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背景类”材料题解题方法指导-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原因背景类”材料题解题方法指导-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原因背景类”材料题解题方法指导-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原因背景类”材料题解题方法指导-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原因背景类”材料题解题方法指导-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之以渔高分=+技巧能力坚实的基础知识+规范的习惯“原因背景类”材料题

解题方法指导【学习目标】1、了解原因背景类非选择题特点,探索和掌握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2、通过学习与训练,提高解此类题目的审题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表述等基本能力。3、通过方法技巧的学习,提升自主探究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这类题目常用的提问表述除了问“背景”“原因”外,还有诸如“条件”、“目的”、“给予说明”、“解释”、“为何”等。【一、设问方式】第一种方法:材料中如果有可概括原因的内容,就将这类题转化为概括类题目,一般情况下,一句材料概括一个意思。【二、分析方法】(2023·湖北七市3月调研·18)【交通与社会发展】阅读下料,回答问题。(14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在中世纪晚期后交通发展的原因。(6分)材料一

英国在中世纪晚期开始重视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的立法,每一个教区负责维护其自己区域的道路……在16世纪以后,英国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交通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内河进行一系列的改造迫在眉睫……在16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大发现的热情刺激了不列颠,英国人开始积极地参与海上探险活动,海上活动的空间大大地得到拓展。——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第一种方法:材料中如果有可概括原因的内容,就将这类题转化为概括类题目,一般情况下,一句材料概括一个意思。第二种方法:如果材料中没有可直接概括的内容,就需要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间、空间、出处等,判断历史阶段,然后结合课本知识点和历史阶段特征回答,往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思考,把抽象的问题对象(问原因和影响,但没有给出具体的答题要素方向)具体化(即具体要答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外交、社会等。【二、分析方法】【2021湖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表5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6分)答题模式(1):政治(政局、政策、制度等)+经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民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壮大、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政策/思想,如、重农抑商政策、凯恩斯主义影响)+思文(儒家思想影响、人文主义思潮影响、西方近代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等)+技术/科技/生产力(牛顿经典力学、工业革命、铁力牛耕技术、造纸术印刷术的进步等)答题模式(2):相关主体或对象(AB两个或多个关系主体或对象),如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从中英两个主体分析)、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中美建交的原因(从中美双方分析)【三、答题模板】答题模式(3):国内+国外/内因+外因(分析特定时期历史事件要站在当时事件发生的国内外两个维度分析,例如俄国十月革命的原因);主观+客观(个人/阶级+国家/时代);历史+现实{如分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近代以来重工业发展严重不足(历史),新中国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现实);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有限制王权的传统(历史),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现实)}【2021湖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表5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6分)(解析:材料中没有可直接概括的内容,就需要用第二种方法,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间、地点等,判断历史阶段,然后结合课本和历史阶段特征回答,往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思考)【答

案】(2)①民族危机加深;②五四运动的爆发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共产国际的影响。在不知道参考答案的情况下,这题其实可以这样组织答案:

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政治)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经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文化)先进知识青年探索救国道路(主)

;五四运动(大)

;共产国际的推动(大)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直)【四、真题演练】(2023·湖北七市3月调研·18)【交通与社会发展】阅读下料,回答问题。(14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在中世纪晚期后交通发展的原因。(6分)材料一

英国在中世纪晚期开始重视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的立法,每一个教区负责维护其自己区域的道路……在16世纪以后,英国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交通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内河进行一系列的改造迫在眉睫……在16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大发现的热情刺激了不列颠,英国人开始积极地参与海上探险活动,海上活动的空间大大地得到拓展。——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023·湖北七市3月调研·18)【交通与社会发展】阅读下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中世纪晚期开始重视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的立法,每一个教区负责维护其自己区域的道路……在16世纪以后,英国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交通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内河进行一系列的改造迫在眉睫……在16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大发现的热情刺激了不列颠,英国人开始积极地参与海上探险活动,海上活动的空间大大地得到拓。——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在中世纪晚期后交通发展的原因。【答案】(1)国家或中央王朝的支持与重视(政);工商业城市发展的需要(经);旧时交通的落后;新航路开辟,海外市场扩大;技术的进步;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答出任3点6分)原因1:国家或中央王朝的支持与重视原因2:旧时交通管理的落后,需要改进原因3:工商业城市发展的需要原因4:新航路开辟,海外市场扩大材料一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4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到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表4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6分)在不知道参考答案的情况下,这题其实可以这样组织答案: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广泛建立(政)

;第二次工业革命(经)

;自由贸易政策和自由放任主义盛行(文);非洲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大)

;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大战尚未爆发(大)

;【参考答案】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技术进步;③国际局势总体和平(2023·浙江3月联考·24)人口迁徙改变了区域人文地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华工赴澳的国内原因。材料二在1661—1812年这150年间,福建人口增加了9倍,耕地仅增加32%,人均耕地数从7.11亩降至0.9亩。道光年间

“几乎年年有灾,灾区遍及全国

”,维持生活

“颇费踌躇,于是乎奔走外洋

”。中国人移殖澳洲,

“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

”。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

“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

”,

“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

“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

”。——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2023·浙江七彩阳光3月联考·24)人口迁徙改变了区域人文地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二在1661—1812年这150年间,福建人口增加了9倍,耕地仅增加32%,人均耕地数从7.11亩降至0.9亩()。道光年间

“几乎年年有灾,灾区遍及全国

”,维持生活

“颇费踌躇,于是乎奔走外洋

”()。中国人移殖澳洲,

“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

。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

“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

”(),“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

“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

”。——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华工赴澳的国内原因。(6分)

原因1:人口增长,耕地不足原因2:灾荒频繁,生活困难;原因3: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解体;原因4:失业人口增多(原因5:政治动荡,出洋避祸)原因6: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例:(2023.广州一模.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石

——摘编自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答案(1)趋势:总体增加。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成效;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6分)年份19371938193819401941194219431944粮食产量111.6122.1175.4152.6145.6148.4181.2181.7增长指数100109.4157.2136.7130.5133.0162.4162.8(解析:材料中没有可直接概括的内容,就需要用第一种方法,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间、地点等,判断历史阶段,然后结合课本和历史阶段特征回答,往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思考)19(1)概括指出欧洲殖民势力在非洲扩张的空间演进特征,并结合欧洲经济发展说明成因。(9分)(1)特征:最初是在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后来侵略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基本上把非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