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语文适应性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刑罚不中,______。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论语》)
(2)______,人亦念其家。______,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
(4)______、千里烟波,______。
(《雨霖铃》)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______,______。
(《逍遥游》)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阿胶是用驴皮煎煮而成,能补血滋阴、润躁止血的佳药,用黄酒烊(yáng)化后食用可养血祛(qū)风,减轻疲劳,早在北魏时期,就被当作朝廷贡品。
B.嫉(jì)恶如仇、自命不凡而又滑稽可笑的堂吉诃德,模仿真正的骑士锄强扶弱,虽然以失败告终,其形象却至今熠(yì)熠生辉。
C.蜚声中外的瓷器发轫(rèn)于郑州,而被喻为“一双巧手塑乾坤,一支触笔映九州”的制瓷人,很多不善言辞,有时甚至显得近乎木讷(nè)。
D.艺术家消弭(mǐ)了直观欲望与主观情绪,利用背景与主体物之间的色彩关系,或清晰呈现物品轮廓,或将其隐匿(nì),在背景中遵循物品的基本形态。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镶嵌着云石围板的紫檀木罗汉床,体现了古人以朴为雅的审美原则,彰显了古人追求的“清雅”品位、古文人推崇的生活景致和精神向往。
B.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结束,卫冕冠军羽生结弦获得金牌,成为自1952年以来,首位连续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选手。
C.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从而提高考试成绩,以此获得家长的认可。
D.在中国人的餐饮中,远不是一个“吃”字能够概括的,它包含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异常丰厚的人文情怀。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1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甲】朱光潜在《论悲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摆脱不开是人生的一大悲剧。”【乙】在对“得”、“达”、“成功”的追求中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太执着、太固执地追求它时,它往往最难获得。这当然不是命运在开玩笑,而是因为过于固执地追求“得”时,我们会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境和冲动所攫取,这种心境和冲动又总是要阻碍我们获得成功。我们愈是得不到,便愈是想得到。于是焦躁、烦闷、不安、憎恨不时地侵蚀我们的心灵,人生在这里便陷入一种痛苦的折磨之中。【丙】因此,要不受“得”之累,就必须放弃对“失”的恐惧,既执著于此中,又超然于此外。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想得透才不致肤浅,想得开方不致狭隘。(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受
B.急功近利
C.侵蚀
D.不致(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甲
B.乙
C.丙下面是记者采访法国某喜剧导演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该导演的回答,补写出记者的提问内容。
记者:(1)______(不超过40个字)
导演:我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
记者:(2)______
(不超过40个字)
导演: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这很神奇,因为总是有意外。我发现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而有些我认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所以,我完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的,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知。下面是冬季奥运会的会徽,请根据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旅次①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②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春
梦
岑
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③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注〕①次:途中止宿的处所。②漫:放纵。③美人:古诗文中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既可指男人也可指女人,既可指容色美丽的人也可指品德美好的人。
(1)这两首诗都选择了______这一核心意象营造诗境。
(2)分析这两首诗前两句抒情方式的差异。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本身的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但是在西方,“反智性论者”和“反理性论者”一方面颇相牵缠,而另一方面又有分别。神学史和哲学史上颇不乏反理性之士,此在西方即所谓徒恃理性不足以认识“上帝”或“真理”。所以一般地说,反理性论者只是对“理性”的使用际限有所保留,并非完全抛弃“理性”。“智性”在通常的用法中则含义较“理性”为广,并可以包括“理性”;反理性论者之不必然为反智性论者,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这两者之间容易牵混不分,则是因为反智论者往往援引反理性者的思想学说以自重。例如尼采、柏格森、詹姆士诸人的反理性论,便常成为政治和社会上反智运动的思想武器。
“反智论”的另一方面则是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我们称他们作“反知识分子”。必须指出,“反知识分子”和“反智性论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只存在于概念上,而在实践中这两者则有时难以分辨。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区别,是因为社会上一般“反知识分子”常常以知识分子为攻击的对象,而不必然要直接触及“智性”的本身,虽则对知识分子的攻击多少也含蕴着对“智性”的否定。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尽量用“反智论者”一词来兼指“反智性论者”和“反知识分子”两者,非十分必要时不再进一步加以区别,以免引起理解上的混乱。
