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科版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苏科版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苏科版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苏科版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苏科版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科版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7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A.一边倒B.独立自主C.另起炉灶D.不结盟2、二战后改善全球治理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但近年来英国脱欧、美国“退群等全球化逆动现象,己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与此相反,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则鲜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大国担当。材料反映了A.欧美国家反对经济全球化B.中国领导全球化发展C.国际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D.贸易保护主义的削弱3、对如图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B.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4、据统计;整个苏联时代的最高粮食年产量都未超过沙俄时期,斯大林上台后大力推进农业集体化运动,如图是《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

A.是—份精心伪造的虚假史料B.真实表现了集体农庄场景C.可用于研究农业集体化运动D.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5、克利斯提尼时期,每一部族选出50人组成500人的议会,以代替梭伦之400人议会。议员的任期为一年,其产生法系由抽签而非票选,凡年满30岁而以往并未曾两次出任议员者均有资格。上述现象主要说明A.克利斯提尼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特权B.克利斯提尼改革否定了梭伦改革的原则C.雅典民主以短任期、轮流制为重要特征D.雅典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两种形式并存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辽。

①________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国号________

②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________负责农耕民族事务,________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食物7、作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提高了____________,是中国政治制度的_________,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8、影响:

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________参与政权,________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________,加强了中央集权。9、宋金和战。

(1)背景。

①1127年,北宋被________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史称“________”。

②南宋建立:北宋康王________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2)表现。

①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________”战绩卓著。

②宋高宗和宰相________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后来,将岳飞杀害。

③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________。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________”10、治理边疆。

(1)东南:经略台湾。

①1662年,________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③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________;隶属福建省。

(2)东北:反击沙俄①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________。

②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________的俄军;迫使其同意谈判。

③1689年,中俄签订《________》,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和________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西北:平定叛乱;加强管理。

①1757年,清朝平定漠西蒙古________部叛乱。

②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________叛乱。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________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________;总领军政事务。

(4)西南: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①册封宗教领袖:清政府以“________”册封五世达赖。康熙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

②1727年,设________;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3年,颁布《________》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④设立_______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________的政策。

⑤推行“________”政策,强化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11、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继续奋勇抗击日军。

(1)第三次长沙会战。

①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________;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

②英美盟军在________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壮举。

①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________长途跋涉;迁到大后方。

②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________基础12、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

(1)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力争建立一个________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________的方针。13、________与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4、回顾周年大事,定格历史瞬间。

(1)90年前,井冈山会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坚强的部队是____。

(2)80年前的____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3)17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发表《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伏尔泰——人非工具A.正确B.错误16、我国近代历史上,成立最早的新式学堂是洋务派举办的京师大学堂A.正确B.错误17、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是安徽、江苏。A.正确B.错误18、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之所以早于资产阶级,最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A.正确B.错误19、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A.正确B.错误20、下图所示的这枚珍贵邮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辉煌的时刻,成为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抗战终于取得伟大胜利的见证。()

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兴,把秦郡划小,将一郡分成数郡。汉武帝时,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三个监察区,监察地方高级官员。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授予监察区长官州牧兵权、财权和政权,州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政区,州牧渐成割据独立之势。坚持二级制政区是统治者的愿望,所以隋统一后,撤销郡级政区,重新简化为州县两级。唐承隋设两级政区,但安史之乱以后,作为监察区的道和藩镇结合,又形成州以上的一级政区。——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材料二为避免重蹈前代覆辙,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如元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但结果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自宋以后,古代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国的家庭有两种陋俗:一种是倍受华夏文化影响的大家庭;到处都有,贵族亦如此,一些富有的家庭更是如此;还有一种是久受戎狄文化侵扰的家庭,即男女同室,无长幼之别,更无男女之耻。像这样的家庭,不但是腐败堕落滋生之所,更是游手分子寄生之地。商鞅很受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影响,不但要人力尽量去挖掘地力,而且还要尽量把人力挖掘出来。因此,他两度颁布分户令,通过不同方式把家庭析分为最小单位,重组秦国的家庭制度,彻底改造华夏的传统家庭制度,也彻底纠正戎狄化的家庭结构。

