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1页
2025年春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2页
2025年春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3页
2025年春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4页
2025年春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5年春季新版教材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九下化学

HJ1.能认识溶液是物质溶解后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能通过实验认识不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3.能体会溶解和溶液在生产生活和化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1.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含教材第3页“观察思考”答案)实验内容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加入水中固体逐渐消失,形成紫红色液体;放置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氯化钠加入水中固体逐渐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液体;放置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蔗糖加入水中固体逐渐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液体;放置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搅拌时形成浑浊液体,放置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泥土(或粉笔灰)沉降到烧杯底部食用油加入水中搅拌时形成浑浊液体,放置一段时间后食用油和水分层,食用油浮在水面上(1)①实验中,高锰酸钾、氯化钠、蔗糖与水混合形成均匀、透明的体系;②泥土(或粉笔灰)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浊液;③食用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2)高锰酸钾、氯化钠和蔗糖加入水中后,会以离子或分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这就是它们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2.溶液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过程(1)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为物质的溶解。(2)溶液(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物质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形式分子或离子细小固体颗粒小液滴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宏观特征均一、稳定,久置后不分层不均一、不稳定,久置后发生沉降不均一、不稳定,久置后分层实例蔗糖水、碘酒油与水的混合物相同点都是混合物典例1

[重庆中考]

食堂里的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A.可乐

B.自制西瓜汁

C.冰水

D.绿豆汤[解析]

自制西瓜汁和绿豆汤不均一、不稳定,久置后发生沉降,不属于溶液;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可乐中含有蔗糖等物质,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属于溶液。3.衣服上的污垢、头发上的油脂难溶于水,通常需要使用洗衣粉、洗发剂清洗,这与乳化作用有关。乳化与乳化作用(1)乳化:如果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称为乳化剂。洗洁精中就含有乳化剂。乳化作用示意图(3)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洗洁精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洗洁精所起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4)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探究

教材第6页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结论水25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氯化钠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解硝酸铵20.8溶解氯化钠25无变化溶解氢氧化钠33.6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现象举例溶解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铵固体溶解或稀释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热量变化不明显,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氯化钠固体典例2

某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CA.食盐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二氧化锰[解析]

石蜡熔化,塑料片才会脱落,所以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食盐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入烧杯中液体温度基本没有变化。故选C。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2.溶液导电的条件特别提醒1.溶液不一定都能导电,如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不能导电。2.常见的导电物质可以是金属单质,如铁、铜等,因为其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也可以是某些溶液,如氯化钠溶液、稀硫酸等。典例3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的是(

)

BA.氯化钠

B.蔗糖

C.硫酸

D.氢氧化钠[解析]

选项溶液溶液中的微粒(除水分子外)能否导电A氯化钠溶液能B蔗糖溶液自由移动的分子(蔗糖分子)否C硫酸溶液能D氢氧化钠溶液能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第2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九下化学

HJ1.能认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2.能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并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运用实验方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溶液的组成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判断情形溶质溶剂有水的溶液其他物质水溶液名称前面的物质后面的物质无水的溶液气液气体液体固液固体液体液液量少的液体量多的液体

溶液溶质溶剂酒精溶液酒精(液态)水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固态)水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固态)水氯化钠溶液氯化钠(固态)水盐酸氯化氢(气态)水碘酒碘(固态)酒精典例1

配制下列溶液时,所用的溶剂不是水的是(

)

C

[解析]

选项溶质溶剂选项溶质溶剂A氯化钠水C碘酒精B硫酸铜水D氯化氢水3.溶液的命名命名实例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叫“碘的酒精溶液”(俗称碘酒)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叫“氯化钠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1.溶液的浓度人们把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称为溶液的浓度。在化学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浓度。2.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2.溶液具有均一性,故溶液中各部分的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溶液具有稳定性,一种溶液长期放置,只要外界条件不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

