笑,黄气三书有大年。”可见,为了督促和鼓励农民耕地种田,他确实用了一番心思。汤显祖的政绩,不仅当时就赢得了人民的敬意,为他建了“生祠”,直到清代顺治年间,遂昌知县缪之弼还为他建了“遗爱祠”。如果说,汤显祖早期的两部剧作的主题,在探讨“至情”,那么,他晚年的写作,则在强化了反讽力度的同时,致力于寻求精神出路——解决自己的精神困境,回答那些与“生活哲学”有关的重大问题。也就是说,汤显祖后期的“二梦”,是一种缘于精神焦虑的写作。汤显祖的一生,几乎就在几种选择的困扰中度过。他在《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坛故址诗》的序中说:“家君恒督我以检儒,大父辄要我以仙游。”从感性上说,他更认同祖父的生活方式,但是,就理性而言,他又无法不接受父亲的“检儒”之督,因为,他也觉得只有进入社会,才能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事实上,终其一生,汤显祖的精神,都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扰之中。佛家的“慈悲”接近自己的“至情”,但它的“五蕴皆空”,可信不可信呢?道家的“天地不仁”,接近自己民胞物与的同情心,但是,它的近乎冷漠的“超然”,可取不可取呢?脱和自由是否可能?在梦境中的淳于棼过着一种贪婪而混乱的生活,到死都不曾觉悟,然而,经历过梦中的一番教训,“知梦游醒”,最后放弃了梦中的求仙,跟着师傅吕洞宾,在现实生活中寻“证盟师”去了。这样的解脱和出路,似乎启发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也随着那一僧一道,飘然而去了。但是,这对汤显祖来讲,有着内在的觉悟,也就够了,舍下生活中的一切人情物事,掉臂而去,他很难做到,这是因为,他终了还是一个有情人。如果说“临川四梦”的“前二记”——《紫钗记》和《牡丹亭》,表现的是对“情”的执着,是通过“梦”而走进“情”的世界,而体验“情”的真与美,那么,到了“后二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则表现的是“觉”,是通过“梦”而走进“觉”的世界,从而在理性的意义上,认识到人性和生活的真谛。关于汤显祖思想的“复杂性”,邹元江先生的分析和判断,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合乎实际的:“从汤显祖一生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观来看,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对他影响最大。但他时常也在‘检儒’与‘仙游’之间矛盾痛苦,道家出世思想对他也有一定影响。”这种复杂性情形,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状态。在不受主流意识形态强力干扰的环境里,一个正常人所接触和吸纳的思想,一定是丰富而多样的。不同的思想,满足着他不同的精神需要,解决他不同时期或不同层面的情感和思想问题。只有头脑简单的“单向度的人”,才会一辈子只接触一种思想,只接受一种思想。事实上,一个一辈子只知道一种思想的人,不可能成为情感丰富和思想活跃的人,也不可能成为视野开阔、有创造力的人,就像只吃一种食物的人不可能成为营养均衡、体魄健康的人。班固父子批评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那是完全说错了,因为,在司马迁那里,各家思想都有其合理的部分,都有其可取之处,所以,他对所接触到的思想都有吸纳,而他的“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也就可以被转换性地表达为:“吸纳天下百家思想。”如此说来,关于汤显祖思想的复杂性,我们不仅无须把它看成多大的问题,而且,还要认识到,正是这种复杂性,才形成了汤显祖作品斑斓而丰饶的特点。(摘编自李建军《汤显祖的情结:政治理想与精神解脱》)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年轻时代,汤显祖怀有济世抱负,想要进入社会,建功立业。可见,就理性而言,他接受了父亲的“检儒”之督。B.作为官员,汤显祖多次劝农励耕,这是汤显祖“入世”思想的体现。他的政绩赢得了百姓敬意,百姓为他建了“生祠”。C.儒家“入世”思想对汤显祖有一定影响,但是道家“出世”的思想对他影响更大,这是因为他更认同祖父的生活方式。D.佛家“五蕴皆空”和道家“超然”让汤显祖倍感困扰,这让他难以做到像淳于棼、贾宝玉那样舍弃人情物事,出世而去。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显祖认为士大夫要以身作则,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这与《论语》中“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理念一致。B.浊吏之法法人,即不修德行的封建统治者教别人不要“利己”而要“利人”,而自己却专门“利己”很少“利人”。C.由于精神焦虑,汤显祖在《南柯记》和《邯郸记》中致力于寻求精神出路,解决精神困境,由“梦”而“觉”。D.“临川四梦”体现了汤显祖思想的复杂性。“前二记”和“后二记”分别从“情”和“觉”的层面,表现了黄老思想。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征徭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老的醉颜酡,后生们鼓腹歌。B.夕阳烟雨片江开,滟滟寒潮自去来。我亦桄榔庵下客,明珠海上寄莲台。C.今日班春也不迟,瑞牛山色雨晴时。迎门竞带春鞭去,更与春花插两枝。D.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盛在新年。4.如何避免沦为“单向度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下列文字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了在南安太守杜宝治理下南安郡的生活图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汤显祖的政治理想。【长相思】你看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生、末〕正是。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外〕父老,知我春游之意乎?【八声甘州】平原麦洒,翠波摇翦翦,绿畴如画。如酥嫩雨,绕塍春色荔苴。趁江南土疏田脉佳。怕人户们抛荒力不加。