——郑良树《商鞅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映改造秦国家庭结构的具体做法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推行家庭结构改革的作用。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表现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前面一妇女播撒种子,其后一男以耰(yōu)打碎土块以覆盖播撤下的种子。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表现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前面一妇女播撒种子,其后一男以耰(yōu)打碎土块以覆盖播撤下的种子。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

(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耕织图对研究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史料价值。——摘编自张铭《历代<耕织图>中农业生产技术时空错位研究》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2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演变表。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秦

汉郡县制郡一一县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一—县二级制

二级制魏晋南北朝州(府)县制东汉末期:州——郡—一县三级制州一—郡—一县三级制隋州一一县二级制唐、辽道一一州一—县三级制宋、金路——州——县三级制元省县制省―一路一一县三级制明、清省一一府一—县三级制——摘编自叶子荣、郑浩生《当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透析》

阅读上表,从表中提取古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4题,共12分)25、公元前5—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政治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试扼要指出双方在改革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结果上的不同之处?

(2)分别说出中国和希腊雅典所进行改革的性质。

(3)希腊改革家们因政绩显赫而流芳百世,但中国改革家商鞅等人却惨遭不幸,导致中国改革家不幸命运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改革家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26、请就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谈谈你的看法。27、回答有关祖国统一的几个问题。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2)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是?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何伟大意义?

(4)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什么?28、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历程,并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详解】

材料“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体现的是中国在外交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2、C【分析】【分析】

【详解】

欧美国家退群的逆动不利于世界的发展,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展现担当等,这些都需要新的国际机制和秩序建立来更好的支撑,C正确;欧美国家的行为并不能说明他们反对经济全球化,A排除;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不能说领导,排除B;贸易保护主义在欧美国家那里是一定程度上的加强了,而不是削弱,排除D。3、C【分析】【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与题意时间信息不合,故A项排除;依据题干中时间信息可得出当时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未完成,故B项排除;图片中显示英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体现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在图示中并未体现,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时紧扣图示数据,通过“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可得出英国所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处于遥遥领先,然后结合英国“世界工厂”的知识解答即可。4、C【分析】【详解】

宣传画可以作为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故C项正确;无法证实宣传画是虚假史料,排除A项;宣传画的真实性需要考证,排除B项;材料得不出斯大林模式弊端,排除D项。故选C项。5、C【分析】【详解】

“任期为一年”“由抽签而非票选”“未曾两次出任议员者均有资格”的信息说明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轮番而治;任期较短等特点,故C正确;A项是按地域划分选区意义;B中否定不符合事实;D中间接民主错误,雅典属于直接民主。

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学生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突破。人民主权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轮番而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权参政议政权,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统治法律至上依据公民大会等机构制定的法律进行运作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960年耶律阿保机辽南北面官制南面官北面官7、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各部门之间相互分工协作,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所以①是办事效率,②是重大变革。【解析】办事效率重大变革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考试扩大文化素质9、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后来,将岳飞杀害。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因此,①处为女真,②处为靖康之变,③处为赵构,④处为岳家军,⑤处为秦桧,⑥处为绍兴和议,⑦处为岁贡。【解析】女真靖康之变赵构岳家军秦桧绍兴和议岁贡10、略

【分析】【详解】

(1)①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台湾府的设立,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①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

②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③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①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

②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管辖;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④1759年乾隆帝平定了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①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

②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④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并颁布法律,明确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清朝还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⑤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我国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但自雍正时期开始,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一方面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区各民族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解析】郑成功府黑龙江流域雅克萨尼布楚条约乌苏里江准噶尔大小和卓旗伊犁将军达赖喇嘛驻藏大臣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理藩院因地制宜改土归流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时,中国军队第九战区,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施长途跋涉,迁到大后方。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解析】第九战区太平洋战场实验设施精神12、略

【分析】【详解】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当时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在这种背景下,1945年8月,毛泽东接受蒋介石的逝请,亲赴重庆。国共双方进行了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国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解析】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独裁和内战13、略