1.依据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进行计算(1)确定溶质在溶液中的相对含量大小示例1(2)根据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关系确定所需溶质与溶剂的量示例22.溶液稀释和增浓(无晶体析出)的计算方法依据公式公式中字母的含义稀释①加溶剂(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方法依据公式公式中字母的含义稀释②与同种溶质的稀溶液混合方法依据公式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增浓(无晶体析出)①与同种溶质的浓溶液混合方法依据公式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增浓(无晶体析出)②蒸发溶剂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方法依据公式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增浓(无晶体析出)③加同种溶质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方法依据公式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增浓(无晶体析出)③加同种溶质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500

1.用固体配制溶液(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为例)实验用品氯化钠、蒸馏水;托盘天平(含砝码)、纸片、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等实验步骤计算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和蒸馏水的体积称取氯化钠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并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量取水用量筒(选择合适量程)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并将其倒入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固体溶解),使氯化钠完全溶解转移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指定的容器中,贴上标签备用加速固体溶解

误差原因影响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药品含杂质偏小不变偏小称量药品与砝码放反未使用游码不变不变不变使用游码偏小不变偏小称量前天平未调平衡指针偏右偏大不变偏大指针偏左偏小不变偏小误差原因影响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量取仰视读数不变偏大偏小俯视读数不变偏小偏大溶解称量好的溶质未全部转移至烧杯中偏小不变偏小往烧杯中倒水时,有少量水溅出不变偏小偏大溶解用的烧杯未干燥不变偏大偏小误差原因影响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装瓶少量溶液溅出同比例减小不变试剂瓶事先用水洗涤,未干燥不变偏大偏小

AA.③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④③②⑤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实验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实验步骤计算计算所需浓溶液和水的体积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浓溶液和水稀释将量取好的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混合均匀)均匀转移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指定的容器中,贴上标签备用1.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所以利用化学方程式列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例式时,要用溶质的质量列比例式,而不能用溶液的质量或体积列比例式。

[解析]

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第3节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九下化学

HJ1.能认识绝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2.能通过实验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探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3.能完成粗盐提纯的实验,体会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对“饱和”及“不饱和”的理解1.“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因为当温度改变或溶剂的量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在说明“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溶剂的量”。2.在说明“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因为一定条件下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却可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氯化钠的溶液,还能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但对蔗糖而言是不饱和溶液。3.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和溶液,但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不能配成酒精的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典例1

下列能证明某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是(

)

C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该转化关系适用

典例2

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DA.降低温度

B.加入硝酸钾固体C.恒温蒸发水分

D.升高温度[解析]

硝酸钾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只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得更不饱和。1.概念:从溶液中析出晶体(晶体通常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的过程称为结晶。2.结晶条件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②温度改变或溶剂减少。3.结晶方法(1)蒸发溶剂(即蒸发结晶)原理:将溶液加热蒸发,使其达到饱和后,再蒸发掉溶剂,溶质就会结晶析出。

实验图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取氯化钠固体

2.加热时,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加热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不能将滤液完全蒸干再停止加热)。4.停止加热后,热的蒸发皿如需取下,应用坩埚钳夹持,并小心地放在陶土网上。典例3

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里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CA.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C.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的量减小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解析]

夏天配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到了冬天,由于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的量减小,硝酸钾固体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结晶后的母液仍为饱和溶液;结晶析出固体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而溶剂质量不变。4.结晶的应用(1)盐场用海水晒盐,就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从海水中结晶析出。(2)工业上许多化工原料和产品的生产常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3)《天工开物》中记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淋煎”的方法来制取海盐。

实验内容及步骤解释①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粗盐溶解;②溶解所得的是含有少量难溶性杂质的粗盐水实验内容及步骤解释(2)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分离;如果滤液浑浊,则必须重新过滤实验内容及步骤解释(3)蒸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的晶体是氯化钠晶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继续搅拌,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否则蒸发皿温度过高易导致蒸发皿炸裂、蒸发皿内的固体溅出典例4