中国政治上的反智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我在本篇中只能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详论且俟将来。首先必须说明,本文虽以讨论反智论为主旨,但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以反智为其最主要的特色。相反地,至少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还可以说是比较尊重智性的。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明、清以八股文取士最受现代人攻击。然而撇开考试的内容不谈,根据学者统计,明初百余年间进士之来自平民家庭(即三代无功名)者高达百分之六十。这样一种长时期吸收知识分子的政治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选自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反智论”相关信息的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反智论”也可以翻译为“反智识主义”。如果要对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研究“反智”现象的学者都觉得是比较困难的。
B.“反智论”这种理论并不只在政治领域才出现,它存在于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果仔细分析,总能找到一些存在的痕迹。
C.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各王朝都在以一定的知识标准选拔人才,这种长期选拔使用知识分子治国的政治传统是独一无二的。
D.“反智论”的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在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这类现象依旧存在于文化之中。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神学和哲学史上的反理性论者部分地认可“理性”,所以他们认为要完美地认识“上帝”或“真理”,只依靠理性是不够的。
B.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还是可以说很尊重智性的,所以作者不认为反智是中国政治传统的最主要特色。
C.“反知识分子”常以知识分子为批评对象,他们在批评中也直接触及了对“智性”的否定,因此,他们也怀有“反智论”的态度。
D.反智论者常常引用反理性者如尼采、柏格森等人的思想学说来抬高自己学说的地位,因此人们难以分清反理性论者和反智性论者。
(3)根据文意,“反智论”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雨
水①
李万华
①昨夜梦得一坡油菜花开,竟是“一气初盈,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在梦中,我以为大地的模样就是这样:金黄,暗藏柔韧的劲道。但是梦中有人说:风吹雨打,花落叶下。
②我在今天的某个时刻想起梦中油菜,便有些恍惚。我分明看见那是一坡一坡的花在梢上驰骋,但我相信别人所言的零落成泥。便是现在,我依旧对自己说:花的尸骨如同花开。
③这之前的某一日,我在老屋檐下闲坐。这是乡下,阳光没有杂质,尚未长出新叶的梨树在院子中央,枝杈如同龟甲兽骨上的笔画。它旁边,一棵沙枣树歪着身子,旧年的妃色果子小如豆粒,果皮上布满黑点。想一想,如果每一种果子都如此闹脾气,不肯掉落,年长日久,果树会成为什么。一只猫咪跑过去,爬上大板夯筑的土墙,又从墙头跃到树枝上,停驻。看上去,它的这一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墙头露出远山一角,清冷的风从屋外榆树的枝子上滑下,近处耍社火的锣鼓节奏铿锵。也有一两声鸦啼,仿佛冬季还未离去。我们喝咸茶,偶尔说话。脑中无舟楫的片刻散漫,清波亮出光斑。其间记忆自在身边游走,觉察时它们已经遥远,并不与我发生多少关联。而在沉默时刻,我总能看见时间踮着脚,小毛贼一样扛着些破烂玩意儿走过。一扭头,我甚至看见多年后我们自身的白骨,在阳光里静坐。它们洁净、温润,泛着光泽,它们完好无损,姿态娴雅,仿佛正在轻颦浅笑。
④现在想起,那一天仿佛来自一个遥远过去,又仿佛取自未来。眼下转瞬即逝,未来遥不可及,过去是什么,一棵沙枣树,抑或只是一场回忆?
⑤然而回忆未必可靠。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一场或许并不存在的相遇被男主人公回忆得历历在目,仿佛它刚刚发生,彼此的气息还没在花园的雕塑下散去,不过被另一个人忘记。如果遗忘表明过去并不存在,那么回忆,是否果真能杜撰出一个过去。
⑥这一日夜间,我听见窗外檐漏,滴答滴答,屋顶积雪正在消融。我有多久不曾见得冰雪融化的样子?旧日那些冰凌挂在屋檐,雪水晶莹,春风沿着河道走过的情景,我并未生疏。一些情景日日重复,回想起来却如同空设,一些情景一旦露面,便被魔术长久定格。小时候接触物事存有局限,不能一一看尽,然而相待之心细腻专注。成年后,时刻穿行,其间柳暗花明,抑或山重水复,我们却已习惯顺水流逝。
⑦其实我并不知这是哪一日的积雪,我从乡下老屋回到小镇,它们已经存在,在楼层背阴的角落,树根,砖瓦的缝隙。它们在那里沉积,并且渐渐瓷实,它们的表面因此变成薄薄冰层,反射光芒,仿佛一些特立独行的人,“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并不依附。
⑧《礼记》说:“始雨水,桃始华。”这节候的物征,本以中原为主。在青藏高原,这一切都将姗姗来迟。
【注】①作者系青海人,在散文集《西风消息》中,她以“立春”“惊蛰”等节气为题写了一系列散文,此为《雨水》篇,有删改。(1)请分析第①段在全文的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尚未长出新叶的梨树在院子中央,枝杈如同龟甲兽骨上的笔画。
②而在沉默时刻,我总能看见时间踮着脚,小毛贼一样扛着些破烂玩意儿走过。
(3)作者擅长运用富有内涵或情感的典型物象,请从文中选取三个物象并结合相关文本,分析其蕴含的内涵或情感。
(4)有人评价李万华的文章“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历程的反观和思索”。本文表达了哪些“反观和思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涉
务
颜之推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今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鉏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垄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岂责具美于六涂哉责:责备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C.肆吏民之上肆:放纵D.皆信僮仆为之信:任凭(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国之用材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所以处于清高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坐死仓猝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莫不震慑,乃谓人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先从正面详列国家所需的六种人才作务实的典范,再从反面历举各种“文学之士”的种种空谈表现,揭示出空谈的弊病和危害,反衬务实的重要性。
B.晋朝南渡之初,士族尚受优待;但其后对士族的监管日趋严厉,官员稍有小人之貌,就严厉惩戒,社会风气得以好转,出现城里城外无人骑马的场景。
C.作者强调务实的根本是重视农事,只有了解农事的艰辛,才能做好其他事务。结尾再次指出过于优闲的生活是空谈的根源,揭示时弊及其危害。