【分析】【详解】

统一和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①为统一,②为一国两制。【解析】统一一国两制14、略

【分析】【详解】

第(1)问;90年前,井冈山会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坚强的部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第(2)问;80年前的台儿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第(3)问,17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1)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四军)

(2)台儿庄战役。

(3)共产党宣言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康德提出人不是工具,因此本题表述错误。16、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故题干说法错误。17、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是安徽、四川,故题干表述错误。18、A【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之所以早于资产阶级,最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即建立工厂,需要大量工人。故正确。19、A【分析】【详解】

从职能上看,军机处完全是秉承皇帝意志办事的机构;从人员品级看,军机处成员完全是皇帝简拔的;从性质来看,军机处是类似于皇帝私人秘书处的性质;从办公地点来看,军机处的办公地点比内阁更加接近皇帝的办公地点,说明了皇帝控制力的加强。从以上几点看,皇帝对权力的专制愈加强烈,所以军机处的设立为什么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故题目表述是正确的。20、A【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邮票中的“中华民国卅四年九月九日”即1945年9月9日。该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2分)21、略

【分析】【详解】

变化:西汉初:根据“汉武帝时,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三个监察区,监察地方高级官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郡数量变多;汉武帝:郡县上设立监察区;东汉末;根据“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授予监察区长官州牧兵权、财权和政权,州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政区,州牧渐成割据独立之势。”可得出州郡县三级;隋唐;州县两级;安史之乱后:道与藩镇结合、州县三级;宋:路州县,中央官员分治;元:多级制。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阶级矛盾激化、地方治理的需要、维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需要等方面概括。【解析】变化:西汉初:郡数量变多;汉武帝:郡县上设立监察区;东汉末;州郡县三级;隋唐;州县两级;安史之乱后:道与藩镇结合;州县三级;宋:路州县;中央官员分治;元:多级制。

原因: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阶级矛盾激化;地方治理的需要;维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需要。22、略

【分析】【详解】

(1)具体做法:根据“两度颁布分户令;通过不同方式把家庭析分为最小单位,重组秦国的家庭制度”得出实行分户令,实行小家庭制。原因:根据“秦国的家庭有两种陋俗”得出秦国家庭存在陋俗;而且大家庭影响国家赋税收入;根据“商鞅很受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影响,不但要人力尽量去挖掘地力,而且还要尽量把人力挖掘出来”得出是发展小农经济的需要;受李悝改革的影响;同时也是促进秦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交融的需要。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商鞅推行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刺激了小农户数量的增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还能够促进秦国社会的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和利于革新风气的形成。【解析】(1)具体做法:实行分户令;实行小家庭制。

原因:秦国家庭存在陋俗;大家庭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发展小农经济的需要;受李悝改革的影响;促进秦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交融的需要。

(2)刺激了小农户数量的增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促进了秦国社会的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利于革新风气的形成。23、略

【分析】【分析】

(1)

关于变化;根据材料“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等信息可知,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是由墓室、佛窟呈现到官府描绘印行的日常生活用品。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方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政府的重农政策;文化世俗化倾向等方面分析作答。

(2)

纵观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是由墓室;佛窟呈现到官府描绘印行的日常生活用品。故其史料运用过程中耕织图史料价值逐渐变弱,艺术价值及相对于官方而言的实用价值的不断上升,由于历代耕织图所能呈现的史实有所不同,故在耕织图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所能提供的史料价值也在发生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汉晋时期的耕织图、唐五代时期耕织图、南宋楼璹的《耕织图》、元明清以来的耕织图等变化,阐述耕织图对研究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史料价值即可。

【点睛】【解析】(1)变化: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是由墓室、佛窟呈现到官府描绘印行的日常生活用品。

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方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政府的重农政策;文化世俗化倾向;