还怕,有那无头官事,误了你好生涯。〔生、末〕以前昼有公差,夜有盗警。老爷到后啊。【前腔】千村转岁华。愚父老香盆,儿童竹马。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月明无犬吠黄花,雨过有人耕绿野。真个,村村雨露桑麻。〔内歌《泥滑喇》介〕〔外〕前村田歌可听。【答案】1.C2.D3.B4.①接触和吸纳丰富而多样的思想,满足不同的精神需要,解决不同时期或不同层面的情感和思想问题;②成为情感丰富、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有创造力的人;吸纳所接触到的思想的合理的部分、可取之处。5.①“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表现了汤显祖的政治理想:官吏清廉,政治清明,造福百姓。人民和睦,民德淳厚。②“以前昼有公差,夜有盗警。老爷到后啊”表现了汤显祖的政治理想:农民可以不受干扰地劳动和生活,官员劝农励耕,关心农业生产,把农业作为头等大事。③“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雨过有人耕绿野”“村村雨露桑麻”表现了汤显祖的政治理想:百姓安居乐业,乐于耕织。【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C.“但是道家‘出世’的思想对他影响更大”错误,根据邹元江先生的分析和判断“从汤显祖一生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观来看,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对他影响最大。但他时常也在‘检儒’与‘仙游’之间矛盾痛苦,道家出世思想对他也有一定影响”可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对汤显祖影响最大。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表现了黄老思想”判断错误。黄老思想即道家思想。而“前二记”多表现儒家思想,“后二记”多表现佛道思想。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二段观点是汤显祖关心农业生产,劝农励耕,取得一定的政绩。B.“莲台”亦作“莲花台”,佛座。汤显祖通过诗作《小金山次苏长公韵》在夕阳、烟雨、寒潮中感受佛理,借佛理以求解脱。不能支撑第二段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结合“在不受主流意识形态强力干扰的环境里,一个正常人所接触和吸纳的思想,一定是丰富而多样的。不同的思想,满足着他不同的精神需要,解决他不同时期或不同层面的情感和思想问题”可知,因为人们有不同的精神需要以及不同时期或不同层面的情感和思想问题,因此,要避免沦为“单向度的人”,就要接触和吸纳多种思想,据此可总结为“接触和吸纳丰富而多样的思想,满足不同的精神需要,解决不同时期或不同层面的情感和思想问题“;结合“事实上,一个一辈子只知道一种思想的人,不可能成为情感丰富和思想活跃的人,也不可能成为视野开阔、有创造力的人,就像只吃一种食物的人不可能成为营养均衡、体魄健康的人”可知,要避免沦为“单向度的人”,就不能像只吃一种食物一样,只知道一种思想,而要成为一个丰富的人。据此可总结为“成为情感丰富、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有创造力的人;吸纳所接触到的思想的合理的部分、可取之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使人人乐于向善,民德归于淳厚。在他看来,士大夫要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而政治是否清明,老百姓日子是否好过,最终决定于士大夫和官员的德性和修养”可知,汤显祖的政治理想是国泰民安,天下祥和,政治清明。“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正是体现了汤显祖这一政治理想,即“官吏清廉,政治清明,造福百姓。人民和睦,民德淳厚”。结合“在汤显祖看来,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而农业生产则是一个官员必须关心的头等大事。他做官期间,曾多次下到乡里,劝农励耕”可知,汤显祖的政治理想为关心农业,给百姓自由务农的空间。“以前昼有公差,夜有盗警。老爷到后啊”说明以前官家对百姓的约束,由此表现了汤显祖这一政治理想,即“农民可以不受干扰地劳动和生活,官员劝农励耕,关心农业生产,把农业作为头等大事”。结合“汤显祖政治理想,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经世致用,造福百姓,使人人冻馁无虞,安居而乐业”可知,汤显祖的政治理想为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阳春有脚,经过百姓人家”“雨过有人耕绿野”“村村雨露桑麻”表现了汤显祖这一政治理想,即“百姓安居乐业,乐于耕织”。(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4小题,共18分)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苹果之谜欧亨利出了乐园城二十英里,离日出城还有十五英里时,马车夫比尔达·罗斯勒住了马。鹅毛大雪下了一整天。平地上的积雪已有八英寸厚。剩下的路程都是狭隘崎岖的山脊,即使白天行车都难免不出危险。现在大雪和夜色掩盖了险情,再往前赶路根本不能考虑,比尔达·罗斯建议大家下车避险,第五个乘客是位年轻妇子,她留在车子里没有下来。突然,她听到那座遭到入侵的房子里传出碰撞声和叫喊声。没多久,里面透出了颤动的火光,越来越旺,烧得明亮欢快。接着,兴高采烈的探索者们冒着大雪跑回来。法官梅尼菲宣布他们的困境有了解救,他的声音比号角还要响亮,几乎可以和管弦乐队的音量相比。“那是雷德鲁斯的小房子。雷德鲁斯八月份给送进了疯人院。”四个乘客向顶上积雪的栅栏扑去。马匹在吆喝声下把车子拖上斜坡,到了那座被仲夏的疯狂夺去主人的建筑物的门口。车夫和两个乘客开始卸马。法官梅尼菲打开车门,脱掉帽子。“加兰小姐,我必须声明,”他说,“我们不得不中止旅行。车夫断言,晚上走山路的风险太大,简直不容考虑。形势要求我们在这座房子里宿一晚。除了暂时不便外,我希望你不必有所顾虑。我亲自检查了那座房屋,发现至少有避寒的条件。我们一定尽可能地照料你,让你舒服。现在允许我扶你下车。”这时,另一个乘客走到法官身边来。他是在小巨人风车公司里工作的,姓邓武迪。这个靠风吃饭的人轻快地高声说:“看情形你得下车啦,麦克法兰太太。