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对耳鸣的认识及研究进展综述目录TOC\o"1-2"\h\u33691.1中医对耳鸣的定义 1151.2耳鸣的病因病机 1284901.2.1耳鸣与脏腑关系 1224721.2.2耳鸣与经络的关系 345911.3耳鸣的辩证分型 315441.4中医治疗耳鸣的方法 424991.4.1中药治疗 4182901.4.2穴位注射治疗 5145811.4.3针灸治疗 554151.4.4其他疗法 67437参考文献 71.1中医对耳鸣的定义耳鸣最早的中医记载出现在《黄帝内经》之中:“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随后,历代的医学典籍与医者也对耳鸣这一病症通过不同的中医医学表现将其定义为“聊啾”、“苦鸣”、“耳数鸣”、“蝉鸣”等,如《楚辞》中提到:“耳聊啾而戃慌”,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嘈嘈若蝉鸣……”。1.2耳鸣的病因病机《黄帝内经》中不单单提及了耳鸣,还从运气、外邪、脏腑、气机、经络等五个方面对耳鸣的病因病机进行了阐述,为后人对耳鸣病症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从《黄帝内经》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不敛阳、阴虚重是导致耳鸣发生的主要原因,例如《素问·脉解篇》记载:“所谓耳鸣,阳气过盛,由万物向上盛长而活跃,盛阳循经上逆,故现耳鸣。”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是传化五谷、储藏精气的集成体,一旦身体出现问题,必然与脏器不协调有关[4]。古籍记载中主要强调了耳鸣与脾胃及肝之间的关系,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记载:“脾胃,人体气机枢纽,升降失常,故头痛耳鸣。”又如《灵枢·口问篇》记载:“黄帝曰:耳中鸣发生于人,何气而为之?岐伯曰:耳乃经脉汇集之所,胃中空,因而各经脉虚,阳气下降,致经脉气血入耳不足而竭,故耳鸣”。又例如《医贯·卷五》日:“若怒便聋而或鸣者,属肝胆经气实”。后世医学技术的逐渐深入,后世医家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了《黄帝内经》中关于耳鸣病因病机的相关内容并加以记载。1.2.1耳鸣与脏腑关系在中医学领域主要讲究的是脏腑论治,历代医家均认为各类疾病都与脏腑存在着密切的关联[5],当然,耳鸣的形成也不例外,中医学认为耳鸣与肾、肝胆及脾胃存在密切的生理关系。《灵枢·五阅五使篇》记载:“耳乃肾之官,肾气上达耳而通之,能闻五音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记载:“养生,五脏应四时,外界相协调,则阴阳平衡。”说明一切东西皆有呼应、这里涵盖了地域、季节、植/动物、数学、音律等。地域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人类的气血流动发生变化,环境的突然改变,人类若不及时适应,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症[6]。“南方赤色,入通于心”,中国自古代起就喜欢将南方和红色跟人心联系起来,红色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因此中国人多将红色用于喜庆的场景中。在七情角度辩证,心主喜、肝主怒、肝主愤,“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7]。《素问·脏器法时论》记:“肝脏有疾,两肋下呈痛感,牵引至下腹……耳无所闻……厥阴与少阳……耳聋不聪。”肾:肾气属耳外候,对耳部的色泽、形态等进行观察和比对,可对人体肾气的盛衰情况进行推断。明代王肯堂在古籍《证治准绳》中明确记载“凡耳轮红,则生……薄而黑,属肾败”,由此可见,耳朵与肾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灵枢·决气》道:“肾通窍于耳,五音则可闻之”,又道:“脑髓消……耳数鸣”,充足的肾脏精气上升达到耳部可增强听力,达到耳聪目明的功效;若年老肾精渐亏,或肾精不足导致髓海空虚,则会使耳部的生理功能受到负面的影响,严重时可诱发耳鸣等疾病。由此种病因引发的耳鸣需要从问题根本医治,即补肾填精。《景岳全书》中记载:“人达中年,则耳鸣多发,皆为阴衰之肾也”,认为对肾阴不足之时,会导致体内出现虚火盛行,也有可能干扰耳窍,导致耳鸣的发生。脾胃:耳和脾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为脾胃气血由耳的循经上注而得到濡养,进而使脾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记载:“……头痛耳鸣,肠胃生则九窍不利”。《灵枢·口问》也记载:“耳为宗脉至聚所,胃乃宗脉之调和者,若胃中空则虚以宗脉,虚则下滑,脉有竭,故耳鸣。”即气血缺乏、脾胃虚弱是导致耳鸣的常见病因。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主要的作用就是升清降浊。如果脾胃无法发挥其正常的运化功能,则机体濡养四肢、肌表以及头部的轻清阳气无法正常工作,精气运作不到耳窍则会导致耳鸣。除此之外,脾脏气虚会增加生痰浊的概率,痰浊滋生过多使耳窍蒙蔽也可导致耳鸣的突发。肝胆:肝内藏血,耳窍经血濡养方能倾听,是肝胆与耳的主要联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甚甚耳鸣…”。《医贯》记载:“怒气引聋、鸣者,属肝胆经气实……”。这些记载都指出大怒伤肝或情志郁结,会致使肝气疏泄功能无法发挥完全,胆气失达,郁结而化火,循经上烦耳,最终导致耳鸣[8]。另外,肝火的产生还会损伤肝阴,使耳窍失血,进而出现耳鸣的相关症状。元代朱丹溪在古籍《金匮要略》中记载:“……少阳厥阴多,皆属热,耳鸣者也”,他认为引发耳鸣的病因主要是肝胆实火。心:心主血,耳是宗脉之聚所,因此心血可以使耳窍得到濡养;心主神明,而耳有位神和听神之分,心可以促进位神和听神之间的协调性,以上是心与耳两者所展现的关联。《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心气与舌互通,耳中寄于窍”。