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新版选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这说明A.欧洲统治地位动摇B.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世界C.世界联系更加紧密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1947年,英国发表《印度独立方案》,宣布将英属印度按居民的宗教信仰分为印度教徒聚居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聚居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各土邦可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根据此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治,成为英联邦中两个具有独立地位的自治领。英国的这一政策A.尊重了印度居民的民族自决权B.捍卫了英国在印度地区的影响力C.不利于印巴地区的稳定与发展D.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求3、1933年12月,联共(布)决定,苏联不反对在国际联盟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除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外,其它欧洲国家可按意愿参加。l939年4月,苏联向英法建议:在英法苏之间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这反映了A.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期待B.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C.由于意识形态导致两大阵营的对抗D.苏联是抵抗法西斯的中坚力量4、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体宣布不参加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四年之后,苏联宣布抵制洛杉矶奥运会。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转向体育领域B.苏联体育发达不需参加奥运会C.美苏虽对抗但避免直接军事冲突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5、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担。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7、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下面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9、下面卡片内容节选自恩格斯的《巴黎公社二十一周年给法国工人的贺信》。
男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21年了。
男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21年了。
这反映了巴黎公社A.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B.英勇无畏精神与斗争策略值得借鉴C.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D.承担着民族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10、材料.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12个阿拉伯国家向以色列发动“斋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之后,一些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1973年12月,欧佩克组织中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国际油价从每桶3.11美元上升到11.65美元。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而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摘编自浩君《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次石油危机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次石油危机产生的影响。1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中国积极推动苏联与英;法之间订立集休安全条约的谈判。国民政府认为;苏联与英、法结盟将使欧洲安定,使英、法、苏有余力关注远东问题。1939年4月,中方约见苏联驻华代办,希望在英、法、苏讨论欧洲集体保障时,请苏联同时提出“共同制止远东侵者”的议题。国民政府对苏联与英法间的谈判有着比较乐观的判断,然而事态并没有向国民政府期望的方向发展。苏联在与英法谋求集体安全的保障一时难以达成协议,担心英法“祸水东引”,转而与德国妥协,于8月2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此举不仅令西方国家大为震惊,也使中国政府深感意外和紧张。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订立欧洲集体安全条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推动订立欧洲集体安全条约失败的原因。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犹太民族中开始萌发争取民族权利的思想,解脱苦难不可能通过“救世主’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19世纪末,沙皇俄国发生大规模排犹运动希特勒的排犹运动更是骇人听闻,它促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897年在赫茨尔(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积极鼓吹者)的领导下,欧美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决定成立统一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犹太复国主义的倡导者从一开始就寄希望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帮助实施其纲领。
——根据季国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战争史》整理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杜鲁门总统就向英国施加压力,要它立即给10万多犹太人幸存者颁发进入巴勒斯坦的通行证1947年11月29日联大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关于巴勒靳坦分治的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委任统治,委任统治结束两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当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到该地区总人口的1/3,占有土地只是巴勒斯坦土地面积的6%,而联大决议划归犹太国的面积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8.7%。
——彭树智《二十世纪中东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针对犹太复国主义,杜鲁门总统为什么向英国施压。如何评价联合国“181号决议”?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86年2月;印军在实际控制线附近大规模军事演习,有5万印军被调往中国藏南地区。为了防止印军进一步蚕食,中国把军队派到实控线中方一侧与印军对峙。1986年底,印度将非法侵占的中国藏南升格为“邦”。1987年4月,印军在桑多洛河谷地区建立了直接威胁中国军队哨所的尖兵哨。印军熟悉地形,装备有大量运输机和作战直升机,可提供给养;支持地面攻击。印度国内的鹰派言论已被煽动起来,舆论频频向中国发难。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表示,如果印度坚持在边界沿线进行侵略性刺探,中国将不得不做出反应。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认为,从地缘政治和后勤方面考虑,无论胜负,同中国开战都是得不偿失的。拉吉夫·甘地在一次群众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1988年12月,拉吉夫·甘地访问中国。1993年,两国签订了协定,协定中引入了“平等互利”的安全原则,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至此,这场边境危机终告化解。
——摘编自张加军《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第二次中印战争几乎爆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的结果及意义。14、【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打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式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打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式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1991年1月7-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念》,对北约的军事战略做出重大调整,放弃“前沿防御战略”,从过去主要对付苏联转向“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调整“灵活反应战略”,削减核武器,但仍将保持一定的核威摄力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约组织建立的宗旨,且概括其九十年代战略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主要原因。冷战后不久,中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相敲响了北约的大门,申请正式加入北的,出现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193年3月,北约首先将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吸纳为会员。2004年3月,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爱沙尼、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七国,成为北约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该组织的成员国也由先前的19个增加到26个。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同意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达到28个。北约东扩是冷战后国际政治军事领域中的重大事件,势必会对北约自身及各成员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将对全球安全格局尤其是欧洲安全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15、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公报宣称: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是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
问题:
(1)“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2)能够“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措施有哪些?
