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当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时,若将物像移向中央,应将玻片移向()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2、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昆虫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如蜻蜓,所以蜻蜓是两栖动物B.蛇和龟等动物经常潜入水中,又能爬到陆地上生活,因此它们是两栖动物C.两栖动物的发育是变态发育D.两栖动物的成体能脱离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3、近年来中学生溺水事件频发,溺水事件是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溺水者常常会因缺氧而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溺水直接影响到()A.肺通气B.肺的换气C.气体在血液里运输D.组织气体交换4、蕨类植物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其主要原因是()A.受精作用离不开水的限制B.有假根和真正的茎、叶C.有根、茎、叶及输导组织D.靠种子繁殖的植物5、下列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

6、下列反射活动属于人类特有的是()A.见到老师,主动问好B.酸梅入口,分泌唾液C.抓到烫手馒头,立即松手D.叩击膝下韧带,小腿跳起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形虫为单细胞动物;它的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如图一为变形虫的基本结构示意图.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为两部分,有细胞核的部分能够继续存活,无细胞核的部分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细胞核核取出,无细胞核的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而单独的细胞核则不能生活下去.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内再植入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则能生活正常.实验过程如图二所示.

材料二:如图三为“多莉”绵羊的“诞生”过程示意图.

分析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变形虫细胞结构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____]____.对变形虫起营养作用的是[____]____.

(2)正常生活的变形虫的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____]____在变形虫产生后代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变形虫的各部分结构都有自己的功能,但又相互协作,使整个细胞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多细胞动物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都与变形虫一样,都可以独立的进行生命活动,不同细胞又能相互协作,使生物体成为一个____.

(4)材料一的实验结果证明,细胞能正常完成多项生命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

(5)仔细观察材料二中“多莉”的诞生过程示意图,若A、B、C三只母山羊的毛色分别是白色、黑色和棕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代表字母).

A.“多莉”像A为白色母羊;A羊给了“多莉”细胞质,说明细胞质是遗传信息库。

B.“多莉”像B为黑色母羊;B羊给了“多莉”细胞核,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多莉”像C为棕色母羊;C羊给了“多莉”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说明子宫是遗传信息库。

D.“多莉”综合了A、B、C三只母羊的所有毛色遗传形状为杂色母羊,说明细胞质、细胞核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均可称为遗传信息库.8、持化学进化观点的学者认为,生命起源经历了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9、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在夏季多雨;闷热的天气里见到我们的衣物和食品发霉,请根据这些生活现象,就其中一个条件,选择实验器材,设计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____;

(2)作出假设:____;

(3)实验设计:

a____;

b____;

c____.10、(2011秋•北辰区校级期末)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示植物细胞,是因为该细胞有____、____和。

____三种结构.

(2)用白菜做饺子馅时,人们习惯先把白菜切成小块,撒上盐再剁碎,然后用笼布包上用力拧去大量的水.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拧出的液体是白菜细胞的____;其内含有大量营养物质.

(3)李某的很多特征像他爸爸,这是由____(填字母序号)中的遗传物质____决定的.11、如图所示为鲫鱼;青蛙、蜥蜴外部形态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青蛙的体表和蜥蜴的体表有何不同?答____,这些不同的特点是与青蛙、蜥蜴体表分别具有____功能相适应.

(2)青蛙幼体蝌蚪的心脏与____类动物相似.在蝌蚪的血液循环中,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部位是____.

(3)夏季黎明时分,常见鱼塘中的鲫鱼、鲤鱼等不时将头浮出水面,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鱼缺氧浮头的?答:____.

(4)这三类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点,即在它们的背部都有____.12、家鸽的全身被覆____,前肢变成翼,有迅速飞翔的能力.13、飞跃六组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他们已经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了,请你作为点评人给予点评吧!(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图一中的甲植物是须根系____,主要由不定根____构成.

(2)据图一根系推测甲植物的叶脉是网状脉____,花的基数是3____,它的种子中胚的子叶数与图二中的丙____相同.该植物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____.

