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6/27/wKhkGWeN0YyAF6F0AAHaYomgHWo212.jpg)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6/27/wKhkGWeN0YyAF6F0AAHaYomgHWo2122.jpg)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6/27/wKhkGWeN0YyAF6F0AAHaYomgHWo2123.jpg)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6/27/wKhkGWeN0YyAF6F0AAHaYomgHWo2124.jpg)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06/27/wKhkGWeN0YyAF6F0AAHaYomgHWo21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建立了蒙古汗国,之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结合地图和史实,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第一次西征征服了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地区B.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C.西征后蒙古汗国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性帝国D.西征后蒙古占领地区没有建立完全的中央集权统治2、199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武陵源进行遗产监测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拿出了黄牌警告。张家界政府却一意孤行,又批准了投资达1.2亿元巨资;号称“世界第一户外观光电梯”的“百龙天梯”(下图)的建造项目。这说明。
A.任何时候经济利益高于一切B.政府的这种决策是无奈之举C.绿水青山的确就是金山银山D.“重申报轻保护”破坏了大自然3、《三国史记》是哪一国家的史书()A.古代朝鲜B.古代日本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4、有学者认为,“澳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澳洲淘金华工()A.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B.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的出现C.奉行独立自主和闭关锁国政策D.深受济世安民思想的影响5、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订立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6、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B.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C.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D.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7、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新加坡等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而不是技术,是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互不相容的。然而,到20世纪七十年代,这些学者认识到,对公司的忠诚,集体环境内的协调与合作,这些因素对东亚很多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有相似之处B.东亚地区发展主要因素是内部团结一致C.日本、新加坡善于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D.亚洲许多国家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8、有学者认为:“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而美德就是对善的认识。但他并未给予善的概念以普遍内容。在某些方面,还让它(善的概念)门户开放。这就有可能让有关人生最终目的的五光十色的人生观进入苏格拉底这块概念空地。”该学者()A.完全否定了苏格拉底思想的价值B.肯定了苏格拉底关于“善”的主张C.认为知识即美德有很强的包容性D.批判苏格拉底理论的不完备性9、有学者认为:“日本人的创世神话中有个太阳女神,即天照大神,她在创造万事万物之前就创造了日本列岛及其民族。之所以会这样追溯自己民族的源流,部分原因在于,日本人希望自己能有些本土的东西来抵消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强烈影响。”该学者意在强调()A.神道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B.日本独立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C.日本注重强调自身文化的独特性D.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1、一战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甚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因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供了机会。
战后整个世界都以敬畏和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一个人——美国总统。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
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修正了人们对殖民世界和新殖民世界里政治认同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阅读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结束后“亚洲领导者”所利用的“欧洲思想体系”。结合所学,列举两个“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13、在欧洲;继古希腊;罗马之后,拜占庭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近一千年,但后来却衰落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以为这就是天堂。
——环球网《罗马帝国强大与兴衰》材料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1)结合材料一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的原因。
(2)请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国曾取得的“辉煌成果”。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材料二“经世”一词的含义,学者说法不一,如章太炎认为应解作“纪年”;梁启超则以济世致用之义视之,他出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为诸生订立学约十条,其中第九条即为“经世”,并解释道:“庄生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凡学焉而不足为世用者,皆谓之俗学可也,”查“经世”一词,历史上也有用为“入世”的同义词,以与佛教“出世”观念相区别,如南宋陆九渊谓:“儒者虽至于无声无臭、无方无体,皆主于经世;释氏虽尽未来际普度之,皆主于出世。”故近世学者有认为庄子之言是“由道家出世的观点,反衬出儒家的入世精神”。——摘自《儒家的经世之学及其意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君子说”的基本内涵。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论证“儒家的入世精神”。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摘编自王盛恩《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材料二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民族主义思潮源自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语境,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思想家们忠诚信仰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西方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并简述其意义。材料三民族主义思潮源自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语境,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思想家们忠诚信仰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4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然而,在人类文明的朝霞时期,当中华文明同西方文明各古代文明勃兴之后,就自然地波浪式的向外扩展,影响着各自的周边地区,日渐远去日久天长,自然会获得彼此的最初信息。中国和遥远的西方这两种陌生的文明一经接触,就势必引出彼此影响,相互吸收的更大兴趣与需求。——河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表述清晰)17、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
史实。
秦汉。
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
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
隋唐。
唐朝高丽了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
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明清。
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8分)18、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9、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0、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详解】
