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_第1页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_第2页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_第3页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_第4页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篇一“近日,我国三星堆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黄金面具……”早间新闻里正播放关于三星堆的新闻。我一听,兴奋地跳了起来。说走就走,我们坐上飞机,来到了四川成都三星堆博物馆。进入场馆,印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壁画,上面写了许多“蜀”字,它们各式各样,有甲骨文、有隶书、有篆文……四川别称“蜀”,最早的“蜀”字就像一条虫子,歪歪扭扭的,那是因为四川有一条弯弯曲曲,像虫子一样的,非常难走的蜀道,通往关中。三国时期,曹操在伐蜀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蜀道。后来又有了李白写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越往里走,越精彩。我的眼睛都快看花了,有祭祀用的白玉圭,有当时人可是这么多的黄金制品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大自然的馈赠呢,都是自然界送给他们的礼物。还有一个青铜大立人像,他的手势到现在还是个谜,有人说他握的是黄金权杖,但黄金权杖太细了,会从他的手里滑落,还有的人说,这是当时一种特定的祭祀手势。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是个潘多拉魔盒,谁也不能确定。这可要等着我们去研究发现了!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篇二今天是星期天,我可高兴了,因为前几天妈妈答应过我今天要带我到三星堆博物馆去玩,我盼呀盼,终于盼到了这一天。这天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妈妈早早的就出发了,我和妈妈坐在汽车上,我穿过车窗,远远的我就望见,在三星堆博物馆的正中央有一个尖尖的建筑物,在那个建筑物的顶端有一个大大的纵目神雕像。三星堆博物馆到了,我和妈妈下了车,拿着门票走进了三星堆外围景点,走着走着,我和妈妈忽然听到一阵欢声笑语,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前面有一座假山,这座假山上有许多人在上面玩耍,有的在爬山、有的在跳石礅子、还有的在照相,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过了假山就是一号展览馆,一号展览馆的外形像一个小山包,上面长满青草,绿油油的,可好看了。走进一号展览馆,眼前呈现出来的便是另一个世界,这里全部都是古代人用过的东西。有石斧、石戈、金面罩、象牙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神树,这棵树高达3.96米,在每一个枝头上都站着一个鸟人像,就像是一群天外来客,而在树顶上的鸟人像,双眼炯炯有神,定定地望着前方,像是他们的首领一样。这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青铜器哦,简直是太神奇了!一号展览馆看完了,我们向二号展览馆走去,二号展览馆里的文物可真多呀,有铜大立人像、铜大鸟头、玉剑、玉璋等等。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其中,铜大立人像最奇怪,它长着尖尖的耳朵,大大的眼睛,两只手做着一个动作,左手环抱在胸前,右手环抱在腹部,好像正握着一件我们常人看不见的神秘的东西。它穿着一件很奇怪的衣服,它的脚赤裸着,站在一个方台上,好像是一个外星人拿着武器要侵略地球呢。两个展览馆都看完了,天色也不早了,我和妈妈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美丽的三星堆。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篇三几千年前的古蜀国,如同云隐中的月亮,怎么也看不透,留下的只是一个又一个谜。坚硬的土地将一段传奇深深埋藏,但沉积终究掩不住灿烂的古蜀文明。在这个假期,我踏上了探索三星堆的道路,去亲眼观赏古蜀人带给我们的奥秘。进入三星堆博物馆中,第一个展区:大石壁,吸引我一探究竟。进了第一个展区,我穿过玻璃看到了一些小圆盘。我简直对此失望透顶,不就几个盘子嘛,这大概人人都会造。但仔细想想,在遥远的千年以前,能运用管钻技术,已经十分厉害了,虽然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石壁残败不堪,但我依旧能看到古蜀先民的智慧。我继续向前走,我见到的已不再是石壁了,而是精致、坚硬的青铜壁。这些青铜壁十分光滑,看不出一丁点儿岁月的痕迹,在青铜壁上有许多线条优美的雕刻图案,雕刻出来的正是古蜀人民信仰的图腾。我和家人进军第二个展区。二号展区中不得不提的文物就是青铜大立人了。青铜大立人高达三米,呈站立姿势,似乎手权盛器,是古蜀国高尚、权威的象征。除了青铜大立人以外,还有一个“象牙”在馆内很受欢迎。