《古今医统·耳病》曰:“心血亏虚,耳聋耳鸣必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道:“心脉急……可致耳鸣”,这些记载都说明耳部属于心之本窍,耳鸣的引发可能是由于心血亏虚或心脉疲阻所引起的[9]。由于心脏主管着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因此任何由精神和情志问题而导致的耳鸣症状都可以归属于心病。1.2.2耳鸣与经络的关系从古籍的记载中可以知道,人体各经络与耳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一书记载:“阳脉径于耳,阴脉别于阳,间以至耳,手少阳太阳脉过耳,则为耳病。”该记载说明人体内十二经脉内行走的血气会通过空窍而游于上面,当气走其他经络而非耳时,会引发耳鸣。《灵枢·经脉篇》中明确记载:“手太阳小肠经,其一支脉,沿天窗、天容上达颧髎,至会瞳子髎,会和髎,退经耳和骼”;“手少阳三焦经,其一支脉,自内外旋,出缺盆,沿痪脉、颅息,上抵耳,挟耳后,入耳中”,以及“另一支脉,于耳后黯风入耳,经听宫而回耳”;同时描述“足少阳胆经,其一经脉,从耳后完骨出,经黯风,入耳中,过听宫,于耳前出”等等。另外,古籍《灵枢·经筋》中也就耳与手阳明、手太阳、足阳明三种经筋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阐述。1.3耳鸣的辩证分型由于针灸对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过于繁杂,对临床研究和中西医学交流而言十分不利[10]。耳鸣,始终是医学领域中的疑难顽症之一,为使其在中医治疗中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有必要对耳鸣进行规范化研究。邱旭东等[11]基于以上调研发现,并参考自身临床积累,把耳鸣划分成虚证、实证这两大类,后者包括痰火郁结型耳鸣、肝火上扰型耳鸣、风热耳鸣三个主要证型;虚证性耳鸣则包括脾胃亏虚型耳鸣和肾精亏虚型耳鸣两个主要证型,这两种证型又可再次细分亚型,脾胃亏虚为气血亏虚、中气下陷,肾精亏虚为肾阳亏虚、肾阴亏虚。另外,对于证型名称而言,应尽可能保持统一,不要这里一个名称,那里一个名称,会混淆。干祖望(1912.09-2015.07)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喉科学家,他认为心肾阴阳失调是导致耳鸣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肾不交、心火上炎、肾阴虚等是其主要病因,而耳鸣的中医证型多为虚实夹杂[12]。1.4中医治疗耳鸣的方法在中医治疗耳鸣方面,所应用方法主要有:中药疗法、针灸疗法、穴位注射疗法与其它,涉及中药外用法、中草药综合疗法、推拿疗法、食疗疗法等。1.4.1中药治疗在中医治疗耳鸣方面,中药的应用非常广泛,现今以下述两类方式为主:(1)辨证选方“望、闻、问、切”是传统中医的诊疗方法,一直延传至今。依照四诊掌握的症状信息,把耳鸣进行证型划分,同时通过适宜方剂开展个体化干预,此为中药治疗耳鸣的一大途径。脾胃虚弱、肾精亏损、痰火郁结、肝火上扰、风热侵袭、气滞血癖等是常见的耳鸣证候[13]。相应的方剂为益气聪明汤(或归脾汤)、补骨脂丸(或耳聋左慈丸)、清气化痰丸、龙胆泻肝汤、银翘散、通窍活血汤等,根据患者身体实际状态进行方剂药量的加减。林元新[14]随机选取肝火上炎型耳鸣患者共计40例,平均分组,一组采用清心聪耳汤(中医治疗组),另一组采用甲钻胺口服方法(西医治疗组),连续治疗28天,观察耳鸣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耳鸣评价量表(TinnitusEvaluationQuestionnaire,TEQ)以及耳鸣障碍指标评估量表(TinnitusHandicapIndex,THI)的改善效果,结果发现中医治疗组的耳鸣症状明显减弱,失眠、紧张、焦虑等附加症状也有所缓解,总体疗效比西医治疗组更加显著。郝春花[15]采用逍遥汤加减的方式对肝郁脾虚型耳鸣患者(n=30)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10天为1疗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3.33%。(2)经验方目前,经验方是除了辨证选方以外中药治疗耳鸣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或医师的临床经验拟定方剂和适当加减[16]。例如,张晓彤[17]等以丹参、女贞子、山英肉、石葛蒲、制首乌、桑葚、远志、熟地、构祀、磁石等中药材为基本方对50例耳鸣患者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体质适当加减,治疗有效率达78.4%。陈丽华[18]采用蔓荆子、石营蒲、黄柏、升麻、甘草、白芍、人参、葛根、黄蔑等药材配伍的升麻二黄汤为主方剂治疗45例神经性耳鸣老年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82.2%。此外,还有医者为了方便患者服用,将经验方制成固定剂型,如王沛英等[19]对28例脾肾两虚型耳鸣患者采用舒耳丹(主要成分为骨碎补、葛根、丹参等)进行治疗,有效率为71.4%。1.4.2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治疗耳鸣是在指定的穴位上注射某种药物,从而刺激穴位,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也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耳鸣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中医临床方法,耳周穴位为取穴所在,常用药物有维生素B或B1、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利多卡因等。曹汉海等[20]采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的方式对46例耳聋耳鸣确诊患者予以连续10天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7%。