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6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划分;自然灾害的类型包括()

①气象灾害②地质地貌灾害③生物灾害④海洋灾害⑤地面沉降灾害A.①②③⑤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2、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图完成问题。①③④⑤四地中,在②地可以看到的是()

A.①③B.④⑤C.③④D.①⑤3、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物种大灭绝时期是()A.元古宙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元古宙末期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前期4、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B.降水少、晴天多、气温高的吐鲁番盆地C.海拔高、空气相对稀薄的青藏高原D.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的东北地区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中的“地”指的是()A.北极B.南极C.赤道D.中国6、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最长的是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学生在纬度接近的A;B两区域看到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

(2)7月旅游途径C→D→A路段;沿途可能看到的现象有________。

A.印度河流洪水泛滥B.巴西草原草木枯黄D.白昼越来越长E.轮船上的旗子飘向西南。

(3)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________,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8、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因素。

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____

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____

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

____

海拔:山区的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而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坡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气候。

影响岩石风化的强度;速度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多少。

人类活动。

自然土壤经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形成耕作土壤。

9、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____地区最为多发。10、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___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__向__________,呈__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什么。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什么。11、读下列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表示_______半球。

(2)此图所示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

(3)此时;图中各点中为早晨6点的是_______,D点的时间为_______。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纬度_______,经度_______。12、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名称: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_。

(2)地质构造: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_。

(3)B处低凹的原因主要是受到风力、流水的_____________作用。13、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____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___________流(填寒;暖)。若此环流位于太平洋海域,则洋流③为_____________。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_______环节,④表示_________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丁为_______,①表示_______作用,②表示_______作用,③表示_______作用。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4、总星系是指除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_____)A.正确B.错误15、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_____)A.正确B.错误16、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_____)A.正确B.错误17、太阳外部结构可分为三层,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日冕、色球。(_____)A.正确B.错误18、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称为岩石圈。(_____)A.正确B.错误19、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小。(_____)A.正确B.错误20、泥石流发生时应往河谷下游跑,以摆脱泥石流。(_____)A.正确B.错误21、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取之不尽、稳定、廉价又无污染的特性,己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5亿多条大马哈鱼开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江河溪流产卵繁殖,沿海地区沿存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3200千米,它们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卵地。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了北美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外链条,它们生于淡水,长于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又重返“故乡”。下图为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示意图。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分析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自然原因。

(2)指出弗雷泽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3)棕熊冬眠之前必须储存足够越冬的能量,其主要来源于大马哈鱼。试推测棕熊在河流何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并分析其原因。23、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写出图中①③④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③____,④____。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____(填序号),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图中____(填序号)增强。

(3)拉萨全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题)。A.纬度较低,气温较高B.晴天较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C.海拔高,距离太阳近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小(4)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要说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5)从不同角度例举两种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下面左图为搁浅冰山照片,右图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图中甲地常见苔原景观,乙地常见森林景观。

(1)纽芬兰岛附近形成了著名的渔场;简述其形成过程。

(2)从洋流角度分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详解】

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划分,自然灾害的类型包括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水旱灾害等)、地质地貌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生物灾害(病虫害、鼠灾、物种入侵等)、海洋灾害(海啸、咸潮、风暴潮等),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地面沉降灾害属于地质地貌灾害,不能与地质地貌灾害并列,⑤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2、D【分析】【分析】

【详解】

从②地连接①③④⑤地可看出;从②到①等高线先密后疏,说明坡度上陡下缓,为凹坡,能看到,①正确;从②到③等高线先疏后密,说明坡度上缓下陡,为凸坡,看不到,③错;④位于陡崖以下,看不到,④错;②与⑤之间为山谷,能看到,⑤正确。①⑤能看到,故选D。

【点睛】3、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古生代末期,有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上50%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因此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4、C【分析】【详解】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光热较集中;海拔高,穿过的大气路径短,被削弱的少。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的地区,C正确。海南岛虽然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但是降水多,被削弱的较多,A错误。吐鲁番盆地虽然降水少、晴天多,但是纬度较高,B错误。东北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能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C。

【点睛】

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光热更集中;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过的大气路径越短,被削弱的越少。

