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分层作业2025年八年级物理寒假培优练(人教版)专题04声音的利用和噪声控制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寒假分层作业2025年八年级物理寒假培优练(人教版)专题04声音的利用和噪声控制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寒假分层作业2025年八年级物理寒假培优练(人教版)专题04声音的利用和噪声控制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寒假分层作业2025年八年级物理寒假培优练(人教版)专题04声音的利用和噪声控制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寒假分层作业2025年八年级物理寒假培优练(人教版)专题04声音的利用和噪声控制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o"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利用和\o"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控制内容早知道☛第一层巩固提升练(5大考点)考点一超声波与次声波考点二声与信息考点三声与能量考点四噪声的来源和危害考点五防治噪声的途径☛第二层能力提升练☛第三层拓展突破练超声波与次声波⭐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

1、超声波与次声波: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很多动物能够利用超声波交流),低于20Hz叫次声波。

2、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点与应用(1)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超声波的应用:a、制成声呐;b、B超;c、超声波速度测定器;d、超声波清洗器;e、超声波焊接器

(2)次声波的特点:传得远,容易绕过障碍物、无空不入。

次声波的应用:次声波可以用于预测和监测自然灾害,如台风、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1.(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2.(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如图,某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干扰蚊子的感觉和行为,达到驱蚊效果。关于驱蚊器发声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驱蚊器发声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B.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C.驱蚊器发出的声音可以被人听到D.调高驱蚊器振动频率,声音的音调变高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的效果,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4.(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在音乐社团活动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传到人耳。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声呐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声与信息⭐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5.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C.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 D.利用超声波加湿空气6.如图所示为一种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B.手杖能够导航是利用手杖敲击地砖,地砖发出了超声波C.手杖能够导航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这一特性D.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人耳听不到7.(2024·西藏·中考真题)格桑在化学实验课上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听到很小的声音,判断出气体较纯,主要是依据声音的这一特性;该现象同时说明声音能够传递。8.(2024·江西·中考真题)在50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发令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与能量⭐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波在媒质中传播,一方面使媒质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产生动能;另一方面又使媒质产生了压缩和膨胀的疏密过程,使媒质具有形变的势能,这两部分能量之和就是由于声振动使媒质得到的声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9.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C.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洁牙齿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10.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11.(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晃动,喇叭的纸盆由于产生声音,声音通过传播到烛焰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12.(2022·湖北黄冈·中考真题)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例如: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了也是噪音。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13.(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中华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忽闻岸上踏歌声”,“歌声”在任何时候都属于乐音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闻犬吠”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4.(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关于乐器使用所涉及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唢呐表演,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B.笛子演奏,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15.(2023·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不同。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乐音/噪声)。16.(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城市山林——镇江,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发出声音,声音通过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是(选填“噪声”或“乐音”)。防治噪声的途径⭐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1、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消声;(声源处控制噪音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用真空玻璃等办法来隔断声波的传播--隔声;(传播过程中阻隔噪音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用戴上耳塞--隔声;(噪声的接收处控制或减弱噪声) 17.(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措施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是()A.午休时佩戴防噪声耳塞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 D.高架道路两旁的隔音墙18.(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高速公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19.(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考场周围需要安静的环境,车辆从考场附近驶过时,声音会通过传入人耳。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这是从处减弱噪声。20.(2024·吉林·中考真题)去红色教育基地实践的路上,同学们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通过传入教师耳中。红色教育基地墙上贴有禁止喧哗的提示,这是在处控制噪声。1.(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乐器,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A.悠扬的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声的音调不同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D.通过钟声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2.(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夏天,乡村的傍晚,蝉鸣、蛙叫交织在一起,蝉鸣声与蛙声()A.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B.音调一定相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能传递能量3.(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要将手机音量适当调小,这是在声源处控制了噪声B.航天员在空间站内要借助无线电交谈,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音调高低不同D.医学上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4.(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图中产生的现象都与声音有关,其中主要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

拨动直尺产生声音B.

