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探析》10000字(论文)_第1页
《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探析》10000字(论文)_第2页
《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探析》10000字(论文)_第3页
《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探析》10000字(论文)_第4页
《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探析》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目录TOC\o"1-2"\h\u21965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1-15202前言 -1-24099一、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 -2-18194(一)曹丕诗歌之含蓄蕴藉 -2-30111(二)曹丕诗歌之慷慨壮丽 -4-22302(三)曹丕诗歌之清怨质朴 -6-12189二、曹丕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 -8-8666(一)理性与感性兼长的诗心 -8-16359(二)慷慨悲凉的时代风尚 -8-4002(三)继承精神与求新意识 -9-19001三、曹丕诗歌艺术风格的价值 -10-26320(一)首开“魏响”新风 -10-3815(二)独有哀情的人文价值 -11-13372结语 -11-前言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邺下文人的核心领袖。自古以来学者对其诗歌的关注度不够,总体评价较低:钟嵘《诗品》将其诗歌列为中品,认为“鄙直如偶语”,刘勰评价则较为中肯;此后基本上是“抑丕扬植”占据上风,明清时王世贞对曹丕评价一般,王夫之则“抑植扬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学者大多认为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偏阴柔纤弱;近十年专门研究曹丕诗歌的论文数量较少,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大体看,学界对三曹诗歌的研究中,对于曹丕诗歌的研究相对薄弱,或贬或褒,众说纷纭。后人对曹丕的诗歌评价多集中于男女离别的爱情诗作,而忽略其关于社会时事、发表豪情壮志的诗歌,这对曹丕诗歌整体艺术风格的评价难免有所影响。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丕诗歌时提到“所计百许篇”,由此可推得曹丕的诗在南朝梁时期有一百余首,但现存诗歌仅余约四十七首,另外有少量残篇断句,全诗并没有完整保存下来。虽然如此,保存下来的诗歌,从诗体看,各体皆备。其中有十八题二十四首乐府歌辞,约占现存诗歌总量百分之五十一,还有二十三首古体诗,约占现存诗歌总量百分之四十九。按题材分类,可将这些诗歌大致分为抒情言志诗、游宴诗、军戎诗、征人(游子)思妇诗这四类,如下:按题材分类诗作抒情言志诗临高台、钓竿行、十五、短歌行、猛虎行、秋胡行、善哉行·上山采薇、善哉行·有美一人、丹霞蔽日行、折杨柳行、上留田行、大墙上蒿行、艳歌何尝行、煌煌京洛行、月重轮行、令诗、歌辞游宴诗善哉行·朝日乐相乐、善哉行·朝游高台观、于谯作、孟津、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失题、夏日诗、游猎诗军戎诗陌上桑、饮马长城窟行、董逃行、黎阳作、至广陵于马上作征人(游子)思妇诗燕歌行、杂诗、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清河作、代刘勋出妻王氏作、寡妇诗、于明津作、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一、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曹丕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分别是含蓄蕴藉、慷慨壮丽、清怨质朴这三种。其中,含蓄蕴藉风格包罗最广;慷慨壮丽风格主要体现在军戎诗、游宴诗这两类诗歌中;清怨质朴风格则主要体现在抒情言志诗与征人(游子)思妇诗这两类诗歌中。(一)曹丕诗歌之含蓄蕴藉曹丕的诗歌含蓄蕴藉,诗句常有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穷。纵览曹丕诗歌创作,或主旨可有多种解读,或是情感幽微难辨,皆体现了该艺术风格。先秦时,庄周提出“言意之辨”,而到了曹魏两晋时代,成为了一种诗学概念,文人之间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庄子认为言不尽意,“言”能够表达“意”,却并没有办法完全表达“意”。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启发后世文学颇深,以少总多、含蓄隽永成为诗文的一种艺术风格,而且也丰富了魏晋时代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曹丕的诗歌创作就十分注重这一点。