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学 课件 第四章 根茎类天然药物 第二节 根茎类天然药物_第1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第四章 根茎类天然药物 第二节 根茎类天然药物_第2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第四章 根茎类天然药物 第二节 根茎类天然药物_第3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第四章 根茎类天然药物 第二节 根茎类天然药物_第4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第四章 根茎类天然药物 第二节 根茎类天然药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然药物学》(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第二节根茎类天然药物一、根茎类天然药物鉴定的一般规律(一)性状鉴别根茎类—是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根茎类生药—系指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部的地下茎药材,鳞茎则带有肉质鳞叶。根茎的形状—有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等。根茎:1.有节和节间,2.叶、叶柄基部或叶痕;3.芽或芽痕;4.茎基和茎痕;5.不定根或根痕。鳞茎:1.呈扁平皿状,节间极短。2.蕨类植物的根茎常有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

根茎的横断面: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

1.双子叶植物根茎:正常构造:维管束环状排列、有髓。异常构造:髓部维管束,维管束环状排列;内生韧皮部。

2.单子叶植物根茎:(1)内皮层环纹;(2)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散布;(3)髓部不明显。

黄连知母1.双子叶植物根茎

(1)外表常有木栓层,少数有表皮:如木栓形成层发生在皮层外方,则初生皮层仍然存在,如黄连等;(2)有些根茎仅有栓内层细胞构成次生次层。(3)皮层中有根迹维束或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内皮层多不明显。(4)中柱外方部位有的具厚壁组织,如纤维和石细胞群,常排成不连续的环。(5)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少数为双韧型,多呈环状排列,束间被射线分隔。(6)髓和髓射线。

(二)显微鉴别2.单子叶植物根茎

(1)表皮细胞一列,少数根茎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形成后生皮层,如藜芦等;(2)皮层明显,常有叶迹维管束散在;(3)内皮层通常可见,较粗大的根茎则不明显;(4)中柱中有多数维管束散布;维管束大多为有限外韧型,也有周木型;(5)髓部不明显。通常为:(1)表皮一列,下皮层为数列厚壁细胞;(2)内部为薄壁细胞组成的基本组织;(3)一般具网状中柱;(4)因根茎叶隙的纵向延伸和互相重叠,将维管系统分割成束,横切面观可见断续环状排列的周韧型维管束,每一维管束外围有内皮层,网状中柱的一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分体中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5)在环列的分体中柱的外方,有叶迹维管束。如绵马贯众。(6)有的根茎具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排成环圈,其里外两侧均有韧皮部及内皮层环,中央有髓部,如狗脊。3.蕨类植物根茎首先观察结构: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和排列形式,决定其为蕨类植物根茎,还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茎。观察分泌组织:如川芎、苍术等有油室;石菖蒲、干姜等有油细胞。单子叶植物根茎中常有粘液细胞,其中常含针晶束,如半夏、白及等。观察厚壁组织:如苍术的木栓层中有石细胞带,黄连(味连)的皮层及中柱外方部位均有石细胞。观察内含物:多数根茎类中药含有淀粉粒,有的含有菊糖而无淀粉粒,如苍术。根茎类天然药横切面显微鉴别注意点大黄RadixetRhizomaRhei【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Maxim.et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lf.的干燥根及根茎。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Maxim.exBalf.

药用大黄R.officinalisBaill.叶分裂程度:药用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中裂唐古特大黄深裂药用大黄浅裂各论/第十章根及根茎类1.掌叶大黄根及根茎掌叶大黄根纵切片掌叶大黄根茎纵切片掌叶大黄根茎横切片星点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髓【性状鉴别】各论/第十章根及根茎类2.唐古特大黄根茎横切片【性状鉴别】各论/第十章根及根茎类3.药用大黄根茎横切片“十大九糠”锦纹星点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髓【显微特征】

韧皮部草酸钙簇晶形成层木质部木栓层皮层木质部形成层射线射线髓部异型维管束韧皮部异型维管束(星点放大图)导管射线韧皮部形成层【显微特征】

掌叶大黄根茎粉末药用大黄根茎粉末唐古特大黄根茎粉末1112233【显微特征】311.大型簇晶2.导管3.淀粉粒【理化鉴别】1.微量升化: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因升华温度不同结晶形状各异)+碱-→红色(检查游离蒽醌)2.取少量粉末于滤纸上,+1%氢氧化钠试液,滤纸染成红色。3.荧光检查: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晾干