我们已经生了火;我们会替你安排得舒舒服服,不让你的脚受潮,我们会把耗子赶跑,总之,没问题,没问题。”没多久,这一小群旅客在熊熊的炉火前快活地围坐成一道弧线。马车上的毯子、座垫和能取下的东西都被搬来用上了。女乘客在壁炉侧边、弧线的一端就座。她雍容华贵地坐在那儿,仿佛登上了臣民们替她准备的宝座。骑士精神和男子气概竞争着讨她的欢心,使她舒适。她仿佛也接受了他们奉献的殷勤——不像一个受到追求和照顾的女人那样轻佻;不像许多受宠若惊的女人那样顾影自怜;也不像牛接受干草时那样漠然无动于衷;而同自然界固有的计划完全一致——有如百合花摄取那注定要使它清新的露珠时的情形。外面狂风怒号,细雪从罅隙里钻进来,寒气围攻着六个落难的背脊;尽管如此,那晚的风雪却不缺乏拥护人。突然间,邓武迪发出一声得意的呼喊。他手里高举着什么东西,从屋子一个满布尘埃的角落奔回来。他手里是一只苹果——一只漂亮的、有红色斑点的、茁壮的大苹果。那是在角落里一个高木架上的纸口袋里找到的。不可能是那个被爱情毁掉的雷德鲁斯的遗物,准是最近有什么露营的人在这所荒废的房子里吃饭,遗忘在这里的。邓武迪——他的功绩给了他再次扬名的资格——在落难的伙伴面前夸示那只苹果。“瞧,我找到了什么,麦克法兰太太!”他自负地嚷道。他在火光前面高举着那只苹果,使它显得更其红润。女乘客平静地笑了一笑——她总是那么平静。“多么可爱的苹果!”她清晰地喃喃说道。片刻之间,法官梅尼菲觉得自己被打垮了,受了屈辱和贬谪。低人一等的处境使他不胜恼怒。为什么命运之神偏偏挑了这个闹闹嚷嚷、粗鲁冒失的做风车生意的家伙,而不挑他去发现这只激动人心的苹果呢?否则他就要以使这件事成为一篇风趣横生的即席演说或者一幕喜剧的场景、仪式或背景——从而永远保持令人瞩目的地位。事实上,那位女乘客正带着羡慕的微笑在看着这个可笑的邓博迪或者邓武迪,仿佛认为这家伙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呢!这个做风车买卖的人像他自己的货物样品一般,被尘世吹向太空的风刮得胀鼓鼓的,转个不停。踌躇满志的邓武迪拿着那只宝贝苹果,陶醉在大伙趋炎附势的注意中,这时,足智多谋的法学家已经想出了一个恢复名誉的计策。法官梅尼菲那肥胖然而典雅的脸上堆着最有礼貌的笑容,走上前去,从邓武迪手里拿过那只苹果,像是要审查它似的。在他手里,苹果成了第一号物证。“好漂亮的苹果。”他赞许地说,“不错,我亲爱的邓武迪先生,作为粮秣征收员,你使我们黯然失色。不过我有一个主意。这只苹果将成为美的心灵授予最合适的人选的标志、象征、奖品和纪念。”“我现在要建议的是,”法官梅尼菲对打断他的话的人宽容地笑笑,接着往下说,“我们不得不守在这里,直到明天早晨。我们有了足以取暖的柴火。其次需要的就是要尽可能找些消遣,以打发时间。我提议把这只苹果交给加兰小姐保管。它不再是一个水果,而是像我刚才所说的,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奖品,代表人类的一个伟大思想。加兰小姐也不再代表她个人——当然是暂时的,请允许我补充一句,”——(他深深地一鞠躬,完全是古时候那温文尔雅的气派。)“她将代表整个女性;将体现和概括女性——也许还可以说,在感性和理性上代表上帝的杰作。她将以这一身份来判断和决定下面的问题:简言之,就是讲故事。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每个人把隐士雷德鲁斯和他情人的故事按照自己的想法讲下去,我们讲完之后,再请加兰小姐作出女人的判断。她将根据女人的精神和见解来决定,哪一个故事最好,她认为谁的故事最好,这个苹果就给谁。如果各位都同意,我们乐于听邓武迪先生讲第一个故事。”“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可爱,”女乘客伶俐地说,“几乎像是游戏啦。”法官梅尼菲走上前去,做作地把苹果放到她手上。“在古时候,”他意味深长地说,“帕里斯曾把金苹果赠给了最美的人。”“一个多么可爱的故事!”女乘客说,音调像笛子一般悦耳。“我认为,”女乘客在她那简陋的宝座上挪动了一下说道,“这个故事很可——”“喔,加兰小姐!”法官梅尼菲举起手,打断了她的话,“我请求你暂时别发表意见!否则对其余参加比赛的人就不公平了。这位——呃——请你接着讲,好不好?”法官对那个开代理行的年轻人说。接下来,法官梅尼菲请比尔达罗斯讲他的故事,参加争夺苹果的比赛。马车夫讲的故事很短。讲故事的人说完后,朝女乘客坐的角落瞟了一眼。法官梅尼菲有点不耐烦地动了一下。男人们都垂头丧气,怪模怪样地坐着。风势小了一些,断断续续地吹着。炉火烧剩了一堆红炭,散发出暗淡的光线。女乘客坐着的那个舒适的角落里,只有一堆不成形的黑黢黢的东西,一头盘绕的、光滑的头发,皮围脖中间只露出一小块雪白的前额。法官梅尼菲僵直地站了起来。“现在,加兰小姐,”他说,“我们已经结束了。我们中间哪一个人讲的故事——特别是对真正的女性的估计——最接近你自己的想法,该由你颁发奖品了。”女乘客没有回答。法官梅尼菲关切地弯下身子。那个无足轻重的乘客刺耳地低声笑起来。原来女乘客睡得正香。法官梅尼菲想拉她的手,叫醒她。他伸手过去时,在她膝头上碰到一个冰凉的、不规则的圆形小东西。“她把苹果吃掉了。”法官梅尼菲吃惊地说,同时捡起苹果核给大家看。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加兰小姐被认为是当时社会某些女性的代表,周围男士为了博取她一笑而煞费苦心,却丝毫不能打动她的心,她只顾独吞她手中的苹果。B.法官提议讲故事分配苹果是因为嫉妒邓武迪首先发现苹果,让他讲一个故事,自己后面讲,藏着给自己充分构思的时间,自己能讲出最精彩的情节的目的。C.“他的声音比号角还要响亮,几乎可以和管弦乐队的音量相媲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声音的洪亮,发现避难所的激动心情。D.小说的主旨之一是讽刺那些自以为是、虚伪、根本不了解女人,为了讨好女人而装作了解女人的男人们。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自然环境,“鹅毛大雪下了一整天,平地上的积雪已有八英寸厚。”直接描写雪大雪厚,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B.“法官梅尼菲打开车门,脱掉帽子”“法官梅尼菲那肥胖然而典雅的脸上堆着最有礼貌的笑容”,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突出了法官的绅士风度。C.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则是,捧腹大笑和若有所思。男人们的错愕、诧异、愤怒等情绪和神情宛然在目,女人的睡相也令人莞尔。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即采用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上帝”视角对故事世界的一切予以揭示,还会不时站出来对故事中的人物、场景进行评述。