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6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1933年12月,联共(布)决定,苏联不反对在国际联盟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除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外,其它欧洲国家可按意愿参加。l939年4月,苏联向英法建议:在英法苏之间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这反映了A.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期待B.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C.由于意识形态导致两大阵营的对抗D.苏联是抵抗法西斯的中坚力量2、大国插手中东事务造成中东地区矛盾复杂。大国插手中东事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矛盾的复杂性B.联合国的决议C.宗教矛盾尖锐D.对石油资源的争夺3、对下图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的计划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5、下列有关国际联盟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的B.其基本宗旨是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C.“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约侵略D.其存在给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6、据统计,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这表明苏联A.逐步接受了资本主义的理论B.打破了美国对其的经济封锁C.借助有利的时机推进工业化D.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7、有学者认为,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一战成立的国际联盟和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都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主要指这两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的成立()A.使世界得到了永久的和平B.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C.有效遏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D.使世界各国完全得到保障8、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罗斯福新政以来工人的权利被剥夺殆尽。这一法案A.表明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B.意在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C.导致美国工人运动持续低迷D.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这表明法国A.实现了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B.事实上确立了总统共和制C.民选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D.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0、(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79年12月;为从陆路南下印度洋,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遭到当地人民的奋起抵抗。1981年,一些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即开始寻求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1988年4月,阿富汗纳吉布拉政权与巴基斯坦签订了由苏美两国予以保证的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5月15日,苏联和阿富汗发表联合声明:根据日内瓦协议,苏军从今天开始撤离阿富汗,撤军将在9个月内完成。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苏联不再对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政治过度干预。苏联撤军后,阿富汗抵抗组织形成了代表不同种族、部落、家族的相互斗争的势力集团。本来各个势力集团长期冲突不止,加上外国势力的插手后就加深了这种仇恨。“9·11”事件后,阿富汗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

——摘编自陈少晶《美国从越南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问题比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影响。1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1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6年,当“冷战”这个概念流行起来的时候,东亚已经是烽火遍地了。如果以热战为标准。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列强在二战后期基于外交协调的各种安排,还是战争结束时基于军事占领的现实造成的局面,都没有阻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以往的论著都将这些事件同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以致忽视甚至无视东亚地区内的各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这并不符合历史进程的真实情况,至少在东亚陆地部分的主要地区是这样,在那里美苏也可以说是被各种当地力量加以利用的外部因素。——摘编自牛军《从开罗到万隆: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1943﹣1955)》

(1)根据材料;概括战后初期东亚秩序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东亚秩序特点形成的原因。1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西方国家按照荷兰惯例(即荷兰依据自己海军舰炮的射程,确定从陆地起算3海里之外算是“公海”)等做法将领海范囷限制在3海里或12海里以内,但这并未为许多沿海国家所接受。20世纪四五十年代,智利等拉美国家提出200海里领海权主张,1970年智利等8个拉美国家通过《蒙得雄的亚海洋法宣言》,随后21个拉美阒家通过《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1年举行利马会议,9个拉美国家表明其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的立场和主张。在拉美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努力下,1982年,联合国制定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除美、英、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没有签字外,159个国家与组织在公约上签字。该公约确认国际海底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宽度,沿海国家有权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近代西方国家按照荷兰惯例(即荷兰依据自己海军舰炮的射程,确定从陆地起算3海里之外算是“公海”)等做法将领海范囷限制在3海里或12海里以内,但这并未为许多沿海国家所接受。20世纪四五十年代,智利等拉美国家提出200海里领海权主张,1970年智利等8个拉美国家通过《蒙得雄的亚海洋法宣言》,随后21个拉美阒家通过《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宣布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1年举行利马会议,9个拉美国家表明其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的立场和主张。在拉美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努力下,1982年,联合国制定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除美、英、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没有签字外,159个国家与组织在公约上签字。该公约确认国际海底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宽度,沿海国家有权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依据材料;概括分析近代以来海洋法演变的原因及其特点。

