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前预习导学案 预习-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第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前预习导学案 预习-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第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前预习导学案 预习-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第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前预习导学案 预习-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第4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前预习导学案 预习-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预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2.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3.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和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两篇科普短文。二.比较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1.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的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请学生谈谈自己阅读的初步印象。答: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2.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答:明确:《恐龙无处不有》,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是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是“恐龙的灭绝”,说明角度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三.比较说明思路《恐龙无处不有》的说明思路: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这两句话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第二部分为2—7段,介绍恐龙无处不有是因为大陆在漂移。2、3段介绍南极和地球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4、5段写这一发现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考察;6、7段作者思有所获,“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第三部分为8—12段,简明介绍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第四部分为13—15段,再次聚焦南极恐龙和同步测试1.选出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A.追溯(zhuīsù)锵然(qiāngrán)行辈(hángbèi)B.陨石(rǔnshí)斡旋(wòxuán)凫水(fúshuǐ)C.劫难(jiénàn)冗杂(rǒngzá)撺掇(cuānduo)D.潮汐(cháoxī)两栖(liǎngqī)脑畔(nǎopàn)2.下列每组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A.致密羁绊销声匿迹B.携带甜静周而复始C.禇皱怅惘戛然而止D.退色瞳仁人情世故3.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空:(A观测B观察C溶化D熔化E融化)(1)他是一个天文爱好者,每天晚上都用天文望远镜天上星辰的变化。(2)按照老师的要求,小刚每天都拿着放大镜豆芽的生长情况。(3)铁加热至1530℃以上就成铁水,砂糖放在水中就会慢慢,冰雪经阳光照射会渐渐

成水。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作者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课本选的《恐龙无处不有》介绍了恐龙灭绝的过程。《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事理说明文是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的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预习导学案解析版教学目标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2.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3.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和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两篇科普短文。二.比较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1.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的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请学生谈谈自己阅读的初步印象。答: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2.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答:《恐龙无处不有》,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是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是“恐龙的灭绝”,说明角度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三.比较说明思路《恐龙无处不有》的说明思路: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这两句话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第二部分为2—7段,介绍恐龙无处不有是因为大陆在漂移。2、3段介绍南极和地球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4、5段写这一发现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考察;6、7段作者思有所获,“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第三部分为8—12段,简明介绍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第四部分为13—15段,再次聚焦南极恐龙和同步测试1.选出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A.追溯(zhuīsù)锵然(qiāngrán)行辈(hángbèi)B.陨石(rǔnshí)斡旋(wòxuán)凫水(fúshuǐ)C.劫难(jiénàn)冗杂(rǒngzá)撺掇(cuānduo)D.潮汐(cháoxī)两栖(liǎngqī)脑畔(nǎopàn)【答案】B【解析】陨石(yǔnshí)2.下列每组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A.致密羁绊销声匿迹B.携带甜静周而复始C.禇皱怅惘戛然而止D.退色瞳仁人情世故【答案】A【解析】B恬静C褶皱D褪色3.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空:(A观测B观察C溶化D熔化E融化)(1)他是一个天文爱好者,每天晚上都用天文望远镜天上星辰的变化。(2)按照老师的要求,小刚每天都拿着放大镜豆芽的生长情况。(3)铁加热至1530℃以上就成铁水,砂糖放在水中就会慢慢,冰雪经阳光照射会渐渐成水。【答案】(1)A(2)B(3)DCE【解析】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因此,1题选择A,2题选择B。熔化: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溶化:化学用语,指(固体)溶解;融化:指(冰、雪)等变成水。因此,依据词语的含义,3题依次选择DCE。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作者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