某同学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1)氯化镁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这属于氯化镁的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①上述流程中,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操作1、2、3中都使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该仪器在操作2中的作用是______。过滤玻璃棒引流[解析]

操作2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该操作是过滤;操作1、2、3中都使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该仪器在操作2中的作用是引流。②若在操作2中发现滤液浑浊,在仪器洁净的前提下,你认为滤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滤纸破损(或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解析]

若在操作2中发现滤液浑浊,则在仪器洁净的前提下,滤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③对粗盐提纯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C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不宜过少B.粗盐提纯后所得的是纯净物C.粗盐提纯属于物理变化D.为得到全部晶体,应把水分全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解析]

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不宜过少,以免不能完全溶解粗盐,A正确;粗盐提纯后所得的物质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B错误;粗盐提纯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在蒸发时,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D错误。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第4节

物质的溶解性九下化学

HJ1.能列举生活中反映不同物质溶解的实例,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能用溶解度对物质溶解性进行定量描述,利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1.物质溶解性的概念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某种溶剂中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溶解性。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示例1

示例2

D

(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或溶质、溶剂的种类)。示例3②外因:温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5)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①溶解度和溶解性溶解度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是一种物理性质,常用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来描述

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习惯上把难溶物质称为“不溶”物质。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表示①列表法:用表格的形式把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示出来的方法称为列表法。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02040608013.931.661.3106167②曲线法:(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典例2

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解析]

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小,所以升高温度不能迅速提高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BC√D第8章

酸、碱、盐及其应用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九下化学

HJ1.能识别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举例说明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的影响。2.能列举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通过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使用试纸或仪器检测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水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红色红色蓝色蓝色紫色紫色滴加酚酞溶液无色无色无色红色红色无色无色1.溶液的酸碱性概述举例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碳酸、白醋、稀盐酸、稀硫酸等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石灰水、氨水等中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变色的溶液食盐水、蔗糖水等2.酸碱指示剂能检验水溶液酸碱性的试剂,称为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包括紫色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特别提醒酸性或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酸性或碱性溶液。典例1

春节期间,雯雯用浸过酚酞溶液的干燥白纸剪了一幅剪纸,往上喷了某种无色溶液后,剪纸瞬间变成了红色,雯雯喷的溶液可能是(

)

CA.水

B.白醋

C.石灰水

D.食盐水[解析]

往浸过酚酞溶液的干燥白色剪纸上喷了某种无色溶液后,剪纸变成了红色,说明雯雯喷的溶液是碱性溶液。水、食盐水呈中性,白醋显酸性,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石灰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石蕊试纸用途检验水溶液的酸碱性分类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使用原理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方法将石蕊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石蕊试纸上(不能直接将石蕊试纸放入待测液中,否则会污染待测液),观察颜色变化特别提醒用石蕊试纸检验气体的酸碱性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可以用来检验气体的酸性或碱性,检验时应先将石蕊试纸润湿,因为干燥的气体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4.自制酸碱指示剂植物的花瓣、茎叶或果实中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不同酸碱性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提取花瓣、茎叶或果实的汁液,可制成简易酸碱指示剂。

酸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溶液加水稀释中性溶液加水稀释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溶液加水稀释中性溶液加水稀释分析

体液胃液尿液乳汁唾液胆汁血液

作物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甘蔗、桑树、苹果树番茄、西瓜松树棉花柑橘树大豆茶树

农作物油菜水稻茶树甘草经检测,某地区的土壤呈弱酸性,在该地区最不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DA.油菜

B.水稻

C.茶树

D.甘草

第8章

酸、碱、盐及其应用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九下化学

HJ1.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2.能通过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3.能列举常见的酸和碱的用途,感受酸和碱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能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2.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溶质的化学式颜色无色密度浓硫酸浓盐酸状态黏稠、油状液体液体气味无有刺激性气味打开试剂瓶塞后瓶口的现象无出现白雾其他与水混合时放出热量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比较物质浓盐酸浓硫酸性质挥发性吸水性不同点溶质质量减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增大溶液质量减小增大相同点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典例1