玻璃罩内的空气变少,听到声音变小C.

扬声器发声,烛焰“跳舞”D.

车子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5.(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C.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改变音调D.一台好的音响设备要有较高的保真度,这是因为它能较好的保持原声的响度6.(2024·河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7.为庆祝祖国75周年华诞,2024年9月22日平顶山市首届龙舟公开赛暨舞钢市第十三届龙舟大赛在舞钢市石漫滩水库进行。如图所示是比赛的一个场景。在比赛过程中,坐在船头的鼓手用力敲鼓发出声音,该声音是由鼓面产生的,岸边的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传播过来的。我们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这是从方面控制噪声的。8.我国全面开放计划生育政策,怀有二孩或三孩的宝妈们定期去医院产检,通过验血、B超等检查来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B超检查室门口还张贴有“禁止高声喧哗”,这是在减弱噪声,B超产检是利用声音传递(选填“能量”或“信息”)。9.如图是超声波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刷毛刷不到的地方,可以把牙齿刷得更干净,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刷牙时,我们听到的牙刷发出的声音(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1.(中国传统文化)(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如图是甲骨文“聲”,字同“声”,像“手执槌敲击磬而声音传于耳”形,这说明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敲击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磬声是由槌的振动产生的 B.磬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C.敲击磬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D.用力敲击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2.(新情景)(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2024年4月26日05时04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并拍下“全家福”(如图)向全国人民报平安。“全家福”传回地面利用的是()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红外线3.(新情境)坚持锻炼,增强体魄。如图甲,热爱运动的小梦坚持每天晨跑。在晨跑过程中,以跑步中的小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听到准点报时的广播声就知道当时的时间,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如图乙所示,道路旁边“禁止鸣笛”的标志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4.(新情境)如图所示为户外大型乐器——“鸣响树”,它是一种由不同长度和方向的钢管制成的。周围的人们根据乐器发出的声音可以判断风向和等级,说明声音可以传递,“鸣响树”发出的声音通过传入我们的耳中。6.(中国传统文化)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6.(新情境)蝙蝠在捕食昆虫时发出一种每2min振动1.08×107次的声音,声音碰到昆虫后会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回声后可以确定昆虫的方位(如图所示)。(1)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为Hz,该声音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2)在仿生科技中,科学家根据蝙蝠回声定位发明了声呐,用来探测海底的深度或鱼群的位置。太空中的航天员能否用声呐来探测太空碎片的位置?为什么?(3)日常生活中,人们在火车站台候车时,根据火车笛声的大小来判断火车与站台的距离,其原理是什么?

专题04\o"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利用和\o"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控制内容早知道☛第一层巩固提升练(5大考点)考点一超声波与次声波考点二声与信息考点三声与能量考点四噪声的来源和危害考点五防治噪声的途径☛第二层能力提升练☛第三层拓展突破练超声波与次声波⭐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

1、超声波与次声波: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很多动物能够利用超声波交流),低于20Hz叫次声波。

2、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点与应用(1)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超声波的应用:a、制成声呐;b、B超;c、超声波速度测定器;d、超声波清洗器;e、超声波焊接器