8.请结合文本辩证地评析标题“苹果之谜”。9.本文在叙事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C7.B8.标题“苹果之谜”好。①情节:苹果之谜是小说重要的线索,乘客们在困境中发现苹果,讲故事争夺苹果,加兰吃掉苹果,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苹果展开的。②人物:为了争夺苹果,四位游客发挥想象联想,声情并茂讲故事,展现四位男士和加小姐的性格形象。③揭示主旨:通过讲故事争夺苹果,苹果却被加兰小姐趁男人们侃侃而谈时悄悄吃掉,讽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标题“苹果之谜”不好。①小说大部分内容是游客们遇险场景,及积极应对暴风雪,苹果是后文才出现的。②四人讲故事只是为了争夺苹果,目的明确,并非是“谜”。③“苹果之谜”的谜底是什么,小说没有谜面,更没有谜底。9.小说的叙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①意料之外:小说结尾出人意外,四位男士讲故事争夺苹果,情节充满曲折,故事讲完后发现加兰小姐已经把苹果吃了,并睡着,使原来平稳的叙述便在陡然间生起波澜。②又在情理之中:小说结尾揭示苹果被加兰小姐吃掉的真相,在前文处处埋下了伏笔。“多么可爱的苹果!”说明加兰小姐真正在意的是苹果,而非评判故事好坏;“仿佛也接受了他们奉献的殷勤”“仿佛登上了臣民们替她准备的宝座”,她心安理得的受男人们的照顾却毫无感谢之意,暗示加兰小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虚伪,悄俏吃掉苹果在情理之中。【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结合“他的声音比号角还要响亮,几乎可以和管弦乐队的音量相媲美”可知,本体和喻体都是声音,不能构成比喻,是比较。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描写”错误,“法官梅尼菲打开车门,脱掉帽子”是行为动作描写,“法官梅尼菲那肥胖然而典雅的脸上堆着最有礼貌的笑容”是肖像和神态描写,两句中没有心理描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文本的标题作用,可以从人物层面、情节层面、环境层面、主题层面、结构层面、读者感受层面等角度作答。标题“苹果之谜”好。从情节上看:邓武迪发现一只苹果,“他手里是一只苹果——一只漂亮、有红色斑点的、茁壮的大苹果。那是在角落里一个高木架上的纸口袋里找到的”,乘客们在困境中发现苹果。法官梅尼菲提议讲故事争夺苹果,结果是加兰吃掉苹果,“‘她把苹果吃掉了。’法官梅尼菲吃惊地说,同时捡起苹果核给大家看”,“苹果之谜”是小说重要的线索,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苹果展开的。从人物形象上看:女乘客说“一个多么可爱的故事!”法官梅尼菲打断了她的话,“喔,加兰小姐!”“我请求你暂时别发表意见!否则对其余参加比赛的人就不公平了”,接下来,法官梅尼菲请比尔达罗斯讲他的故事,参加争夺苹果的比赛,马车夫讲的故事很短,为了争夺苹果,四位游客发挥想象联想,声情并茂讲故事,展现四位男士和加兰小姐的性格形象。从主旨上看:“法官梅尼菲想拉她的手,叫醒她。他伸手过去时,在她膝头上碰到一个冰凉的、不规则的圆形小东西”,通过讲故事争夺苹果,加兰小姐被认为是当时社会某些女性的代表,周围男士为了博取她一笑而煞费苦心,却丝毫不能打动她的心,加兰小姐趁男人们侃侃而谈时悄悄吃掉苹果,讽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加兰小姐被认为是当时社会某些女性的代表,周围男士为了博取她一笑而煞费苦心,却丝毫不能打动她的心,她只顾独吞她手中的苹果。小说的主旨之一是讽刺那些自以为是、虚伪、根本不了解女人,为了讨好女人而装作了解女人的男人们。标题“苹果之谜”不好。文章开篇讲“出了乐园城二十英里,离日出城还有十五英里时,马车夫比尔达·罗斯勒住了马。鹅毛大雪下了一整天。平地上的积雪已有八英寸厚。剩下的路程都是狭隘崎岖的山脊,即使白天行车都难免不出危险”直接描写雪大雪厚,“四个乘客向顶上积雪的栅栏扑去。马匹在吆喝声下把车子拖上斜坡,到了那座被仲夏的疯狂夺去主人的建筑物的门口”“外面狂风怒号,细雪从罅隙里钻进来,寒气围攻着六个落难的背脊;尽管如此,那晚的风却不缺乏拥护人”,小说大部分内容是游客们遇险场景,及积极应对暴风雪,直到第四段才出现苹果;“简言之,就是讲故事……哪一个故事最好,她认为谁的故事最好,这个苹果就给谁。”“接下来,法官梅尼菲请比尔达罗斯讲他的故事,参加争夺苹果的比赛”,四位游客发挥想象联想,声情并茂讲故事,四人讲故事只是为了争夺苹果,目的明确,并非是“谜”。“苹果之谜”的谜底是什么文章没有交代,小说没有谜面,更没有谜底,只是说发现了苹果,为争夺苹果而煞费苦心比赛讲故事,结果是被加兰小姐默默吃掉,情节与“谜”没有关系。【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文本的叙事特色的能力。分析小说文本的叙事特色,可以从叙述方式、叙述人称及视角、情节安排(构思)技巧(如: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如: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寓言……)等角度进行构思。本文在叙事上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她把苹果吃掉了’法官梅尼菲吃惊地说,同时捡起苹果核给大家看”,小说结尾出人意外,为了争夺苹果,四位游客发挥想象联想,声情并茂讲故事,情节充满曲折,而苹果却被加兰小姐趁男人们侃侃而谈时悄悄吃掉,并睡着,“女乘客没有回答。法官梅尼菲关切地弯下身子。那个无足轻重的乘客刺耳地低声笑起来。原来女乘客睡得正香”,使原来平稳的叙述便在陡然间生起波澜。又在情理之中:揭示苹果被加兰小姐吃掉的真相,在前文处处埋下了伏笔,前文加兰小姐说“多么可爱的苹果!”说明加兰小姐真正在意的是苹果,而非评判故事好坏;结尾讲苹果被加兰小姐趁男人们侃侃而谈时悄悄吃掉,“‘她把苹果吃掉了。’法官梅尼菲吃惊地说,同时捡起苹果核给大家看”。“仿佛登上了臣民们替她准备的宝座”“她仿佛也接受了他们奉献的殷勤”,加兰小姐被认为是当时社会某些女性的代表,她心安理得的享受男人们的照顾却毫无感谢之意,周围男士为了博取她一笑而煞费苦心,却丝毫不能打动她的心,她自私虚伪,悄悄吃掉苹果在情理之中。