(3)图一中的乙植物是直根系____,该根系的主根和侧根区别不明显____.

(4)据图一根系推测乙植物的叶脉是平行脉____,花的基数可能是5或4____,它的种子中胚的子叶数与图二中的丁____相同.该植物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苔藓植物叶片的横切结构和菠菜叶片的横切结构是不一样的.____(判断对错)15、小冬摔了一跤,暗红色的血液从伤口缓缓流出,这说明小冬的动脉血管摔破了.____.(判断对错)1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____.(判断对错)17、红细胞最大,有细胞核,可运输氧气.____.18、老年人骨比较脆硬,是因为骨中有机物含量偏少导致的.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4题,共20分)1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2016年11月11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为网友们报道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种菜实验。天宫二号上选择栽培的蔬菜是生菜,生菜是常见的食材,在地面上的种植技术也比较成熟,重要的是生菜从种子长到可食用植株需要大约30天时间,这与神舟十一号飞船本次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很相近。航天员们就像是太空的“农民”,每天至少都要花10分钟的时间来照料生菜,给幼苗灯光照射以及用注射器往栽培基质推入空气,检测栽培基质的含水率、养分含量。种子发芽后,航天员打开培养箱顶部的灯光,为生菜提供光照。灯光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合而成,生菜对红光吸收效率非常高,在红光照射下生长得很好,采用绿光是因为它照射到生菜叶上,视觉效果非常好,蓝光则是对植物形态舒展具有较强作用。生菜进入成长期后,在光照的作用下,就开始变绿并生长。航天员们还要定期给生菜间苗和补水。间苗是把长得相对差一些的生菜连根拔出来,第一次间苗后在每个单元格里保留两裸菜苗,第二次间苗后在每个单元格里只保留一棵菜苗。航天员们发现,间苗后留下的菜苗长得更健壮。太空种生菜使用的栽培基质是娃石,航天员们用注射器将水注入生菜根部的蛙石中,由于蛙石的吸水性非常好,水分会在其中均匀地分布。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的蔬菜,暂时不供航天员食用。航天员们要把植物采样带回来,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比如检测植物表面的微生物是否超标。只有检测合格后,才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栽培的蔬菜。请回答问题:(1)生菜被选为中国人首次太空种菜的植物,是因为生菜从种子长到可食用植株大约需要______________天。(2)航天员们给栽培基质中注人空气,是为了促进生菜根部细胞的_____________作用,有利于生菜的生长。(3)由于太空是失重环境,将灯光置于培养箱顶部,可确保生菜的生长方向是__________。在灯光下生长一段时间的生菜叶片呈绿色,是由于细胞中____________是绿色的。(4)航天员们定期用注射器将水注入生菜根部的蛙石中,水分会通过根、茎中的_________组织运输到叶,作为__________作用的原料,合成有机物。(5)对于中国人今后太空植物栽培的进一步探索,你认为下面的做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A.进行生菜的多轮栽培实验,探索植物在太空的生长规律B.做其他种类植物的栽培实验,探索不同植物的太空栽培技术C.为获得可食用的太空植物,探索微生物对栽培植物的影响D.在无二氧化碳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探索植物的太空栽培技术20、共享单车有效解决市民低碳出行的问题;并引领骑行健身新风潮。在骑车的时候,除了运动系统以外,还需要其它系统的协调配合。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系统结构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骑车时需要的能量是从食物中获取的;其中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在图一中[______]______内彻底消化。

(2)骑车过程中心眺加速;血液循环加快。请你用图二;图三中的序号写出血液循环中的肺循环途径:______。

(3)在骑行过程中;同时也产生一些尿素等废物,图四19处中的尿素含量比15处的尿素含量______(填“多”或“少”)。

(4)下列哪幅曲线图表示在骑行过程中的呼吸情况?______。

(5)在骑车的时候,除了运动系统以外,还需要其它系统的协调配合。这些系统都有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这充分体现出______的生物学观点。21、请回答有关“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的几个问题:

(1)实验前2-3天,把盆栽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的目的是____.

