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喀什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高二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克罍。该青铜器上有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贤明和畅达,你向我进献的治国安邦的道理,我完全同意。(我)任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2.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3.《大宪章》内容包括:肯定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保证教会自由;明确封臣继承时所缴费金额;没有普遍协商不得征税;罪罚相当,合法裁决前任何自由人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流放等。这些内容反映出()A.《大宪章》成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标志B.《大宪章》确立了教会世俗权力中心地位C.《大宪章》相关内容为后世法律所全部沿袭D.《大宪章》是王权与贵族等势力斗争的产物4.康有为在《答(论议院书)》一文中说:“君犹父也,民犹子也,中国之民皆如童幼婴孩,问一家之中,婴孩十数,不由父母专主之,而使童幼婴孩自主之、自学之,能成学否乎?必不能也。”康有为此举意在()A.增强维新运动社会基础 B.提高了国民的参政意识C.借助君权进行政治改良 D.传播了西方的政治思想5.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创设并颁行考成法,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发文簿,分别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备注、交内阁查考。据其道途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立文簿,月终注销。抚按稽迟者,部院举之;部院容隐欺蔽者,六科举之;六科不觉察,则阁臣举之。月有考,岁有稽”。这一改革()A.强化了内阁行政中枢地位 B.导致了官僚机构的重叠C.意在建立有效的考绩制度 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6.唐代,御史在进行弹劾时首先要表明弹劾的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皇帝诏令,各种律、令、格、式,伦理道德、君臣之义;其次是列举罪状,对失职之举、违法事实做出准确交代;再次是论证定罪,对违法行为进行论证;最后是提出处置意见。这体现出()A.唐代的监察比较重视证据收集 B.御史弹劾以轻制重,规制严谨C.御史弹劾遵循一定的规章程序 D.监察机构组织独立,自成系统7.唐代的取士制度主要有常科和制举两大系统。常科指在规定时间内考试与录取;制举由天子下诏.内外官举荐,不定期举行,内外官的举荐,可称“他荐”,他荐之外,还有自荐,亦即“自举”。据此推知,唐朝推行“制举”最有可能是为了()A.促使科举制度最终完善 B.使文官成为官员主体C.选拔特殊才能之人 D.结束贵族政治历史8.美国文官制度建立后,历任美国总统仍会受到种种压力,自觉或不自觉地要酬谢其支持者,任命一些照顾性官员。有些总统往往故意保留许多肥缺,不急于补充,以此作为获得支持的筹码。这说明美国()A.文官阶层逐渐抛弃中立原则 B.政党分肥制的影响依然存在C.总统权力受到文官制度制约 D.文官系统冲击分权制衡体制9.1897年12月,贵州学政严修上奏:“时政维新,需才日亟,请破常格,迅设专科。”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上述材料体现了()A.贵州是推进新式教育改革的先驱B.清政府调整策略以应对近代变局C.清朝以“中体西用”指导教育改革D.废科举行新学是清政府改革之重10.《唐律疏议》规定:“祖父母、父母老疾无侍……及冒哀求仕者,徒一年”“祖父母、父母及夫犯死罪,被囚禁,而子孙及妻妾作乐,徒一年半”。材料说明唐朝()A.封建礼仪制度逐渐完备 B.律令的儒家化进程开始C.法律彰显人文主义思想 D.治国思想将礼法相结合11.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12.《圣经》说:“劳动是对人类犯下错误的惩罚”,但加尔文在宣扬“先定论”时声称,基督徒“要以孜孜不倦的职业劳动为获得自我确证的最佳手段”,从而证明“自己就是(上帝的)选民”。这表明新教伦理()A.完全颠覆了基督教基本教义 B.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行为C.导致西欧的基督教发生分裂 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3.古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发展开始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的状态,西欧各国普遍以“日耳曼法”为自己的法律标准。直到6世纪,伴随着《罗马民法大全》的颁布,罗马法再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由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A法律体系逐渐走向了统一 B.法律制度开始趋于完善C.罗马法取代了“日耳曼法” D.罗马法得到传承和发扬14.新中国成立初期,董必武对旧司法人员进行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国家本质改变了,法律也改变了。”在司法改革运动中,对旧司法人员机械地搬弄诉讼程序,就案办案……漠视群众利益等审判方式与作风加以批判,并提出了要搞清“什么是人民司法”这一本质任务。这体现出新中国司法体系()A.根源于破旧立新 B.坚持以人民中心C.巩固了新生政权 D.维护了司法公正15.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这一论述()A.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B.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C.开启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D.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整16.明初,“云南、湖广之间,惟恃贵阳一线;有云南,不得不重贵阳”。为经略西南战略大通道,洪武四年(1371年)设贵州卫,招抚少数民族上层势力,并大量屯兵屯田;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贵州行省,其下土司制与府(州)县制并存。明朝贵州行省的设立()A.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羁縻程度的提高B.进一步完善国家行政中枢管理体制C.体现了地方治理的务实性与灵活性D.成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典范17.《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以公主妻乌孙王,以分匈奴西方援国。又北益广田至眩雷为塞,而匈奴终不敢以为言。”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A.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 B.西汉边疆危机得以解决C.边疆管理模式趋向多元 D.“华夷一体”局面的形成18.842年《斯特拉斯堡誓言》使用法语书写,标志着以法兰西岛方言为基础的法语正式形成,法语官方语言地位则在16世纪得到确认。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国家对语言的干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政府出台了十几部有关语言的法律。这推动了法国()A.民族认同观念强化 B.国家统一历程的加快C.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D.民主政治进程的开启19.维也纳会议中签订的《最后议定书》规定,对于必须或将要更换“主人”的各国,对其本国居民和外国人,应给予其6年期限,处理其所得财产,并给予其选择所属国家的权利。这一规定()A.避免了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 B.构建了欧洲均势的格局C.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D.促进了外交制度的建立20.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单位:亿元),该图说明A.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B.西部民族风俗文化不断进步C.各民族基本实现了共同繁荣D.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2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反映现当代美国史学发展现状的相关表述大量被译介到国内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相继设立了研究美国问题的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室等机构,中美历史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民间交往大门打开C.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2.195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在日内瓦的周恩来:“为了积极争取东南亚这些国家,以巩固远东与世界和平,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和印度、印尼、缅甸签订双边或多边互不侵犯条约或集体安全公约,对亚洲和平和孤立美国是有利的。”这表明新中国()A.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推进了与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建交的进程C.积极争取国家建设的良好环境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23.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24.