浓盐酸敞口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小,说明浓盐酸具有(

)

CA.酸性

B.吸水性

C.挥发性

D.腐蚀性[解析]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小。3.浓硫酸的特性和稀释(1)浓硫酸的特性

②腐蚀性: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将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生成黑色的炭。因此浓硫酸能够使纸张、蔗糖、衣物、皮肤等炭化。③溶解时放热:浓硫酸与水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2)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烧杯壁发热,没有液滴四溅液滴四溅原因分析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于水时放出的热量使水立刻沸腾,导致酸液溅出伤人典例2

如图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玻璃棒量筒

浓硫酸

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解析]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所以量筒中所盛的试剂是浓硫酸。(3)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

酸液向四周飞溅[解析]

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大,如果稀释时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的大量热,能使水立刻沸腾,造成酸液向四周飞溅。1.探究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1)稀盐酸、稀硫酸与指示剂反应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指示剂反应。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均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2)稀盐酸、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均较快,产生大量气泡铜片表面均没有明显变化——

(3)稀盐酸、稀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结论:稀盐酸、稀硫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典例3

下列物质能与稀硫酸反应,且得到蓝色溶液的是(

)

C

[解析]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A错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变为浅绿色,B错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为蓝色,C正确;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变为黄色,D错误。

典例4

在柠檬中插入两种不同的金属可以制得水果电池。相同条件下,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异越大,水果电池的电压越大。下列水果电池中电压最大的是(

)

BA.

B.

C.

D.

4.酸的用途(1)工业上:盐酸常用于溶解矿石原料,也是制备许多化合物所必需的试剂;硫酸和硝酸可用于制造肥料、药物和炸药。(2)醋酸在食品行业中常用作调味剂。1.常见碱的物理性质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白色粉末状固体溶解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微溶于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吸水潮解无明显变化其他水溶液有滑腻感水溶液有滑腻感2.潮解: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称为潮解(物理变化)。因此固体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另外,氢氧化钠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3.氧化钙: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生石灰具有强烈的吸水性,易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利用上述性质,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或发热剂。典例5

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C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B.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潮解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解析]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故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指示剂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其他化学性质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产生蓝色沉淀

典例6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a

明显鼓起

试管内有蓝色沉淀产生[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4.常见碱的用途(1)烧碱:常用于制造碱性清洁剂、肥皂、人造丝,广泛用于造纸、炼油、纺织、印染与橡胶工业。(2)熟石灰:常用于建筑业、改良酸性土壤和配制农药波尔多液。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典例7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C

[解析]

第8章

酸、碱、盐及其应用第3节

中和反应九下化学

HJ1.能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收集相关实验证据,描述中和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2.能举例说明酸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3.能通过对复分解反应的归纳分析,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1实验2实验内容用玻璃棒蘸取实验1所得的溶液,加热至蒸干

实验1实验2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成红色,当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盐酸时,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且溶液温度不断升高玻璃棒上有白色固体析出

实验1实验2实验分析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中和反应的实质

特别提醒1.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这可以作为判断中和反应发生的依据之一。2.中和反应不一定都无明显现象,有些中和反应伴有固体消失、溶液颜色改变及生成沉淀等现象。例如:中和反应举例现象红褐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中和反应举例现象蓝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典例1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C

向碱溶液中滴加酸溶液向酸溶液中滴加碱溶液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碱溶液中滴加酸溶液向酸溶液中滴加碱溶液向碱溶液中滴加酸溶液向酸溶液中滴加碱溶液溶液中的溶质

(2)温度变化的图像

D

典例3

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CA.用醋酸清理烧水壶中的水垢B.用含碱性物质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盐酸除去铁锈D.用熟石灰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解析]

