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辛弃疾专练(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辛弃疾专练(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辛弃疾专练(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辛弃疾专练(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辛弃疾专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阅读辛弃疾专练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②绍兴三十二年,京①令弃疾奉衰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学书记,

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日:“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

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则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有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③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③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

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

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限兵烬,

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

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

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④寻知漳州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日:“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

剿除,明年划荡,等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取,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J

诏奖谕之。

⑤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黑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亮书‘克

己受礼”、“夙兴在寐”、“题其二者室J魇殁,伪学②禁方产,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日:

“明不朽者,垂万世名。敦谓公死,凄盛犹生I”。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

【注】①京:耿京,山东济南人,耿京处于当时已沧陷于金国的山东,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即公元1161

年。率众起又反金。②伪学:朱熹的学说思想在生前被南宋统治者打压,被称为“伪学”。

10.解释句中标红字的意思。

①嘉纳之②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③寻知漳州湖南安抚④弃疾雅善长短句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②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③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④以惠养元元为意

⑤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

A.©®B.®®C.®®D.④⑤

12.为第②段后线句断句。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

将追之不及

13.翻译第③段画线句。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14.第④段中辛弃疾的奏疏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请对此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

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学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蜡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

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泰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

死未晚J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日:“我识君真相,乃青兜,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

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有•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辟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漳州兼湖南安抚。以湖南

控带二广,与溪峭蜜藻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守致。乃奏疏日:“乞依广东推锋、荆

南神劲、福速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猱知

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

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伴日下住罢。弃疾受而

藏之,出责此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

雄糖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材得

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材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

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杨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

/议不行/

B.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特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

/议不行/

C.时虞允文当国/帝锐锐意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特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

定议不行/

D.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

定议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唐代始设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初设于边防重镇,唐末内

地普遍设置,形成簿馍割据的局面。

B.建康,是南京市在六朝时期的名称,是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因此,

后人称南京为“六朝古都”

C.夷狭,是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之称。古代汉族自称为华夏,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

分别称为夷、蛮、狄、戎。

D.长短句,古代文体,在宋代以后,是旧体诗词中词的别称,但是在北宋时期,却是词的本名:在

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智谋过人,嫉恶如仇c和尚义端是在他说服下投奔耿京的,后来窃取了耿京的大印出逃,

辛弃疾预料到义端必然投奔金帅,成功追杀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肯定。

B.辛弃疾心忧百姓,关注民生。在担任漳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时,他认为那里因为风俗顽惮,藻人的

骚扰才常常发生,于是上疏建议筹建飞虎军,让殊人望风慑服。

C.辛弃疾忠心国事,执行力强。他在中原时就曾劝耿京归附宋朝,后来在创建飞虎军时,遭受来自枢

密院的阻挠,但辛弃疾反而做得更努力,阻挠者最终没能改变他。

D.辛弃疾很有文才,词作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成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林得经过辛弃

疾墓旁的僧舍时,听到堂上有大呼的声音,像是在替辛弃疾鸣不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下。

⑵自一昏暮至三至不绝声。声得乘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厂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乾道六年,迁司农寺

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救民兵,议屯田,乃创英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麻。寻知漳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

控带二广,与溪峭蛮藻接连,草窃①同作,岂惟风俗颓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日:“军政之敝,统

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拔属三牙,密院,专听

帅臣节制调度,底使夷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

卒不能夺。经度费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用降牌前金字牌伴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

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

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提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惠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

二斋室。具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敦谓公死,

盛凄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桥得过弃疾墓旁僧舍,

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幕至三鼓不绝声。材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

初,材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注:①草窃:草寇。

10.【考点:文言断句】下列对文中斜体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堆一

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伴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

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伴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

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

一月/飞虎营棚成/违空军制/

11.【考点:古代文化常识】下列对文中标红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井,古代因井设市,人口集聚的地方常以“井”称之,如“井邑”“市井”。

B.夷糠是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称呼,有轻蔑义。

C.长短句,北宋时,其为词的本名;宋以后,人们多以长短句为词的别名。

D.谥,即谥号,皇帝谥号多为一字,官员谥号多为两字,用来概括其生平。

12.【考点:内容理解】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在滁州任取时,面对滁州因战火而破败的景况,他放宽减轻赋税,

