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三讲课教案_第1页
论语选读三讲课教案_第2页
论语选读三讲课教案_第3页
论语选读三讲课教案_第4页
论语选读三讲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选读

(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何者谓“礼”?

礼作为一种制度文明,它起源于古老的祭祀习俗,成型于西周初年的周公“制礼作乐。”礼的核心精神是敬,即所谓的“有礼敬人。”这种敬的本质,是对他人人格与尊严的尊重。对他人的人格尊重,体现在与他人交往的行为中。人与他人的交往,须明确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身份定位,相对于他人,自己或为强者,或为弱者。在通常的交往过程中,强者会蔑视弱者,支配弱者,甚至欺凌弱者,并构成对弱者之“辱”。强者对弱者之辱,是造成人与人冲突的根本原因。为了减少社会冲突,先民们发明了礼仪,通过礼仪之敬,来抑制强者对弱者的傲慢,并通过对“知礼”行为正当性的肯定,要求强者要自觉地克制其侮辱和侵犯他人的生命冲动。学会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比自己弱势的人,是全部礼治文明的核心精神。何谓“复礼”?只有理性自我的力量足够大,以致于能够克制住欲望自我力量的泛滥,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复礼”,即按照礼的社会规范行事。

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礼的规范去同他人相处,自己与他人就能够和睦相处,这样以来仁的精神,即关爱和理解他人的精神,就会在你身上展现。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何谓“天下归仁”?

一旦每个人都能够“克己复礼”,人与人就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包容,相互友爱,相互扶助。

这样的社会,也就会成为一个用仁爱的温情铺满的,到处洋溢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每个人都过上“合于美德生活”的美好社会,这就是孔子为我们描绘的“天下归仁”的理想社会。何谓“为仁由己”?虽然“天下归仁”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仁人,这似乎是个遥不可及空中楼阁。但人们完全没有必要坐那儿,等待至圣大贤来拯救。完全可以“为仁由己。”从自己做起,并从当下做起。与古犹太文明的先知崇拜不同,孔子主张我们自己拯救自己。

只要我们真心地向往仁,并致力于去追求仁的人生目标,我们的精神就立刻可以得到安顿,我们的生命就立刻会由于选择了仁的生命目标,而变得有意义。

所以选择仁,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崇高,完全是自己的事情。“四勿”何谓?“克己复礼”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则为“四勿”。即对“非礼”之行为,要做到: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对他人对自己的“非礼”行为,要有足够的宽容,即“勿视”与“勿听”。

孔子教导颜回,这时要学会“勿视”、“勿听”的不介意,以表示对弱者们的宽容。因为作为生活中的强者,也常常遭遇到弱者冒犯的情境,若一味地与弱者计较,甚至抓住弱者冒犯的“无礼”而得理不让人,则缺乏仁者的气度。同时自己对弱者,“非礼”之言与行,都必须力戒。因为对弱者的非礼之言或非礼之行,都必然会对弱者造成伤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