D.本文运用语言既讲究句式整齐,或对偶,或排比,又间用长短参差的散体句,使得文章既有形式之美、气势之强,又自然流畅,气韵生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纵
有
小
人
之
态
皆
可
鞭
杖
肃
督
故
多
见
委
使
盖
用
其
长
也
人
每
不
自
量
举
世
怨
梁
武
帝
父
子
爱
小
人
而
疏
士
大
夫
此
亦
眼
不
能
见
其
睫
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
②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1)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
语•先进》)
(2)子谓公冶长:“可妻①也。虽在缧绁②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③妻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妻:嫁给,给某人做妻子。②缧绁:捆绑犯人用的绳索,指牢狱。③子:这里指女儿。
(1)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为人处世的______的态度。
(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是如何察识学生的。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去年12月以来,“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的青年。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多走两步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支持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
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和解析1.【答案】则民无所错手足;言之必可行也;秦爱纷奢;奈何取之尽锱铢;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念去去;暮霭沉沉楚天阔;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解析】故答案为:
(1)则民无所错手足言之必可行也
(重点字:错)
(2)秦爱纷奢
奈何取之尽锱铢
(重点字:奢、锱、铢)
(3)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意
(重点字:掩)
(4)念去去
暮霭沉沉楚天阔
(重点字:霭)
(5)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重点字:焉)
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琵琶行》中的名句辑录: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答案】D
【解析】A.“润躁止血”的“躁”应为“燥”。
B.“嫉恶如仇”的“嫉”应读“jí”。
C.“喻为”的“喻”应为“誉”。
D.正确。
故选:D。
考查字音和字形。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正误
据“义”记“形”
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意义响应的字“对号入座”。因此,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
如“脉搏”的“搏”字,常与“膊”字混淆。如果明确了“脉搏”是指血脉跳动,是动作场景,而“搏”具“搏动、跳动”的意思,正好可以和“脉搏”的词境相吻合,就会很轻松地记住“脉搏”的“搏”应是动作’“搏”,而不是“胳膊”义的名词“膊”。3.【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彰显了古人追求的‘清雅’品位、古文人推崇的生活景致和精神向往”搭配不当,谓语动词“彰显”与宾语“生活景致”“精神向往”搭配不当,可在“古文人推崇的生活景致和精神向往”前加“反映”,并将其前的顿号改为逗号。
B.成分赘余,“连续蝉联”重复赘余,“蝉联”的意思是“连续不断获得”,“蝉联”本身就包含了“连续”的意思,可删除“连续”。
C.正确。
D.成分残缺,“在中国人的餐饮中,远不是一个‘吃’字能够概括的”主语残缺,这属于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以把“在……中”去掉,让“中国人的餐饮”做句子的主语。
故选: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辨析病句常用方法有:
(1)梳理枝干法。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
(2)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看句子是否合于语言习惯。可与语法分析配合使用。
(3)造句类比法。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比较得出结论。
(4)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得当,句间关系、前后顺序等是否合理。
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例1:他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著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例1中主语“他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著”是抽象事物,与“浮现”不能搭配,可改为“他执著于科研事业的情景……”
例2:这个县的小麦生产,由于改良品种,合理种植,科学管理,长势一直不错。
例2中主语“这个县的小麦生产”与谓语“长势一直不错”不能搭配。“长势良好”的应该是“小麦”,而不是“小麦生产”,可改为“这个县的小麦,由于改良品种……”。
例3:虽然家境贫寒,父母多病,但是学习千万不能荒废。
例3后一分句中主语“学习”与谓语动词“荒废”不能搭配,可改为“……学业千万不能荒废”。
例4:这家电厂的发电量,除了满足本市用电需要外,还不断向周边地区输送。
例4“电”可以“使用”,也可以“输送”;但是,“发电量”既不能“使用”,也不能“输送”。在汉语中,“量”只表示事物的“数量”属性,而不表示事物本身。本句可改为“这家电厂发的电,除了满足……”。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1:市委和市政府责成工作组,务必竭尽全力抢救事故,认真做好善后工作。
例1中“抢救”与“事故”不能搭配,可改为“……务必竭尽全力抢救伤病员,认真……”。
例2:《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例2中“塑造”不能支配“英雄事迹”,错误在于逻辑语义关系违背常规,因为“英雄事迹”是英雄创造出来的,不是别人“塑造”出来的。本句可改为“……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形象”。
例3:中国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水平和风格,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3中“发挥”与“风格”不能搭配,“风格”一般只能与“发扬”搭配。本句的错误在于联合短语作中心语时,其中含有不能与定语配的词,可改为“……发挥了自身的水平……”。
例4:根据客流量日益增加的实际情况,航空公司新近开辟了从上海直达旧金山的航班。