陈潇等[21]对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取穴听宫,于14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THI等指标评分均有效改善,且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冯荣昌[22]对33例耳鸣病患进行穴贴治疗,于患者睡觉前温水浸泡双脚,取穴涌泉,将200g吴茱英研成细末,每10g包装成1包,将适量食醋与1包吴茱英末调和,捏成扁平状置于穴位之上,于翌日清晨取下,如此反复治疗10次(1个疗程),间隔2-3天后再次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0.9%。1.4.3针灸治疗针灸疗法从古代一致延续至今,有着自身特有的中医理论体系,在耳聋耳鸣的治疗上效果显著,治疗方式也是各式各样,包括针刺、耳穴贴压等。经研究表明[23],耳聋耳鸣采用针灸进行治疗可减少耳蜗毛细胞坏死,促进正常毛细胞效能的释放,可有效增强病人听觉机能;针灸同时对耳蜗血液循环具增强作用,可有效改善局部代谢;同时针灸能够对皮层听觉中枢施以刺激,提升此中枢兴奋度,提升听觉的反应性,皮层由此可对声音信息做到有效感知与分析。针刺/加电针治疗被广泛用来治疗耳鸣病症,和中药疗法一致,在实施治疗操作前都必须对耳鸣分型加以辨证,非特殊限制,取穴听会、听宫、耳门、聆风等耳周穴位,或根据药师的临床经验选取外关透内关、下都穴等特定穴位,配穴则依不同证型选取相应穴位,如脾胃虚弱型配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肾精亏损型配太溪穴、肾俞穴;痰火郁结型配劳宫穴、风隆穴;肝火上扰型配阳陵泉穴、太冲穴;风热侵袭型配风池穴、合谷穴等。选穴恰当性、取穴准确性、针刺手法,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张丽丽等[24]对神经性耳鸣患者采用毫针治疗法,以王乐亭教授独创针灸处方为基础,秉持着“治本,胃为先”的学术观点,创立“老十针”疗法,取穴足三里、气海、上肮、中肮、下肮、内关、天枢等10处,配四神聪穴、本神穴、神庭穴、百会穴,具有理气和血、健脾和中、降浊升清、聪耳止鸣之功效。任元元等[25]采用随机分组法对100例耳鸣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片和卡马西平片进行西医疗法,研究组则采用三针联合灸疗及自拟聪耳息鸣饮的中医疗法,两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84%),说明中医疗法治疗耳鸣在临床上的价值更高。李哲[26]同样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2例耳鸣患者分为2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循经筋阿是穴透头维次、率谷次、天柱次、天骼次、风池次等进行针刺,而对照组取穴听会、听宫、侠溪、耳门、外关等,进行4个疗程(5天为1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蔡瑛等[27]参考古籍《内经》中的员利针疗法对60例原发性耳鸣患者进行治疗,取穴第1-5颈椎旁的夹脊及双侧风池,用直刺、提插、傍刺的手法行针,3次/周,5次为1疗程,治疗结果显示:员利针疗法可有效缩短耳鸣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秦桂英[28]接诊10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均等归入观察组(红色球)、对照组(蓝色球),对前者行电针疗法,后者行静滴舒血宁疗法,干预30天后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更佳,且明显优对照组,说明临床采用电针治疗耳鸣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何中美等[29]采用揿针疗法观察30例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将揿针贴于黯风穴、内关穴、安眠穴、听会穴、耳门穴、神门穴、听宫穴,两侧交替贴敷,每日持续48小时后取下,次日反复;另选基本特征相似的30例耳鸣患者,在相同穴位上予普通毫针针刺,留针30min/次,1次/日,两组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揿针治疗的疼痛感更小,不会在患者体表留下印记,疗效持续时间长,不限制患者的活动,总体效果显著优于普通毫针疗法。1.4.4其他疗法(1)中药外用疗法邢建云等[30]准备了75%的医用酒精,将生草乌浸透,2周后用制成的混合液体滴入患耳,使耳鸣病症得以改善。刘桂然[31]将吴茱英、朱砂、磁石等中药研制成末,混合食醋呈膏状,敷于涌泉穴,以达到治疗耳鸣的效果。(2)中草药综合疗法刘芝蓉等[32]选取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耳鸣患者进行对照试验,对照组使用静点奥拉西坦注射液和川芍葡萄糖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经验方复聪汤进行治疗,治疗为期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HI、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AcousticEmission,DPOAE)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3)推拿疗法推拿疗法亦称按摩疗法,属于一种中医保健和治病的手段,穴位按摩、鼓膜按摩、鸣天鼓等手法均可防治耳鸣。(4)食疗疗法中医认为医食同源,食物与中药是不分家的,因此在治疗耳鸣时也可选择通过饮食调养的途径促使病症得到缓解或改善[33]。刘钢[34]称,将猪肾切片,20g骨碎补研末,拌匀偎熟后进食,可对肾虚型耳鸣有所改善。王万袒[35]则将250g猪瘦肉切条,将100g响铃草包于纱布之中,共入砂锅,放少许食盐炖1小时,吃肉喝汤,他认为这是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老年耳鸣的良方。参考文献[1]于洋.中医药治疗耳鸣(肝火上扰证)的规范化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2]蒋涛,龚树生,王杰,等.《耳鸣临床应用指南》:实践和理论的一次重大探索.