(2)将处理过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目的是进行____.22、写出你看到的至少四种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系统的现象.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8分)23、某校的几位同学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做一些有关生物学的小实验,这次他们准备探究某些条件与大豆种子萌发的关系。(如图)【实验步骤】(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上A、B、C,并且在瓶底各铺两张餐巾纸,各加入适量的水。(2)取30粒黄豆种子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3)A杯不作处理,B杯用黑布全部罩住,C杯内抽干空气并密封。然后把A、B、C均置于24℃~27℃环境中。【实验现象】几天后,A、B两杯内大豆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无萌发现象。【回答问题】(1)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作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结论是。该实验的变量是。(2)要证明空气对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作为对照实验。(3)老师认为这几位同学在实验步骤2中的描述欠严密,处理欠妥当,请指出其中一处不足:____。24、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培养皿编号种子的数量(粒)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且相同)A50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20℃B50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10℃C50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20℃D50培养皿中的水淹没种子20℃(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和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人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填“没有”或“有”)影响。25、某学校的几位同学对科学知识非常有兴趣,经常做一些科学小实验,这次他们用大豆种子做了如下实验。(一)实验过程:(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2)取3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3份,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3)将三个杯子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干气体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作处理。如图甲所示。(4)将图甲所示的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二)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没有萌发。请回答问题:(1)如果几位同学的设计思路是把A、B作为对照实验,由此可以推断他们最初所做的假设是:“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从实验结果分析,这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A、B、C中,除了A与B外,能够作为对照实验的还有,该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萌发后的大豆种子继续发育形成了幼苗(如图乙)。请写出图乙中①②③各部位分别来自大豆胚的哪些组成部分。①;②;③。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3题,共15分)26、如图为三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图____是细菌,它的生殖方式是____生殖,在环境条件恶劣时,能形成____;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2)制作馒头时,____(填图中标号)产生的____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膨大和松软.

(3)没有细胞结构的是____(填图中标号),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组成.根据寄主的不同,这类微生物分为____、____和____三大类,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____病毒.27、将下列生物与其生殖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28、(2012秋•郯城县期末)如图为绿色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中的作用;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微生物包括____和____.

(2)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成____水和无机盐等.

(3)图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植物、____、蕨类植物和____等四种主要类群.

(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①____作用被植物利用.植物又通过②____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解析】【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当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时,若将物像移向中央”,物像应该向左上方移动,因此,应将玻片移向“右下方”.

故选:D.2、C【分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两栖动物的概念,并能正确的判断哪些动物为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等,据此分析。【解答】A.蜻蜓虽然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但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不符合题意;B.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如龟、扬子鳄等属于爬行动物,不符合题意;CD.如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的一生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变态发育。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解析】【答案】C3、A【分析】【分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综上所述:溺水者常常会因缺氧而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溺水直接影响到肺的通气.

故选:A4、C【分析】【分析】此题考察的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解析】【解答】解: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也有了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可见C正确.

故选:C5、C【分析】

A;染色体上有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基因,故不符合题意;

B;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故不符合题意;

C;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符合题意;

D;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故不符合题意.此选项正确.

故选C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概念之间的关系.

6、A【分析】【分析】(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解析】【解答】解:A;“见到老师;主动问好”,都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BCD;“酸梅入口;分泌唾液”、“抓到烫手馒头,立即松手”、“叩击膝下韧带,小腿跳起”,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

故选:A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统一的整体细胞结构是完整的B【分析】【分析】(1)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细胞核的生存必须有相应的细胞环境.

(2)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解析】【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将一个变形虫切为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修复功能有关,对于细胞的生存有直接影响;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的可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繁殖有关,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单独的细胞核无法生存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其他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细胞核的生存必须有相应的细胞环境,彼此独立又互相影响;相互依存;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植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可以正常生活.说明短时间的核移植不影响细胞的生存.