2.下垫面因素:不同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

3.气象因素: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4.地势:海拔高,太阳光穿过的大气路径短,被削弱的少。5、C【分析】地球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周长是4万公里,在赤道上随着地球的自转也可日行八万里,诗句是描写赤道。选C正确。6、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北京的昼长判断的知识点。关键是掌握地球上某地的昼夜长短随着季节的变化规律。

【详解】

根据地球上某地的昼长的变化规律;当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越接近6月22日时,北京的昼越长;5月1日、6月1日、7月1日和8月1日比较,7月1日与6月22日日期相差最近,此时北京的白昼时间最长。故选C。

【点睛】

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冬至时,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最大;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北移,昼变长,夜变短,极夜范围缩小至消失,极昼范围扩大;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极昼范围最大;夏至到冬至,昼变短,夜变长,极昼范围缩小至消失,极夜范围扩大。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略

【分析】(1)A处是东非高原;B处是亚马孙平原,学生在纬度接近的A;B两区域看到的自然带分别是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

(2)7月北半球是夏季;旅游途径C→D→A路段,沿途可能看到的现象有印度河流洪水泛滥,南亚地区正值雨季,A对。不经过巴西草原,看不到草木枯黄,B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南移,白昼越来越短,C错。此时该地盛行西南季风,轮船上的旗子飘向东北,D错。

(3)E地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区,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甲,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形成。乙是我国桂林山水,丙是我国黄土高原地貌。【解析】(1)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2)A(3)甲风力侵蚀。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成土母质生物地貌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西南10、略

【分析】【分析】

考查太阳系天体结构;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

【详解】

(1)读图;根据太阳系行星位置关系判断,B表示金星,D表示火星。它们都属于类地行星。

(2)八颗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动;除同向性外,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还具有共面性与近圆性的特征。

(3)H是海王星;距太阳最远的行星,表面温度很低,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会变为寒冷的“冰球”,A对。B错。有质量和体积,可能吸引住一定大气,C错。地球上的水变成冰,体积不会减小,可能增大,D错。

(4)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此图反映出的地球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解析】(1)地球火星类地。

(2)自西向东逆时针共面性近圆性。

(3)A

(4)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当中。

(5)日地距离适中11、略

【分析】【详解】

(1)图示以极点为中心示意图;自转方向逆时针自西向东,此图表示北半球。

(2)图示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是北半球夏至日。

(3)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º相差1小时;图中相邻两条经线间距是45º,相差3小时;A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是0:00,B为早晨6点,D点的时间为9:00。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º-极昼出现的纬度范围;图示北极圈开始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º26ˊ;直射的经线是正午12:00所在经线,即90ºW。

【点睛】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赤道与晨线相交的点是6:00日出时刻,赤道与昏线相交的点是18:00日落时刻;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是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正午时刻;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º-极昼出现的纬度范围。【解析】北夏至日B9时北纬23度26分西经90度12、略

【分析】【分析】

该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及综合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A为山岭,B为山谷。

(2)通过岩层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地质构造类型;A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B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3)背斜谷是外力侵蚀而成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疏松破碎,容易被风力;流水侵蚀成谷地。

【点睛】

背斜谷是外力侵蚀而成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疏松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解析】山岭谷地向斜背斜侵蚀13、略

【分析】【详解】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相比,乙处为上升气流,对应气温较高。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因环流呈现逆时针方向,则该环流位于南半球,洋流③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的西岸,按性质属于寒流。若此环流位于太平洋海域,则洋流③为秘鲁寒流。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乙为海洋,甲为陆地,②表示径流环节,④表示海洋上空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岩浆形成岩浆岩,则丁为岩浆岩,①表示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②指向岩浆,故表示重融再生作用,③指向岩浆岩,故其表示岩浆冷却凝固作用。

【点睛】

地质循环及岩石的转化:

【解析】乙南寒秘鲁寒流径流水汽输送岩浆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冷却凝固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4、×【分析】【分析】

【详解】

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部分称为总星系;它是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构成,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此说法错误。

【点睛】15、√【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红色岩层一般是在气候炎热的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含黄铁矿的黑色页岩一般是在温湿气候下的湖泊;沼泽的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所以该说法正确。