(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局面。苏联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基地,威胁中东产油区,控制中亚枢纽地区,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阿富汗新上台的阿明政权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苏军采取武装直升机掩护空降突击部队参战,使用装有化学武器的火箭,同时改变以往集中使用炮兵的习惯,采用单炮作战。阿富汗游击队在兵力兵器方面处于劣势,但在国际社会支持下顽强地同苏军进行周旋。苏联入侵阿富汗,削弱了国力,旷日持久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上承受巨大压力,受到世界的谴责,处境孤立。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改变全球战略,积极推进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1989年,苏军最终撤出阿富汗。
——摘编自《凤凰书刊·关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盛极而衰的年代》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背景与战略意图。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优势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归纳总结苏联最终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17、材料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并修筑防御工事,还拒绝埃及和叙利亚归还土地的要求,引发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失败后的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忍辱负重,积极扩军备战,希望收回失地,并渴望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埃及经济一直低迷不振,总统萨达特认为在进行任何国内改革之前必须先克服上次战争战败带来的耻辱。美苏两超级大国的介入也使得该地区局势更趋复杂。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战争较量后,最终阿以双方以平局收场。阿拉伯国家通过这场战争获得了一些成果,扭转了之前三次中东战争接连失败的状态,使双方在战略上恢复了平衡。战后埃及率先开启了与以色列的和谈,签署和平协议,成功收回西奈半岛。而叙利亚并没有收回戈兰高地,叙以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战时,阿拉伯国家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纷纷拿起石油武器,宣布对美国等西方家实行石油禁运,引发西方1973年石油危机。--陈光文《中东乱局之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8、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条约或会议。
。时间。
会议或条约。
简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19年。
《凡尔赛和约》
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围绕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联合国宪章》
共分19章111条。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1968年7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共有187个。
2019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文明发展;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列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条约,其中蕴含着全球治理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18分)2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2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详解】
材料没有涉及欧洲的统治地位动摇的信息;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排除B;“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表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故C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无关,排除D。2、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实行印巴分治,这一政策人为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矛盾产生,不利于印巴地区的稳定和发展,C正确;印巴分治并未尊重印度居民的自决权,排除A;印巴分治实英国在印度地区影响力下降的结果,排除B;印巴分治体现了英国殖民者不尊重印度地区的体现,排除D。3、A【分析】【分析】
【详解】
个人那句材料可知,苏联有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的意愿,也愿意在英法苏之间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故A正确。材料主旨是苏联加强欧洲防御的期待,不能直接得出二战即将爆发的结论,故排除B。两大阵营的对抗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材料主旨是苏联加强欧洲防御的期待,也不能直接得出苏联是抵抗法西斯的中坚力量,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4、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美苏双方抵制对方兴办的国际奥运会,说明美苏以避免军事冲突的方式进行对抗,故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过于片面,美苏冷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多个领域,故排除。B项属于常识性错误,故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美国的军事对抗,故排除。5、D【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各国的重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国家利益的确是应与其相应的责任责任相互联系的,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D。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6、D【分析】【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战争后,两国对峙的局面基本固定下来,故D项符合题意。7、A【分析】【详解】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进行的两大军事行动是中途岛海战和瓜岛之战,两次战役彻底打垮了日军的主力,加速了盟军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这两次战役分别位于图中的①和②,故A项正确。③是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事件,④是菲律宾战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和D项。8、B【分析】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排除;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排除C;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在1980年,排除D。9、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可知,巴黎公社运动不仅反对外来侵略,还将资产阶级政府作为其敌人并向其发起挑战,说明巴黎公社运动是民族革命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故D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巴黎公社英勇无畏精神,并且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斗争策略存在较大问题,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巴黎公社“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排除C。
【点睛】