(2)史料运用过程中耕织图史料价值逐渐变弱,艺术价值及相对于官方而言的实用价值的不断上升。由于历代耕织图所能呈现的史实有所不同,故在耕织图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所能提供的史料价值也在发生变化。汉晋时期的耕织图虽然较为零散,但是单独的图幅却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情况,与当时史籍所载历史事实有较高的重合性。这一时期耕织图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技术具有较为广泛的普遍性,能够反映较为广泛区域内较长时段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唐五代时期耕织图相较于汉晋时期所能提供的真实历史史实已较少,这一时期耕织图作为史料来运用时只能反映一地一时之历史事实,其史料价值的普遍性已经有所减损。南宋楼璹的《耕织图》较为真实第反映了南宋境内水稻种植情况,就南宋境内而言具有较为普遍的史料价值。但是元明清以来的耕织图多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故这一时期耕织图反映的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史料价值已经显得无足轻重,其艺术价值及推广重农政策的实用价值已经占据主要地位。五、论述题(共1题,共2分)24、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示例一:首先得出论题∶根据“秦汉--明清各个朝代都有县制”得出论题:县制一级比较稳定。然后展开阐述∶结合所学“县制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所学得出自县制创立以来,尤其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地方行政无论实行“二级制”还是“三级制”,具一直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层次,在国家行政管理的制度安排中。从未被废止上或中断。一直沿袭至令,其名称也保持了数千年,凸显了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示例二:首先得出论题;结合所学“郡县制和行省制的作用”得出论题:郡县制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然后展开阐述∶结合所学“县制的发展历程和作用”得出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管理。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结合所学“行省制度的作用”得出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彩响。【解析】示例一。

论题∶县制一级比较稳定。

阐述∶自县制创立以来;尤其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地方行政无论实行"二级制"还是"三级制",具一直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层次,在国家行政管理的制度安排中。从未被废止上或中断。一直沿袭至令.,其名称也保持了数千年,凸显了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示例二。

论题;郡县制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阐述∶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管理。行省虽然"军。

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彩响。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此类型表格类的史论结合题有两种分析材料的方式,一是看"特殊值",即材料中的最大、最小、转折点、一直存在的内容,第二种是看表格内容呈现出的普遍的发展趋势,此题最简单的方式是采取第一种方法,看"特殊值"。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不管朝代如何更替,"县"从未消失,于是可以由此提炼出第一个论题,即"县制一级比较稳定";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战国时期,县制就己经存在,经秦朝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汉代承袭奉制实行郡国并行制,县制仍然存在,且在后面的朝代中,地方行政无论实行"二级制"还是"三级制",县一直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内容,从未被废止或中断,一直沿袭至今,其名称也保持了数千年,甚至对当今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凸显了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从以上思路稍加总结即可。六、简答题(共4题,共12分)25、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据材料“公元前5—3世纪的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奴隶制走向崩溃;诸侯列国崛起称雄。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制逐步发展,平民与贵族阶级矛盾激烈对抗。

核心内容和结果:中国:据所学可从战国时期的改革发展了经济;富国强兵;并确立了封建制度;为统一天下打下基础等方面回答。

希腊:据所学可从希腊罗马改革打击了贵族特权;扩大平民公民权;缓和了城邦阶级矛盾、确立了民主与法制等方面回答。

(2)据所学可知;中国战国时期的改革是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希腊;罗马是奴隶主贵族进行的民主政治改革。

(3)原因:据所学可从中国的政治专制制度决定;政治改革家是巩固君权统治的工具、容易成为牺牲品等角度回答。

标准:据所学可从主要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方面回答。【解析】(1)背景:中国一奴隶制走向崩溃;诸侯列国崛起称雄。希腊一城邦共和制逐步发展,平民与贵族阶级矛盾激烈对抗。核心内容和结果:中国一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确立了封建制度,为统一天下打下基础。希腊一减轻贵族特权,扩大平民公民权;缓和了城邦阶级矛盾,确立了民主与法制。

(2)中国是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希腊;罗马是奴隶主贵族进行的民主政治改革。

(3)原因:中国的政治专制制度决定;政治改革家是巩固君权统治的工具,容易成为牺牲品。

标准:主要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6、略

【分析】【详解】

原因: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