分析:例4中“开辟”与“航班”不能搭配,可改为“……开辟了……航线”。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他本来有充沛的理由把事情推卸得一干二净,是他自己非负担起那一种责任感的。
例1中定语“充沛”不能修饰“理由”,应将“充沛”改为“充分”。
例2:小老头干干巴巴的,精致设计的头发,仍无法将头皮全部遮蔽。
例2中状语“精致”不能修饰“设计”,应将“精致”改为“精心”。
例3:我虽然比您年轻得很,却明白感情用事的严重危害性。
例3中“比您年轻”与“很”不能搭配,应改为“我虽然比您年轻得多……”。
例4:老师问清了原因,沉思了少许,慢慢地踱到我身旁。
分析:例4中“少许”表示数量少,不能与“沉思”搭配,应改为“……沉思了片刻……”。
(四)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1:中国政府在入世谈判过程中以合法手段争取来的正当权利,是保护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宝贵机会。
分析:例1“权利”与“机会”在意义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是保护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有利条件”。
例2: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例2“世界”与“过程”在意义上不能搭配,可改为“世界的发展是……”。
例3: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阶段。
例3“改革和发展”与“阶段”搭配不当,可将“却是”改为“却经历了”。
例4:这个持续了百余年的国际争端至今得不到国际社会应有的、严厉而有效的支持。
例4“争端”与“支持”搭配不当,可将“支持”改为“介入”。
(五)两面对一面
两面词是指本身包含两个意义相反的词素的词语,如成败、升降、好坏、优劣、能否、是否、有没有。
因为他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所以他要求语句的上下文之间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两面词或者语意包含两面的词。
例句:我们能不能培养“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前面有“能不能”表双提,后面与之对应的是单承,前后不一致,导致产生语病。4.【答案】A;B
【解析】(1)A.“我们会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境和冲动所攫取”中“受”与句中的“所”不能搭配,应改为“为……所”,这是表被动关系。B.“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句中说我们过于固执地追求“得”时,就会急于求成,使用正确。C.“侵蚀”,①逐渐侵害使变坏,②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③岩石经自然侵蚀风化,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句中是说“焦躁、烦闷、不安、憎恨”等不良情绪对我们心灵的侵害,使用正确。D.“不致”,不会引起某种后果。句中说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想得透想得开才不会导致肤浅和狭隘,使用正确。
(2)B.“在对‘得’、‘达’、‘成功’的追求中也同样如此……”中“得”“达”“成功”之间的顿号使用不当,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因为有引号、书名号的存在,这些并列关系已经显示得很清楚了,如果加上顿号或书名号,则有一种冗赘的感觉,故标有引号书名号的并列成分间不宜用顿号。
答案:(1)A。
(2)B。
(1)考查词语的运用,考生应关注词语所使用的语境、对象。(2)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考生应关注句子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识记辨析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
一般来说,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例:他三十六七岁距这里二三里这个小孩有四五岁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例:中小学生省市领导城乡交流工农兵调查研究中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小”是极短的并列关系,仅凭读音自然停顿便可区别,故不用顿号。“德”等五个方面看似极短,但是“德育”等的缩略,应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例: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4.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萝卜切得纤细,均匀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例: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例: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8.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例:妈妈经常给我讲她的纺线啊,织布啊,做军鞋啊。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9.同一层次的并列,前几个之间点顿号,后两个之间一般用“和”,顺序不能变。例:A、B、C和D这里有桃树、梨树和杏树。
10.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例: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11、并列的短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我们班里不光有“赖宁”,有“雷锋”,还有“张海迪”呢!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12、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和、及”,还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13、为了强调、突出,即使可用顿号,也应改用逗号,(通过延长停顿来突出强调)例:祖国啊,您伟大,富强!“伟大”“富强”之间本可用顿号,但为了突出、强调,则应改为逗号。5.【答案】导演先生,您拍摄喜剧的初衷是什么?;一些中国导演常说,逗观众发笑是最难的,请问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解析】根据该导演的回答,紧密结合语境,根据问题和回答之间的逻辑关系推断记者的问题,(1)根据“我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是一样的”,应该是记者问导演当初拍摄戏剧的最初想法是什么,(2)根据“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完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的”,应是提出了一个中国导演的观点,观点内容结合“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知”,应是让观众笑是最难的。
答案:
(1)导演先生,您拍摄喜剧的初衷是什么?
