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4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弗莱明发现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持续的研究,他分离出了青霉素,图中能正确表示青霉菌与其他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之间关系的是()A.B.C.D.2、某校学生开展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如图结果,图1是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是将某阶段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实验结果来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图1中a点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内斗争最激烈C.计数时先加培养液待酵母菌细胞沉降后再盖盖玻片D.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1.44×107个/mL3、生物学家研究某草原中西北狼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人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北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杀,则调查值偏低B.该西北狼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西北狼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D.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b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4、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地点3附近需氧型微生物活动旺盛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C.地点3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5、如图是同一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2→t4,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B.t1→t4,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C.t2和t4时刻,甲、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D.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有甲与乙是捕食关系6、通过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对阻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青土湖的演替顺序为荒漠→盐化草甸→草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青土湖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人为因素引发了青土湖的演替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D.严重缺水时青土湖无法形成顶极群落7、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是影响所有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不变C.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等于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D.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来控制种群数量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为了控制和治理沙尘暴等异常气候,必须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种草植树,下列有关此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要选择一些耐干旱的树种和草种B.选择经济林木和优良牧草栽种,这样既增加了植被的覆盖率又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C.注意林木和草种的多样性,以提高人造林和人工草原的生态稳定性D.有水利条件的地方,要有计划地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9、某地的一个生态种植养殖大棚里,水底养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普通蔬菜大棚相比,该生态种植养殖大棚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此时蔬菜和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D.食物网中的不同生物间通过同化有机物的形式进行能量传递10、如图为深海冷泉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其中的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通过与硫酸盐还原菌组成的联合体催化甲烷释放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烷氧化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可能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最终转变为热能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11、如图为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的分布曲线,其中a、c、f、g是叶蝉,b、d是啮虫,e是芫菁。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B.不同种的昆虫只在一定的垂直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C.图示表明群落的空间结构为随机分布D.同一垂直高度上分布的昆虫之间无竞争关系12、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的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类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3、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4、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属于_______,经历了裸岩阶段、_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______。15、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和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两大类。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_______对濒危物种的_______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16、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7、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18、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19、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_______;主要形式是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0、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功能各不相同;构成不同的功能群。同一功能群中的植物则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为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生态学实验。

(1)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由于在本地物种中缺乏_______的制约,因而得以迅速繁殖。空心莲子草与本地植物之间为________关系,导致本地植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下降,威胁生态安全。

(2)科研人员将一个圆形样地划分为A区;B区和C1~C5区;除A区外,其余区域大小相同。各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C3~C5区中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但物种数目分别为4、8、16种。第3、7和13天测定B、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状况,得到图2所示结果。

①科研人员种植顺序应为______。

a.A区和C区同时种植。

b.先种植A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C区。

c.先种植C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A区。

②据图2分析;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说明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C1~C5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试验,实验组放置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色柱是__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测定结果;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能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除了利用信息素诱杀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天敌等方式来提高________________以降低三化螟的种群数量。防治过程中应将三化螟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2、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科研人员针对其入侵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

(1)互花米草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使___________降低甚至丧失。

(2)随着快速生长的互花米草的引入,输入生态系统的______增加,沿_____________流动,进而影响系统内其他生物的生物量。红树植物秋茄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相似,二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为探究互花米草适应滨海湿地的原因;研究人员对生活在不同盐浓度下互花米草叶片和根中的保护酶SOD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图:

研究结果显示:叶片中SOD酶活性随盐浓度升高而___________,而根部SOD活性____________。表明互花米草在低盐浓度下;产生较多的SOD酶适应滨海湿地环境。

(4)互花米草能通过向周围环境分泌物质;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来提高自身的入侵能力,叫做化感作用。为了防治互花米草入侵,选取本地植物秋茄开展相关研究。制备不同浓度的互花米草浸提液,分别处理本地红树植物秋茄。一段时间后,检测秋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

结果表明:秋茄对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适应能力高,依据是___________。

(5)依据本实验研究,为了防治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请为当地生态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23、下图是轮叶黑藻细胞光合作用相关过程示意图。研究表明: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向C4途径转变,C4途径可使轮叶黑藻适应低CO2浓度的环境;而且两条途径在同一细胞中进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为图中物质A的还原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图中催化CO2固定的两种酶(PEP羧化酶、Rubisco)中,与CO2亲和力较高的是PEP羧化酶,这是_______的结果,意义是_______。

(3)在光照条件下,轮叶黑藻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叶绿体基质;轮叶黑藻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