-→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

uv【附注】伪品山大黄(土大黄):同属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波叶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及根茎。

uv

含土大黄苷-→显兰紫色荧光。黄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味连、鸡爪连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的根茎--雅连云南黄连C.teeta云连

【性状鉴别】1.味连:①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习称“鸡爪黄连”。表面黄褐色,粗糙,节密生,部分节间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又称“过江枝”。②上部具有棕色鳞叶残基,表面有须根及须根痕。③质地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金黄色,髓部红棕色或成空洞。④味极苦。2.雅连:多单枝,较粗长,微弯曲,“过桥”长,状如蚕。3.云连:多单枝,较细小,弯曲呈钩状,如蝎尾,少有过桥。雅连云连【性状鉴别】【显微鉴别】1.味连根茎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②皮层宽广,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

③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④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发达。

⑤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2.雅连:与味连相似,但髓部有石细胞。3.云连: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味连、雅连、云连区别味连:皮层、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髓部无石细胞。雅连:皮层、中柱鞘、髓部均有石细胞。(石细胞较多)云连: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三种黄连根茎横切面味连雅连云连1.木栓层2.石细胞3.皮层4.中柱鞘纤维束5.韧皮部6.形成层7.木质部8.射线9.髓10.髓部石细胞1.石细胞鲜黄色,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可见层纹,孔沟明显;2.中柱鞘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壁厚,可见纹孔;3.鳞叶表皮细胞绿黄或黄棕色,壁微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厚;3.木纤维较细长,鲜黄色,可见纹孔。4.螺纹或孔纹导管;5.可见细小草酸钙方晶。【显微特征】

黄连粉末棕黄色1.荧光:断面--→金黄色荧光,木部尤明显。2.粉末+95%乙醇1-2滴+30%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黄色硝酸小檗碱针晶,加热-→针晶消失。(硝酸小檗碱)【理化鉴别】UV延胡索【来源】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W.T.Wang的干燥块茎。又叫“元胡”1.块茎为不规则扁球形。2.表面灰黄色,多有不规则的皱缩,表皮脱落处显灰棕色。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的凸起。3.质坚而脆,断面为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4.气微味苦。

川芎

RhizomaChuanxiong【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

的干燥根茎。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深黄棕色,粗糙皱缩,有多数隆起的环状轮节,并有多数瘤状突起的茎痕,顶端凹陷。质坚实,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形似蝴蝶,习称“蝴蝶片”,断面黄白或灰黄色,香气浓郁特异,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味回甜。【性状】川芎饮片(蝴蝶片)苍术: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或北苍术

A.chinensis

的干燥根茎。茅苍术苍术: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或北苍术

A.chinensis

的干燥根茎。北苍术茅苍术呈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众多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析出白色毛状结晶,习称“起霜”或“吐脂”。香气特异,味微甘、辛、苦。北苍术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表面黑棕色,质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室,无白色毛状结晶。香气较淡,味辛、苦。茅苍术断面【性状鉴别】南、北苍术性状区别形状表面质地断面气味南苍术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灰棕色坚实朱砂点起霜香气浓北苍术疙瘩状或结节状圆柱形黑棕色疏松朱砂点不起霜香气淡共同点

都有朱砂点茅苍术北苍术茅苍术粉末:棕色1.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2.木纤维成束,梭状,壁厚;3.石细胞单个或成群,类圆形或长方形;4.菊糖结晶成扇状或块状,有放射状纹理。5.导管网纹或具缘纹孔;6.油室碎片多见;7.木栓细胞淡黄色;石细胞菊糖木栓细胞木纤维导管【显微特征】【药理作用】1.煎剂具有促进Na+,K+,Cl-排泄功能;2.乙醇提取物将学堂;3.苍术素利胆;4.茅术醇有抗溃疡和镇静、镇痉的作用。5.苍术烟熏抗菌、抗病毒。6.煎剂具有降血糖作用。【功效】性温,味辛、苦。祛风散寒,燥湿健脾,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寒湿痹、风寒感冒等病症。白术【来源】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的干燥根茎。

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表面灰黄色;有瘤状突起及纵皱,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性状鉴别】

白术根茎横切面简图木栓层为1~5列细胞,夹有石细胞带。皮层、韧皮部及木质部射线中散在油室,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1~3列径向排列。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和菊糖。【显微特征】1.菊糖2.草酸钙针晶3.石细胞4.导管5.纤维【显微鉴别】1.利尿作用;2.免疫增强作用;3.保肝作用;3.抗糖尿病、抗衰老作用。