在现在,象牙制品很受欢迎,象牙的颜色纯洁、雪白,让人心情舒畅;在千年前,象牙是古蜀先民与外界沟通的象征,也体现出他们敢于探索的精神。三星堆是古蜀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中一段雄浑的乐章,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篇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不,趁着国庆这几天,我游一游四川。我们把终点定在成都,一路要走六百多公里,经过广安、广汉……等几个县市,事不宜迟,我们一早就出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终于到达第一站: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是一处存放古代用品的博物馆,里面有古代生活用品等,别废话我们赶快走进吧。首先是综合馆,里面有五个陈列馆,第一座陈列的主题是变土为器。里面放着古时候的餐具,全部都是用泥制成的陶器,有高高的杯子,圆圆的盘子,快破碎的碗……五花八门。下一座陈列馆是陈列着青铜器,一开始的几件青铜,工艺低劣,没有花纹,一点也不美观,越到后来越好看,一个罐子,罐子的方格子花纹,下面几朵云漂浮着,云间还有几只小鸟,好看又实用。还有鸟头手柄,虎头、羊头、猪头、狗头等饰品,别提有多美了。还有两个陈列馆是用金和玉做的生活用品。最后一个陈列馆是“种”着三颗铜树,第一颗铜树高两三米,上面挂着刀、鸟等饰品。第二颗铜树我最喜欢,是一颗摇钱树,高二米多,上面挂着很多圆面方孔的铜钱,最顶上还有一只鸟,那时一只铜铸的朱雀,象征财源滚滚,参观完综合馆,我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古人的智慧。三星堆还有一处青铜馆,里面陈列着一些面具的人像。当然,一路上也不可能只有三星堆博物馆,还有小平故里、杜甫草堂、都江堰、动物园等景点。四川可真好玩。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篇五“三星堆可真神奇啊!”只要是参观完三星堆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三星堆秋游。一路上,大家都十分激动,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走进三星堆。观光车搭载着我们,穿过美丽的花海,穿过一条条道路,来到了造型奇特的博物馆。我们带着耳机,有说有笑地走进综合馆。走进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片神秘的阴暗的氛围,我们似乎走进了3000年前最古老、神圣的地方。我的面前是雄伟的高山悬崖图、高大的铜神兽,大大小小的文物。这个铜神兽外形像一只威严的狗,但尾巴又有点像鸟的翅膀,脚像牛的蹄子……总的来说是“八不像”。这“八不像”似乎就是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有了它三星堆变得更加神秘。玻璃展柜里:陶三足炊器,如现在的火锅;陶人,如我们用橡皮泥捏的;深红的玉石,十分光滑,中间还有个小孔;玉璋是个平行四边形,边缘还有一些花纹……我看了这些古人的作品,心里既惊叹,又有很多疑问:“古人可真了不起,既是铸造家,又是艺术家啊!——古人是怎样把玉石磨光滑的呢?用什么凿孔的呢?”。我一边想,一边走,不知不觉来到了馆中心。一棵青铜树矗立在玻璃内,每棵树枝上都听着一只鸟,树底有青铜人跪拜,树上是宇宙,每一片树叶就是星辰。导游自豪地说:“这是通天神树,是古人想上天的精神寄托。树上的鸟可不是平常的鸟,它们是太阳鸟,有九只。看,最上面断了一截,也就少了一只太阳鸟。十只太阳鸟就是十个太阳。长三米九六,重五百公斤。是三千年文化的代表!”听了导游地详细解说,我突然觉得这通天神树好似古人心中的航天工程。这棵树在古人心中是可以通天的。我们满意地走出了综合馆,怀着期待的心,向青铜馆出发。刚走到门前,几十只鸟儿叽叽喳喳从天空掠过,像是在欢迎我们来到青铜馆。人面鸟身,巨大翅膀;青铜面具,神的代表;千里眼顺风耳面具,人神组合;青铜大立人像,无限权利,时尚穿着;青铜神坛,象征自然……天哪,古人可真崇拜神啊!走出展馆,我们似乎又从3000年前穿越了回来。中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星堆。三星堆,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神奇。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篇六今天,万里无云,我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去三星堆的路上。刚到三星堆的门前格外引人注目的就是那高大的三角体标志。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三星堆悠久而又文明的文化。踏进里面,美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参天大树,清清的湖水,还有几只在枝头相会的小鸟。我怀着好奇心去了第一个博物馆——综合馆。刚进去,就黑乎乎的,仿佛回到了几千年前。首先,第一幅壮丽的叫“长江文明之源”,里面的高山连绵起伏,把我们引入了下一个珍贵的历史——两千年前的国宝之一“玉璋”,传说是神秘的巫师用来祭祀的,这是出土文物中最大的玉璋!我们一定会感叹:“古人真是聪明绝顶!”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两千年前,那是是没有做玉的材料的,而他们又是怎样做到的呢?真让人想不通。