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并联系所学巴黎公社的背景和影响分析解答即可。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1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73—1974年;相关背景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根据“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得出阿拉伯国家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根据“欧佩克组织中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得出西方石油公司与产油国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2)根据“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而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可知第一次石油危机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加深世界经济危机,促使世界石油工业格局转变;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动了中东产油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还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解析】(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西方石油公司与产油国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2)加深世界经济危机:促使世界石油工业格局转变;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动中东产油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11、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苏联与英;法结盟将使欧洲安定,使英、法、苏有余力关注远东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法西斯侵略扩张、英法绥靖政策、建立集体安全的意愿等方面分析中国积极推动订立欧洲集体安全条约的背景。
(2)原因,根据材料“苏联在与英法谋求集体安全的保障一时难以达成协议,担心英法‘祸水东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力量、“祸水东引”政策、苏联的避战自保等方面说明中国推动订立欧洲集体安全条约失败的原因。【解析】(1)背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法西斯国家肆意对外侵略扩张;英法对法西斯侵略执行绥靖政策;英法苏三国有建立集体安全和共同防范侵略的意愿。
(2)原因:中国自身力量弱小;英法与苏联互不信任;英法¨祸水东引”政策实施;德国极力拉拢苏联;苏联的避战自保。(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12、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就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犹太民族中开始萌发争取民族权利的思想”得出资产阶级革命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根据“解脱苦难不可能通过‘救世主’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可知犹太民族经历的大量苦难;根据“世纪末,沙皇俄国发生大规模排犹运动希特勒的排犹运动更是骇人听闻,它促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得出欧洲排犹运动的影响和民族主义的兴起和觉醒。
(2)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针对犹太复国主义,杜鲁门之所以向英国施压,是因为巴勒斯坦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美国意图借助犹太复国主义插手中东事务,扩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同时还是与苏联进行对抗的结果。
评价:联合国“181号决议”号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委任统治,委任统治结束两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这一决议一方面支持了犹太人建国,但引发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导致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矛盾尖锐,为后来中东地区的战争和动乱埋下伏笔。【解析】(1)资产阶级革命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犹太民族经历的大量苦难;欧洲排犹运动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兴起和觉醒。
(2)原因:美国意图借助犹复国主义插手中东事务;扩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美苏冷战的影响。
评价:有利于以色列的建立,但引发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为后来的战争与动乱埋下伏笔。1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1986年底;印度将非法侵占的中国藏南升格为“邦”。1987年4月,印军在桑多洛河谷地区建立了直接威胁中国军队哨所的尖兵哨”,可得出,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发生的原因是:印方蓄意侵占中国边境领土;根据材料“印军熟悉地形,装备有大量运输机和作战直升机,可提供给养;支持地面攻击”,可得出,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发生的原因是:印度军事势力的膨胀、国防投入增多;根据材料“印度国内的鹰派言论已被煽动起来,舆论频频向中国发难”,可得出,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发生的原因是:印度国内鹰派势力的主导;根据材料“拉吉夫·甘地在一次群众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可得出,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发生的原因是:西方国家的煽动。
(2)根据材料“1988年12月,拉吉夫·甘地访问中国。1993年,两国签订了协定,协定中引入了‘平等互利’的安全原则,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至此,这场边境危机终告化解”,可得出,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的结果是:中印边境冲突和平化解。结合所学知识,从利于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缓和了局部地区的国际关系、利于两国经济发展和正常的交流、增强了两国互信等方面简析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化解的意义。【解析】(1)原因:印度国内鹰派势力的主导;印方蓄意侵占中国边境领土;西方国家的煽动;印度军事势力的膨胀;国防投入增多。
(2)结果:中印边境冲突和平化解。
意义:利于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缓和了局部地区的国际关系;利于两国经济发展和正常的交流;增强了两国互信。14、略
【分析】【详解】
(1)宗旨:根据材料“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概括得出。变化:根据材料“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结合90年代的国际形势概括回答。
(2)原因:根据材料“冷战后不久”“出现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势必会对北约自身及各成员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等信息,结合冷战后的国际局势,结合美国维护其霸权地位的需求、欧洲地区及东欧诸国的利益需求概括原因。【解析】(1)宗旨: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
变化:放弃“前沿防御战略”;采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