(2)次声波的特点:传得远,容易绕过障碍物、无空不入。

次声波的应用:次声波可以用于预测和监测自然灾害,如台风、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1.(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答案】C【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超声波也是声波,它的传播也需要介质,故B错误;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在传递信息,故C正确;D.超声波是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超出了人的感知范围,潜艇上的舰员不能够听见,故D错误。故选C。2.(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如图,某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干扰蚊子的感觉和行为,达到驱蚊效果。关于驱蚊器发声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驱蚊器发声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B.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C.驱蚊器发出的声音可以被人听到D.调高驱蚊器振动频率,声音的音调变高【答案】C【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驱蚊器发声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驱蚊器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而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C错误,符合题意;D.声音的音调决定于振动的频率。调高驱蚊器振动频率,声音的音调变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的效果,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答案】超声波能量【详解】[1][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是利用超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的效果,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4.(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在音乐社团活动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传到人耳。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声呐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答案】空气音色超声波【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音乐社团活动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2]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声与信息⭐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5.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C.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 D.利用超声波加湿空气【答案】C【详解】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故A不符合题意;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是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是声波传递信息的应用,故C符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加湿空气,是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如图所示为一种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B.手杖能够导航是利用手杖敲击地砖,地砖发出了超声波C.手杖能够导航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这一特性D.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人耳听不到【答案】C【详解】A.超声波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A错误;B.手杖导航时,发出超声波碰到障碍物时反射回来,然后手杖接收到超声波,故B错误;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手杖能够导航利用声音可传递信息原理制成,故C正确;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超出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人耳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C。7.(2024·西藏·中考真题)格桑在化学实验课上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听到很小的声音,判断出气体较纯,主要是依据声音的这一特性;该现象同时说明声音能够传递。【答案】响度信息【详解】[1][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氢气纯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很小”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所以听到很小的声音,判断出气体较纯,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8.(2024·江西·中考真题)在50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发令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答案】信息振动【详解】[1]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2]根据声音的产生特点可知,发令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与能量⭐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波在媒质中传播,一方面使媒质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产生动能;另一方面又使媒质产生了压缩和膨胀的疏密过程,使媒质具有形变的势能,这两部分能量之和就是由于声振动使媒质得到的声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9.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C.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洁牙齿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答案】C【详解】A.用听诊器诊断病情,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洁牙齿,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D.地震是伴有次声波发生,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答案】D【详解】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可以知道病人的病情,属于声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可以了解工件的质量问题,属于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可以提前预知灾害的来临,做好应对准备,属于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引起污渍的共振,使其脱离眼镜,属于声波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晃动,喇叭的纸盆由于产生声音,声音通过传播到烛焰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答案】振动空气能量【详解】[1][2][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喇叭的纸盆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烛焰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12.(2022·湖北黄冈·中考真题)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答案】振动能量【详解】[1]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老师能发出声音是由于他的声带在振动。[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酒杯被声音震碎说明声音在传递能量。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例如: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了也是噪音。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13.(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中华古诗词中涉及到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忽闻岸上踏歌声”,“歌声”在任何时候都属于乐音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闻犬吠”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C【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听到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故A错误;B.当歌声影响人的正常休息和工作时属于噪声,故B错误;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指的是声音的强弱或大小,所以是指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听到了狗的叫声,知道有人回家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14.(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关于乐器使用所涉及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唢呐表演,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B.笛子演奏,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答案】A【详解】A.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故A正确;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故选A。15.(2023·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不同。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乐音/噪声)。【答案】音色噪声【详解】[1]不同乐器由于材料,结构不同,故音色不同,即人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由于音色不同。[2]从环保的角度,只要妨碍人们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16.(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城市山林——镇江,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发出声音,声音通过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是(选填“噪声”或“乐音”)。【答案】振动空气噪声【详解】[1]一切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鸟鸣声是由于鸟的发声器官振动而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鸟鸣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3]影响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音,鸟鸣声影响了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故对同学来说是噪声。防治噪声的途径⭐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1、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消声;(声源处控制噪音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用真空玻璃等办法来隔断声波的传播--隔声;(传播过程中阻隔噪音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用戴上耳塞--隔声;(噪声的接收处控制或减弱噪声) 17.(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措施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是()A.午休时佩戴防噪声耳塞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 D.高架道路两旁的隔音墙【答案】D【详解】A.午休时佩戴防噪声耳塞,是阻止声音进入人耳,所以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阻止声源发出声音,所以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是阻止声源发出声音,所以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减弱声音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18.(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高速公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答案】A【详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处理噪声,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B.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在人耳处处理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是在监测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高速公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考场周围需要安静的环境,车辆从考场附近驶过时,声音会通过传入人耳。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这是从处减弱噪声。【答案】空气声源【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考场周围需要安静的环境,车辆从考场附近驶过时,声音会通过空气传入人耳。[2]生活中噪声的控制可以从声源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的接收处三个环节来控制,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0.(2024·吉林·中考真题)去红色教育基地实践的路上,同学们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通过传入教师耳中。红色教育基地墙上贴有禁止喧哗的提示,这是在处控制噪声。【答案】空气声源【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通过空气传入教师耳中。[2]红色教育基地墙上贴有禁止喧哗的提示,禁止声音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1.(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乐器,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A.悠扬的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声的音调不同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D.通过钟声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答案】B【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钟时,钟振动发声,故A错误;B.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声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正确;C.敲钟时,用力越大,响度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2.(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夏天,乡村的傍晚,蝉鸣、蛙叫交织在一起,蝉鸣声与蛙声()A.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B.音调一定相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能传递能量【答案】C【详解】A.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B.音调跟振动的频率有关,蝉鸣声与蛙声音调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蝉鸣声与蛙声听起来是不一样的,则音色一定不同,故C符合题意;D.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蝉鸣声与蛙声也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要将手机音量适当调小,这是在声源处控制了噪声B.航天员在空间站内要借助无线电交谈,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音调高低不同D.医学上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答案】A【详解】A.公共场所要将手机音量适当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故A正确;B.航天员在空间站内不用借助无线电交谈,航天员在空间站外要借助无线电交谈,故B错误;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编钟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C错误;D.医学上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4.(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图中产生的现象都与声音有关,其中主要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