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皋陶①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节选自《尚书·大禹谟》)材料二:《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②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③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节选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材料三:故十仞之城,楼季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⑤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镒,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镒。故明主必其诛也。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节选自《韩非子·五蠹》)【注】①皋陶:舜的臣子,主管刑罚律令,苏轼在这里误用为尧之臣。②四岳:主管四方诸侯的官员。③《书》:即《尚书》。④楼季:战国魏时善于腾跳的勇士。⑤牂:(zāng)母羊10.材料三画波浪线部分仅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主施赏A不迁B行C诛无赦D誉辅E其赏F毁G随H其罚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愆:过失,罪过。与《诗经·卫风·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中“愆”意思相同。B.忍人:性情狠戾之人。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忍人”意思不相同。C.劝:在“爵禄不足以劝”“劝学”“惩恶劝善”“劝课农桑”中“劝”的意思完全相同。D.仞:与“寸、尺、咫、寻、丈、常”一样,都是以人体为标准来作为长度单位。伸直两条胳膊的长度为“寻”,“一寻为仞”,“倍寻为常”。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大禹谟》中皋陶认为人民都能守规矩,不犯官家的法纪,是因为帝王治理民众非常宽大,宁愿失职,犯不遵守成法的错误,也不滥杀无辜的人。B.苏轼认为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极力主张赏罚中坚持仁慈宽厚的原则,用仁人君子的道理对待天下,使天下人都归向仁人君子的行列。C.在苏轼看来,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是因为用爵位俸禄行赏,用刀锯作刑具,并非对一切的劝善罚恶都有积极作用。D.韩非子以楼季、跛牂为喻,又用对比把比喻组成两个对立体,说理形象通俗,安排严密紧凑,成功地推导出了君主应当严峻立法并严格用刑的结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2)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镒,盗跖不掇。14.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深得主考官欧阳修赏识。如果韩非子穿越成为主考官,他可能会对苏轼的观点提出什么质疑?苏轼该如何为自己辩解?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答案】10.BDF11.A12.B13.(1)赏赐与否难以确定时就奖赏,这是为了推广恩德;惩罚与否难以确定时就不加惩罚,这是为了慎用刑罚。(2)十几尺布帛,一般人见了也舍不得放手;熔化着的百镒黄金即使是盗跖也不会伸手去拾取。14.①韩非子可能会质疑苏轼“罚疑从去”的观点,韩非子认为圣明的君主—定要严格执行刑罚,刑罚最好严厉并且固定,使人们畏惧它。②苏轼可以指出本文“刑赏忠厚”立论的前提是“疑”,并非一味的宽缓没有原则,而是赏罚不能明确时,用仁人君子的道理对待天下,使天下人都归向仁人君子的行列。此外,严峻的刑法并非对一切的劝善罚恶都有积极作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君主施行奖赏不随意改变,执行刑罚不轻易赦免,对受赏的人同时给予荣誉,对受罚的人同时给予谴责。“施赏不迁”“行诛无赦”结构一致,BD处断开;“誉辅其赏”“毁随其罚”结构一致,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过失,罪过;拖延。句意:帝德无失误。/不是我拖延婚期,实在是你没有好媒人。B.正确。“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忍人”是狠心对待别人。句意:超出道义的标准,就流为残忍的人了。/人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C.正确。都是“勉励、鼓励”。句意:并且用爵位俸禄不足以勉励善行。/勉励学习。/惩罚坏人,奖励好人。/鼓励督促人民耕种。D.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错,文中是指在对功、罪的看法有“疑”时,不能妄下判断,要秉行“忠厚”原则。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给,这里指奖赏;“所以”,用来……;“广”,使……广,推广。(2)“释”,放下;“铄金”,熔化着的黄金;“掇”,拾取。【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材料三韩非子的观点“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可知,韩非子认为圣明的君主—定要严格执行刑罚,刑罚最好严厉并且固定,使人们畏惧它。因此韩非子可能会质疑苏轼“罚疑从去”的观点。②由材料二“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可知,苏轼可以指出本文“刑赏忠厚”立论的前提是“疑”;由“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可知,并非一味的宽缓没有原则,而是赏罚不能明确时,用仁人君子的道理对待天下,使天下人都归向仁人君子的行列。此外,“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严峻的刑法并非对一切的劝善罚恶都有积极作用。参考译文:材料一:皋陶说:“帝德无失误。