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4 历史丰碑-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2025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主题4 历史丰碑-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2025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主题4 历史丰碑-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2025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主题4 历史丰碑-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学案+-2025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4历史丰碑——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提升了国民的民主主义意识,民主共和的理念渐入人心,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初步转型。背景(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深。(2)经济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思想基础:20世纪初,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5)条件成熟:清末新政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预备立宪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过程与结果(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组织上,中国同盟会成立;理论上,三民主义提出;军事上,组织武装起义。(2)发展: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清王朝统治结束;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结果: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评价(1)积极意义: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变化。(2)局限性: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命题点1:辛亥革命的背景1.(2024·新课标卷)下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这可用于说明新军()项目类别部别国内学生留学生士人行伍总计第九镇(驻江宁)3401527287714第八镇(驻湖北)1541249723686第二十一协(驻湖北)534733133总计547318421131533A.抵制了列强入侵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命题点2:辛亥革命的影响2.(2024·广东高考)从1911年12月7日起,上海某报连续刊载如下图所示广告。据此可知,当时()A.民国政府奖励工商B.封建习俗荡涤净尽C.共和理念受到推崇D.租界权益部分收回命题点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2023·浙江1月选考)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图表信息数据图表类解题步骤一般包括:第一步,读图表,看设问,抓信息,即抓住设问角度及题干中的信息。第二步,读注解,抓住重点准确定位,即抓住表头、表注、图标反映的有效信息。第三步,读内容,看纵横、找变化,观趋势、比差异,即抓住图表中的细节信息,看变化、找差异。要从表格中总结出数据的基本趋势(升或降),思考这种趋势背后的历史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四步,敲选项,史实验证,排除干扰,确定答案。如第1题:据表可知,清末新军的军官来源多样化,特别是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的参与,带来了新思想和新观念,这对于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这些军官很可能成为推动清末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故选D项。2.关键词语如第2题。通过漫画中“欢迎同胞”“中华民国”“民国光复”可知,该广告以“同胞”和“民国”为关键词语,可以获取到信息:民众对“民国”的认可和支持,共和理念在当时得到社会的推崇。1.解析:选D。清末新军中的军官主要来源于国内学生和士人,这些人受过一定的教育,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留学生在军官中也占有一定比例,他们受到西方政治理念的影响,这种军官队伍的构成,使得新军成为推动辛亥革命的重要力量,许多军官后来成为革命党人或革命的支持者,从而助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故选D项;新军建立于清末新政期间,原是清政府用来巩固统治地位的,并没有直接抵制列强入侵,A项错误;清末新军没有导致当时军阀势力扩大或引发军阀混战,民国时期才出现军阀势力扩张与混战,排除B、C两项。2.解析:选C。据材料“欢迎同胞”“中华民国”“民国军光复大汉”“剪发之盛举”可知,该广告盛赞革命,推崇共和,故选C项;据题干时间信息“1911年12月7日”可知,当时中华民国还没有建立,排除A项;“荡涤净尽”的说法过于绝对,只能说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习俗,排除B项;“英界南四川路第一百十五号洋房内便是”表明商店地址仍在租界内,租界权益未被收回,排除D项。3.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责任内阁制削弱总统权力,其中防范野心家的规定主要有: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可弹劾临时大总统;临时大总统发布的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和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并未体现对总统权力的限制,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1.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从帝国到民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从臣民到国民: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3)从君权神授到民主共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4)从变法图存到实业救国:动摇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1)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2)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树立专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3)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5)外交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热情,遏制帝国主义侵略。(6)国际上,在20世纪初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角度1:武昌起义1.(2024·河北张家口三模)武汉三镇光复后,湖北军政府在对军队实施整治的基础上,扩充了军队,其干部主要来源于原来在武昌的新军,队员主要在武汉就近招募,士兵招够后,就划定武汉为4区,让他们各自担任防御的资任。其举措()A.提高了革命党人的地位B.意在捍卫民主共和政体C.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D.保证了南方政局的稳定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其干部主要来源于原来在武昌的新军”“让他们各自担任防御的资任”及所学知识新军是武昌起义的主要革命力量可知,此举措有利于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党人地位提高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此时武昌起义刚刚爆发,民主共和政体到1912年初才建立,排除B项;“保证了南方政局的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角度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2024·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期末)1912年2月,为庆祝中华民国建立,爪哇泗水埠华侨上街燃炮升旗遭荷兰警察镇压。孙中山立即致电袁世凯,请转饬驻荷兰公使,经刘镜人等一众外交官员与荷兰当局多次严正交涉后,终取得部分成效。这一事件反映出临时政府()A.获得了外交主导权B.扭转了外交被动局面C.外交处境比较艰难D.得到了国际社会承认解析:选C。据材料“爪哇泗水埠华侨上街燃炮升旗遭荷兰警察镇压”可知,华侨庆祝中华民国成立的活动被荷兰当局镇压,且经过多方努力也只取得了部分成效,体现了中华民国的外交处境比较艰难,故选C项;“获得了外交主导权”不合史实,与材料中华民国与荷兰当局多次严正交涉后“终取得部分成效”相悖,排除A项;经过多方努力才取得部分成效,反映了当时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排除B项;“得到了国际社会承认”不合史实,南京临时政府始终没得到各国承认,排除D项。角度3:辛亥革命的意义3.(2024·甘肃兰州一模)武昌起义胜利后,两个月内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2年3月19日,甘肃兰州当局正式宣布共和,成为全国最晚承认共和的省份。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B.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C.冲破了封建主义藩篱D.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解析:选B。据材料“两个月内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