曹丕创作诗歌时,通过用典和比喻的手法以及情景相生,将诗歌作品的主题与思想情感“藏”在诗中,别有意趣,需要读者细心体味。1、典故繁多用典的定义是在诗歌之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引用历史故闻、神话传说、前人的诗篇文章等典故。曹丕诗歌中,用典现象繁多,取材广泛,旁征博引。在其诗歌取材的文献中,《诗经》占比最高,据学者统计,约有81句;其次是《古诗十九首》,约有42句;另外对《楚辞》的吸收也很充分,共有34句;汉乐府共有31句。由此可见,曹丕在创作诗歌时,重视对《诗经》《古诗十九首》《楚辞》以及汉乐府的取材。而中国古典诗歌,以《诗经》《古诗十九首》为代表,本就以含蓄风格著称,也间接影响到了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曹丕诗歌用典的情形各异,效用不同。有时描写景物,在《钓竿行》中,“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292页。两句化用自汉乐府《白头吟》“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有时谈论历史,在《秋胡行》第一首中,“鸣条之役,万举必全”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292页。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07页。而很多时候是为了婉曲地表意,如《善哉行》其一中采用了《诗经》《古诗十九首》中的典故。首先,“上山采薇”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14页。乃沿用《小雅·采薇》写征戍战士怀乡思归的情怀。“林木有枝”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14页。句则巧妙化用《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句,将这种幽微的无端产生的情绪不为他人所感知的情形表述出来。“人生如寄”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14页。句化用《尸子》“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中也有相似的表述。然后将川流中的行舟比喻成游历的旅客,再次表达“人生如寄”,此处极有可能是用《邶风·柏舟》的典故,措辞委婉,表达贤臣无所凭依的忧愁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14页。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14页。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14页。又如《善哉行》其四,“悲鸣集北林”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20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20页。多用典故、善用典故对曹丕诗歌风格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得诗歌语言更为含蓄简练,诗歌意蕴更为丰富深刻。2、善用比喻曹丕诗中比喻也层出不穷,或是抒情,或是言志。如《临高台》中以“黄鹄”作比,黄鹄徘徊的景象触发诗人对人才往来不定的忧虑,疑与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忧虑贤才离去之意相应,情感寄托曲折。而在《猛虎行》中,以初嫁新妇来隐喻初为五官中郎将的自己,比喻恰切生动,曲折隐晦地反映了“升降焉可知”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00页。的自疑心境。在《钓竿行》中,则以钓鱼之喻,或是自戒及警戒世人不要轻易受到“芳饵”即功名利禄的诱惑,此中有葬送自身之祸;或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慕。可以产生不同的解读,是源于表达的含蓄曲折,诗句意蕴也因此更为丰富。在《丹霞蔽日行》中则本汉乐府《杨柳行》“浮云蔽白日”之义,把奸佞障主君之目比作“丹霞蔽日”,这个现象导致贤才无法得到重用,含蓄地表现了曹丕在争嗣位时期的心境。《十五》将良才美质比作登山所见溪谷众草木,是曹丕期望贤才辅佐的情志表达。哀悼其父曹操的《短歌行》中,游鹿鸣麑、飞鸟携子作比,含蓄深沉表达了对父亲的哀思。《秋胡行·泛泛绿池》和《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00页。曹丕善用比喻,延续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兴寄遥深,将个人的情感志向藏在字里行间,这使得其诗歌呈现含蓄蕴藉的风格特征。