第一次西征征服的是花剌子模,大致位于今天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境内,故A错误,符合题意;三次西征后蒙古汗国发展为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性帝国,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忽必烈时期蒙古在西方的统治权已经脱离元朝控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张家界政府却一意孤行,又批准了投资达1.2亿元巨资、号称“世界第一户外观光电梯”的“百龙天梯”(下图)的建造项目”可得出政府的这一做法不利于保护大自然,D项正确;A、B两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说法是正确的,但张家界政府的做法与此理念严重不符。3、A【分析】【分析】
【详解】
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4、A【分析】【详解】
据材料“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可知,澳洲淘金华工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促进了中西文化融合,A项正确;B项所述与“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不符;题干材料不能反映淘金华工建立独立国家,更体现不出其“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题干主旨是澳洲淘金华工深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不能体现其“济世安民”的思想,排除D项。5、A【分析】【分析】
【详解】
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故选A,排除B;C、D。
【点睛】6、B【分析】【详解】
据材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三行是清政府闭关锁国的产物,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B正确;据材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可知,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但材料没有体现二者商业竞争激烈,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C错误;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都是东方的区域市场,故D说法错误。7、D【分析】【详解】
根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新加坡多数学者认为儒学与现代化互不相容,但到七十年代这些学者认识到了儒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由此可见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D项正确;欧洲模式并没有儒学的推动,排除A项;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学者都认识到儒学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但不能得出东亚内部的团结一致,排除B项;儒学属于日本、新加坡的传统文化,并非外来先进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8、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未给予善的概念以普遍内容”“门户开放”“让有关人生最终目的的五光十色的人生观进入苏格拉底这块概念空地”等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苏格拉底没有对善进行准确界定,即苏格拉底的理论具有不完备性,D项正确;选项“完全否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队A项;材料反映学者认为苏格拉底理论的不完备性,是批判,而不是肯定,排除B项;材料反映学者对苏格拉底理论的批判,不是强调包容性,排除C项。故选D项。9、C【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日本。据题干材料可知主要结论是:有学者认为日本创世神话的来源部分由于日本想要减少来儒家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所致,因此该学者主要强调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神道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但该学者强调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排除A项;“独立”说法错误,日本文化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排除B项;该学者强调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而不是强调日本注重自身文化的独特性,排除C项。故选D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1、略
【分析】【详解】
(1)据材料一“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得出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据材料一“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供了机会”得出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据材料一“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出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扩大;据材料一“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得出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2)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一“遍及世界上每个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鼓舞”得出和平主义思想;据材料二“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得出民族主义思想;据材料一“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出社会主义思想。第二小问运动,据材料二“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五四运动、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解析】(1)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扩大;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2)思想:和平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运动:中国五四运动、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2、略
【分析】【详解】
(1)据材料一“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以及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可归纳为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据材料一“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可归纳为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据材料一“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可归纳为包容性和本土性,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据材料一“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便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注重人伦秩序,即重伦理。
(2)据材料二“他们碱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可归纳为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据材料二“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理学要求压抑人的个性,可归纳为由压抑人的个性转为重视人的个性;据材料二“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可归纳为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同时由重等级秩序的旧道德转变为重自由平等的新道德。【解析】(1)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
(2)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1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可得出,拜占庭帝国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的原因是: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法律等方面举例说明拜占庭帝国曾取得的“辉煌成果”有: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民法大全》等。
(3)根据材料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淘汰”,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夜郎自大导致落伍;没有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没有居安思危,缺乏创新,丧失生机和活力,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等方面分析回答。【解析】(1)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2)成果: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民法大全》等。