性温,味苦、甘。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药理作用】【功效】泽泻【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又名建泽泻。【性状鉴别】

类圆球形、长圆球形或倒卵形;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呈淡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凹陷,并散有多数突起的须根痕迹,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半夏【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干燥块茎。【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等省。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形状:类球形,有的稍扁斜表面:白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

布麻点状根痕

;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地:坚实,断面洁白,

富粉性,气味:无臭(粉末嗅之呛鼻),

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

而刺喉。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粉末

:类白色。①淀粉粒为主体,有单粒类球形或圆多角形

,脐点短缝状、人字状或星状;复粒由

2-6分粒组成;②草酸钙针晶较多,散在或成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③导管为螺纹及环纹。水半夏:为天南星科鞭檐犁头尖的块茎。

川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药材名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和“栽培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松贝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松贝

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exBatal.青贝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炉贝梭砂贝母是被子植物门百合科下的物种,为长17-35厘米且有2枚鳞片鳞茎的植株,花以浅黄色且具红褐色斑点(或小方格)呈单朵生长,叶为狭卵形至卵状椭圆形的叶状苞片,且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高海拔地区,生于海拔3800-4700米的沙石地或流沙岩石的缝隙中。太白贝母【产地】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国内市场已少见。

暗紫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地区,是商品川贝母的主要来源。

甘肃贝母:产于甘肃、青海和四川。

梭砂贝母:主产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药材之松贝:主要来源于暗紫贝母,为川贝母中之珍品,过去集散于松潘地区而得名。

药材之青贝:来源品种较多,产区以青藏高原的甘孜、德格为中心,故有青贝之名。

药材之炉贝:因过去多集散于康定(打箭炉)而得名,因其表面有棕色斑块又称虎皮贝。

太白贝母:主产于陕西、甘肃、四川等省。

瓦布贝母:主产于四川西北部。【采制】

多在夏秋季采收,栽培者在下种3年后秋季苗枯时采收。挖出鳞茎,去净泥土,曝晒至半干,撞去外表粗皮,再晒干。亦有用矾水或盐水淘洗,用硫磺熏后再晒干的。松贝母青贝母炉贝母松贝1.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3.顶部闭合,内有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2.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习称“怀中抱月”。4.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性状鉴别】青贝

1.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一1.6cm。2.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性状鉴别】炉贝

1.长圆锥形。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

2.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性状鉴别】

松贝、青贝、炉贝性状区别形状表面外层鳞叶小鳞叶数底端松贝类圆锥或近球形类白色两枚,大小相差悬殊,大鳞叶紧抱小磷叶,“怀中抱月”顶部闭合1-2平,微凹入青贝扁球形或圆锥形灰黄色两枚大小相近,顶端开裂2-3平炉贝长圆锥形类白色或浅棕色,具棕色斑点(“虎皮斑”)

两枚,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马牙嘴”)2稍尖课堂总结川贝母粉末松贝、青贝:

1.淀粉粒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边缘不平整,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和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2.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3.螺纹导管。【显微鉴别】炉贝:1.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60μm;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2.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显微鉴别】【理化鉴定】1.荧光法: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呈亮蓝紫色荧光。2.颜色反应:取药材横切片,加2~3滴0.1N碘溶液即显蓝紫色,而边缘仍为1圈类白色。【性味功效】性微寒,味苦、甘。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1.伊贝母附新疆贝母伊犁贝母2.平贝母

1.扁球形,高0.5—1cm,直径0.6—2cm。2.外层鳞叶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顶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断面粉性。气微,味苦。

混伪品草贝母光慈姑土贝母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r的鳞茎。原产于浙江象山,现主产地浙江鄞县。此外,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产。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擦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浆汁,切厚片或打成碎块。来源、产地、加工3.浙贝母3.浙贝母鸡头黄精黄精【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又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大黄精(滇黄精)【性状】根茎呈肥厚肉质结节块状,结节常可达

10cm以上。表面淡黄至黄棕色,有明显环节及不规则纵皱。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微,味甜,嚼之有粘性。

鸡头黄精(黄精)【性状】根茎结节状弯柱形。一端粗,类圆盘状,一端渐细,圆柱状。全形略似鸡头,故称“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多花黄精)【性状】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全形似“姜”,故称“姜形黄精”。山药(薯蓣科薯蓣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南习称“怀山药”莪术【来源】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天麻(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赤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茎似箭杆,赤色,先端有花,远看如箭有羽,故名。现在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人工栽培已获成功,并提供主要的药源。曾发现多种伪品,应特别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