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课件:访客与旅游者_第1页
旅游学概论课件:访客与旅游者_第2页
旅游学概论课件:访客与旅游者_第3页
旅游学概论课件:访客与旅游者_第4页
旅游学概论课件:访客与旅游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访客与旅游者

定义及分类旅游者身份识别三阶段需要及动机影响因素主要内容访客的定义及分类旅游者身份识别的视角旅游需要及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旅游消费者行为及其三阶段本章重点

掌握访客、旅游者的定义了解旅游者身份识别的主要视角理解旅游者动机类型和影响因素了解旅游消费者在行前决策、现场体验、事后评估三个阶段的行为特征3.1访客(visitor)1.访客与旅游者相关概念:旅行者(traveler)游憩者(recreationist)访客(visitor)速访者(excursionist)旅游者(tourist)1937年,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对“国际旅游者”进行技术性定义:国际旅游者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根据罗马会议的规定,访客是指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其他一个不是自己常住国家观光、访问的人。什么是国际旅游者?什么是访客?访客的种类投宿访客,也称为旅游者(tourist),是指那些在访问地的集体或私人接待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投宿访客。一日游访客(same-dayvisitor)国际一日游访客国内一日游访客罗马会议的分类界定罗马会议的定义对其后旅行者的分类界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出行的目的加以扩容:外出旅游的目的是“除了就业和永久定居以外的其他任何目的”,包括愉悦旅游和非愉悦旅游;罗马会议的分类界定对客源地(originoftrip)的界定也有所放宽,即以来访者的实际居住国(或居住地)而不是国籍为标准来确定是否为访客;罗马会议的分类界定对访问者的定义以停留时间作为划分标准,分别注意到了长时间和短时间两种情况,并以访客概念加以统一界定,在过夜访客(旅游者)中,根据访客们是否过境又分为国际旅游者(internationaltourist)和国内旅游者(domestictourist)WorldTourismOrganization,1995:12-13旅游者身份识别(identificationoftourist)

主要视角来自何处(客源地)具备何种社会角色(人口统计特征)为何出游(旅行目的)客源地(originoftrip)客源地是指访客的实际居住地。根据客源地地理特征,划分为:欧美旅游者日韩旅游者港澳台旅游者根据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划分为:远程旅游者近程旅游者旅游人口统计学

性别年龄0-14岁、15-24岁、25-44岁、45-64岁、65岁以上职业经济收入高收入旅游者(注重品质)、中等收入旅游者和低收入旅游者(价格敏感)教育背景旅行目的(purposeofvisit)休闲、游憩与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与专业事务;健康医疗;宗教朝觐;其他目的。愉悦旅游者(leisuretraveler)

愉悦旅游者是指在闲暇时间内,为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文化欣赏、运动保健、购物等为主要目的而离开惯常环境前往各类目的地持续滞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访客。观光旅游者娱乐旅游者度假旅游者文化旅游者购物旅游者商务旅游者(businesstraveler)商务旅游者是指在闲暇时间或工作时间内,为了公务活动、商务活动、宗教活动或私人事务离开惯常环境而至相关目的地持续滞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访客。公务旅游者(商务旅行者、会议旅游者、展览旅游者和奖励旅游者)宗教旅游者个人事物旅游者旅游需要自然需要(衣、食、住、行、性等需要):以生理活动为基础,与生存和种族延续活动密切相关。社会需要(劳动、友谊、社交、社会赞许、成就等需要)为了维持与推动社会发展3.2旅游动机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模型高级阶段中级阶段初级阶段自我实现尊重需求归属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旅游需要(touristneed)即人对参与旅游活动的需要,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需要。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旅游需要,旅游需要差异大。旅游动机定义:旅游动机(touristmotivation)是指能引起、维持个人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特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需要是动机的基础,但是动机并不是需要的简单延续,而是需要、诱因、情绪等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动机分类

德国学者葛里克斯曼1935年就已对旅游动机分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心理动机、精神动机、身体动机和经济动机等四类旅游动机。Glücksmann,1935动机分类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对葛里克斯曼四类旅游动机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在心理动机之下分出了思乡、交游、信仰等动机;在精神动机下面,提出知识动机、欢乐动机、见闻动机;在身体动机方面,提出治疗动机、休养动机、运动动机;在经济动机下面,提出购物动机和商务动机。田中喜一,1950动机分类

美国学者麦金托什(McIntosh)等也把旅游动机划分为四类,即身体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声望动机。McIntosh,Goeldneretal,1995动机分类

中国学者屠如骥将旅游动机归纳为“九求”框架:求实动机;求新动机;求名动机;求美动机;求胜动机;求趣动机;求知动机;求情动机;求健动机。屠如骥,1986动机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个体特征因素:个人客观条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

