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考集市】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4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答∶传播的基本过程,是指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1)传播者传播者又称信源,是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2)受传者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受传者同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受传者和传播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角色,在一般传播过程中,这两者能够发生角色的转换或交替。一个人在发出讯息时是传播者,而在接收讯息时则又在扮演受传者的角色。(3)讯息讯息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工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在传播过程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4)媒介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现实生活中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邮政系统、电话系统、大众传播系统、互联网络系统,都是现代人常用的媒介。(5)反馈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但它总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五种要素是传播过程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在任何一种人类传播活动中,它们都是缺一不可的。2.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意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答∶传播学史上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1)基本内容∶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这五种基本要素即"5W"∶Who(谁)、Sayswhat(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向谁说)、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2)意义∶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勾勒出了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3)缺陷∶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3.简述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答∶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E.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见图4-8)。(1)基本内容①该模式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②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释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2)局限性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模式也有其本身的缺陷。①它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则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有不符之处。②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4.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答∶传播是由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1)动态性播过程的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2)序列性传播过程的序列性表现为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照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人们不能设想传播双方同时向对方发送讯息的情况,一环扣一环的链式连结是传播过程序列性的体现。(3)结构性传播过程的结构即该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连结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构特点。除了总体结构以外,传播过程中的各环节或要素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例如传播的传受双方都是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统一体,讯息则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等。把握传播过程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探索人类传播活动的规律性。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答∶1959年,美国从事社会学研究的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传播系统相赖利夫妇将传播过程看作是庞杂的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对传播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进行了考察。(1)基本观点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微观的、中观的和宏观的系统,每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从这样的角度看,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都是具有人内传播的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人际传播;个体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从属于各自的群体,这样群体系统之间又形成群体传播;而个体、群体又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他们总是在社会中运行,因而又与总的社会系统有着互动关系。每一种传播活动,每一个传播过程,除了受到其内部机制的制约之外,还受到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广泛影响。这种结构的多重性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了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2)意义①这个模式包含了传播的几种形态。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都在这个模式中得到体现。②这种模式将大众传播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有利于对社会传播进行全面的把握。对于以前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而言,它们探讨的都是传播过程系统内部的微观环节和要素;而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则开始着眼于传播过程的宏观环境,并更多地对社会系统的整体环境加以研究,将传播过程放到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大框架中去把握,将传播过程看作是庞杂的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对传播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进行了考察。因此,这一模式开启了大众传播研究的新面貌,意义极为深远。(3)不足赖利夫妇的模式仅仅是一个框架,并没有对框架进一步具体、细致的分析。6.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答∶(1)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①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是二战后日本传播学者提出的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宏观过程研究理论,这种理论把传播看作是一个与社会交往形态密切相关的范畴,在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的历史总体进程的同时,将现代社会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与宏观社会结构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以田中义久1970年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图示"为代表。②总过程理论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出发,把人类的交往分成三类∶"能量交往"、"物质交往"和"符号(信息)交往"。符号(信息)交往过程也就是传播过程,它建立在前两种交往的基础之上,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保持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传播还是一定阶级结构的体现。总过程理论把大众传播看作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并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传播结构及其本质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批判。总过程理论远远突破了行为主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把传播研究与整个社会结构、与改革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2)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①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②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两种生产活动之一,属于上层建筑的生产和再生产。它在受到社会经济基础运动规律制约的同时,受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更为直接。③精神生产也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④传播学必须把人与人的传播关系与宏观的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能揭示其实质。作为精神生产关系的传播关系中同样存在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传播这个"总体"过程的运动。这个观点,实际上也是辩证唯物论关于社会传播过程的系统观。7.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有什么特点?答∶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示"是二战后在日本兴起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的代表,它集中体现了总过程理论观点,把传播看做是一个与社会交往形态密切相关的范畴,在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的历史总体进程的同时,将现代社会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与宏观社会结构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如图4-9所示,这个图示有以下特点∶(1)把传播建立在物质交往和能量交往的基础之上,宏观上考察传播过程。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概念出发,把人类的交往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与人的体能(生物学、物理学意义上的能量,包括作为人的体能之延伸的热能和电能)有关的"能量交往";一种是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相联系的"物质交往";一种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精神交往,即"符号(信息)交往"。符号(信息)交往过程也就是传播过程,它建立在前两种交往的基础之上,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保持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2)强调传播主体的日常社会条件或社会背景对传播活动的影响。传播过程的双方都有着一定的日常社会条件或社会背景,每一方的传播活动都受到条件或环境的制约。作为特定传播过程的双方,如果属于人际传播,那么他们都作为有独立人格的思想主体从事着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传播则是他们从事精神交往的纽带;如果属于大众传播,那么传播者便是作为组织的媒介企业,而受传者便是具有一定自我能动性的个人。田中义久的这个图示提出了传播学研究中的许多重大理论课题,尽管它还不完备,但可以说它是第一个基于唯物史观的系统模式。8.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应该如何把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答∶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看问题,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1)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在生产活动中,人们互相交往并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生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满足社会物质生活需求的物质生产,人们围绕这种生产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称为物质交往关系,它具体表现为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另一类是满足社会精神生活需求或信息需求的精神生产,围绕这种生产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称为精神交往关系。社会成员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播关系。(2)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两种生产活动之一,属于上层建筑的生产和再生产。信息传播既然属于与精神生产密切相关的范畴,那么要考察信息传播,就要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两种生产活动之一,它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并与物质生产保持着互动关系。如果物质生产属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精神生产则属于上层建筑的生产和再生产,它在受到社会经济基础运动规律制约的同时,受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更为直接。(3)精神生产也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精神生产的生产力是参与社会精神生产过程的一切信息资源、工具、技术和人力要素的总和。精神生产的生产关系,即精神交往关系或传播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构成要素的原则,精神生产关系由三个方面构成∶①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即所有制关系;②人们在精神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③精神产品的分配以及消费关系。一个社会中的精神生产的性质,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精神生产力的水平和精神生产关系的状态。(4)传播学必须把人与人的传播关系与宏观的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能揭示其实质。作为精神生产关系的传播关系中同样存在着生产、分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影视剧《逆时光》化妆团队外包协议
- 3 《鸿门宴》(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教学说课稿专辑(统编版必修下册)
- 七夕节的历史脉络
- 科学探索之门
- 绿色农业:致未来
- 塔式起重机造价协议书(2篇)
- 多人租车协议书(2篇)
- 专业化橱柜工程服务安装协议2024参考资料版B版
- 2025版虫草养生产品研发与销售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设备购买协议模板大全实操版版B版
-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上册单词表
- 第一章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
- ICU常用镇静药物介绍及药学监护
- 粉末丁腈橡胶使用方法
- 大气课程设计-—袋式除尘器
- 社区医院市场推广传播建议
-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学(上)教学工作总结
- 阿特拉斯拧紧机技术方案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理赔稽查管理暂行办法
- 钢管、管件表面积计算公式(精编版)
-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