(2)依据材料,分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的历史意义。1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黎以战争的起因;总的说来,仍是巴勒斯坦问题争端的继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谋求在黎巴嫩境内建立一个亲以政权,挤走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驻军。巴勒斯坦人为了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于1964年5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展开了同以色列的战争。巴解游击队的基地设在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主要设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1970年,巴解总部和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由约旦进驻黎巴嫩,后来又直接介入黎巴嫩国内斗争,扶植和武装势力来打击亲以势力,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地区,成为“国中之国”,并构筑军事设施,不时地向以色列北部地区出击和炮轰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1982年,以色列觉得时机已到:首先,英阿马岛战争爆发,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其次,两伊战争继续进行,两国无暇他顾,支持伊朗和支持伊拉克的阿拉伯国家存在矛盾,阿拉伯世界内部已五裂;第三,战争中可能支持和配合巴解的叙利亚国内形势不稳定,且巴;叙间也有矛盾;第四,可以利用黎巴嫩境内的亲以势力武装;第五,归还西奈半岛后,埃、以已达成和解,埃及不会介入战争。

——摘自刘斌《形势与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色列发动对黎巴嫩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黎以战争给两国乃至中东地区和世界局势带来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5、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条约或会议。

。时间。

会议或条约。

简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19年。

《凡尔赛和约》

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围绕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联合国宪章》

共分19章111条。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1968年7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共有187个。

2019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文明发展;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列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条约,其中蕴含着全球治理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14分)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个人那句材料可知,苏联有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的意愿,也愿意在英法苏之间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故A正确。材料主旨是苏联加强欧洲防御的期待,不能直接得出二战即将爆发的结论,故排除B。两大阵营的对抗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材料主旨是苏联加强欧洲防御的期待,也不能直接得出苏联是抵抗法西斯的中坚力量,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2、D【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国插手中东地区事务主要是为了控制这一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的复杂局面有利于大国实现这一目的,所以D正确;ABC不是主要原因,所以ABC错误。3、C【分析】【详解】

注意观察漫画中的文字:“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1919”“凡尔赛宫”“国际联盟”。“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实际上点明了漫画的主题,对考生理解漫画起着指向性作用。国际联盟于1920年初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A项不正确;B项、D项不能反映出漫画的主题;美国原本希望通过国际联盟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但由于英法的反对,其目的并没有达到,美国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美国的希望破灭。正确的选项为C。4、A【分析】【详解】

识记层次,难度不大。30年代后期,苏联面临纳粹德国侵略的威胁,力图改善西部边界的防御地位,在德国入侵波兰后的1939年9月17日,苏联发表声明,称波兰国家已不复存在和要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遂出兵波兰,占领波兰东部并将其并入苏联。BCD项不符合史实。5、D【分析】【详解】

国际联盟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但是其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D错误,符合题意;国联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的、其基本宗旨是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但是“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约侵略,A、B和C正确。排除。6、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这一时期苏联利用西方国家技术人员及机器出口的有利时机,推动了本国的工业化建设,C项正确;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并不相同,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苏联利用有利的时机推进工业化,与美国对其的经济封锁无关,排除B项;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C项。7、B【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国联和联合国的认识与理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本世纪以来对国际关系影响深刻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这两个组织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在性质上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永久的和平”的说法明显错误,二战的爆发即是鲜明的例子,排除;C项“有效遏制”的说法明显错误,二战的爆发即是鲜明的例子,排除;D项“完全得到保障”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国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联合国8、D【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是镇压工人运动的反劳工法案之一。1947年后,美苏冷战激烈,美国统治集团在国际上推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在国内加强对工人运动的控制和镇压,因此在1947年6月23日国会通过了参议院塔夫脱和众议院哈特莱提出的该法案。因此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受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影响,故D选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与当时国际战略影响有直接关系,材料内容中无法得出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的相关信息,故A选项错误;上述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国内工人运动的控制和镇压,而不是为了消除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美国颁布的《劳资关系法》会导致美国工人运动的低迷,但这不是材料所体现的主要内容,故C选项错误。9、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可知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而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立法机构权力较大,并未强调法国的政体;D选项错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不能说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时君主派的力量还很强。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详解】