(2)一些中国导演常说,逗观众发笑是最难的,请问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考查逻辑推断能力,要根据回答内容准确推断提出的问题。
要紧密结合导演的回答内容来具体分析,注意句子中的“这”之类提示性词语。6.【答案】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标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首先观察会徽的组成,图形由“BEIJING”、“2022”和中国书法“冬”字组成。会徽以汉字“冬”为主题,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然后分析活动的宗旨,把握图形和宗旨之间的契合点。冬奥申委在解读设计理念时说,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运用奥运五环色彩彰显动感、时尚与现代,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实现完美融合。
答案:
“BEIJING”“2022”突出了本次冬奥会的时间和地点;汉字“冬”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展现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冬”字的上半部分展现滑雪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运动员的英姿;整个会徽既表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又展现了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徽标类图文转换题解题方法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7.【答案】梦
【解析】(1)这两首诗都选择“梦”这一核心意象营造诗境。戎诗中“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该句直接写“梦”;而岑诗题目就叫“春梦”,诗中有“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2)首先要读懂这两首诗。“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这两句很明显在写景,天气寒冷,房屋挨着江边,所以对漫流之声听的很清楚,这夜的寒冷,江水之寒给作者的触动更加深刻。这江水触动诗人思乡情。竹的影子投在窗户之上,由于月很皎洁,所以竹影也格外的清晰,月光也透过窗户进入屋内。一切的景显得非常的清冷。这样清冷的景色使得作者在羁旅之中那种思家的愁苦更加浓重了,心绪纷乱。
岑诗侧重即事抒情,前两句“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写的是卧室里昨夜感到有春风悄然吹起,想我的心上人还隔着渺渺湘江水。写梦前之思。昨夜吹进了春风,季节的变换引起了情绪的波澜变化。在这美好的季节,怎能不怀念远方的美人?这里的“美人”“湘江”让人想起了屈原,属于用典。在他的赋中,经常用到“美人”这个词,可以指思念的人,也可以是自己的理想,高尚的人品等等。所以我们不知作者所思为何物,所思为何人,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的空间,使得诗歌的情感不那么明晰,更加显得含蓄委婉蕴藉,意境显得朦胧而高雅。
答案:
(1)梦
(2)2①戎诗以景烘托怀人之情(或“借景抒情”),极写江畔寒气逼人,江水恣意流淌,声声入耳,竹影临窗、乱月穿户,以环境的寒冷、纷乱烘托羁旅之人心境的纷乱,自然引出羁旅之人梦中怀人的诗行。②岑诗侧重即事抒情,写季节的更换引起感情的波动。“美人”“湘江”,用典抒情,不点明所思之人为何人,所处之地为何地,使诗歌意境朦胧,情感含蓄蕴藉。
戎诗赏析: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的“归梦“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第一句里的寒江点出天气的特征和江水的冰冷,近户和漫流声的照应,说明是在江边听着江水声,那么这寒夜寒冷的江水无疑给了诗人一些触动这是一首写在夜里的诗,诗人由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夜中不能寐才会静听水声,也可能半夜醒来深感寒意而说寒江。半夜醒来念及故乡而四顾茫然,万籁寂寂间惟寒江涛涛,诗人也就把对故乡的哀愁和想念寄托给了这江水。月明是月光的意思吧。乱是不是说心里的情绪在起伏。前面的竹影当窗是个幽雅的环境,只是一个乱字把诗人营构的宁静的小窗幽静打破了。也激起情感的一个波澜。后两句是讲思乡之情不受地域的局限,夜来还到又强调了时间,也让这种思乡情突破地理的限制。乱也可以想象成竹影摇乱,也就是说有风,江边很容易有江风的。这样就在静景中有了动态。
可以说明他当时应该在洛阳一带,所以是说思乡之情随他到了洛阳。“归梦不知湖水阔“,这句的湖水阔应是指故乡遥远不可触,“阔别多日““离别多时“阔既指的是湖面宽广,也指与故乡的距离太遥远。以这种远来写“夜来“,表现归乡的念头太强烈太迫切,而使他遥想,使他做起了“归梦“。“归梦“不知道湖水广阔,不知道万水千山的距离是渺茫的,但诗人是知道的,明知道还这么写,明知道不能见还要做“归乡之梦“,这也就是诗人出发思乡之情后的一系列感受。应该说前两句是铺垫的蓄势,借景物抒发心中的忧愁,后两句用想象与拟人的手法传达思乡的愁苦。
岑诗白话译文:
卧室里昨夜感到有春风悄然吹起,想我的心上人还隔着渺渺湘江水。
在枕上那片刻入睡的迷离春梦中,我就走完了去往江南的千里万里
岑诗赏析:
岑参集中,凡怀念朋友的诗篇,每每在题目中明言其人,如《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等皆是。其实这也是古人写诗的通例,不独岑参如此。而此诗却题作《春梦》,很是暧昧。根据诗题,根据诗中“洞房““春风““枕上““春梦“等措辞以及全篇的风格来玩味,它的抒情主人公又似应为女性,是一首传统的闺思诗。
此诗写法独特。洞房忽起春风,极反常。然梦中春风,则合理。梦中千里寻人,可见思念之深切。所谓夜有所梦常因日有所思。因为是梦,所以能片时行尽千里。此所谓“反常合道“之巧思。
诗的前两句写梦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可见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春回大地,风入洞房,该是春色已满人间了吧,可是深居内室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仿佛春天是一下子出现了似的。季节的更换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尤其当寒冷萧索的冬天转到晴和美丽的春天的时候。面对这美好的季节,想到在湘江之滨的美人,相距既远,相会自难,所以更加思念了。
诗的后两句写思后之梦。由于白天的怀想,所以夜眠洞房,因忆成梦。在枕上虽只片刻功夫,而在梦中却已走完去到江南的数千里路程了。用“片时“,正是为了和“数千里“互相对衬。这两句既写出了梦中的迷离惝恍,也暗示出平日的密意深情。换句话说,是用时间的速度和空间的广度,来显示感情的强度和深度。宋晏几道《蝶恋花》云:“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即从此诗化出。在醒时多年无法做到的事,在梦中片时就实现了,虽嫌迷离,终觉美好。很多人都有这种生活经验,诗人在这里对这种经验给予了动人的再现。
(1)本题考查诗歌的对比鉴赏,理解诗歌的意象。要综合全诗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抒情表达方式。首先要明确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即大的方面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然后要熟知常见的间接抒情的抒情手法。