(4)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高等植物,某实验小组利用黑藻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实验步骤的目的主要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取若干盛有一定量浓度为1%的①______溶液的玻璃瓶,将玻璃瓶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个玻璃瓶中均放入等量、新鲜的黑藻叶片,用橡胶塞密封②______甲、乙、丙三组玻璃瓶双侧各等距离放置1个18W的LED灯,分别控制灯距为10cm、15cm、20cm。作为对照组,对丁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实验结果分析甲到丙瓶内氧气的释放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③______。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呼吸速率。

该实验的目的是④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⑤______。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8分)24、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保护物种及供应资源等功能。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________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________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由题意可知;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说明青霉菌能够分泌相关物质杀死细菌,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最后青霉菌存活,其他细菌死亡。

【详解】

A;图示曲线表示的两种生物是捕食关系;A错误;

B;图示曲线表示的两种生物是互利共生关系;B错误;

C;图示曲线表示的两种生物是寄生关系;C错误;

D;图示曲线表示的两种生物是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D。2、D【分析】【分析】

1;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等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1)环境容纳量=K值。

(2)“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

【详解】

A;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的变化特点是先增加后相对稳定;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直到为0,图中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出现负数,意味着后期种群数量在减少,不呈S型增长,A错误;

B;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时种内斗争最激烈;图1中a点时增长速率最大,但种群数量没有达到最大值,图1中曲线与横坐标轴的交点代表的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最大,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B错误;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观察计数,C错误;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图中是16(中格)×25(小格)的计数板,应计四个角的4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目(对于边界线上的酵母菌要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因此,这4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9(左上)+9(右上)+8(左下)+10(右下)=36(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36÷100(4个中方格的小方格总数)×400(计数室的小方格总数)÷(1mm×1mm×0.1mm)×10×10(稀释倍数)=1.44×107(个/mL);D正确。

故选D。3、C【分析】【分析】

1;标志重捕法: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计算方法:N表示种群数量,n表示重捕个体数,m表示重捕中标记数,M表示初次捕获标记数,N=(n÷m)×M。

2;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详解】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北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杀,则调查值偏高,A错误;

B;据图分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1后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则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西北狼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R<1;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C正确;

D、a、b两点时种群数量都在增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D错误。

故选C。4、C【分析】【分析】

【详解】

地点3溶氧量最少,说明污染最严重,A正确;水中溶氧量从地点2减少,说明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B正确;凌晨2时,该时间段内因为没有光照,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水中溶氧量减少,另外由于水中有机物较多,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增多引起的,C错误;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5、A【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曲线表示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随时间的变化,当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减少,据此分析。

【详解】

A.t2→t4时段内;甲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先大于1后减少到小于1,故种群密度先上升后减少,A正确;

B.在t1~t4时段内;乙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说明乙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B错误;

C.在t2~t4时段内;由于无法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具体数量,所以无法比较甲乙两种群的种群密度大小,C错误;

D.图中信息不能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关系,D错误。6、D【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

A;由于青土湖保留了土壤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由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可知;人为因素引发了青土湖的演替,B正确;

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C正确;

D;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演替达到最终的平衡状态;即顶极群落,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有所不同,其群落最终会演替到各自的顶极群落,D错误。

故选D。7、D【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依据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详解】

A;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对于雌雄同体的生物来说,没有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的说法,A错误;

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而不是固定不变的,B错误;

C;一段时间内的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等于该时间段种群数量的增长率;而不是增长速率,C错误;

D;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来控制种群数量;比如对于人类而言,不可能用增加死亡率的手段来控制人口数量,D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A:C:D【分析】【分析】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治理高原水土流失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

【详解】

A;由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干旱缺水;环境条件恶劣,大面积种草植树,要选择一些耐干旱的树种和草种,A正确;

B;该地区首先要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故此处应优先考虑生态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B错误;

C;注意林木和草种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以提高人造林和人工草原的生态稳定性,C正确;

D;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要有计划地营造草场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形成营养结构合理、抵抗力稳定性强的人工草原和人工林,D正确。

故选ACD。9、A:B:D【分析】【详解】

A;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A正确;

B;特殊辣椒具有驱虫作用是因为辣椒能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B正确;

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获得的是排泄物中的无机盐,不是全部的排泄物,所以蔬菜和黄瓜不是分解者,C错误;

D;食物链中的生物主要以捕食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因此不同生物间通过同化有机物的形式进行能量传递,D正确。

故选ABD。10、A: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据题意可知;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当共生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合成有机物是其作为生产者,当共生甲烷氧化菌直接利用甲烷中能源时其作为分解者,A正确;

B;由图可知;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海虾不是共生多毛类动物)和种间竞争(二者共同食物来源有贻贝类和管状蠕虫类),B正确;

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甲烷和硫酸盐释放的能量;C错误;