(1)由材料“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遭到当地人民的奋起抵抗”“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可以得出苏联入侵阿富汗是非正义的,遭到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由材料“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即开始寻求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此时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且此时苏联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无力继续战争;由材料“一些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可知苏军的撤军也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2)由材料“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苏联不再对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政治过度干预”可知苏联的霸权主义受到打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由材料“阿富汗抵抗组织形成了代表不同种族、部落、家族的相互斗争的势力集团”可知阿富汗陷入了长期的混乱;结合“9·11”事件可知阿富汗成为恐怖主义的发源地之一;苏联的撤军也标志着阿富汗重新赢得国家独立。【解析】(1)原因: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阿富汗人民顽强抵抗;战争给苏联造成巨大经济负担;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2)影响:苏联的霸权主义受到打击;苏联加快战略收缩,放松对东欧的控制;阿富汗重新蠃得国家独立:阿富汗陷入长期混乱:阿富汗成为恐怖主义的发源地之一。11、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开罗宣言的意义、台湾问题、中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角度进行概括,如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根据材料“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一方面试图在战后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另一方面也试图利用中国,扶持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开罗会议•《开罗宣言》的内容;意义和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以开罗会议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开罗宣言》以及中美关系、大国外交的认识和理解。本题对中美关系的考查也契合了当前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对抗的外交关系热点。中美关系发展历史悠久,美国作为侵略中国的列强之一与中国发生联系;在抗日战争中又与中国并肩反对法西斯主义;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分歧中美之间关系陷入冰点;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美之间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国际关系、大国外交往往涉及复杂而众多的因素和背景,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解析】【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12、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如果以热战为标准;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得出以热战为主;根据“都没有阻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得出局面复杂,冲突激烈,战争性质多样。

(2)原因:根据“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得出列强对东亚国家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根据“东亚地区内的各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得出东亚地区内部革命力量的增长;根据“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得出美苏在东亚的争夺(或冷战);结合所学,东亚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解析】(1)特点:以热战为主;局面复杂;冲突激烈;战争性质多样。

(2)原因:列强对东亚国家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或民族意识觉醒);东亚地区内部革命力量的增长;美苏在东亚的争夺(或冷战);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13、略

【分析】【详解】

(1)本题依据材料“按照荷兰惯例将领海范围限制在3海里或12海里以内;但这并未为许多沿海国家所接受。20世纪40;50年代,智利等拉美国家提出200海里在拉美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努力下,1982年,联合国制定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西方殖民扩张、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海洋权益和反对霸权主义等方面概括分析近代以来海洋法演变的原因。再从主体范围由部分国家转变为大多数国家、主要内容涉及领域逐步扩大等方面概括其特点。

(2)本题依据材料“确认国际海底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规定沿海国家拥有十二海里的领海宽度,沿海国家有权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海洋法律秩序、海洋的和平利用和海洋的国际合作、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第三世界联合反霸斗争的重大胜利等方面分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的历史意义。【解析】(1)演变原因:近代海洋法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海洋权益和反对。

霸权主义推动。特点:主体范围由部分国家转变为大多数国家;主要内容涉及领域逐步扩。

大;形式从按照惯例到国际法确定。

(2)影响:为海洋建立法律秩序;有助于海洋的和平利用和海洋的国际合作;有助于实现公正公。

平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是第三世界联合反霸斗争的重大胜利;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

主权和海洋权益。14、略

【分析】(1)依据材料“巴解总部和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由约旦进驻黎巴嫩;后来又直接介入黎巴嫩国内斗争,扶植和武装伊斯兰势力,打击亲以的基督教势力,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地”的信息从民族宗教;领土争端以及大国插手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列举五点并结合所学从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以及加剧地区局势的进一步紧张等角度思考回答。【解析】(1)原因:历史上的民族和宗教问题;领土争端;巴勒斯坦问题;美苏等大国的插手;借助有利的时机;等。

(2)影响: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以色列占领了阿拉伯国家的部分领土,其在中东的合法地位无法得到阿拉伯国家承认;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无法通过战争收得失地;加剧地区局势的进一步紧张。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论证,根据材料中“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推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中“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815—1913年期间”,而这一时间段刚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而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初期”,而这一时间段则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结论: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对峙等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之出现波动。【解析】观点: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挫折。

论证:17—18世纪;殖民战争频繁,从三次英荷战争到英法战争,国际贸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顿。1914—1945年,爆发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陷入低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对峙,全球化受阻。

结论:近代以来,世界战争、经济危机和冷战对峙使全球化不断受挫。16、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主旨可以得出论点构建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政治秩序是有效治理地区性、全球性问题的关键。论证过程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构建了相对平等、合理的国际政治体系,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1919年《凡尔赛和约》实质上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