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小说物象的意蕴及作用_第1页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小说物象的意蕴及作用_第2页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小说物象的意蕴及作用_第3页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小说物象的意蕴及作用_第4页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小说物象的意蕴及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说:“一个物件出现在叙述中,就立即充满某种特殊的力量。恍如一个磁场的极,恍如那个不可见的关系组成的网络中的一个结。”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

小说物象的意蕴及作用考情分析年份题干2023年新高考I卷《给儿子》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2021年新高考I卷《石门阵》9.小说中多次出现“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2021年浙江卷《麦子》13.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2020年新高考II卷《大师》8.本文多次提到,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2016年全国新课标II卷《战争》13.小说以“电话”为纽带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于物象含义与作用题型的答题方法;2.针对该类题型能做到运用方法,规范答题。理解小说中的物象小说中的物象,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和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小说中的物象种类很多,就其内容而言,有事物、景物、动物,个别的还有体现大环境的村镇等地域;就其地位而言,有主体物象(贯穿全文的)和次要物象(只出现在文中某处的)。任务一:回归教材,明思路学习活动一:请同学们回顾教材中以下几篇小说,寻找其中主体物象。篇目:《百合花》《哦,香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习活动一:请同学们回顾教材中以下几篇小说,寻找其中主体物象。篇目:《装在套子里的人》《老人与海》任务一:回归教材,明方法学习活动二:请同学们以《哦,香雪》为例,分析“铅笔盒”含义与作用。铅笔盒的含义:其一象征现代文明,突出了香雪对山外生活的好奇,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其二象征知识和文化,突出了香雪对文化和知识的追求。

物象可以显示人物身份。当香雪打听铅笔盒的时候,周围的姑娘们认为香雪是“傻丫头”,认为她这么做是“不值当的”。因为她们的身份不是学生,所以可知铅笔盒可以显示香雪的学生身份。

“傻丫头!”

“值不当的!”

她们像长者那样拍着她的肩膀。

“就怪我磨蹭,问慢了。”香雪可不认为这是一件值不当的事,她只是埋怨自己没抓紧时间。

“咳,你问什么不行呀!”凤娇替香雪挎起篮子说。

“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辩。

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回归教材,明方法阅读下面的文段,分析物象的作用。

她们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她:“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她不明白她们的用意,每次都认真地回答:“两顿。”然后又友好地瞧着她们反问道:“你们呢?”

“三顿!”她们每次都理直气壮地回答。之后,又对香雪在这方面的迟钝感到说不出的怜悯和气恼。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又问。

“那不是吗。”香雪指指桌角。.......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可在这儿,和同桌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物象可以侧面烘托人物心理。小木盒和铅笔盒相比,显得笨拙和陈旧;香雪和其她女同学相比,也显得迟钝和落后;小木盒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在铅笔盒面前自卑;香雪在同学们面前也自卑。通过铅笔盒侧面烘托了香雪在同学们面前得自卑。

火车开进了小山村--姑娘们迎接火车--香雪因为没有自动铅笔盒受到嘲笑--香雪渴望拥有铅笔盒--香雪换回铅笔盒--香雪带铅笔盒夜归与朋友们相聚物象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在小说中,物象反复出现,串联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作买卖。她们踮着脚,双臂伸得直直的,把整筐的鸡蛋、红枣举上窗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物象对环境的作用生活在山区的香雪想要换到自动铅笔盒,需要用40个鸡蛋。由此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山村无疑是落后封闭、贫穷拮据的。......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也许,她所以能够在几秒钟内就决定上车,正是因为她拥有那么多鸡蛋吧,那是四十个。

“香雪,过来呀!看那个妇女头上别的金圈圈,那叫什么?”凤娇拉过香雪,扒着她的肩膀问。......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物象对主题的作用。本文通过“铅笔盒”这一物象,有以下象征义:其一象征现代文明,突出了香雪对山外生活的好奇,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其二象征知识和文化,突出了香雪对文化和知识的追求。

其三象征着香雪的成长和改变,香雪勇敢追求新事物,正是她的这份勇敢,才能让她更加自信、自尊。明确物象作用答题角度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结合其它小说篇目,总结归纳出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最好以表格方式呈现,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形式。角度具体作用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思想读者明确物象作用答题角度人物∶显示人物身份,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内心;情节∶物象反复出现,串联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主题∶象征意义,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感情。自身作用:指的是物象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如,板凳作为普通家常用品,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任务二:链接高考,诊病因学习活动:以《麦子》《石门阵》为蓝本,走进文本,对物象的含义以及作用题型进行典例探究。要求:1.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分析学案上同学答卷失分点;2.选择相应的答卷进行分析,展示的时候声音洪亮,条理清晰。答卷一答卷二答卷三任务二:链接高考,诊病因学习活动:以《麦子》《石门阵》为蓝本,走进文本,诊断病因,对物象的含义以及作用题型进行典例探究。答卷四答卷五典例探究:2021年浙江卷《麦子》

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答卷一】4分病因:人物性格分析不准确

典例探究:2021年浙江卷《麦子》

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答卷二】3分病因:角度不全面;主旨分析不准确典例探究:2021年浙江卷《麦子》

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答卷三】4分病因:答题不规范——角度杂糅、书写不清晰

典例探究:2021年新高考Ⅰ卷《石门阵》

小说中多次出现“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答卷四】病因:审题不精准1分

典例探究:2021年新高考Ⅰ卷《石门阵》

小说中多次出现“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答卷五】病因:定位不完整2分典例探究:2021年浙江卷《麦子》

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①情节结构上,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②人物上,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积极向上的生命力;③主题上,蕴含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典例探究:2021年新高考Ⅰ卷《石门阵》

小说中多次出现“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现实)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故事)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主旨)任务三:迁移应用,固技巧学习活动:同学们在课下做了冯骥才《农耕的桃源》一文,请同学们针对自己的答案,依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修改。具体学习过程:1.自主修改2分钟

修改要求:①答题角度需全面;

②答题需规范;

③答题需有文本依据2.对自己的作答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订正典例探究:《农耕的桃源》冯骥才

画横线的段落“阳光”这一意象反复出现,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①人物:“阳光”照亮了老人雪白的胡子,烘托出桃园地区人们闲适安逸的人物心理;②环境:晒暖了朝南的墙,蜻蜓落在墙上吸收阳光的暖意,这是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表现出后沟村环境的优美,富有生趣,更表现的是后沟村和谐、安闲的生活,营造了温暖的基调。③主旨:“阳光”这一意象的反复出现,凸显了后沟村人拥有温暖、幸福生活,互不设防,后沟村宁静祥和的主旨。④读者:阳光带给读者以温暖,祥和之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总结1.精读教材中的文本,善于从中总结方法;2.总结物象意蕴以及作用题型的答题角度,明确答题思路;3.通过高考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