(3)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夜郎自大导致落伍;没有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没有居安思危,缺乏创新,丧失生机和活力,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
(4)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14、略
【分析】【详解】
(1)内涵:根据材料一中孔子认为君子首先要“修己以敬”可知;重视个人修养(完美的人格);根据“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等信息可知,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安国家和社会为己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论证:首先,明确要论证的主题是“儒家的入世精神”;然后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理解“儒家的入世精神”的本质在于强调社会责任,关注现实,积极参与社会改造,力争解决时代和社会现实问题;接下来,运用唯物史观,以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加以论证、说明,如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仁”和“仁政”学说,强调“德治”与“重义轻利”,唐朝时期,部分儒家学者,反对佛教对世俗伦理的破坏,致力于儒学复兴,宋朝的儒家学者将佛道思想与儒家经世结合,实现儒学的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黄宗羲等进步学者提出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和反对专制的思想等,以论证儒家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解题过程中,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楚,表述明晰。【解析】(1)内涵:重视个人修养(完美的人格);
以安国家和社会为己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论证:
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关注社会现实,提出“仁”和“仁政”学说,强调“德治”与“重义轻利”(此处可以回答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观点);
②唐朝时期;部分儒家学者,反对佛教对世俗伦理的破坏,致力于恢复孔孟学说;
③宋朝时期;儒家学者将佛道思想与儒家经世结合,实现思辨化发展;致于社会教化,对稳定社会,塑造民族品格起了重要作用;
④明清之际,部分学者提出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对专制的思想,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提倡实学,注重对以往经验的总结;15、略
【分析】【详解】
(1)民族观:根据材料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史“自黄帝始”的传统”可知,各族同源同祖;根据材料一“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可知,华夏处于文明的主导地位;根据材料一“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可知,赞成各民族间的相互交融。原因:结合所学从春秋以来各民族相互交融的加速;秦汉以来国家的统一、西汉国家的强盛、小农经济的日益繁荣、大一统思想的逐渐形成等角度分析。
(2)影响:根据材料二“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可知;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根据材料二“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可知,促进了欧洲民族共同体认同观念的形成;根据材料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可知,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欧洲的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二“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可知,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结合所学从推动西方国家近代化的进程、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角度分析。
(3)内涵:根据材料三“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可知,救亡图存,争取族独立;根据材料三“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可知,培养尚武精神,增强国民力量;根据材料三“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可知,强调国家利益至上。意义:结合所学从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等角度分析。【解析】(1)民族观:各族同源同祖;华夏处于文明的主导地位;赞成各民族间的相互交融。
原因:春秋以来各民族相互交融的加速;秦汉以来国家的统一;西汉国家的强盛和小农经济的日益繁荣;大一统思想的逐渐形成。
(2)影响: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了欧洲民族共同体认同观念的形成;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欧洲的思想解放;推动西方国家近代化的进程;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内涵:救亡图存;争取族独立;培养尚武精神,增强国民力量;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意义: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激发了国民的近代民族意识;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四、论述题(共2题,共4分)16、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当中华文明同西方文明各古代文明勃兴之后,就自然地波浪式的向外扩展,影响着各自的周边地区,日渐远去日久天长,自然会获得彼此的最初信息”、“中国和遥远的西方这两种陌生的文明一经接触,就势必引出彼此影响,相互吸收的更大兴趣与需求”可拟定观点:中国和西方文化彼此影响,相互吸收。根据题意要求,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在传播其基督教的同时也将西方学说介绍到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为中国人打开了观察西方文化的窗口,冲击了传统思想,对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启蒙作用。在同一时期,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了西方,也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航路开辟。儒家文化传播到西方,推动了西方的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等等。综上所述,中西文化相互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各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解析】示例。
中国和西方文化彼此影响;相互吸收。
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在传播其基督教的同时也将西方的学说介绍到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为中国人打开了观察西方文化的窗口,冲击了某些传统思想,对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启蒙作用。大致同时期,中国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航路开辟。儒家文化传播到西方,推动了西方的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
中西文化相互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搅拌罐车租赁合同
- 三农产品电商平台运营与管理作业指导书
- 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与分析作业指导书
- 颁奖活动策划书
- 2025年三明货车上岗证理论模拟考试题库
- 2025年松原货运资格证考试
- 2025年临夏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2025年娄底货运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
- 电力设备采购合同(2篇)
- 2024年领军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01走近细胞含解析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共380题含答案)
- 【履职清单】2024版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重点岗位履职清单
- 2022年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一考试试题
- 学校工作总结和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 《工业自动化技术》课件
- (绩效考核)钳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
- 215kWh工商业液冷储能电池一体柜用户手册
- 装卸工安全培训课件
- 腿部经络课件教学课件
- 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
- 小数加减乘除计算题大全(300题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