雍正、乾隆时期,政府曾专门颁布法令,要求各族设立族正,以加强对宗族的改造,发挥其教化、治安基层社会的作用。这反映出该时期()A.基层治理体系已高度成熟 B.政府重视宗族组织的作用C.乡绅阶层主导了基层社会 D.宗法社会被行政统治消解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25题15分,26题12分,27题2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历代货币的演进历程一览表时期货币演进的主要表现时期货币演进的主要表现二里头遗址出现海贝、仿制贝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开始出现铜铸币元纸币成为单一流通货币春秋战国形成多种样式的铜铸币明、清白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秦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晚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西汉至唐初统一铸造五铢钱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唐铸行“开元通宝”钱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根据《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等编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中国历代货币演变的主要趋势,并就其中的一种趋势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1905年被废除,成了晚清衰亡的“陪葬品”,但在西方近代却投胎重生。随着世界近代化的起步,科举制度在这个时期随之传入西方,并引发了激烈争论。素有“欧洲孔夫子”之称的魁奈,其著作《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以“中国官吏”为题,介绍了中国官员的选拔方式、所担负的责任以及奖惩制度。仅邓嗣禹《中国对西方考试制度的影响》附录中列举的1570年到1870年之间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英文版论文和专著就有78种之多。英国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和社会评价,使中国科举制度受到英国人的推崇进而效仿,成为西方学习的典范,并最终融入欧洲文化的血液。——摘编自刘海波《英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渊源》材料二西方公务员制度诞生于英国,而追根溯源,其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1833年英国初步采用考试的办法,择优录用一些岗位人员。为应对工业革命后的复杂社会情况。1854年英国出台了《关于建立常任公务员制度的报告》,提出废除“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建立统一的文官制度,奠定了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美国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在英国文官制度基础上,经多次调整、改革,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即《彭德尔顿法》,它是美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标志。法国于1945年设立了文官管理局,并在1946年颁布了统一的《公务员法》,建立了现代公务员制度。日、德等国在总结和仿效英美基础上,也逐步建立起自己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摘编自张凤奎《中西公务员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比较研究》材料三公务员制度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它源于英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英美等国家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和方法。我国于1993年颁布并实施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孕育、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为基础,是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在国家人事管理领域里的反映,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同英国等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虽然不同,但都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历史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摘编自李荣林《中国和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度在近代西方能够“投胎重生”的基本精神。说明科举制度对西方国家制度建设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简析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差异。(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完善和发展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认识。
答案1-5【答案】B【答案】A【答案】D【答案】C【答案】C6-10【答案】C【答案】C【答案】B【答案】B【答案】C11-15【答案】A【答案】D【答案】D【答案】B【答案】B16-20【答案】C【答案】C【答案】A【答案】C【答案】D21-24【答案】D【答案】C【答案】C【答案】B25【答案】(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26【答案】趋势有: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多元币制到统一货币(由杂乱形状到规范形状);从地方铸币到中央统一铸币;从文书重量到“通宝”“元宝”命名(从纪重钱到宝文钱,或从钱文记重到宝文钱制);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白银货币化;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造货币;从银本位制到纸币制;人民币的国际化等九种主要趋势。示例一:论题:夏商之际由天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的趋势论述: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货币流通的需要,天然货币开始向人工货币转变,在二里头遗址中,就已出现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商朝时期由于青铜铸造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铜铸币,人工货币取代天然货币的趋势得到加强。总之,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人工货币最终取代了天然货币。示例二:论题:秦统一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多元货币的历史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货币流通广泛。各诸侯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但分裂的政治局面与样式各不相同的货币,不利于各诸侯国之间的经济交流。秦统一后,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半两钱),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多元货币并行的历史,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各地经济交流。由此可见,秦统一货币,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兰州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年新版
- 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湘教版选修6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粤教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智能交通技术转让协议书(2篇)
- 扣税租赁合同范本(2篇)
- 服务进度协议书(2篇)
- 2025年冀教版九年级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西师新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粤教版选修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二模)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地理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隐名股东合作协议书及公司股权代持及回购协议
- 2025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目
- 高管绩效考核全案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题和答案
- 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知识培训
- 中医馆工作细则
- 寻梦缘古法驻颜培训课件
- 建设用地报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3年11月英语二级笔译真题及答案(笔译实务)
- 元明时期左江上思州黄姓土司问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