古诗鉴赏一直是我们在平常作业练习和考试中遇到的难题,比分也比较重。
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
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
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二、答题方法
捕捉信息
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
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
三、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言、技巧
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8.【答案】A;D
【解析】(1)B.“‘反智论’这种理论……”中“这种理论”一说错误,文章开头就说“‘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C.“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各王朝都在以一定的知识标准选拔人才,这种长期选拔使用知识分子治国的政治传统是独一无二的”的表达与题干“反智论”无关。D.“在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这类现象依旧存在于文化之中”错误,选项偷换概念,选项误把“这类现象”理解为“反智论”,而文章第一段说的是“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一直是存在的”,可见“反智论”在原文中应为“反智”。
(2)A.“神学和哲学史上的反理性论者部分地认可‘理性’,所以……”错误,选项因果倒置;文章第一段的表述是“神学史和哲学史上颇不乏反理性之士,此在西方即所谓徒恃理性不足以认识‘上帝’或‘真理’.所以一般地说,反理性论者只是对‘理性’的使用际限有所保留,并非完全抛弃‘理性’”。B.“中国的传统政治还是可以说很尊重智性的”错误,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比较尊重智性”是在“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的条件下成立,所以转述为“很尊重智性”是不正确的。C.“他们在批评中也直接触及了对‘智性’的否定”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不必然要直接触及智性的本身”,所以说直接触及了对智性的否定不正确。。
(3)文章开头说“‘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作者称“反智论”是一种态度,这就为“反智论”定了性,接着在第一段中作者还明确地说“不过一般地说,‘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本身的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考生抓住语意和关键词即可确定“一是”后面的内容是第一部分,有“一”自然会有“二”,由此找到第二段,第二段开头说“‘反智论’的另一方面则是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这“另一方面”后的内容则是第二部分。
答案:
(1)A
(2)D
(3)“反智论”一般可以分为互相关涉的两个部分。一是憎恨和怀疑“智性”本身,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另一方面是轻鄙以至敌视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概括。
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方法一:语句摘录法。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方法二:要点归纳法。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方法三:层意合并法。先将文段分层归纳出层意。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9.【答案】(1)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上,写了……内容,表现了……;结构上,根据段落在文中的位置考虑与上下文乃至标题的关系。第一段借助作者的梦境点明文章所写的时节及其特点:一夜花开,雨打花落,因是梦境开篇,从艺术效果上来看,可以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梦中有人说:风吹雨打,花落叶下”自然就引出下文对雨水节气诸种节候物征的深度思考。
(2)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尚未长出新叶的梨树在院子中央,枝杈如同龟甲兽骨上的笔画”,这是一个写景句,所写的对象是“尚未长出新叶的梨树”,作者把没有发芽的梨树枝杈比作“龟甲兽骨上的笔画”,再联系没长出新叶梨树的样子和“龟甲兽骨上的笔画”的形态,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相似点,都是光秃秃的,作者借助比喻的手法,就把树枝光秃秃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再结合第三段所写的乡下生活可知,此处借助对院子中央梨树的描写表现出梨树简约拙扑的美感以及乡下生活的简单澄澈。“而在沉默时刻,我总能看见时间踮着脚,小毛贼一样扛着些破烂玩意儿走过”,这是写作者的感受,作者以“踮着脚”和“扛着些破烂玩意儿走过”来写时间,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时间以人的动作,“踮着脚”写时间流逝的无声无息,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沉默时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扛着些破烂玩意儿走过”写时间对生活的冲刷;“小毛贼一样”,这是使用比喻,“破烂玩意儿”也是使用比喻,把“记忆”比作“破烂玩意儿”,写出了时间偷偷溜走的情态。
(3)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物象的能力。首先理解“物象”这一概念,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然后到文中圈出作者所写的物象,如“油菜花”“沙枣果”“白骨”“积雪”,再结合作者对这些物象的描绘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或内涵。如第一段所写梦中的油菜花,“一气初盈,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接着写“风吹雨打,花落叶下”“我分明看见那是一坡一坡的花在梢上驰骋,但我相信别人所言的零落成泥。便是现在,我依旧对自己说:花的尸骨如同花开”,油菜花从怒放然后到一夜零落成泥,但作者说“花的尸骨如同花开”,这说明生命并未消逝,而是新生命的开始,展示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如第三段所写的“沙枣果”,“旧年的妃色果子小如豆粒,果皮上布满黑点。想一想,如果每一种果子都如此闹脾气,不肯掉落”,去年的果子且其貌不扬,却倔强地生存在枝头,表现顽强的生命力;如第三段最后提到的白骨,“我甚至看见多年后我们自身的白骨,在阳光里静坐。它们洁净、温润,泛着光泽,它们完好无损,姿态娴雅,仿佛正在轻颦浅笑”,表现出对生死淡定、超然的态度;如第七段所写的积雪,“在楼层背阴的角落,树根,砖瓦的缝隙。它们在那里沉积,并且渐渐瓷实,它们的表面因此变成薄薄冰层,反射光芒,仿佛一些特立独行的人,‘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并不依附”,这些积雪保持自我高洁的志向与品行,有自己的处世态度,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据此分析分条作答。