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

B.辛弃疾颇通军事,建言献策。他对军政之弊端有独到见解,认为应该仿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创建

一支专门由帅臣节制调度的军队来威慑夷臻。

C.辛弃疾品性刚直,善于谋划。枢密院中某些人阻挠他建立飞虎军,他不为所动,这些人装终没有夺

走他的权力。他善于谋划,最终建成飞虎军。

D.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一同游武夷山,朱熹去世后,门生朋友没有来送葬的,

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桌以表达哀伤之情。

13.【考点:文言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与溪峭蛮狭■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觉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著,怀英遇“坎二

因留事金,弃疾得“离二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

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学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室圣史义

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日:"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信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日:"我识君真相,乃青克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

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学书记,并

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日:“我壕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

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

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

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

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雁兵烬,井邑调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

田,乃创莫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街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弃疾

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

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未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伴矣J故以“稼”名轩。弃疾

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剜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B.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选/京大怒/欲杀弃疾

C.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D.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咨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11.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20岁成人时举行加冠礼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如苏武字子卿,

张衡字平子。

B.绍兴,是宋高宗的年号,取“绍祚中兴”之义。年号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如《张衡传》中永元、

阳嘉、顺帝等。

C.筮,古代用蓍草的茎占卦的一种活动。古人将做官时会占卜问吉凶,故后也称刚做官为“筮仕二《氓》

中,尔卜尔筮”为成婚前问吉凶。

D.辟,征辟制是自汉代推行的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曳帝在召称“征二公府征召称“辟如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雄豪英迈,叛徒义端窃印投金,辛弃疾陷于被杀的危险之中,最终辛弃疾斩义端之首,究

成壮举。

B.辛弃疾义气干云,耿京祓张安国杀害,辛弃疾义不容辞为耿京报仇,直入金营,趁张安国与金将酣

饮之际,将其斩杀。

C.辛弃疾对南北时局有着深刻认识,写出了多篇有价值的分析形势的文章,因为当时朝廷的方针问

题,最后没被采纳。

D.辛弃疾注重农业生产,他认为人生在于勤劳,当以务农为先,他的号“稼轩”也是由此而得名。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我绿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高考文言文阅读辛弃疾专练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②绍兴三十二年,京①令弃疾奉衰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学书记,

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日:“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

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则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有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③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③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

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

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限兵烬,

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

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

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④寻知漳州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日:“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

剿除,明年划荡,等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取,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J

诏奖谕之。

⑤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黑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亮书‘克

己受礼”、“夙兴在寐”、“题其二者室J魇殁,伪学②禁方产,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日:

“明不朽者,垂万世名。敦谓公死,凄盛犹生I”。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

【注】①京:耿京,山东济南人,耿京处于当时已沧陷于金国的山东,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即公元1161

年。率众起又反金。②伪学:朱熹的学说思想在生前被南宋统治者打压,被称为“伪学”。

10.解释句中标红字的意思。

①嘉纳之②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③寻知漳州湖南安抚④弃疾雅善长短句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②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③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④以惠养元元为意

⑤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

A.©®B.®®C.®®D.④⑤

12.为第②段后线句断句。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

将追之不及

13.翻译第③段画线句。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14.第④段中辛弃疾的奏疏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请对此加以分析。

10.①嘉奖②征召③不久④平素、一向

11.A

12.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醋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13.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洋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

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

14.(1)辛弃疾先从贪吏迫使的角度提出百姓为盗的原因;(2)接着从讲求平盗之术方面,告诚皇上

要仁爱百姓;(3)最后从治理违法贪赃者的角度提出方法,要让各部门尽职尽责。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嘉”嘉奖。句意:嘉奖了他。

②“辟”征召。句意: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③“寻”,不久。句意:不久任漳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

④“雅”,平素、一向。句意:辛弃疾平时善于写词。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介词,用。句意: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

②介词,拿、用。句意: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③因为。句意: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④介词,把。句意:以仁爱百姓为本。