简约治民,宽缓御众;刑罚不及于子孙,奖赏施及后代;宽宥过失不论罪多大,处罚故意犯罪不问罪多小;罪可疑时从轻,功可疑时从重;与其杀掉无罪的人,宁肯自己陷于不常的罪。皇帝爱生命的美意,合于民心,因此人民就不冒犯官吏。”材料二:《传》中说:“赏赐与否难以确定时就奖赏,这是为了推广恩德;惩罚与否难以确定时就不加惩罚,这是为了慎用刑罚。”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畏惧皋陶执法的坚决,而喜欢帝尧用刑的宽大。四岳说:“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正违抗命令、毁坏同族之人。”不久,(尧)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既然这样,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尚书》中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时,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不可犯(执法)没有根据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道义的标准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道义的标准,就流为残忍的人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道义的标准是不可超过的。古时候,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这赏赐的办法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对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没有作用。用刀锯作刑具,这刑罚的威力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没有作用。先王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并且用爵位俸禄不足以勉励善行;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并且用刀锯不足以来制裁它们。所以当有所怀疑时,就用仁爱之心来行事(执行赏罚之事)。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材料三:因此,七丈高的城墙,就连善于攀高的楼季也不能越过,因为太陡;千丈高的大山,就是瘸腿的母羊也可以被赶上去放牧,因为坡度平缓。所以明君总要严峻立法并严格用刑。十几尺布帛,一般人见了也舍不得放手;熔化着的百镒黄金,即使是盗跖也不会伸手去拾取。不一定受害的时候,十几尺的布帛也不肯丢掉;肯定会烧伤手时,就是百镒黄金也不敢去拿。所以明君一定要严格执行刑罚。因此,施行奖赏最好是丰厚而且诚信,使人们有所贪图;进行刑罚最好严厉而且肯定,使人们有所畏惧;法令最好是一贯而且固定,使人们都能明白。所以君主施行奖赏不随意改变,执行刑罚不轻易赦免,对受赏的人同时给予荣誉,对受罚的人同时给予谴责。这样一来,不管贤还是不贤的人,都会尽力而为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①李益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②。[注]①贾校书:即贾弇(yǎn),曾任校书郎。振上人:诗僧法振,作者诗友,当时居于“东州”。②江淹:南朝梁诗人,曾模仿惠休《怨诗行》而作《休上人怨别》。惠休:南朝宋、齐间诗人,原为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风劲吹、大雁悲鸣,诗歌开篇便从触觉与听觉角度渲染出送别时的伤感氛围。B.诗歌第三句与姜夔《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采用了相同的写法。C.诗人认为,分别之后友人就会像浮云一样行踪不定,二人何处再相见难以预期。D.颈联描述诗人匹马独行返城时倍感寒冷的情景,烘托出与友人别后的孤独冷寂。16.学校微视频社团计划将本诗拍摄成一个短视频,将由你拟写第八句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诗歌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下面表格。分镜头脚本
时长:20秒场景静夜拟诗音乐特点①特写镜头②视频解说(可从内容、情感角度解说;不超过60字)③【答案】15.D16.①抒情低沉、略带伤感;②李益提笔伏案写诗;③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诗,此时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诗创作,表现出对振上人诗作的赞赏与对他的思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诗人匹马独行返城时倍感寒冷”错,颈联意思是,眼看友人远去,山峦随着马匹行进,天色已晚,道路延伸进寒冷的城池,而我还独自一人迟迟没有离去。“山随匹马”“路入寒城”写的是友人行为。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情感意境的能力。尾联意思是,我已经有了像谢惠休那样的离别之情,我将告知东州的故友,诉说我心中的感慨。诗人要伏案写诗抒发对振上人诗作的赞赏与对他的思念,故背景音乐应该是低沉抒情的,满含着思念之情、伤感之意;根据诗句意思,场景就是李益提笔伏案写诗;视频解说,可以介绍李益写诗的背景及李益内心的情感,即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诗,此时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诗创作,表现出对振上人诗作的赞赏与对他的思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书愤》中“_______,_______”两句,陆游在今夕对比中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愤。(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通过“_______,_______”两句来写周文王和孔子,表明古代伟大作品往往是圣贤在困顿中奋发努力写就的。