3、情景相生词学家王静安先生曾经提出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论点,这表述了诗歌中情感与景物的关系,诗人将情感赋予景物,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情感,强调情感要从景物描写中表现出来。曹丕的诗歌情景相融,情景相生,表达情感更为含蓄委婉。以《燕歌行》为例,“秋风萧瑟”点出秋日时节,宋玉的《九辩》是“悲秋”传统主题的滥觞,而曹丕延续该情感基调创作思妇诗,景物的描写是为情感的抒发作铺垫。将萧瑟的秋风、摇落之草木、露化为霜这三种节物以触觉、视觉等感官角度渲染了秋日的氛围。叶落严霜天里,感物而起兴,群燕也知道返回南乡,而丈夫却客游未归,令闺阁思妇思之断肠,因而产生疑虑:丈夫为何游荡在外不回来?“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03页。写皎洁的明月铺盖在床上,点出思妇独守空床的情状,群星流转,时间流逝,彻夜难眠,妇人思念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03页。又如言失怙之苦的《短歌行》,同样是以景写情。“帷幕”指为曹操设立的灵堂,“几筵”则是祭礼的宴席,或可以指曹操生前所用的帷幕与坐具。物品如故,而主人却不在了,字里行间皆是物是人非的悲慨。“悠悠游鹿,草草鸣麑”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298页。化用《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一句,一幅母鹿衔草奔走,呦呦叫唤幼鹿的图景如在目前。“翩翩飞鸟,挟子巢栖”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298页。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298页。曹丕诗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通过合适的景物表达出来,触目生情、情景相生,将深沉的情感暗藏了景物之中,使得诗歌的意蕴与情感含蓄而内敛,须一番体悟而品出。(二)曹丕诗歌之慷慨壮丽过去,学者大多认为曹丕的诗歌较为婉约阴柔,这主要是因为他所创作的女性题材的诗歌较为人所重视欣赏,而他创作的军戎诗、游宴诗则较少得到关注,但这一部分诗歌对曹丕诗的整体风貌也有着较大的影响。1、乐观进取精神曹丕创作了《黎阳作》《董逃行》《饮马长城窟行》《陌上桑》和《至广陵于马上作》这八首军戎诗,其中《黎阳作》有两首四言、一首五言、一首六言,总计四首,合计约占现存诗歌总量的百分之十七,体现了其诗歌慷慨积极的一面。以《饮马长城窟行》为例,这首诗赞颂伐吴战士,笔调夸张,将士面对“大江”而心生渡江之志,写出了军士的猛志与威武气势。士兵有“十万”之数,则烘托其势不可挡。“百石”则写幽冀出产的弓弩力有千钧,突显武器的强大威力,将扣动扳机比作“雷电”,既突显其速度快,又突出其威力如电闪雷鸣,能够震慑敌军。联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在黄初六年,曹魏伐吴,十余万魏军到了广陵故城,旌旗蔽日,浩浩荡荡。全诗写得慷慨激昂,可以想见,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曹丕的出发点应是为了鼓舞士气,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与前一首诗属于相同创作背景的另有一首五言古诗,即《至广陵于马上作诗》。该诗中“戈矛成山林”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57页。一句将军士的武器“戈矛”比作“山林”,而后一句“玄甲耀日光”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57页。则写出士兵的盔甲明耀着日光,铺陈极写士兵众多,成排山倒海之势,且以“日光”表明征战的“正义性”。“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57页。化用自《卫风·河广》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诗意。虽然事实上天大寒,船只无法渡江,因而无法伐吴,但是诗中却道“谁说江河广阔难以渡过,我看用一只小船便能够通行”,充满豪情壮志与自信。“古公宅岐邑”到“先零自破亡”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57页。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57页。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57页。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57页。2、语言工丽鲁迅提出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魏晋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论著,魏文帝本人就有一篇文学专论留存至今,即《典论·论文》。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252页。