⑤目的连词,来。句意:不要只纠举小官吏来应付了事。

(D®意思和用法都相同。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

人来■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

“金营”是地点,“安国”是人名,“楚金营”是动宾式结构,结构完整,“安国”作后一句主语,

中间要断开。

“缚"的主语是“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不是“安国”,“安国”作“与金将酣饮”的主语,

所以在“即”前断开。

“金将”作“追之不及”的主语,其前要断开。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当”,主持、掌管;“锐意”,态度坚决;“因”,趁机;“劲直”,强硬而直露;“不为迎合”,

被动句,“为”,被,表被动,不被(孝宗帝)采纳。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据“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意思

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吏迫使他们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平灭,就像木头,日刻月削,不损则折,

可见辛弃疾先提出百姓为盗的原因,在于贪吏的迫使。

根据“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意思

是:希望陛下认真考虑导致盗贼起事的原因,讲求平盗之术,不要只拿用兵镇压。告诚州县,以仁爱百姓

为本。可见辛弃疾接着从讲求平盗之术方面,告诫皇上要仁爱百姓,不要只靠用兵镇压。

根据“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意思是:有违法

贪赃者,让各部门尽职尽责,不要只纠举小官吏应付了事,而为自己掩饰过错。可见最后辛弃疾从治理违

法贪赃者的角度提出方法,让各部门尽取尽责,才能根治农民起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

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学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

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选,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

死未晚J描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日:"我识君真相,乃青兄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时廛允主篁圄贵级由垃

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辟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人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漳州兼湖南安抚。以湖南

控带二广,与溪峭蛮猴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方致。乃奏疏曰:“乞依广东摧蜂、荆

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臻知

有军威,望风慢服。”诏委以规画,先以给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

有不乐之者,数阻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

藏之,出贵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棚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

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材得

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材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

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杨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

/议不行/

B.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

/议不行/

C.时虞允文当国/帝锐锐意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

定议不行/

D.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普/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

定议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唐代始设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初设于边防重镇,唐末内

地普遍设置,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B.建康,是南京市在六朝时期的名称,是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因此,

后人称南京为“六朝古都”

C.夷猱,是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之称。古代汉族自称为华夏,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

分别称为夷、蛮、狄、戎。

D.长短句,古代文体,在宋代以后,是旧体诗词中词的别称,但是在北宋时期,却是词的本名:在

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智谋过人,嫉恶如仇,和尚义端是在他说服下投奔耿京的,后来窃取了耿京的大印出逃,

辛弃疾预料到义端必然投奔金帅,成功追杀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肯定。

B.辛弃疾心忧百姓,关注民生。在担任漳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便时,他认为那里因为风俗顽悍,藻人的

骚扰才常常发生,于是上疏建议筹建飞虎军,让糠人望风慑服。

C.辛弃疾忠心国事,执行力强。他在中原时就曾劝耿京归附宋朝,后来在创建飞虎军时,遭受来自枢

密院的阻挠,但辛弃疾反而做得更努力,阻挠者装终没能改变他。

D.辛弃疾很有文才,词作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成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林得经过辛弃

疾墓旁的僧舍时,听到堂上有大呼的声音,像是在替辛弃疾鸣不平。

13.把文中曲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议者以聚以闻,降御前金字牌,停日下住罢。

⑵自昏暮至三至不绝声。声得乘烛作文,旦五纂之,文成而声始息。

10.B句子大意是:此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恢莫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及三

国、晋、汉时的人才,其论切中时弊,毫不迎合。因和议刚定,他的建议未被采纳。

“锐意恢复”是“下决心恢发失地”的意思,不能带“弃疾”,“弃疾”是“因论南北形势”的主语,

应在“弃疾”前断开,排除A项、C项。“讲和方定”都是“以”的宾语,表达一个完整的句意,不应该

断开,排除D项。

11.C“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变、狄、戎”错。应是东夷、南娈、

西戎、北狄。

12.B“他认为那里是因为风俗顽悍,糠人的骚扰才常常发生”错误。原文是“草窃间作,岂惟

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表明“他认为不只因其风俗顽悍,也是朝廷武备空虚所致”。“间"意为