继续往里走,你会发现三颗极为罕见的老虎牙,因和玉埋在土里太久了,所以被染成了淡绿色的,这几颗牙一定是一只大老虎的牙齿,非常大。再往里走,有一根光芒万丈的金杖,这也是一件国宝,它呈金黄色,有些弯弯曲曲。古人做的项链更让人叹为观止,在那时,不可能有钻孔的材料,而他们却钻了孔,真不可思议!最后则是第三大国宝——玉树,这也是用价值连城的玉做成的,一共分为三层,每层都有三只鸟,一共九只鸟。鸟是古代的吉祥物象征着太阳大家一定会猜想:后羿射日里不时有十个太阳吗,怎么才九只鸟呢?再往前走,就是第二个博物馆——青铜馆。刚进去,就会看见第四大国宝——青铜人面具,奇怪的是这个“人”的眼睛事项外突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也搞不懂,接着里面就有大大小小的青铜人面具,有的是在唱歌;有的在跳舞;还有的在磕头。其中一个被照得格外耀眼,也就是最后一个国宝——大力神像。他的双手捏成两个圆,像抱着什么东西似的,身上也雕刻着精致的花纹。转身一望,这个玩意儿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这个青铜人只有到大腿的身子,底下就连接上鸟的腿了,应该那时的人习惯用鸟来做东西。另一个东西一定会让你联想到方向盘,这是一个圆形,里面则是一个五角星的东西,大概是一个标志吧!游玩了三星堆,让我更深的了解了古时的历史与文明,古人也有让人猜不透的聪明做法,也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奇迹!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观后感篇七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是我国目前西南地区发现的最大、时间最久、古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国、古城、古蜀文明。今年暑假,我有幸到四川广汉领略了三星堆的风采。这次行程分为两部分——三星堆博物馆和考古遗址。上午,迎着似火的骄阳,我来到了博物馆。一进馆,先是眼前一片漆黑,随后看到墙上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地写满了“蜀”字。进入博物馆,馆藏惊艳了我的双眼。金面具在眉眼处镂空,金光灿灿,轻薄如纸;青铜纵目人面像具有菱形的双眼,熔铸着三千年前巫师的威严;三足炊器似乎充盈了美食,等待三星堆人慨慷就餐;金杖上鱼背对背,鸟头对头,相对缠绕;青铜神树上神鸟站在枝头,抬头遥望苍穹。好不精美!好不壮观!这些让人惊叹的文物,更进一步增加了我对三星堆考古遗址的兴趣。离开博物馆,我乘车去往三星堆考古遗址。夏日阳光如浓酒醇香,满满地斟在路边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一下车,就见“三星堆考古遗址”几个大字屹立于我面前。我充满期待地往前走,却发现遗址区只有一栋灰色的铁皮小平楼,平平无奇,有点儿失望。过了安检门,眼前一亮,原来这里别有洞天:五个神秘大棚,分别标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古队的工作区。每个大棚里的考古人员全身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橡胶手套,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位在这里工作了近三十年的讲解员叔叔,带我们走近了一个大棚。透过玻璃,我看到大棚中有一个不太深的大坑,坑中有一位考古人员用小刷细心扫着如千年树根一样粗壮的一个个宝物。它们身披着褐色外衣,交错叠放着,似乎盘踞此地已久。讲解员介绍说那是象牙。另一位考古人员蹲在大坑里,手拿着密封袋,轻轻用手捏住已经发掘出来的薄薄的金箔,放入小袋中,捏上封口,用锡纸轻轻地把它包住,小心翼翼地放入坑外的篮子中。被埋在黑褐色的土里,只露出一角的金箔,亮得刺眼。在坑旁,还有几位考古人员在忙碌着:一位手拿相机给文物拍照,一位架着摄像机给考古工作人员录像,一位手拿平板给新出土的文物登记入册,还有一位守在测温仪旁边,检查大棚中的温度是否恒定和正常。他们一个个都埋着头,专注于手上的工作,专注于那些新出土的文物。就算旁边来了许多新闻记者和像我一样的参观者,他们都没有抬头看一眼。他们眼中只有对历史的虔诚,只有手中纵经千年岁月、仍熠熠璀璨的一件件珍贵文物。只可惜,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我无法进入大棚里,不能更近距离参观。真是小有遗憾。参观完了大棚里的挖掘现场,我又参观了有机物保护办公室。在这里,电脑、显微镜、大冰柜、恒温箱,应有尽有。永不断电的透明冰箱里,好几个精致的小盒子装着碎碎的象牙、碳化的麦粒等有机物。先进的装置似乎与保存的那些千年古物毫不匹配,但似乎又联系万千。在无机物保护办公室里的显微镜下,静放着雕刻不同花纹的陶片,有鸟纹、云纹、回形纹等,显露着三千年历史的沧桑。从遗址现场出来,天边已经染上酡红,像醉了的黄昏。“蚕丛启鸿蒙,鱼凫辟蛮荒;开明筑堤堰,杜宇教农桑。此去数千载,古今太茫茫。”一路上,车上播放着歌曲《古蜀回响》,唱的是三千年前的文明。正是这三千年的历程,造就了我们现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中国。这一天的参观让我颇为震撼。我不仅看到了虽沉睡在鸭子河畔、苏醒后风采依旧的三星堆文明,而且感受到了现在的考古人一手紧握历史、一手抓住未来的恢弘气势。是他们,既掌握着现代的科技,又保持着对历史的尊重。是他们,站立于三星堆之上,拨开重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