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知多少:门神、桃符与对联的传说与由来_第1页
春节知多少:门神、桃符与对联的传说与由来_第2页
春节知多少:门神、桃符与对联的传说与由来_第3页
春节知多少:门神、桃符与对联的传说与由来_第4页
春节知多少:门神、桃符与对联的传说与由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门神、桃符与对联的传说与由来门神桃符对联春联中国人在书法、文字与文辞极为专研,就以对联为首称,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别称门联、联语。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国文字和书法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有室内、室外镇宅之用,新春时节,贴在门外二侧的又叫春联。传说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古代桃符是画门神的木板,用来避邪、祈福、镇宅,到了魏晋南北朝及唐朝时代,桃符的内容逐渐被两句对偶吉祥诗句所替代(因此有阴阳调和之功效),因此出现了对联的新形式,而后遂演室内祝勉主人品格之词句,而后演变成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我国传统除了在门上贴春联外,也可在室内外贴方形红纸书写的“春”、”福”,还有人利用谐音会将“春”、“福”等字倒贴,此举表“春到了”或“福到了”之意。中国神话中,相传在东海度朔山(应为度索山,今连云港云台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那里有两棵枝叉相交的桃树,形成一个栱门,被称作鬼门,鬼门外山洞里住着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鬼门由两位神将把守:一个叫荼(音舒,shū),一个叫郁垒(音玉律,yùlì)。他们是兄弟俩,都有识别“善鬼”和“恶鬼”的本领。凡看到不讲道理专门祸害人的“恶鬼”,他们就用桃枝把鬼怪打倒,再用苇绳子捆起来,喂给老虎吃。因为这兄弟俩能帮人驱鬼避邪,据说从黄帝那时候起,人们就在门上钉桃木板,画上两位神的像,这就是门神。大约到春秋战国或者还早些,有的人不再画门神,只是在桃木板上写两位神的名字。可一边是一个字“荼”,一边是两个字的“郁垒”,不对称,也不美观,就在“荼”的前头加个“神”字,成为:“郁垒;神荼”。我们不妨就将她看作是最早的人(神)名门对,这就是“桃符”。(桃板与桃枝有招桃花、开智能与避邪功能)它的出现是产生对联至关重要的一步。后来用吉祥话代替两位神名,用普通木板(或红纸)代替桃木板,才完成了对联的演变。这时,摆脱了以往的神话,走向现实生活。但是,直到今天,人们还把春联(或对联)叫做桃符。中国古老最早的对联,有一说在五代时(公元964年),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吉祥词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有人认为早在南朝梁代时期,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刘令娴也是个文采四溢的诗人,她题写的门联是: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到了宋朝,春联受到了推广应用。北宋王安石《元日》诗中描绘当时百姓张贴春联的情景: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元朝时期,宫庭、宦门、寺庙等也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楹就是柱子)。同时应酬的寿联、挽联等也开始产生了。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一幅。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官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朱元璋,并且在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有一屠户人家因没钱买纸所以没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春联的正确贴法: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每幅的最后一个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正确的贴法是:平声(国字注音第一、二声)在左边,上声、去声(国字注音第三、四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