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卷)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10页,有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并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乡土社会中,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陌生人对于婴孩的话是无法懂的,但是在做母亲的人听来都清清楚楚,还能听出没有用字音表达的意思来。不但对人,他们对物也是“熟悉”的。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这种办法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是无法应用的。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自费孝通《乡土本色》)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乡村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个层面,包括乡村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民间艺术等。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乡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乡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导致了乡村的空心化,许多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缺失。年轻人纷纷离开乡村,前往城市谋求发展,使得乡村的传统文化无人继承和发扬。其次,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得乡土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乡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再者,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乡土文化被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商业化、功利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对乡土文化的未来感到悲观。乡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够实现其传承与创新。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同时,要加强对乡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鼓励他们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乡土文化。另一方面,要推动乡土文化的创新发展。我们可以将乡土文化与现代科技、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乡土文化产品。例如,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乡土文化,开发乡土文化主题的旅游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让乡村居民认识到乡土文化的价值,激发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积极性。只有当乡村居民真正认同和热爱自己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创新它,让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摘自光明日报《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社会中人与人熟悉,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从心,人们能获得一种自由。B.乡土社会中的“信任”来源于“熟悉”,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现代社会为保障人们的利益,所以发生了法律。C.乡土社会中孔子对“孝”的解释因人而异,这表明乡土社会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D.只要采取有效措施,乡土文化就能在现代社会中完全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和地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论证结构为分总,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将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进行对比,凸显乡土社会的特点。B.材料一通过列举孔子对“孝”的不同解释,论证了乡土社会中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这一论点。C.材料二论证结构为层进式,先论述乡土文化的内涵,接着指出其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传承与创新的措施。D.材料二在论述乡土文化面临的挑战时,运用了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说服力。高一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3.材料二中作者提出“乡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这一论点,下列选项中,最能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论点是(3分)A.一些古老的乡土建筑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B.许多民间手工艺人坚守传统技艺,并通过创新使其焕发生机。C.年轻人对乡土文化缺乏兴趣,不愿意参与相关活动。D.部分乡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盲目拆除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筑。4.材料一中使用了大量的引号,请简要分析其在论述中的作用。(4分)5.材料一中提到“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而材料二则强调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保护乡土文化。如何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请简要分析。(5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史铁生“瘫痪后你是怎么……譬如说,你是——?”记者一时不知怎么说好,双手像是比划着一个圆球。我懂了他的意思,说:“那时我只想快点死。”“哪里哪里,你太谦虚。”他微笑着,望着我。可我那时是真想死,不记得怎么谦虚过。“你是不是觉得不能再为人民……所以才……?”我摇摇头,想起了我那时写过的一首诗:轻推小窗看春色,漏入人间一斜阳……“那你为什么没有……?”记者像是有些失望了。我说,我是命运的宠儿。他奇怪地瞪着我。“您看我这手摇车,是十几个老同学凑钱给我买的……看这弹簧床,是个街坊给我做的……这棉裤,是邻居朱奶奶做的……还有这毛衣——那个女孩子也在我们街道生产组干过……生产组的门窄,手摇车进不去,一个小伙记者飞快地记着。“最好说件具体的。”他说。我想了一会,找出了那张粮票(很破,中间贴了一条白纸)。高一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前些年,您知道它对一个陕北的农民来说等于什么吗?”我说:“也许等于一辆汽车,也许等于一所别墅;当然,要看和谁比。不过,它比汽车和别墅可重要多了;为了舍不得这么张小纸片,有时会耽误了一条人命。”记者看看那粮票,说:“是陕西省通用的?”“是。可他不懂。我寄还给他,说这在北京不能用。他又给我寄了回来,说这是他卖了留着过年用的十斤好黄米才得来的,凭什么不能用?!噢,他是我插队时的房东老汉,喂牛的……”有些事我不想对记者说。其实,队里早不让他喂牛了;有一回,他偷吃“他说,这十斤粮票,我看病时用得着。”“看病?用粮票?!”记者问。看来他没插过队。“比送什么都管用,他以为北京也是那样。后来我才知道,他儿子的病是怎么耽误的。我没见过他的儿子,那时他只带个小孙女一块过。”