由此可见,魏晋时代对文学创作开始走向自觉,更加注重诗歌创作的艺术,生活在汉末魏初的曹丕细分文体,对诗赋的创作注重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252页。而在曹丕的诗歌之中,游宴诗的文辞比较富丽,共有九首,分别是《于谯作》《孟津》《失题》《芙蓉池作》《游猎诗》等诗歌,其中《失题》与《游猎诗》描写的是游猎生活,本文将这两首也归入游宴诗类别。以《芙蓉池作》为例。芙蓉池即铜雀园中鱼池,曹操在世时,曹丕与其兄弟、建安七子常常夜游集会,这首诗体现了邺下文士的精神生活。其中“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53页。两句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夜间仰视图景:红彤彤的丹霞之中升起一轮皓月,点点繁星在天空云间闪耀。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色泽艳丽,颇为华丽。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如此评价道:“灵光之气,每于景事中不期飞集,如‘罗缨从风飞’‘丹霞夹明月’,直令后人镌心腐毫,不能髣髴”,盛赞了这句诗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53页。又如《善哉行》其四中“朝游高台观”到“秦筝奏西音”六句对仗工整,有汉赋铺张华丽的特征。《孟津》一诗中,“通天拂景云,俯临四达衢”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51页。写的是漫天的祥云、彩霞映照着四通八达的道路,仰视和俯视双视角交替,将宴会的场景写得十分广阔、壮美。又如明朗快意的《于玄武陂作》,与其他游宴诗不同的是,该篇重点写景,且是写自然之景。其中纪景的文字清新绮丽。“黍稷”“流波”“菱芡”“绿水”“芙蓉”“丹荣”“垂柳”等景物构成了明快清新的意境。广阔无垠的田野之上黍稷郁郁葱葱,水渠纵横交错,流水激荡发出悦耳之声,菱芡、荷花与绿水青红交映,池边垂柳青青,站在渚上能望见水洲群鸟争鸣,水藻与浮萍随风摆动。全诗以工丽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51页。(三)曹丕诗歌之清怨质朴除了军戎诗、游宴诗所表现出的慷慨壮丽风格之外,曹丕的征人(游子)思妇诗还有继承传统又自铸伟词的乐府诗(其主体是抒情言志诗),呈现出另一种风格——清怨质朴。1、清怨的情感曹丕的征人(游子)思妇诗,或代言美人、思妇、弃妇和孀妇等不同身份的女性,或代言征人、游子,其中女性题材为代表作,历来深受学者研究批评。这些诗与他的抒情言志诗一样,描写生动细腻,情感诚挚动人,“清怨”作为主要情感特征。以七言滥觞之作《燕歌行》为例,诗人设身处地代入心思细腻的女主人公,思念远游的丈夫,想象丈夫远游在外思归的情形,从而引发对丈夫远行久未归的疑虑。然而“贱妾”独守空闺,饱受思念之苦,仍未敢一刻忘记思念丈夫。“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03页。,“清商”是乐府曲调名,音节极为短促,声音极细微,短歌微吟不成长调,有着浅浅的幽怨,却难以表达忧伤之情,将思妇复杂细微的心理活动与情绪纤毫毕现地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03页。再如《杂诗》其一,这首诗代言漂泊的游子,设想漂泊游子的处境与心情。该诗与《燕歌行》的开头相似,都以秋风起兴。游子在深秋的寒夜里辗转难眠,出户徘徊,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很久,因此衣裳之上沾染了白露,寒冷透过衣服贴近了身体,从身到心,更加触动了悲秋之情。“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61页。,诗人低头俯视着地面清澈的水波,在水波中看到了明月的投影,继而仰望天际的明月,看到秋季的夜空还有星辰高悬。他又听到草木之中有蟋蟀等虫类在鸣叫,还看到一只大雁孤独地往南方飞去。“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一句化用自《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句,前者写游子思乡,后者写妇人思念丈夫。游子对着长风叹息,他想要和南归的大雁一样飞回故乡却没有羽翼,想要渡过河流却没有桥梁,对故园的怀念让他肝肠寸断。走进诗作的情景之中,读者便能从中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61页。抒情言志诗中以《善哉行》其二为例,诗歌情感从诗歌首句“有美一人”中可见一斑,是表达对美人的追求。正如诗中通晓乐艺的美人所弹奏的乐曲是清雅的、略带哀伤的乐曲,整首诗歌传达的不见美人、求之不得的哀愁也是浅淡的,这与诗经的“哀而不伤”如出一辙。而且该诗句式、语言通俗,自然质朴。2、语言质朴曹丕的乐府诗偏向古朴俚俗,体现了文人乐府民歌化,这是区别于曹植的乐府诗作的鲜明特色。钟嵘《诗品》:“率皆鄙直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瞻可玩”,他认为曹丕的部分诗歌语言鄙直,如同白话。以《上留田行》为例。