拨动直尺产生声音B.

玻璃罩内的空气变少,听到声音变小C.

扬声器发声,烛焰“跳舞”D.

车子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答案】B【详解】A.拨动直尺产生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B.玻璃罩内的空气变少,听到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符合题意;C.扬声器发声,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车子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说明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C.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改变音调D.一台好的音响设备要有较高的保真度,这是因为它能较好的保持原声的响度【答案】B【详解】A.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减少声音的产生,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C.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增大声音振动的幅度,是为了改变响度,故C错误;D.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一台好的音响设备要有较高的保真度,这是因为它能较好的保持原声的音色,故D错误。故选B。6.(2024·河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答案】C【详解】A.笛声可能属于噪声,比如笛声影响人们休息和工作时,就属于噪声,故A错误;B.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主要与介质的特性有关,而与声音本身的响度无关,故C正确;D.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长度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故D错误。故选C。7.为庆祝祖国75周年华诞,2024年9月22日平顶山市首届龙舟公开赛暨舞钢市第十三届龙舟大赛在舞钢市石漫滩水库进行。如图所示是比赛的一个场景。在比赛过程中,坐在船头的鼓手用力敲鼓发出声音,该声音是由鼓面产生的,岸边的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传播过来的。我们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这是从方面控制噪声的。【答案】振动空气声源处【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到岸边的观众耳朵里的。[3]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这是直接限制了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控制了噪声。8.我国全面开放计划生育政策,怀有二孩或三孩的宝妈们定期去医院产检,通过验血、B超等检查来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B超检查室门口还张贴有“禁止高声喧哗”,这是在减弱噪声,B超产检是利用声音传递(选填“能量”或“信息”)。【答案】声源处信息【详解】[1]禁止高声喧哗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B超产检可以根据反射的超声波的特征了解胎儿的健康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9.如图是超声波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刷毛刷不到的地方,可以把牙齿刷得更干净,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刷牙时,我们听到的牙刷发出的声音(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答案】能量不是【详解】[1][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电动牙刷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刷毛刷不到的地方,可以把牙齿刷得更干净,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与次声波的频率都不在人类听力范围内,故我们人类听不到超声波与次声波。所以刷牙时,我们听到的牙刷发出的声音,不属于超声波。1.(中国传统文化)(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如图是甲骨文“聲”,字同“声”,像“手执槌敲击磬而声音传于耳”形,这说明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敲击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磬声是由槌的振动产生的 B.磬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C.敲击磬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D.用力敲击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答案】B【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题意知,磬声是由磬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