(4)这是探究题,探究的方向指向文章的主旨。考生需要到文中圈出直接表达对生命思考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物象的描述,借助对物象生命状态的描述来分析对生命的思考。如第三段最后“我甚至看见多年后我们自身的白骨,在阳光里静坐。它们洁净、温润,泛着光泽,它们完好无损,姿态娴雅,仿佛正在轻颦浅笑”,这是对生命价值的探求和对死亡的超脱;如第四段“那一天仿佛来自一个遥远过去,又仿佛取自未来。眼下转瞬即逝,未来遥不可及,过去是什么,一棵沙枣树,抑或只是一场回忆”,这是对时光流逝难以把握,未来过去迷茫的感叹;如第六段“小时候接触物事存有局限,不能一一看尽,然而相待之心细腻专注。成年后,时刻穿行,其间柳暗花明,抑或山重水复,我们却已习惯顺水流逝”,这是对幼年和成年对人对事不同态度的思考;如第七段借助对积雪的描写来说明人不应随大流,而应当坚持自我认知,特立独行,“仿佛一些特立独行的人,‘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并不依附”。据此分析分条作答。
答案
(1)①内容上,点明文章所写的时节及其特点:一夜花开,雨打花落;②以梦境开篇,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③引出下文对雨水节气诸种节候物征的深度思考。
(2)①比喻,把未发芽的梨树枝比作“龟甲兽骨上的笔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光秃秃的样子,表现其简约拙扑的美感以及乡下生活的简单澄澈。
②拟人,写时间“踮着脚”,赋其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沉默时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比喻,把“时间”比作“小毛贼”、“记忆”比作“破烂玩意儿”,写出了时间偷偷溜走的情态。
(3)①油菜花:写油菜花怒放而后在一夜风雨后零落成泥依旧美艳如开放,表达对其自我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表现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度思考:生命并未消逝,而是新生命的开始;②沙枣果:去年的果子且其貌不扬,却倔强地生存在枝头,表现顽强的生命力;③白骨:多年后,人的生命终将消逝,但白骨却以优雅的姿态留存,表现对生死淡定、超然的态度;④积雪:有厚实的积淀,冰清玉洁,保持自我高洁的志向与品行,有自己的处世态度,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
(4)①对生命价值的探求以及对死亡的超脱;②乡下闲坐,感悟时光流逝,难以把握,未来和过去都让人迷茫;③幼时与成年后对人对事的不同态度,幼时用心对待和思考所接触的有限人与事,成年后能接触更多人事,却习以为常,表现童真失去的遗憾;④人不应随大流,而应当坚持自我认知,特立独行。
【解析】
(1)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物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
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比如本题,画线句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属于描写性的句子,故一般从修辞、感官、动静、白描等角度作答,本题的两句话主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10.【答案】A;D;B
【解析】(1)A.“责”意思是“要求”。翻译: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要求这六个方面全都做好呢。
(2)D.两个“乃”都是副词,竟,竟然。A.“国之用材”中“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此处的“之”可以解释为“的”,这句话就译为“鸡鸭猪狗的繁殖饲养”,此处的“之”也可以作为代词,复指“鸡豚狗彘之畜”,还可以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这就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之”用法相同,即“畜鸡豚狗彘”,那就翻译为“畜养鸡猪狗等家畜”。无论该句中的“之”作为什么用法,都与前一句“国之用材”中“之”不同。B.“所以处于清高”,“所以”,表原因,……的原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表凭借,用来……的。C.“坐死仓猝者”,“者”,……的人(的情况);“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即“求可使报秦的人”。
(3)B.“社会风气得以好转,出现城里城外无人骑马的场景”错,第三段“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最后一段“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可知江南士族所受的待遇并没有什么变化,出现城里城外无人骑马的场景译为是无中生有。
(4)首先将句子带回原文,结合文意理解大意,这句话是说“纵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态,还可以用鞭杖严厉地监督他们,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在用他们的长处。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子喜欢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毛了”,可以先抓句中的名词和代词,比如“小人之态”“人”“举世”“此”等,然后借助句末语气词“也”和固定句式“此……耳”断开两处,“有”是谓语动词,宾语是“小人之态”,故在“态”后断开,“故”解释为“所以”,一般放在句子开头,应在“故”前断开,“见委使”是被动句,“盖……也”是判断句,“人不自量”的主语是“人”,而后一句的主语是“举世”,故应把两句断开。故答案为: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5)①“则”,是;“兴造之臣”,主管土木建筑的官员;“程功”,计算完成的工作量;“开略”,开创经营;“术”,名词,方法。译为:六是主管土木建筑的官员,用他能估量工程的效率和进度,节约经费开支,谋划有方。
②“凡”,总共;“涉”,经过;“仓廪”,粮仓;“安”,怎么;“轻”,轻视;“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重视;“末业”,古代指手工业、商业。与称为“本业”的农业相对。译为:(粮食)总共要经过几道工序,而后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
【答案】
(1)A
(2)D
(3)B
(4)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5)①六是主管土木建筑的官员,用他能估量工程的效率和进度,节约经费开支,谋划有方。
②(粮食)总共要经过几道工序,而后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
译文:
士君子的处世,贵在能够有益于事物,不能光是高谈阔论,左琴右书,耗费国君主的俸禄官位啊!