【点睛】16、√【分析】【分析】

【详解】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如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本题说法正确。

【点睛】17、×【分析】【分析】

【详解】

太阳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点睛】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18、×【分析】【分析】

【详解】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称为岩石圈,故错误。

【点睛】19、×【分析】【分析】

【详解】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故错误。

【点睛】20、×【分析】【分析】

【详解】

泥石流发生时会沿河谷向下游流动;速度较快,向河谷下游跑,极易被泥石流掩埋。应向沟谷两侧高处跑。故材料说法错误。

【点睛】21、√【分析】【详解】

在目前人类普遍使用石油和煤作为能源能源使用;这些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太阳能能量大,清洁;无污染的特点是优质的清洁能源,因此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点睛】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在大约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四、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北美西海岸自然环境特征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主要原因是北美西海岸有高大的西北--东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山脉对盛行西风抬升作用强,降水多。冬季高大山脉阻挡了陆北方冷气流侵入,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

(2)图中弗雷泽河位于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应是高山高原气候,降水少,径流的变化主要受冰雪融水量的影响,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高山冰川融水量大,径流量最大;冬季,冰川融化少,径流量小,为枯水期。

(3)棕熊在河流的浅水区、陡坎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主要原因是河流浅水区大马哈鱼游动速度慢,且水域较浅,有利于棕能站在水中捕捉。在陡坎处,大马哈鱼洄游受阻,集聚数量多,容易捕捉。【解析】(1)这里有高大的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山脉;山脉对盛行西风抬升作用强;降水多;冬季高大山脉阻挡了陆地冷气流侵入,气温较高。

(2)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夏季径流量最大;冬季径流量小(为枯水期)。

(3)河流的浅水区、陡坎处。浅水区大马哈鱼游动速度慢,水浅有利于棕熊站在水中捕捉;陡坎处,大马哈鱼洄游受阻,数量多。23、略

【分析】【详解】

(1)若同一水平面气压不等;则等压面发生弯曲,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因此⑤处为低压区,④处为高压区。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则A处气压较B处高。空气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空气冷却,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故A;B两地受热的是B,冷却的是A。

(2)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因此气压相等。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因此⑤气压小于①②③,④气压大于①②③。故气压最高的是④,气压最低的是⑤。

(3)由第一小题可知:A处为高压中心;气流垂直下沉;B处为低压中心,气流垂直上升,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图中热力环流方向为: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B处气流垂直上升,然后在高空气流流向A地上空,最后A处高空气流下沉至A处。

(4)城市工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等排放出大量的热量;同时城市建筑密集,热量难散发,城市建筑材料像沙石、混凝土等的比热容小等原因使得城市气温高于周边郊区,形成热岛,气流上升,图中气流上升的是B,因此A、B中代表城区的是B。

(5)海水的比热容小于陆地,因此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响陆地。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故为白天。【解析】(1)B上升A下沉。

(2)④⑤(3)画图略。(逆时针标注)

(4)BB处空气上升;为市区。

(5)白天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不同辐射的认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及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能力。

(1)

据图示信息;①能量丰富来自太空,判断为太阳辐射;③由地面指向天空,判断其能量来自地面为地面辐射;④由空中指向地面,判断为大气逆辐射。

(2)

据课本知识可知;太阳辐射的大部分能量都能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把地面的热量传给大气,使近地面大气增温。白天多云,云层能反射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也随之减少,故气温比晴天低。

(3)

拉萨日照时间与纬度和气温关系较小;A错误。晴天多,天空少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B错误。青藏高原海拔虽高,与日地距离1.5亿千米相比微不足道,C错误。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时数多,且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D正确。故答案选D。

(4)

由于人们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从而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导致全球变暖。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升高,市民大多开私家车出行,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温室气体,所以鼓励广大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少开私家车或不开车出行才能节能减排;目前的餐饮行业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而一次性筷子是大量砍伐林木加工而成的,世界上森林面积的减少使得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温室效应增强,人们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就能减少林木的砍伐,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解析】(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③⑤

(3)D

(4)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不吸收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却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从而导致地球温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