个人主观特征(气质、性格、兴趣)自向型(谨慎,多忧虑;好安逸,活动量小,喜欢熟悉)类自向型中间型(综合型心理,特征不鲜明)类异向型异向型(开朗,兴趣广泛;爱冒险,不愿附和主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普洛格的游客心理类型模式熟悉的安全的陌生的危险的旅行的距离近距远程选择的目的地

自向型类自向型类异向型异向型中间型普洛格游客心理类型模式(据Plog,1973。有修改)旅游消费的特征:综合性(旅游消费是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消费)异地性体验性产消同时性支持3.3旅游消费者行为

旅游消费虽然包括对实物产品的消费,但主要是对服务产品的消费。

旅游者购买和消费的旅游产品的核心,就是旅游体验。旅游消费行为的四阶段:产生旅游动机(内在驱动力)进行行前决策(过渡环节)参与现场体验(旅游消费过程的核心)事后满意评价行前决策定义:旅游决策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并最终决定把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消费决策

除影响旅游者出游动机的因素外,旅游目的地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信息都会对旅游决策造成重大影响。所罗门等认为,消费者做出决策的过程,包括明确问题、搜集信息、评价备选方案、选择产品、购买自己选择的产品。SolomonandRabolt,1996邱扶东(2005)旅游决策过程七阶段:产生旅游的需要或动机收集有关旅游的信息确定旅游目的地或旅游线路进行旅游预算确定出游方式决定是否外出旅游外出旅游邱扶东、汪静,2005购买前信息搜寻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外部信息通常来自四个信源:个人信息(口碑)中立信息广告信息个人亲历信息口碑效应指旅游者的亲朋、同学、同事等熟人的言论对其旅游决策施加的影响。口碑信息大多源于上述成员的亲身经历,包含客观描述及引导性。对旅游者而言,口碑来源于旅游者小群体内部,因而具有很强的可信度。阅读资料——口碑营销

英国一个学者做了一个实验:他神秘的向两位邻居透露个消息,说早上一只怪鸟在自己家的庭院产下了一枚巨大的绿壳蛋,并且告诉这两个邻居不要对别人讲,可结果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人在街上议论这情,没到第二天,学者所在小镇的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不要小看口碑传播这个在今天的时代看来有些原始的营销方式,其优点除低成本、广告效果明显外,传播力量也非常强大,绝不逊色现代各种广告传播媒体口碑营销具有倍增特性:一张A4纸对折50次后的厚度可以从地球到达太阳,再对折一次的话就是从地球到太阳的往返距离。

同样的,你向两个人传递某一信息,这两个人如果可以分别再告诉两个人,这一过程如果进行50次,其传播人数就会大得惊人,即使这一过程没能够传递50次,仅仅10次、20次,其传播效果也是巨大的。购买行为模式从三方面归纳:确定程度(确定、半确定、不确定)购买态度(习惯型、理智型、经济型、冲动型、情感型、慎重型、随意型)行为模式(边际效应模式、刺激-反应模式、需要-动机-行动周期模式)依据旅游者购买的态度,可以将旅游购买行为分为习惯型、理智型、经济型、冲动型、情感型、慎重型、随意型等7种类型。旅游产品的购买行为模式更加深入地从理论角度分析旅游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常见的理论模式包括:边际效应模式、刺激-反应模式、需要-动机-行动周期模式等现场体验旅游现场阶段是旅游消费行为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现场体验旅游体验(touristexperience)是指旅游者通过与外部世界联系,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是旅游者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游客体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借助于观赏、交往、模仿和消费等活动方式实现的一个时序过程。观赏是实现旅游体验的重要方式,是旅游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旅游交流(touristcommunication)是指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人际交往活动,是一种异地性暂时性的个人之间的非正式交往。旅游参与(touristparticipation)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的融入需求和行为。事后评估与重访旅游者完成往返目的地的旅程、回到惯常环境之后,整个消费行为并未完全结束,还会在一定时段内经历某种形式的评估过程。旅游经历总结、旅游评价和口碑传播。

旅游消费满意度(satisfaction)是旅游者对旅游消费质量的一种感受,是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与其旅游期望之间的对比关系。

旅游者消费满意度高重复购买(重访)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本章小结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尽管对什么是旅游和旅游者意见并不一致,但是出于统计目的的访客、国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的技术定义仍然得到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认可。根据访客和旅游者的客源地、人口统计学特征、旅行目的等的不同,可以把旅游者分成不同的类型。本章小结

旅游者是在一定的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推动下产生出行需求的。外部环境和个体特征两方面因素影响到旅游者动机的形成和发展。本章小结

旅游者一次完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