我和记者都沉默着,看着那张汗污的粮票。“现在怎么样?”记者问我:“你们还有联系吗?”“现在有现在的难处,要是把满街贴广告的力气用来多生产点像样的缝纫机就好了。”记者没明白。“前些日子他寄钱来。想给他孙女买台缝纫机,他自己想要把二胡。可惜,我只帮他买到了二胡。他说,缝纫机一定得买最好的,要不他孙女该生气了。简直算得上是忘本了吧?”记者笑了,吹去笔记本上的烟灰:“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你是怎么战胜了……?譬如说……"“还有医院的大夫,常来家看我……还有生产组的大妈们,冬天总在火炉上烤热两块砖,给我垫在脚下……还有……唉!我说不好,也说不完。”(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作为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深度访谈法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在新的数字化时代,由于媒介技术和手段的进步,深度访谈法有了更便捷有效的实现途径,如更大范围的受访人群,更准确可靠的访谈记录方法,更高效多维的资料挖掘技术,更直观生动的结论诠释方式。但是,纵使外在千变万化,深度访谈的本质依旧没有改变,访谈仍旧是基于对言语力量的深信,访谈者与被访者面对面互动进行意见交换和构建意义,借此探寻受访者真实内心感受的过程。因此,如何在“深”字上做文章,高一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剥茧抽丝般深入受访者的内心深处,探访出受访者的真正感受,是一直以来总之,深度访谈并不意味着简单的聊天。虽然有了更先进媒介技术和手段的加持,但作为一种访谈结果严重依赖访谈者个人素养的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方法的改进需要“在访谈前有更多的训练和心智上的准备”;同时,更为重要的,还需要“在访谈之后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分析与诠释”。访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处理访谈问题的“直觉”的培养,都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访谈(选自《深度访谈法:语言交流的力量》)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者询问史铁生瘫痪后的想法,体现出7.下列对文本一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以对话形式展开,通过记者与史铁B.文中细节描写生动,如对粮票“很破,中间贴了一条白纸”的描写,增C.语言风格简洁质朴,在史铁生的叙述中,用直白的语言展现生活场景和D.文本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从记者的采访开始,然后再回忆过去的经历,8.文中提到作者曾写过一首诗:“轻推小窗看春色,漏入人间一斜阳……”这首诗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9.班主任要同学们利用假期采访一位家乡名人,读完这两则材料,你学到了哪些访谈技巧?请简要说说。(6分)高一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二、古诗文阅读(37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节选自韩愈《师说》)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铸、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高一语文试题第7页(共10页)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以”意思不同。B.也,表示句中的停顿,与《赤壁赋》中“而卒莫消长也”中的“也”用C.济,意为拯救、帮助,与李白《行路难》中的“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D.元祐,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元祐五年”使用的纪年法,与《登泰山记》中的“乾隆三十九年”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因此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一段逻辑严密,概括精炼,一气呵成,在全文中是一个纲领。B.碑记的传统写法以叙事为主,《潮州韩文公庙碑》则主要是议论,叙事亦以议论出之,例如第二段中用议论写出韩愈的遭遇。可以说是碑记的变体。C.孔子认为无论君子还是小人,学习了儒道都有好处。韩愈在潮州时就是用让百姓学习的方法,把潮州变成了容易治理的地方。D.潮州前任太守把韩愈庙出入困难的情况向朝廷反映,要求建座新庙,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2)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登泰山记》)14.请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韩愈对潮州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5-16题。和董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注】本诗为宋代文学家苏轼由凤翔府回到长安任职时所作。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第8页(共10页)1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开篇词序颠倒,应为“生涯裹粗缯大布”,写出诗人衣着朴素,捉B.“瓠叶”取自《诗经·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指的是菜肴的C.颈联写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尽“长安花”,但有机会被那“选D.本诗多处引用典故,巧妙化用,将真挚的情感蕴藏在字里行间,用词凝(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3)“长江”因其所蕴含的阔大意境和深邃情感往往备受文人青睐,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小题共5小题,18分)在现代生活中食品质量问题A,食品安全与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话题。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这意味着食品不仅要在质量上过关,没有受到污染和变质,(①)。食品安全是保障我们健康那么,(②)?常见的因素包括:其一,微生物污染:如细菌、病毒、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标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采用合理的高一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加工工艺,控制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关于消费者来说,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如有异常应避免食用。过敏反应等急性疾病,长期食用还可能引发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食品安全是保障我们健康的重要防线”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请用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语句通顺,逻辑严密。(4分)材料一: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材料二: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初一初二满街走。(《忙年歌》)材料三: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再遵循传统的春节礼仪,家庭聚会也变得越来越少。