“偶尔",不是“常常”。

13.(1)谏官把他聚敛财物的事报告给皇上,(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他在日落时停建。

(2)从黄昏到三更呼叫声没有断。谢林得手握点燃的蜡烛连夜写祭文,清早将去祭奠他,祭文一写成,

呼声就停止。

本题得分点有:(1)闻:报告,让皇上知道;补充“降”的主语“皇上”“皇帝”;伴:伐,让;住

罢:停止,停建。(2)秉烛:拿着点燃的蜡烛,拿着蜡烛;旦:早上,清早;且:将;始:才。

参考译文:

辛弃疾,宇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地区豪杰纷起抗金。耿京聚兵于山东,称天平

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辛弃疾任掌书记,并劝耿京南向归宋。有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喜欢谈

兵事,辛弃疾偶尔与他交往。在辛弃疾投奔耿京后,义端亦率千余人反金,辛弃疾说服他投奔耿京,让他

做了耿京的下属。一天傍晚义端偷了秋京的大印逃走,耿京大怒,要斩辛弃疾。辛弃疾说:“请容我三日期

限,若不把他抓住,再杀我不迟J辛弃疾揣测义端必把军中的虚实告新金帅,就急忙追赶并捕获了他。义

端说“: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兄:力能杀人,希望你别杀我。”辛弃疾斩其首回营报告,耿京谅解了他

更认为他是壮士。耿京命辛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了辛弃疾,高兴地接受了耿京的奉

表。此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其

论切中时弊,毫不迎合。因和议刚定,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他升为司农寺主建,出京城任滁州知州。被召

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辛弃疾,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认为辛弃疾胸怀大

志,有远大谋略。不久,任漳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因为湖南连接两广,与溪峭蛮猿相接,狭人的骚扰偶

有发生,不只因其风俗顽悍,也是朝廷武备空虚所致。于是,辛弃疾上疏说:“帝望照广东推锋、荆南神劲、

福建左翼军的样子,另建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军名,只隶属三牙、枢密院,专由帅臣节制调动,这样,可

他夷松知我军武威,而望风慑服。"皇上下诏命辛弃疾筹建飞虎军,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五百匹马,诏令

广西安抚司每年顺便买三十匹。当时枢密院中有不乐意这样做的人,屡次阻挠辛弃疾,(但)辛弃疾反而做

得更努力,(阻挠者)最终没能改变他。谏官弹劾他是在聚敛财物,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他在日落时停

建。辛弃疾把金字牌藏起,责成监办官,限期一月修成飞虎营栅,违者军法处治。飞虎营栅如期落成,辛

弃疾向朝廷陈述筹建经过,并绘上着栅图,皇上才解除了误解。飞虎军成,雄镇一方,是长江沿岸各军之

冠。辛弃疾善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林得访辛弃疾墓旁

的僧舍,有痛苦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像是替辛弃疾呜不平,从黄昏到三更呼声不断。谢林得手握着点燃的

蜡烛连夜写祭文,清早将去祭奠他,祭文一写成,呼声就停止。德祐年伊始,谢林得向朝廷请求,朝廷加

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为“忠敏”。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3见,嘉纳之。乾道六年,迁司农寺

主簿,出知滁州。州雁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喙。寻知漳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

控带二广,与洪峭蛮狭接连,草窃①间作,岂惟风俗颓惮,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日:“军政之敝,统

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拔属三牙,密院,专听

帅臣节制调度,底使夷徐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

卒不能夺。经度费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伴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

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氮。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

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提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惠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

二斋室。在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任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就谓公死,

煤浜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材得过弃疾墓旁僧舍,

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募至三鼓不绝声。材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

初,材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注:①草窃:草寇。

10.【考点:文言断句】下列对文中斜体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伴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旌一

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

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

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

一月/飞虎营棚成/违坐军制/

11.【考点:古代文化常识】下列对文中标红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井,古代因井设市,人口集聚的地方常以"井"称之,如“井邑”“市井”<,