(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两句抓住了日将出时色彩的瞬间变化,静动有序,堪称“有物有序、清新简洁”的典范。【答案】①.塞上长城空自许②.镜中衰鬓已先斑③.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④.仲尼厄而作《春秋》⑤.极天云一线异色⑥.须臾成五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许、衰、鬓、斑、厄、臾、采。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又过了三个月,大成和白甜美夫妻俩住进了每月只需要缴纳九角二分钱房租、两角多钱水费、七角多钱电费的两间共三十二平方米的平房里。Z城不是农村,什么都要掏钱购买,Z城又不是地地道道的城市,没有城市的全覆盖商业设施与社会服务,什么都要自己跑自己找自己办。他们砌灶烧饭,他们挖窖藏贮,他们锯木钉凳,他们挂板置物,他们拉绳搭衣,他们养鸡取蛋,他们凭票排队购粮,他们自行车驮麻袋买西瓜,他们粉刷房室、四白落地,他们修建土暖气,他们自备小锅炉……在白甜美眼中,一切废旧物资都是宝贝,一切辛苦都通向改善与享受生活……使大成觉得分外威风的是,他在同事的帮助下,在甜美的怂恿下,②他自己建立了自行车装修车间,一套家伙什,拿龙、补带、正把、紧条,前叉子、座子、筐子、挡泥板、瓦圈、链子与自行车全身各个轴碗滚珠钢管,无不自力更生装修。于是飞鸽、永久、红旗、生产、凤凰直到英国的兰铃、凤头、菲利普,东德倒蹬闸的钻石牌,二六、二八,各种新老车辆纷纷光顾。18.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大量并列的词语,但读起来节奏一慢一快,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效果?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夫妻俩搬家后的生活,每一句都用“他们”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18.①句的并列词语作长句的定语,修饰租赁的房屋,且具体列出价钱,以强调费用之低和夫妻俩的贫穷,读起来节奏较慢;②句的并列词语简短且密集,轻快灵活,表现大成对新生活的热情,读起来节奏较快。19.①每句都以“他们”开头,依次排开,形成铺排,突出夫妻二人齐心协力,事事都亲力亲为、勤劳能干;②大量运用“他们”,更好地呈现出夫妻二人开启新生活的图景,更有画面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词语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可以从这些并列词语在具体语句中的表意内容,句中的位置以及表达的情感态度等角度分析。①句“九角二分钱房租、两角多钱水费、七角多钱电费……共三十二平方米的平房里”三个并列词语。从内容来看都是说具体的价钱,无非是几毛钱。不管是房租、水费还是电费,这三样是大成夫妻进城后的日常生活开支的大头部分。这三个短语在句中充当定语,共同修饰中心词“平房”,数额来看都不贵,但反映出夫妻二人生活的拮据,读起来节奏稍慢,有突出强调作用。②句“拿龙、补带、正把、紧条,前叉子、座子、筐子、挡泥板、瓦圈、链子与自行车全身各个轴碗滚珠钢管”等并列词语,都陈述的是进城后的大成为自力更生而准备的一套家伙什。作者不厌其烦地描述工具的名称,不仅说明大成为自力更生做了充分准备充分,而且能说明聪明能干的大成对进城后的新生活充满热情,因此朗读时语速很明快。【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句式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他们砌灶烧饭,他们挖窖藏贮,他们锯木钉凳,他们挂板置物,他们拉绳搭衣……”,概括起来就是说夫妻俩进城后的系列生活。每一句都用“他们”开头,从句式来看,形式一致,构成的排比句,增强了气势,表现了夫妻俩日常生活中的亲力亲为、勤劳能干;同时,每句用“他们”开头,突出强调的是夫妻不畏现实的困难,团结一致、并肩携手共同开创新生活。开头连用“他们”,除增强句子语气外,还能增强阅读画面感,进而凸显夫妻的团结协作,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考生据此作答即可。(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何把课文中别人的言语成果变成自己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感性的,那就是熟读和背诵,用形成“语感”来贮存。这种办法不容易举一反三,积累的速度也比较慢;另一个是理性的,把课文当成寻找例词例句的仓库,拆开来讲词汇和语法规律。这种办法会弄得“食理不化”,语言学懂了一点,可能变得反而不会说话了,语文课的综合目的也__。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在理性的规律指导下,加快语感培养的速度和质量?那就必须明白,从富有思想感情的课文跨到语言规律之间,存在着一个语言现象。语文教学中可参验的语言现象,必须是带有规律的语言事实。因为它带有规律,所以能反复出现;因为它带有规律,所以它非常典型。到一定的时候,它可以用来归纳规律,揭示规律,阐释规律。与现象结合的规律是有趣的,是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步的。比如,在“什么出现比较多”“什么出现比较少”的现象中存在规律。文言词好像与口语词有很大的距离,可是有一个现象应当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
①
)。比较“竖”和“纵”、“丢”和“失”等词,即可看出:“竖”和“纵”在“垂直”(与“横”相对)意义上同义,而在由“竖”造成的双音词中,只有“横竖”“竖立”两个词是结合得比较紧密的;但是,当“纵”当“垂直”讲时,“纵”却造成了“纵横”“纵贯”“纵深”“纵观”“纵览”“纵身”“纵队”……一系列结合紧密的双音词。“丢”和“失”在“丢失”意义上同义,而“丢”在这个意义上组成的双音词只有“丢失”“丢弃”“丢掉”比较紧密。“(
②
)”的“丢”,“丢失”义已较淡化;大部分采用“丢失”义造的词都用“失”不用“丢”:“失盗”“失明”“失恋”“失学”“失宠”“失效”“失势”“失音”“失重”“失传”“报失”“挂失”“失主”“丧失”“损失”“流失”“遗失”“亡失”……都是典型的双音词。这种情况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为(
③
