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修辞-【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题型专练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7/01/wKhkGWeN_CCAXZS6AAGfBbgBZ3o427.jpg)
![专题09 修辞-【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题型专练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7/01/wKhkGWeN_CCAXZS6AAGfBbgBZ3o4272.jpg)
![专题09 修辞-【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题型专练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7/01/wKhkGWeN_CCAXZS6AAGfBbgBZ3o4273.jpg)
![专题09 修辞-【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题型专练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7/01/wKhkGWeN_CCAXZS6AAGfBbgBZ3o4274.jpg)
![专题09 修辞-【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题型专练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7/01/wKhkGWeN_CCAXZS6AAGfBbgBZ3o42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修辞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B.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 C.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D.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解答】A.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虽有“仿佛”这个词语,但句中没有两种不同类别的相似的事物。B.比喻,把依附男子的女子比作“攀援的凌霄花”,将男子比作“高枝”。C.比喻,把“红硕的花朵”比作“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D.比喻,把“铜枝铁干”比作“刀”“剑”“戟”。故选A。2.下面各句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B.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C.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D.我如果爱你——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解答】A.象征,赋予“木棉”以独立自主的内涵。B.比喻,将枝干比作“刀”“剑”“戟”。C.比喻,将“红硕花朵”比作“叹息”“火炬”。D.比喻,将爱比作“源泉”“慰藉”。故选:A。3.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到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玫瑰用刺保卫芬芳,蜜蜂用刺保卫甜蜜。 B.烈日当空,小树也有气无力地低着头,懒得看一眼过往的行人。 C.数不尽的“总督”和“帮办”把秦砖汉瓦黄金白银一齐搬进船舱。 D.淘气的鸭子,用金黄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解答】ABD.是拟人。C.不是,“总督”和“帮办”“秦砖汉瓦”都是借代。故选:C。4.对下列各句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拟人) B.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拟人) C.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比喻) D.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拟人)【解答】A.有误,此句将“金柳”比作“新娘”,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BCD.正确。故选:A。5.下列各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解答】ACD三项虽有“像”之类的词语,但不是比喻,因为都没有不同类别事物的相似性。B.比喻,将“枣子颗儿”比作“橄榄”“鸽蛋”。故选:B。6.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合院是一个大盒子(比喻)。 B.那飞溅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下。(比喻) C.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拟人)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拟人)【解答】A.比喻,把“四合院”比作“大盒子”;B.比喻,把“水花”比作“白梅”;C.拟人,山“聆听”拟人的动作;D.比喻,把“叶子”比作“舞女的裙”。故选:D。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对偶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对比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对比比喻)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对比拟人)【解答】A.没有比喻。B.判断正确。C.没有比喻。D.没有对比。故选:B。8.下列句子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解答】C.把“牵牛花的蓝朵”比作“喇叭”,是比喻。故选C。9.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①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②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③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④孩子静静玩,青年说悄悄话,老人脉脉相对。⑤晾在绳索上的衣裳们,一起从午后谈到傍晚。⑥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⑥【解答】①句中三个“下得”构成排比。②句中“傲然不屈”往往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红柳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句中“花瓣”是本体,“银珠”是喻体,“般”是喻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④句中三个“……静静……”“……悄悄……”“……脉脉……”构成排比。⑤句中“谈”往往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衣裳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⑥句中“—……—……”构成排比。据此分析,①④⑥修辞手法相同,都是排比。故选:B。10.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B.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C.啊,红柳如同冰山。 D.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解答】A.采用相同的句式“……要……,对不对?”是排比,其中“对不对”是反复修辞。B.把红柳描摹成“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是比喻修辞。C.把红柳描摹成“冰山”,是比喻修辞。D.把沙丘描摹成“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是比喻修辞。故选:A。11.下列各句中,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得不恰当的是()A.红柳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的边缘。 B.他唱的歌曲韵味醇厚,像新茶,像陈酒,像大地。 C.红柳的枝叶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D.远方的几个小岛,在海浪的摇篮中像一个个可怜的宝宝。【解答】A.明喻。本体是“红柳的根”,比喻词是“像”,喻体是“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语言生动形象。B.明喻。本体是“他唱的歌曲”,比喻词是“像”,喻体是“新茶”“陈酒”“大地”,这是明喻。本句把“歌曲”比作“大地”不当。C.明喻。本体是“红柳的枝叶在灶膛里燃烧”,比喻词是“像……一样”,喻体是“闪电”,这是明喻。D.明喻。本体是“海浪”“小岛”,比喻词是“像”喻体是“摇篮”“宝宝”,这是明喻。故选B。12.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A.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B.他唱的歌曲韵味醇厚,像新茶,像陈酒,像大地。 C.红柳的枝叶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D.一阵阵乌云从西边涌来,天好像要下雨了。【解答】A.把“它的根”描摹成“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是比喻修辞。B.把“他唱的歌曲”描摹成“新茶,像陈酒,像大地”,是比喻修辞。C.把“红柳的枝叶”描摹成“闪电”,是比喻修辞。D.写乌云涌来,将要下雨,没有喻体,不构成比喻修辞。故选:D。13.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比喻、拟人) B.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比喻) C.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拟人、排比)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设问)【解答】ABC.正确。D.有误,“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不,所以此项是反问句。故选:D。14.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解答】A.无比喻,“花”“落蕊”没相似性;B.比喻,把“枣子颗儿”比作“橄榄”“鸽蛋”;C.无比喻,“阵”和“层”性质相同;D.反问,答案在问句中,答案是“秋无国别和阶级”。故选:B。