(2)主要原因:①苏联解体、华约的解散,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②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极力主张北约东扩。美国力主吸引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加强自己在联盟内的地位,起到牵制欧洲联盟并向该地区施加影响的作用。此外,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避免俄罗斯再次对西方构成威胁。③欧洲地区利益驱使北约东扩。冷战的结束也意味着欧洲分裂的结束,以法国为主的西欧国家不再一味顺从美国的意志,力图增强自主权,由自己主宰欧洲的命运,竞相吸收东欧国家加盟,试图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加强欧洲的力量,从而达到排挤美国的目的。④东欧各国自己也强烈要求加入北约。东欧国家自己没有能使其免遭军事威胁和外部入侵的有效组织,为了确保自身的独立与安全,开始主动求助于北约,希望得到北约确实的安全保障。15、略
【分析】【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是“属于一个民族的”;“国家的”、“具有社会主义之精神的”,是一种极端爱国主义、种族主义、极权主义;而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故二者都体现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的本质。
(2)结合二战结束后民主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进行回答。
(3)结合所学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性、德国的崛起实现与世界认可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对内独裁;对外侵略。
(2)战后民主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如:成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等。
(3)德国成为民主国家,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16、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局面”可知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根据“阿富汗新上台的阿明政权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可知阿富汗政权发生变更。意图根据“苏联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基地,威胁中东产油区,控制中亚枢纽地区,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可知苏联推行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2)优势:根据“苏军采取武装直升机掩护空降突击部队参战,使用装有化学武器的火箭,同时改变以往集中使用炮兵的习惯,采用单炮作战”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综合国力强大;武器装备先进。撤军原因根据“苏联入侵阿富汗,削弱了国力,旷日持久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上承受巨大压力,受到世界的谴责,处境孤立。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改变全球战略,积极推进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可知主要是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孤立;国力削弱、国内问题丛生;苏联的全球战略发生变化。【解析】(1)背景: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阿富汗政权发生变更。
意图:苏联推行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2)优势:综合国力强大;武器装备先进。
撤军原因: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孤立;国力削弱、国内问题丛生;全球战略的变化。17、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并修筑防御工事,还拒绝埃及和叙利亚归还土地的要求,引发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可得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埃叙两国对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的不满;根据材料“失败后的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忍辱负重,积极扩军备战,希望收回失地,并渴望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可得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叙利亚称霸中东的野心;根据材料“埃及经济一直低迷不振,总统萨达特认为在进行任何国内改革之前必须先克服上次战争战败带来的耻辱”,可得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埃及国内的经济低迷,希望借战争转移国内视线,洗刷耻辱;根据材料“美苏两超级大国的介入也使得该地区局势更趋复杂”,可得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美苏的争夺;结合所学可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还有:阿以矛盾由来已久,难以调和;以色列对埃叙两国的突然进攻预判不足,缺乏充分准备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阿以实现战略平衡、埃以关系走向正常化、以色列与叙利亚等国家的矛盾更加尖锐、石油危机引发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苏对中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等方面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的影响。【解析】(1)背景:阿以矛盾由来已久;难以调和;埃叙两国对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的不满;以色列对埃叙两国的突然进攻预判不足,缺乏充分准备;叙利亚称霸中东的野心;埃及国内的经济低迷,希望借战争转移国内视线,洗刷耻辱;美苏的争夺。
(2)影响:阿拉伯国家扭转了前几次中东战争的不利局势,与以色列实现了战略平衡;促使埃以关系走向正常化;以色列与叙利亚等国家的矛盾更加尖锐,为后来的地区冲突埋下祸根;石油危机出现,引发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苏对中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论证,根据材料中“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推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中“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815—1913年期间”,而这一时间段刚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而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初期”,而这一时间段则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结论: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对峙等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之出现波动。【解析】观点: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挫折。
论证:17—18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五人合伙投资大数据分析平台合同3篇
- 2024石材材料采购合同书石材供应协议8篇
- 2024版有关股权托管协议
- 2024项目建设委托合同
- 2024民用房屋建筑承包合同
- 2024餐饮店的租赁合同
- 2024落户手续全程代理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特许经营许可合同
- 2024版购销红酒合同范本
- 2024禽蛋类产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合同3篇
- 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 定岗定编定员实施方案(一)
- 河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版)
- 医院院长年终工作总结报告精编ppt
- 绿化养护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 “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问题整改台账
- 造价咨询结算审核服务方案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条款
- 八年级物理上册计算题精选(50道)
- 矿井反风演习方案
- 2022年胫骨平台三柱理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