)。不断地从言语作品中钩稽出富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在现象的多次重复中发现规律,然后再去阐释规律。这种处理方式的教学效果,和不通过现象,就直接把赤裸裸的规律呈现出来相比,有着__。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或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30个字。23.本文中列举了许多语言现象,请你借鉴文章当中的讲解方法,再举一个与“竖”和“纵”、“丢”和“失”类似的例子。要求阐述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100字。【答案】20.付诸东流云泥之别21.两处语病:“加快语感培养的速度和质量”改为“加快语感培养的速度,提升语感培养的质量”;“从富有思想感情的课文跨到语言规律之间”,改为“从富有思想感情的课文跨到语言规律”,或者改为“在富有思想感情的课文和语言规律之间”。22.①口语词的构词能力,往往低于文言词。②丟人。/丢脸。③口语单音节词尚能独立活动,不必凝固成词。/口语词进入书面语的历史较短,构词能力相对较弱。23.示例:“拿”和“取”在“以手取物”意义上同义,而“拿”在这个意义上几乎没有造什么双音词,“取”则造成了“取代”“取舍”“夺取”“攻取”“获取”“换取”“汲取”“捞取”“猎取”“摄取”“索取”……【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结合原文“把课文当成寻找例词例句的仓库,拆开来讲词汇和语法规律……语言学懂了一点,可能变得反而不会说话了”可知,语境指拆开讲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方法会无法达成语文课的综合目的,前面的努力会白费,可填“付诸东流”。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第二处,结合原文“不断地从言语作品中钩稽出富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在现象的多次重复中发现规律,然后再去阐释规律。这种处理方式的教学效果,和不通过现象,就直接把赤裸裸的规律呈现出来相比”可知,语境指两种教学方法差别巨大,可填“云泥之别”。云泥之别: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由“加快语感培养速度和质量”可知,“加快”与“质量”不搭配,可改为“加快语感培养的速度,提升语感培养的质量”;或改为“提升语感培养的速度和质量”。二是句式杂糅,由“从富有思想感情的课文跨到语言规律之间”可知,“从……之间”句式杂糅,可改为“从富有思想感情的课文跨到语言规律”;或改为“在富有思想感情的课文和语言规律之间”。【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此句应该通过后面举例来概括,由“竖”和“纵”的构词情况、“丢”和“失”的构词情况可知,文言词比口语词构词能力强,故可填“口语词的构词能力,往往低于文言词”。第二空,由前文“‘丢’和‘失’在‘丢失’意义上同义,而‘丢’在这个意义上组成的双音词只有‘丢失’‘丢弃’‘丢掉’比较紧密”和后文“‘丢失’义已较淡化”可知,此处需要举出一个与“丢”组合的词语,且“‘丢失’义已较淡化”的,故可填“丟人/丢脸”。第三空,此处应总结上面举例的特点,如,为何“竖”和“纵”在“垂直”意义上组词时,“竖”的双音节词少,而“纵”的双音节词多?说明“竖”这个口语单音节词可以单独使用,不必一定组成凝固的词;或者说“竖”这个口语单音节词进入书面语的历史较短,构词能力相对较弱。故可填“口语单音节词尚能独立活动,不必凝固成词/口语词进入书面语的历史较短,构词能力相对较弱”。【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文中信息,仿写句子的能力。分析“竖”和“纵”的讲解过程:“竖”和“纵”在“垂直”(与“横”相对)意义上同义,而在由“竖”造成的双音词中,只有“横竖”“竖立”两个词是结合得比较紧密的;但是,当“纵”当“垂直”讲时,“纵”却造成了“纵横”“纵贯”“纵深”“纵观”“纵览”“纵身”“纵队”……一系列结合紧密的双音词。首先找出两个词语在某个意义上同义,然后分别分析这两个词语可以组成的双音节词有哪些。如:“拿”和“取”在“以手取物”意义上同义,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而“拿”在这个意义上双音词,也就有“拿着”“拿走”“拿捏”“擒拿”“推拿”等寥寥数个,“取”则组合成很多个固定词语,常见的有“抓取”“取得”“争取”“采取”“进取”“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大学《全球变化与地表过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结构设计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生产调度软件市场竞争格局
- 专业基础-房地产经纪人《专业基础》模拟试卷2
- 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点睛提分卷3
- 先进班组长先进事迹材料
- 二零二五年电子竞技俱乐部店铺租赁合同样本6篇
- 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一般现在时专项训练(含答案)
- 信阳农林学院《机械设计基础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智慧养老项目合同2025版协议书2篇
- 2024年江苏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带答案(达标题)
- 高中家长会 高三上学期期末家长会
- 深圳南山区2024-2025上学期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 药店员工培训
- 环卫工节前安全培训
- 李四光《看看我们的地球》原文阅读
- 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业务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DB32T 2305-2013 内陆水域鱼类资源调查规范
- 《陋室铭》(过关检测)(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附答案
- 档案业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