用盐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是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生成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2.常见复分解反应的类型与发生反应的具体条件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反应发生需满足的条件反应物生成物酸可溶至少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一个:①有沉淀生成;②有气体生成;③有水生成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反应发生需满足的条件反应物生成物酸可溶至少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一个:①有沉淀生成;②有气体生成;③有水生成至少一种可溶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反应发生需满足的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物都可溶至少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一个:①有沉淀生成;②有气体生成;③有水生成典例4

判断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D

[解析]

第8章

酸、碱、盐及其应用第4节

几种重要的盐九下化学

HJ1.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盐,说明盐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2.能依据实验事实判断常见的复分解反应,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能列举常见的化肥,解释合理施肥的重要性。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在水中都可溶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于水,碳酸镁微溶于水外,其余多数都是难溶的3.盐的溶解性4.盐溶液的颜色大多数盐溶液无色,少数盐溶液有色。常见的有色盐溶液如下:蓝色溶液黄色溶液浅绿色溶液紫红色溶液

反应条件①反应物中的盐必须可溶;②在反应物中,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③钾、钙、钠三种金属除外举例应用判断或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等典例1

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B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B.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画D.将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解析]

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画都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二者都无明显现象,不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反应条件①反应物中的酸必须可溶;②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举例应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条件①反应物都可溶;②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举例应用(4)盐1+盐2→

新盐1+新盐2(复分解反应)反应条件①反应物都可溶;②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物质为沉淀举例典例2

下列物质混合后产生沉淀的是(

)

A

概述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咸味用途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烧碱

俗名纯碱(纯碱不是碱)、苏打来源既可以从自然界(如内陆盐湖)中得到,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制取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用途常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我国著名的化学化工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制碱新法——“联合制碱法(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提高了制碱原料的利用率)”典例3

下列有关纯碱的认识错误的是(

)

BA.组成:由碳、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B.性质: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D.生产:侯氏联合制碱法[解析]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由碳、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A正确;纯碱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B错误;纯碱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C正确;工业上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D正确。

俗名小苏打物理性质白色晶体,可溶于水化学性质用途①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碳酸氢钠;②可用作食品膨松剂;③可作为药物成分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④工业上,常在橡胶、海绵生产中作发泡剂,也可作为印染工业的固色剂等4.碳酸盐(碳酸根离子)及碳酸氢盐(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化肥种类常见化肥作用氮肥能促进农作物枝叶生长,使植物更加枝繁叶茂化肥种类常见化肥作用磷肥对植物根系生长较为重要,同时也能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钾肥使植物茎秆更为粗壮,提高植物抗倒伏能力化肥种类常见化肥作用具有氮肥、磷肥、钾肥的多重功效,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典例4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化肥。小明发现自家农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并且茎秆软弱容易倒伏,此时应该施用的化肥是(

)

C

(2)氮肥的来源①生物固氮:豆科植物根瘤内的根瘤菌可以吸收、利用氮气。②雷雨肥田:雷雨天气时,氮气可以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供植物吸收利用。③合成氨:工业上用化学方法使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再由氨气制造铵盐、硝酸盐。生物固氮、雷雨肥田都属于自然界中含氮物质的转化,是地球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3)铵态氮肥的检验①实验探究——铵态氮肥的检验实验实验1实验2实验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研磨,闻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实验1实验2实验现象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加热后,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同时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实验实验1实验2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4)铵态氮肥使用注意点施肥时,要避免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含碳酸钾)等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典例5

氮肥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1节

化学与人类健康九下化学

HJ1.能结合生活实例认识人类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2.能主动关注并参与讨论健康与营养、食品安全、药物使用等实际问题,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安全用药的意识,体会化学科学在应对食品安全、药物短缺等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的创造性价值。1.水、矿物质、糖类、蛋白质、油脂和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来源富含糖类的食物大米、面粉(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等富含油脂的食物食用油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肉、鱼、牛奶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还含有纤维素