(1)变形虫细胞结构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1]细胞膜.对变形虫起营养作用的是[2]细胞质.

(2)正常生活的变形虫的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3]细胞核在变形虫产生后代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变形虫的各部分结构都有自己的功能;但又相互协作,使整个细胞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多细胞动物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都与变形虫一样,都可以独立的进行生命活动,不同细胞又能相互协作,使生物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材料一的实验结果证明;细胞能正常完成多项生命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细胞结构是完整的.

(5)A羊的卵细胞去掉细胞核;与B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合成一个新的细胞,植入C羊的子宫内发育而成,因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B羊提供了细胞核,故多莉的外貌最像B羊.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B羊提供了细胞核,多莉的外貌最像B羊.因此可以说明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

故答案为:(1)1;细胞膜;2;细胞质;

(2)3;细胞核;

(3)统一的整体;

(4)细胞结构是完整的;

(5)B.8、略

【分析】【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可见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三个阶段: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

故答案为: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9、略

【分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解析】【解答】解: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对观察记录和收集证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得出结论进行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霉菌生长需要水分吗?

(2)作出假设: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

(3)实验设计:

a;拿出材料袋的两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两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b;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c;每天观察并记录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得出: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

故答案为:(1)霉菌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

(3)a;拿出材料袋的两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两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b;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c、每天观察并记录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得出: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10、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解析】【解答】解:由植物细胞膜式图可知:[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

(1)该图是植物细胞;是因为该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因为拧出的液体来自白菜细胞的液泡;液泡中含有大量细胞液,其内含有大量营养物质.

(3)李某的很多特征像他爸爸;这是由4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决定的.

故答案为:(1)细胞壁;液泡;叶绿体;(2)细胞液;(3)4;DNA11、略

【分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的特点以及动物的分类的知识,图1是鱼类,图2是青蛙,属于两栖类,图3是蜥蜴,属于爬行类,识图、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1);青蛙的皮肤裸露;有黏液保持湿润,能辅助呼吸.蜥蜴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青蛙的幼体蝌蚪的心脏与鱼类动物相似;是一心房一心室.用鳃呼吸,在鳃里的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水中的氧气,有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夜里水中的植物及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清晨水中氧含量最少,因此鱼常常在黎明前浮头或跳出水面,来获得氧气.

(4);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点;即在它们的背部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青蛙体表裸露湿润;蜥蜴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呼吸;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2)鱼;鳃里的毛细血管。

(3)鱼塘里的植物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氧;水中氧含量减少。

(4)脊柱12、略

【分析】

家鸽等鸟的身体呈流线型;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体表被覆羽毛,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利于煽动空气完成飞行动作,前肢特化成翼,宽大的翼又增加了飞行的升力,所以,鸟类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故答案为:羽毛。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鸟类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和飞行生活相适应的.思考解答.

13、√√×平行脉√×不同√√×明显×网状脉√×不同√【分析】【分析】(1)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的根叫主根;从主根上生出的根叫侧根,从茎;叶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根系是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和.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的根系叫直根系,直根系主根发达,直而粗,侧根细小,如大豆、萝卜的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须根系主根不明显,不定根发达如玉米、小麦的根系.

(2)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1)图一中的甲植物是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构成;

(2)图一中根系是须根系;叶脉多为平行脉,花基数通常为3,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而图二中丙是双子叶植物;

(3)图一中的乙植物是直根系;直根系主根发达,直而粗,侧根细小,即主根和侧根区别很明显;

(4)据图一根系推测乙植物的叶脉是网状脉;花基数通常为5或4,胚的子叶有两片,图二中丁是单子叶植物,一片子叶,有胚乳.