国家使用人材,大体不外六个方面:一是朝廷的臣子,取其明白通达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取其治国的谋略,取其品学的博大雅正;二是文史的臣子,用他能撰写典章,不忘先古;三是军旅的臣子,用他能决断有谋,强力能干熟悉军事;四是地方官员,用他能熟悉风土人情,廉洁爱民;五是从事外交活动的官员,用他能掌握形势的变化予以恰当的处置,不辱君命;六是主管土木建筑的官员,用他能估量工程的效率和进度,节约经费开支,谋划有方,这都是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的人所能办到的。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要求这六个方面全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宗旨和要领,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无所惭愧了。
我见到世上的文学之士,评议古今,好似指掌一般非常熟悉,等有所试用,多数不能胜任。处在累代太平之世,不知道有丧乱之祸;身在朝廷之上,不知道有战阵之急;保有俸禄供给,不知道有耕稼之苦;盘踞在吏民头上,不知道有劳役之勤,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和处理政务了。晋朝南渡,对士族优待宽容,因此江南士族中有才干的,就擢升到尚书令、仆射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管理机密要事。其余闲散的文职官员,多数言行迂腐荒诞,虚浮不实,不会处理世务;有了点小过错,又舍不得杖责,因而把他们放在清高的位置上,来给他们护短。至于那些台阁令史、主办监帅、诸王签省,都通晓熟悉官吏的职责,能按时完成当时应该处理好的事情,纵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态,还可以用鞭杖严厉地监督他们,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在用他们的长处。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子喜欢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毛了。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乘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着骑马的士大夫。宣城王很喜欢周弘正,送给他一匹果下马,他常骑着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行为不检点,不约束,率性而为。如果是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们一个个都是细皮嫩肉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经受寒冷或酷热,在突然发生的事变中坐以待毙,往往是由于这个原因。建康令王复,性情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一看见马嘶鸣跳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道:“这是老虎,为什么叫马呢?”当时的风气竟然颓废到这种程度。
古人想要知道农业劳动的艰辛,这大概是使人珍惜粮食、致力于农业劳动的途径吧。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不能相互保全对方。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舂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主持官府工作就不能胜任,治理家事也办不好,这都是优游闲散带来的危害!
(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4)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1.【答案】爱憎分明
【解析】(1)因为冉求帮助季氏搜刮钱财,孔子就不认他为学生,并让别人攻击他;孔子并不因公冶长被关在牢里而看不起他,还把女儿嫁给他,因为“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可见孔子是一个爱憎分明(是非分明、扬善嫉恶)的人。
(2)本题主要从他对待两个学生的态度来分析。如冉求是“孔门十哲”之一,但是孔子并因此而不指出他的过错,可见孔子能全面辩证地考察学生;公冶长虽被囚,孔子却把女儿嫁给他,因为他有美德,可见孔子注重考察学生的品德,如公冶长虽被囚却素有美德。
答案:
(1)爱憎分明(是非分明、扬善嫉恶)
(2)①着重审察品德,如公冶长虽被囚却素有美德。②不能只察看身份贵贱(遭遇荣辱、处境穷达),如公冶长虽是囚犯,但仍有值得赞赏之处(有才能)。③细察言行、动机,如冉求为季氏加税敛财,不合德政,不明是非善恶。④“观过,斯知仁矣”(了解一个人的“过错”,就可知他是否具有仁德了),因为“过错”有真假、大小和主客观原因之分,如公冶长虽被囚,却可能是被人冤枉。⑤全面辩证地考察,如冉求虽然是贤弟子(列于“孔门十哲”),但也有犯错的时候。
参考译文:
(1)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2)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1)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作答时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退学协议书:针对研究生院学员退学及科研经费退还合同3篇
- 2024牛棚养殖场市场拓展与销售渠道建设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合作合同
- 2024年公务员考试五华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度出租车充电桩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面料原产地认证购销合同2篇
- 2025年度在线招聘平台用户隐私保护合同3篇
- 2024版车辆转让协议书范文大全
- 2024版学校食堂综合承包协议模板解析版B版
- 2024版二手房车位买卖协议
-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英文作文范文
- 2024高考英语作文写作方法技巧及复习备考策略指导
- 学术英语(理工类)
- 《婴幼儿生活与安全照护》课程标准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
- (全国通用版)小学英语四大时态综合练习(含答案)
- 唤醒孩子内驱力
- 护理查房动脉导管未闭课件
- 合并报表工作底稿
- 仓库员工绩效考核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