蔬菜(还含有纤维素)、水果(还富含糖类)等典例1

“冬至到,吃水饺”,北方冬至有吃水饺的习俗。水饺是我国传统食物,以面皮包馅,形如半月或元宝。水饺皮主要由面粉制成,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

CA.油脂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1.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如表所示:化合物分类组成特点举例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还可能含有氢、氧、氮、氯、磷和硫等元素)甲烷、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元素水、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

典例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B

[解析]

足球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定义: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儿百万或更大的有机化合物举例: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典例3

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B

[解析]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分类46有机小分子化合物18060蛋白质几千或更大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糖类(1)糖类的组成糖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又称碳水化合物。(2)常见的糖类物质淀粉葡萄糖(1)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2)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满足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2.油脂

组成元素碳、氢、氧分类作用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当人进食量较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供给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消耗自身的脂肪来满足机体的需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体摄入过多的油脂和糖类,可能会引起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典例4

“油香荞饵脆,人静布机鸣。”油脂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油脂中不含有的元素是(

)

AA.氮

B.碳

C.氢

D.氧[解析]

油脂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不含氮元素。3.蛋白质功能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元素组成一定含有碳、氢、氧、氮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等在人体内的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取样,放在酒精灯上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样品中含有蛋白质成就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典例5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A.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B.蛋白质摄入太少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C.蛋白质中不一定含有硫元素D.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均可通过食物摄入后直接利用[解析]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转化为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在体内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另一部分氨基酸在体内转化为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D错误。4.维生素(1)维生素的功能:维生素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体所需量也不多,但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同维生素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对人体健康都极其重要。(2)维生素的来源: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是人体获取维生素的主要来源。5.矿物质(1)存在:矿物质在人体内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2)功能: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细胞酸碱平衡,促进身体健康。6.合理膳食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不仅要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还要注意合理搭配、均衡膳食,以保证健康。药物的功能预防、缓解和治疗疾病,调节机体生理功能获取药物的途径运用化学方法从天然矿物、动植物中提取所含的有效成分,如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利用乙醚冷浸法从黄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运用化学方法合成、生产药物,如阿司匹林的合成等

BA.阿司匹林由三种元素组成B.阿司匹林由9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C.阿司匹林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D.成人发烧服用阿司匹林应遵医嘱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2节

能源的综合利用九下化学

HJ1.能从化学视角认识常见的能源。2.能认识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能初步形成低碳节能、保护环境的态度,增强合理使用能源的意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1.能源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或资源。2.能源的分类分类类别含义举例从能源是否可以循环再生的角度可再生能源可再生的、能持续利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所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典例1

能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以下几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D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解析]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1.化石燃料的形成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大量消耗的煤(由古代植物等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由古代生物的遗骸形成)等化石燃料是由被埋入地下的古代生物体,长期在空气不足、高温高压下经过复杂的变化逐步形成的。(1)煤:成分复杂的固态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氢、氧、氮和硫等元素。(2)石油:成分复杂的液态混合物,主要含碳、氢元素,还含有氧、氮、硫等元素。(3)天然气①天然气含有多种由碳、氢元素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②甲烷的性质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2.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原因化石燃料既是重要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储量有限,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综合利用。(2)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运用化学方法综合利用化石燃料,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化工产品。利用这些化工产品可以制备许多有机化合物,并进一步制造性能优良的合成材料。石油分馏和煤的深加工1.石油分馏(2)应用:不同的燃油有不同的沸点和着火点,是生产和交通运输中的常用燃料。2.煤的深加工3.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加剧温室效应:化石燃料及其炼制得到的各种燃油,在燃烧释放大量热的同时,也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2)造成大气污染:煤直接燃烧时,还产生一些________________和粉尘,若不加以处理,将造成大气污染。氮、硫的氧化物典例2