这首乐府诗写的是两个贫民的对话,大意是讽刺“富人”与“贫子”的贫富不均。诗中每写一句,后边便跟着“上留田”三个字,这是诗人根据古辞的音节做的保留,为了起到停顿节奏的作用。整首诗语言偏向口语,并无生僻字眼,通俗易懂,具有民歌风调。“富人食稻与粱”“贫子食糟与糠”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28页。两句句式简单,以食物精致粗劣的差距,体现富人与贫子生活条件的差距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28页。又如《艳歌何尝行》,这首诗风调与民歌相近。有一句三言,六句四言,八句五言,六句六言,三句七言以及一句八言,句式众多,排列不规则,章句相当错落不齐。有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痕迹,使用口语化的语言,例如“黄口小儿”“心皇皇”等,浅显易懂。以俸禄、衣着等情况来表现兄弟三人地位身份,与汉乐府《长安有狭斜行》中表述相似,只是前者对膏粱子弟持批判态度,后者则是欣赏,一“刺”一“颂”。曹丕的诸多乐府诗语言皆质朴易懂,又能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这是他诗歌的显著优点。二、曹丕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在内受到诗人理性与感性兼长的个性以及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影响,在外则受到汉末魏初慷慨悲凉的时代风尚影响,这三种因素共同塑造了其诗歌的艺术风貌。(一)理性与感性兼长的诗心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之一是含蓄蕴藉,这与诗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曹丕的个性之中理性与感性兼备。诗歌创作需要对社会生活有感性的体悟以及一颗敏感的心灵,这也是作为文学家所需要的品质。曹丕在《善哉行》其一中写道“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21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14页。。诗人敏感的心灵容易产生忧愁的情绪,而忧愁从何处而来?诗人敏感的诗心又是受到了什么事物触动?这是很私人的一种体验,难以言明。《善哉行》其四中写道“乐极哀情来,寥亮催肝心”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20页。21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14页。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20页。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曹丕同时又是一位克制内敛的诗人,创作时能以理性压制感性。从曹操对其继承人选择的转变可以看出这一点。曹操原先满意的是曹丕的同胞弟弟曹植,曹丕不可避免地与其弟形成了竞争关系,因而诗中常常隐晦地表达对于前途的担忧与疑虑,而不是进行强烈的感性抒发。后来曹操之所以将曹丕立为继承人,是因为曹植恃才而任性自傲,饮酒无节制,不懂得约束自我的行为,于是曹操对曹植的偏爱逐渐消失。曹丕的个性与曹植截然不同,他克制隐忍,规范自我的行为,在文学创作上也与曹植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丕除了诗文创作,他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方面也有贡献,他撰写了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典论·论文》,而曹植却无文学理论这方面的成就。文学理论不比一般的文学创作,更要求文人客观地纵览文学史,理性地鉴赏文学作品。对比丕植的个性与创作,可以发现曹丕更是一位理性的诗人,因而他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便会更加隐晦而内敛,显得含蓄蕴藉。(二)慷慨悲凉的时代风尚曹丕诗歌中慷慨壮丽的一面则是受时代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属于乱世,汉末战乱频仍,朝廷黑暗、政局动荡、三国纷争。由于战乱与分裂,社会十分不稳定,百姓民不聊生。被卷入时代洪流之中的文学家亦是如此:“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7页。此外,三国时期疫情频发,其中,建安二十二年疾疫肆虐,此次疫情与曹丕个人紧密相关,聚集在他身边的建安七子大多都是在这场疾疫中不幸亡故的。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曾写道:“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182页。生命的脆弱和朝不保夕在曹丕心中蒙上了一层难以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182页。