[J].养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2):109-112.[3]王恒,王颖,戴俭宇.中医治疗耳鸣(神经性耳鸣)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4):112-115.[4]丁毅,郭裕.郭裕教授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验案举隅[C]//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5]焦冠一.“五行输”配穴联合指针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6]罗燕,訾勇,陈淑娇,等.郁三针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肝火扰心证失眠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20,43(3):50-52.[7]许建军.针刺丘墟透照海治疗中风后足内翻48例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12):27-28.[8]田京立,温雯.眼针与醒脑开窍针刺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遗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05):158-159.[9]丁雷,魏然,刘大新,等.500例耳鸣患者中医证型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4,33(006):407-409.[10]LowWK,RangabashyamMS,CuiSL,etal.IsElectroacupunctureTreatmentMoreEffectiveinSomaticTinnitusThaninNonsomaticTinnitus?[J].MedAcupunct,2017,29(3):138-144.[11]邱旭东,马瑞鸿,丁明辉,等.基于2003年-2013年期刊文献中药治疗耳鸣的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00(012):1643-1646.[12]王洪田,姜泗长,杨伟炎,韩东一.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117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64-1465.[13]于雪姣,贾玲红.丘墟透照海治疗肝阳上亢性偏头痛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7,26(03):19.[14]林元新.清心聪耳汤治疗心火上炎型耳鸣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15]郝春花.加减逍遥汤治疗耳鸣(肝郁脾虚型)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16]张帆,袁琨,陈伟.耳鸣习服疗法治疗108例耳鸣患者的疗效观察[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3):434-435.[17]张晓彤,许珉,段茂利,等.突发性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02):152-156.[18]陈丽华.针刺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19]WeiLi,LuoTan,HongTao.He-Nelaseracupuncturefor30casesofunilateralnervoustinnitus[J].WorldJournalof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8,005:009.[20]曹汉海,代秀丽,王艳.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耳聋耳鸣的疗效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93-94.[21]陈潇,张勉,桂雄斌,等.听宫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主观性耳鸣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12):211-213.[22]冯荣昌,龙文.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3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粤人版选修4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统编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水上运输合同标的船舶检验与维护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升级施工劳务分包合同4篇
- 担保合同信息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版婴幼儿奶粉线上线下同步促销活动合同4篇
- 沿街旺铺租赁合同(2025版)6篇
- 2025年度门卫劳务与社区治理合作合同4篇
- 物业民法典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详解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寒假作业(综合复习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万方数据资源介绍》课件
- 医生定期考核简易程序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初级创伤救治课件
- 交通运输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