B.夷藻是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称呼,有轻蔑义。

C.长短句,北宋时,其为词的本名;宋以后,人们多以长短句为词的别名。

D.谥,即谥号,皇帝谥号多为一字,官员谥号多为两字,用来概括其生平。

12.【考点:内容理解】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c在滁州任取时,面对滁州因战火而破败的景况,他放宽减轻赋税,

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包田。

B.辛弃疾颇通军事,建言献策。他对军政之弊端有独到见解,认为应该仿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创建

一支专门由帅臣节制调度的军队来威慑夷狭。

C.辛弃疾品性刚直,善于谋划。枢密院中某些人阻挠他建立飞虎军,他不为所动,这些人最终没有夺

走他的权力。他善于谋划,最终建成飞虎军。

D.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泉一同游武夷山,朱皋去世后,门生朋友没有来送葬的,

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哀伤之情。

13.【考点:文言翻译】把文中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与洪峭蛮殊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

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谏的

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

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产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棚,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住罢”

是固定词组,意思是“停止”,中间不可断开,且“弃疾”是“受而藏之”的主语,主语前面断开,排除

CDe“监办者”是“出责”的宾语,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A。

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皇帝谥号多为一字,官员

谥号多为两字”错误。皇帝谥号和官员谥号之间没有这种区别。谥号多为评价性文字,或一两字,或二十

余字,字数不定。故选D。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这些人最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错误。

“夺”意为“改变"。“卒不能夺"意为“最终不能改变辛弃疾的想法”,不是最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

选项曲解实词意思。故选C。

13.(1)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荐辛弃疾为人刚直不阿,有远大谋略。(2)

(湖南)与溪隅蛮狭相连,草寇时常出现,不仅是风俗顽劣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雅”,平素、一向;“入相”,入衰任

宰相;“大略”,远大的谋略。(2)“间”,时常;“顽怪”,旋劣刈惮;“抑”,而且(也是)。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在建康精劳军队。召见他,赞许并接纳了他。

乾道六年,(辛弃疾)改任司农寺主薄,出任滁州知州。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井邑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

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并创立了英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

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为人刚直不阿,

有远大谋略。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漳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与洪峭蛮独相连,草寇

时常出现,不仅是风俗颓劣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于是(辛弃疾)就上奏折说:“军事行政的弊端在

于统领不致,差遣兵士攻城掠地,一点儿也没有停息的时候。请依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另创建一支军队,

用沏南飞虎做名字,只隶属于三牙、枢密院,专门听从帅臣节制调度,或许能让蛮夷狰民知道军威,望风

惧怕降服。”皇帝下诏委任他进行规划。当时枢密院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胆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

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虽然)各种费用上万计,(但)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

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

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嵬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

栅如期落成。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一支。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

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惠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

礼”“风兴夜寐”为他的两座斋室题字。朱惠死时,伪学正遭禁止,以至门生故日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

疾写祭文去哭他说:“永垂不朽的,是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名声。谁说你死了,你令人敬畏,仍然像活

着一样I”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成淳年间,史馆校勘

谢林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替辛弃疾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

到半夜一直不停。谢杨得点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祐初年,谢杨

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二

因留事金,弃疾得“离二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

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学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

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优隶京义端一夕窃6?以逃京大起欲杀弃疾弃疾口:“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日:“我识君真相,乃青兄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

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学书记,并

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日:“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

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

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

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

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限兵烬,井邑沟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

田,乃创莫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街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弃疾

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

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弃疾

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则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B.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C.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便/泰京义端/一夕卷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D.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密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11.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20岁成人时举行加冠礼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如苏武字子卿,

张衡字平子。

B.绍兴,是宋高宗的年号,取“绍祚中兴”之义。年号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如《张衡传》中永元、

阳嘉、顺帝等。

C.筮,古代用蓍草的茎占卦的一种活动。古人将做官时会占卜问吉凶,故后也称刚做官为“筮仕”,《浜》

中■尔卜尔筮”为成婚前问吉凶。

D.辟,征辟制是自汉代推行的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皇帝征召称“征"公府征召称"辟,如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雄豪英迈,叛徒义端窃印投金,辛弃疾陷于被杀的危险之中,最终辛弃疾斩义端之首,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