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来庆祝春节,而不再亲自动作为年轻人,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高一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郴州市2024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命题人:邝婷华佟新方雅丽审题人:李玉英陈江英邓佳丽)(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题,19分)就能够实现其传承与创新”,但不能说乡土文化就能完全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和地位,因为时代在发展变化,乡土文化也会在传承中有新的发展。)2.【答案】A(A项,材料一论证结构不是分总,而是总分。)3.【答案】B(B项,许多民间手工艺人坚守传统技艺,并通过创新使其焕发生机,体现了乡土文化在面临挑战时能够通过自身的调整和创新继续发展,有力地证明了乡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A项,体现的是乡化对乡土文化的破坏,均不能支持论点。)4.【参考答案】①强调突出,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如给“学”和“习”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真实地展现了乡土社会中人们的交流方式,增强论述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③特定称谓,让语言表述更加准确。如: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土气”是对乡土社会特评分细则: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满分,大意对即可。5.【参考答案】①材料一中说“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是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人们依靠在长期接触中形成的规矩和礼俗来规范行为,信任来源于熟悉,不需要依靠法律来保障。②而材料二中强调政府出台政策保护乡土文化,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中,乡土社文化被边缘化、商业化等。③为了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手段进行干预,建立保护机制,这并不矛盾,而是反映了乡土社会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需要结合两则材料,深入理解乡土社会在传统和现代不同情境下的社会运行机制(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非怕影响其形象)7.【答案】D(文本一采用的是顺叙的手法,从记者采访开始,然后顺着对话逐步展开回忆内容,并不是倒叙)①当记者询问作者是讲述如何战胜困难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到这首诗。不仅避免了直接回答的生硬,还自然引出下文讲述周围人②通过“轻推小窗”和“漏入人间一斜阳”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困境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①善于引导与倾听:记者通过提问引导对话,同时也给予了“我”充分②及时回应,灵活应变:记者在面对“我”提到的细节(如粮票、房东老汉的故事)及时回应,继续追问;对“我”回避或不明确回答时,能够灵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1.【答案】A(意思相同,都是用来,表凭借。)“欲”意为“想要”。)13.【答案】(1)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关键词“师”、“庸”各1分,“先后生于吾”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2)逐渐看见云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关键词“稍”、“樗辅”、“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定语后置、“……者……也”判断句,各1分)①教育方面:韩愈委派进士赵德为师,使潮州士人开始重视文行,影响到普通百姓,当地文化教育得到发展。(提到委派赵德为师1分,阐述对教育的影响1分)②社会风气方面:韩愈的到来使潮州的社会风气变好,当地民众信服韩愈所倡导的理念,按照孔子的教导行事,“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社会更加和谐有序。(提到社会风气变好1分,结合文中语句阐述1分)③文化传承方面:潮州百姓对韩愈十分崇敬,为其立庙祭祀,并且在元祐五年成功新建韩文公庙,这种对韩愈的尊崇体现了其对当地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提到立庙祭祀或新建韩文公庙体现文化传承1分)【材料二译文】自从东汉以来,道德丧失,文风败坏,佛、道等邪说一齐出现。经历了还不能挽救。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有人曾经议论过天和人的分别,以为人是什么事都能做的,只有天不容却不可以得到平常的男人和平常的妇女的心。所以,韩公的一片真诚,能够拨开衡山的乌云,却不能挽回唐宪宗的迷惑;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消除皇甫罅、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南海的人民中得到信任,建庙祭祀,世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学习,韩公命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以后,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学习文章和品行,影响到一般平民,直到现在,潮州号称容易治理的地方。孔子的话是可证实的,“君子学习了儒道就能够爱护人民,小人学习了儒道就能够容易使唤。”潮州人奉事韩公,饮食必去祭祀,水灾旱灾瘟疫,凡是有要求,必定到那里祈祷。可是庙在刺史公堂的后面,人民认为出入艰难。前任太守想把这个情况向朝廷反映,建座新庙,没有结完全以韩公作为老师。人民已经心悦诚服,他就发出命令说:“愿意新建韩文公新庙的,听便!”人民欢喜地奔向庙地,在潮州城的南方七里选择了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答案】A(A项,结合注释和诗歌内容可知,首句叙述的是董传的生活状态,赞美他身穿简陋的粗布衣服,但是满腹诗书,气质超群。)②颔联化用“槐花黄、举子忙”的唐谚,肯定友人跟随举③最后两联运用孟郊和择婿车的典故,并想象友人考试高中得意姿态,表达对友人登科、金榜题名的信心和鼓励。(6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答案】(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分细则:6分。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该空不给分。第3小题如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答案】A.层出不穷B.息息相关19.【答案】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的渠道,查评分细则:4分。找出一处并修改正确2分,共4分。第一处句式杂糅,将“关于”改为“对于”;第二处语序不当,将“正规的”和“选择”互换。要防线”。②这句话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食品安全对于保障我们健康的关键作评分细则:4分。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写出“比喻”给1分,分析给1分,内容概括给2分,共4分。21.【参考答案】①还要在营养成分上满足人体的需求②哪些因素会影响食品安全呢评分细则:4分。每空2分,大意对即可。22.【参考答案】因为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益健康,所以要饮食均衡、多样,控制食物的摄入量。评分细则:4分。句式1分,内容3分,大意对即可。本次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围绕“春节”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呈现传统春节文化在当下的境遇,旨在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变迁进行深入思材料一:春节申遗成功表明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与文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