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医学研究价值为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B。11、A:C:D【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植物是由于阳光决定的,动物是由食物和栖息地决定的,因此,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详解】

A;同垂直高度种群分布不同;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不同种的昆虫只在一定的垂直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B正确;

C;随机分布是指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的空间特征;C错误;

D;同一垂直高度上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不同;它们之间为了争夺资源会有竞争,D错误。

故选ACD。12、A:D【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珊瑚礁群落发生演替时;原有条件含有珊瑚礁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错误;

B;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可为鱼类等生物提供更复杂的生存空间,B正确;

C;由题图可知;鱼的种类数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C正确;

D;由题图中信息不能得出演替过程中;鱼的种类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的结论,反而可以得珊瑚礁体积的减小导致了鱼类种类减少和鱼的个体数下降的推测,D错误。

故选A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3、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的自净能力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解析】负反馈调节14、略

【解析】①.初生演替②.地衣阶段③.苔藓阶段④.灌木阶段⑤.次生演替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易地保护植物园、动物园;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生物技术基因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O2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呼吸作用热能四、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0、略

【分析】【分析】

本是以“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群落的种间关系中有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其中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生物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物群落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性性越强。

【详解】

(1)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之所以能够得以迅速繁殖是因为在本地物种中缺乏天敌的制约,再加上环境条件的适宜而造成的。它在大量繁殖过程中占据了大量的生存空间,使得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限制,这样空心莲子草与本地植物之间由于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而发生了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导致本地植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威胁生态安全。

(2)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自变量是植物功能群的多少;因变量是空心莲子草在一段时间内的入侵状况。因此科研人员种植顺序应为应为c先种植C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A区。这样才能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也即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从结果来看,B区不种植任何植物,对于空心莲子草来说,没有任何竞争者,因此在该区域空心莲子草的入侵速度最快,而随着区域中功能群数量的增加(C区),空心莲子草的入侵速度在降低,因此据图2分析,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说明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分析C1~C5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点睛】

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依据题目要求,明确实验目的,找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从实验结果来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并把相关的结果加以归纳即是实验的结论。【解析】天敌竞争抵抗力c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21、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学生熟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特征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三化螟是水稻害虫;会导致水稻减产,据此可判断图中白色柱是对照组的测定结果;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三化螟属于生物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在水稻的叶片上;但产卵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三化螟虫卵不能移动,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

(3)在稻田引入三化螟的天敌,增加了三化螟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控制种群数量低于K/2既防止种群增长过快又使种群数量较低。【解析】对照组信息素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生物种群的繁衍样方法环境阻力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种群数量低于K/2既防止种群增长过快又使种群数量较低22、略

【分析】【分析】

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繁殖速度很快,通过竞争作用减少其他植物的数量,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利用种间关系的原理来抑制互花米草的繁殖。

【详解】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由题意可知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降低物种丰富度,使生物多样性低甚至丧失。

(2)互花米草能快速繁殖;作为生产者,互花米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故引入互花米草之后,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会增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通过捕食关系流到其他生物体内,即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由题意可知,红树植物秋茄与互花米草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相似,说明两者对资源的需求相似度较大,推测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3)该实验自变量为NaCl浓度和植物器官;因变量为中SOD酶活性,SOD酶对植物的生存具有保护作用。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叶片中SOD酶活性随盐浓度升高而升高,而根部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在较低NaCl浓度范围内,互花米草的SOD酶活性均高于NaCl浓度为0的对照组,说明互花米草会产生多的SOD酶适应滨海湿地环境。

(4)随着互花米草浸提液浓度的升高;秋茄鲜重先升高后下降,经互花米草浸提液培养的秋茄鲜重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互花米草浸提液浓度为60%的一组秋茄鲜重最大,该结果说明秋茄对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适应能力高。

(5)结合本实验关于在不同盐浓度对互花米草叶片和根中的保护酶SOD活性的研究以及不同浓度的互花米草浸提液对秋茄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可以适当增加当地环境的盐浓度和适量种植本地植物秋茄,以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减少互花米草的数量,达到防治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的目的。【解析】(1)生物多样性。

(2)总能量##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竞争。

(3)升高先升高后下降。

(4)经互花米草浸提液培养的秋茄鲜重均高于对照组。

(5)可以适当增加当地环境的盐浓度和适量种植本地植物秋茄23、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3途径是指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DNA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C4途径是指在PEP羧化酶的催化下,PEP在叶肉细胞中与HCO3-结合,先把CO2固定成草酰乙酸,再转化为苹果酸,重新释放CO2后进入卡尔文循环。

【详解】

(1)群落水平研究的包括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丰富度、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等;故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