在思想上,直面天灾人祸带来的险境,文人们开始思考生存与死亡、人生的意义。饱读经典的文人积极入世,期待建功立业,以提高人生的质量与厚度,在无常的人生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与出路,时有慷慨之作。曹丕的军戎诗和游宴诗便是其中的代表。同时,曹丕与曹植、建安七子等人常有文学性质的宴会,曹丕的游宴诗就是在与文人交游的环境下创作而成。在邺下集会中,因受到清商曲的限制,诗歌创作和艺术表演皆有以“慷慨悲凉”为风尚的特点。这反过来则影响到建安文学的创作,而且对建安文学的美学特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当时社会尚“哀”的审美倾向可以从曹丕的诗作中找到踪迹,比如“哀弦微妙”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16页。“悲弦激新声”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17页。,文人喜爱哀弦悲声,以此为风尚,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16页。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17页。(三)继承精神与求新意识曹丕在诗歌创作中具有继承精神与求新意识,主要体现在对《诗经》与汉乐府诗的因袭与突破。1、继承精神曹丕诗歌中共有十八题二十四首乐府诗,有《短歌行》《善哉行》《丹霞蔽日行》《钓竿行》《秋胡行》《大墙上蒿行》等乐府诗,占其诗歌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一,数量占了半数,可见其对乐府诗歌的继承。这不仅体现在创作数量上,而且体现在内容上的因袭。比如《上留田行》属于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古辞的内容是讽刺父母去世后,兄长不抚养孤弟,从而讽刺兄弟之间财富之不均。曹丕作《上留田行》也是借贫子的对答,来讽刺社会贫富不均,贫民餐不饱腹。曹丕所作与古辞主旨相近。此外,曹丕虽为文人作家,但他创作了许多质朴通俗的乐府诗,这与他积极学习汉乐府民歌有关。曹丕诗歌还继承了《诗经》的风雅精神。当时的建安文学积极反映社会现实,反映时代风貌,曹丕的诗歌也反映战乱社会背景下的民生与人们的情感生活,同时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与《诗经》的风雅精神一脉相承。这点充分反映在他的军戎诗中,比如《黎阳作·千骑随风靡》展现了士兵的飒爽英姿和英雄气概,“追思太王德,胥宇识足臧”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4曹丕,易健贤:《魏文帝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347页。2、求新意识曹丕作诗并没有循规蹈矩,而是另辟蹊径,有着一定的求新意识,除了对秦汉文学的积极继承,他在内容上的创新是对社会治理与战争的反思、依乐府旧曲制新辞,在艺术上则追求言辞精致华美。比如《煌煌京洛行》一诗中评论韩信、苏秦、张良、吴起、陈轸等人成与败的事例,总结经验与教训,同时表达了他渴望贤才、渴望社会安定的理想。以诗言史,是他对乐府诗的创新,他用诗歌来表达治世的理念,体现了其诗歌积极进取、慷慨壮丽的一面。曹丕在创作乐府诗时,依旧曲制新辞,比如《陌上桑》,古辞内容是秦罗敷采桑,临危不乱,夸耀夫婿以拒绝使君。而曹丕所作的《陌上桑》则是写战事,内容完全不同,表现的是征役之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乐曲,具备了文人乐府的特征。沿用乐府诗题时,对内容加以创新,传达情志,这是他对汉乐府内容的创新。在艺术上的求新,体现在曹丕尝试以各种诗体创作诗歌,他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诗体,而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种不同诗体皆有尝试与创作,并且都写得很好。历来被视为曹丕代表之作的《燕歌行》即是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歌,这是一个创举。王夫之高度评价这首诗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二首为七言初祖,条达谐和,已自尔尔。”由此可见,到了曹丕这个时代,诗歌创作对美的追求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他所创作的许多诗歌,不局限于乐府诗歌,言辞华丽,注重修辞,都体现出了很高的艺术造诣,迥异于“汉音”。三、曹丕诗歌艺术风格的价值曹丕诗歌艺术风格的文学史价值是开辟了“魏响”新风,引领诗歌审美艺术的发展,而其人文价值则因触及人类幽微的心理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一)首开“魏响”新风清人沈德潜说:“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意思就是曹操等人的诗歌尚且还是古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