1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对偶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对比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对比)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对比拟人)【解答】A.没有比喻。B.判断正确。C.没有对比。D.没有对比。故选:B。1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但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着实令人着迷。 C.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D.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解答】A.不是比喻。(本体和喻体不是不同的事物,所以不是比喻)BCD.是比喻。故选:A。17.对下列各句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②它们(落叶)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③他肚里有墨水儿,脑瓜又活,看个文件什么的,都比别人理解快。④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A.比喻拟人借代借代 B.拟人拟人借喻借代 C.比喻反复借喻夸张 D.拟人反复借代夸张【解答】①将“花瓣”比作“银珠”,是比喻修辞手法。②“缠缠绵绵凄凄切切”“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将落叶人格化,是拟人修辞手法。③“墨水儿”代指文化,是借代修辞手法。④这句话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是借代修辞手法。故选:A。18.对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比拟) B.车上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借代) C.大伙儿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馒头的香味来了。(比喻) D.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比喻)【解答】ABD.正确。C.有误,“看见鲜绿的麦苗,就嗅出馒头的香味”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加强作者对麦苗的喜爱之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所以这里使用了夸张手法,而不是比喻手法。故选:C。19.对下列各句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偶)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排比、对比、比喻) C.你怎么见了他就拘谨起来,说话时舌头像短了半截。(比喻)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拟人)【解答】ABD.正确。C.有误,“舌头像短了半截”是夸张而不是比喻。故选:C。20.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到比拟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B.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的人爱他,有的人恨他。 C.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解答】A.中的“听取”,C.中的“哽咽”,D.中的“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都体现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而B选项并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故选:B。21.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红柳强大的根系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B.茫茫的天地之间,飞舞着一些雪花,有优雅地下落着的,有快乐地转着圈的,正如一片片的鹅毛,又如春天里的梨花,又如穿红衣的少女。 C.他唱的歌曲韵味醇厚,像新茶,像陈酒。 D.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解答】B.句中本体“雪花”是白的,喻体“穿红衣的少女”却是红色的,没有相似点,所以该项的比喻句使用不当。故选:B。2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B.“出来吧,你们!”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C.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D.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解答】A.比喻和夸张手法,将战士们的三只小船比喻成箭,将船的速度夸张成像箭一样快;B.没有修辞手法;C.比喻手法,将小船比喻成梭鱼;D.拟人手法,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赋予了苇眉子人的动作。故选:B。23.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B.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C.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D.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解答】A.比喻,把“荷花箭”比作“哨兵”。B.比喻,把芦苇荡比作“海”。C.没有运用修辞手法。D.比喻,把“小船”比作“梭鱼”。故选C。2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B.它(铁轨)勇敢的盘旋在山腰,又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C.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沟的寒冷。 D.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解答】A.拟人,“掩藏”“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拟人的动作情态。B.拟人,“勇敢”“试探”“绕到”“钻进”“冲向”“奔去”拟人的动作情态。C.拟人,“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抱怨”拟人的动作情态。D.比喻,把“群山”比作“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核桃叶”比作“金铃铛”。故选:D。2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解答】A.拟人,“低唱”将“油蛉”人格化,“弹琴”将“蟋蟀们”人格化。B.设问,自问自答。C.没有使用修辞手法。D.反复,“珍惜,珍惜,再珍惜”为反复。故选:C。26.下列各句修辞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雨水的灌溉下,禾苗仿佛一夜之间长高了许多。(比喻) B.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借代) C.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反问) D.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比拟)【解答】A项:“在雨水的灌溉下,禾苗仿佛一夜之间长高了许多。”这句话中,“仿佛”一词虽然常用于比喻句,但在这里并没有明确的喻体出现,只是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即禾苗长高的速度之快,给人一种仿佛一夜之间就长高的感觉。因此,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句,而是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所以A项的判断是错误的。BCD.正确。故选:A。27.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排比) B.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偶)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反语) D.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拟人)【解答】ABC.正确。D.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将“好文章”比作“醇酒”。故选D。2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 第1框 男生女生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 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 6 动物的运动 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001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 我与社会说课稿 新人教版
- 17《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4春新教材高中数学 2.2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六章 圆周运动 2 向心力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 二零二五年度全新股份协议转让与反垄断审查合同
- 2024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过秦论说课稿2 新人教版必修3
- 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第2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培训学校书法课家长会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阿里巴巴国际站:2024年珠宝眼镜手表及配饰行业报告
- 电工与电子技术练习册及答案
- 血透室护理质控
- 粤语课程设计
- 手术室护士考试题及答案
- 浙南名校联盟2025届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1000题直接打印版
- 青海省西宁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汇编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