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CA.都是化石能源

B.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C.蕴藏量是无限的

D.都是混合物[解析]

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可燃冰极易燃烧,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污染小,热值高,储量大,但勘探开采较为困难。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目前已进入开发试生产阶段。1.太阳能(1)对太阳能的吸收转化太阳不断地向地球辐射能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动物食用植物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燃料蕴藏的能量也来自远古时期生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太阳能。

(3)太阳能的利用基本原理举例利用太阳能加热物体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等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伏发电典例3

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清洁、无污染B.太阳能不能直接转化成电能C.化石燃料蕴藏的能量来自太阳能D.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解析]

太阳能可以直接转换成电能,如光伏发电,B错误。B2.生物质能(1)生物质能的概述概念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经过光合作用以有机物质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能源,这些有机物质通常称为生物质开发利用的意义开源节流,保护环境应用的形式①将生物质作为燃料燃烧;②借助化学方法将生物质转化为沼气、乙醇等,作为燃料使用

3.氢能典例4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以下对氢气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

BA.原料来源可以是水

B.是不可再生能源C.燃烧产物没有污染

D.热值高1.概述:化学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与储存的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优点:体积小、使用方便、能量转化效率高等。常见的化学电池特点应用范围干电池填装的化学物质是不能流动的糊状物,使用方便电筒、电子钟等,以及国防、科研、航空等各个领域蓄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车辆电力系统、移动电源和照明系统等锂离子电池体积小、电压高、使用寿命长、相对环保等电动汽车、智能设备等领域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3节

新型材料的研制九下化学

HJ1.能结合实例,从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视角,认识材料的科学利用与新材料的研发。2.能感受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金属材料的发展历程无机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两大类。2.无机非金属材料示例典例1

下列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仪器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CA.木制试管夹B.铁架台C.玻璃烧杯D.燃烧匙[解析]

木制试管夹主要是由木材制成的,木材属于天然材料;铁架台和燃烧匙主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玻璃烧杯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简称,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塑料(1)塑料概述指由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为基本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塑造成型的高分子材料种类优点质轻,比较坚固和耐磨,不导电,容易加工,价格便宜用途制成薄膜、日用品、管道、塑料板材、泡沫包装材料、电器绝缘部件和外壳等(2)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的区分塑料组成元素能否包装食品燃烧现象燃烧情况是否产生烟是否有气味聚乙烯能易燃,离火持续燃烧不产生烟无刺激性气味塑料组成元素能否包装食品燃烧现象燃烧情况是否产生烟是否有气味聚氯乙烯不能不易燃,离火即灭产生大量烟有刺激性气味(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鉴别方法:灼烧,闻气味)(3)“白色污染”

可降解塑料定义是指能满足使用需求,且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的一类塑料分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水降解塑料等应用制作垃圾袋、购物袋、餐盒等相关国家标准《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生物降解饮用吸管》实施意义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2.合成纤维(1)纤维的分类概述常见材料天然纤维棉、麻等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动物的毛、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等棉布、麻布、丝绸等合成纤维以石油产品、煤、石灰石、水和空气等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成的纤维锦纶(尼龙)、涤纶等(2)几种纤维的性质比较纤维种类灼烧情况棉花灼烧时有黑烟产生,有烧纸的气味,灰烬少且为黑色粉末动物的毛发灼烧时有火焰,有烧焦羽毛气味,燃烧后灰烬较多且用手指一压就变为粉末化纤布料靠近火焰时先熔化或收缩,灼烧时火焰小,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3)合成纤维的优缺点优点缺点强度高、耐磨、弹性好、耐化学腐蚀吸水性和透气性不如天然纤维优良

(2)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的比较与天然橡胶相比,合成橡胶具有优良的弹性、绝缘性和耐高温性,因而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典例2

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制造手机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BA.玻璃

B.塑料

C.硅晶体

D.钛合金[解析]

玻璃、硅晶体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钛合金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