故答案为:(1)√;√;(2)×平行脉;√;×不同;√;(3)√;×明显;(4)×网状脉;√;×不同;√.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分析】【分析】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如图:菠菜的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菠菜的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而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因此,藓植物叶片的横切结构和菠菜叶片的横切结构不同.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5、×【分析】【分析】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流缓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慢慢渗出.【解析】【解答】解:小冬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不断从伤口中缓缓流出,因此是静脉出血,可以在远心端用止血带或指压法止血.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解析】【解答】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三种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白细胞有多种,都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有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解析】【解答】解:血细胞中个体最大具有细胞核的是白细胞(免疫作用),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的是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个体最小显微镜观察不到的是血小板(凝固血液).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数量最多,成年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平均为4.0~5.5×1012个/L,女子平均为3.5~5.0×1012个/L.

故答案为:×.18、√【分析】【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据此答题.【解析】【解答】解: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老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骨无机物含量相对较多,有机物含量相对较少,这样的骨硬;脆,易发生骨折.所以老年人骨比较脆硬,是因为骨中有机物含量偏少导致的,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四、简答题(共4题,共20分)19、(1)30

(2)呼吸。

(3)向上(向光)叶绿体。

(4)输导光合。

(5)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运用,根的生长特性,光合作用的原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农业中的运用,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生物技术以发展对人类的未来的影响。【解答】(1)由题干可知生菜从种子长到可食用的植株大约需要30天。

(2)生物的生活需要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等环境条件;给基质中注入空气,是为了促进生菜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有利于生菜的生长。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释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所以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依然想上生长,在灯光下生长的生菜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是绿色的。

(4)水是生命之源;宇航员在神州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组合体中把生菜的种子播种在蛭石中,播种之前需要先浇水,并且种子萌发之后也要不断的浇水,生菜才能成活,水会通过根;茎中的输导组织运输到叶,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探究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不通过太空环境也可以进行探索。故选D。【解析】(1)30

(2)呼吸。

(3)向上(向光)叶绿体。

(4)输导光合。

(5)D20、3小肠7→10→14→11→12少B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分析】解:(1)人体最重要的功能物质是糖类;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被消化为葡萄糖。

(2)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所以肺循环途径:7→10→14→11→12。

(3)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血液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在这同时,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因此肾静脉的血液里氧的含量下降,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氧等物质减少;因此流出肾脏的血管⑦和流入肾脏的血管⑥中的血液相比,明显减少的代谢废物是尿素。

(4)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A图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B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骑行过程中的呼吸情况。

(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这些系统都有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1)3;小肠;(2)7→10→14→11→12;(3)少;(4)B;(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图一中1是肝脏;2是胃,3是小肠,4盲肠。

(2)图二中5上腔静脉;6右心房、7右心室、8下腔静脉、9主动脉、10肺动脉、11肺静脉、12左心房、13左心室。

(3)图三中14肺部毛细血管。

(4)图四中15肾动脉;16肾小球、17肾小囊、18肾小管、19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解析】3小肠7→10→14→11→12少B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1、略

【分析】【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析】【解答】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2-3天”,把盆栽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的目的是转运和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将处理过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从而避免叶绿素对蓝色造成遮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1)转运和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或消耗有机物)

(2)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脱色)22、略

【分析】【分析】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是人类的行为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水灾、泥石流都是自然灾害;目前人类还不能抗拒;草原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毁林开荒,过度捕捞海洋鱼类等都是人为因素,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草原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毁林开荒,过度捕捞海洋鱼类等都是人为因素,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五、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8分)23、略

【分析】A满足了种子萌发的条件,所以是对照组,A与B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是探究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因为有光无光种子都能萌发,所以光照对种子萌发无影响,A、C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空气,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而该实验中没有指出三只杯子中种子的数量相等,并且还有满足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是完整的活种子。【解析】【答案】(1)A、B;光照对种子萌发无影响(或答:有光无光大豆均发芽;或答:大豆发芽与光照无关)光照。(2)A、C(3)没有指出三只杯子中种子的数量相等,且种子是完整的活种子。24、略

【分析】试题分析: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分析表中的实验设计可知,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本实验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A与B、A与C、A与D,变量分别是温度、水分、空气.由此做解(1)培养皿A与B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若要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以水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表中培养皿A与C是以水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