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资料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资料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资料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资料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学习总结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内容索引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调整线索梳理阶段内容原因作用大危机前自由放任政策传统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经济发展但易产生经济危机大危机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大危机爆发,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下的经济发展使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渡过了大危机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美国的成功及各国的形势需要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出现“混合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启示(1)任何一种政策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成不变(2)自由放任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同方式,都不可能彻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1.原因(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原因。(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内在的需要。(3)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求。重点突破2.评价(1)积极方面: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与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的变革互为前提。②经济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与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③自由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史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以协调的一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2)局限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方法探究触类旁通典型例题

(2016·海南高考,22)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答案

1950年1970年

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236.955.12.931.764.7日本26.031.742.33.643.048.4联邦德国10.749.739.63.351.745.0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抓关键: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第二步:逐项分析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从表格中美国服务业比重由55.1到64.7,日本由42.3到48.4,联邦德国由39.6到45.0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均对各国有贡献,故A项正确正确B项美国农业的比重由7.2到2.9,日本由26.0到3.6,联邦德国由10.7到3.3说明各国农业所占比重下降,因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些国家经济总值飞速增加,无法说明农业衰退,故B项错误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不符,故C项错误排除D项由表格中联邦德国工业的比重由49.7到51.7,比第三产业45.0要高,与工业发展滞后不符,故D项错误排除题型解读(1)命题形式:比较型选择题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等放在一起,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等。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点”“本质的相似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比较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2)命题类型: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共同点,称为“求同型”;另一类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不同点,可称为“识异型”。(3)考查能力:主要考查分析、比较、判断历史现象及透过现象看历史本质的能力。解题技巧(1)审读题目类型:首先弄清题意是“求同型”还是“识异型”,运用不同解答思路解答。一般说来,对“求同型”比较选择题,可采用找反例法(也称排除法)来解答,即选项只要不符合比较对象中的任意一个,即可排除,只有都符合的才可以选择;对“识异型”的比较选择题,则要按照题目要求仔细辨别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如例题属于“求同型”,需要运用反例法解答。(2)明确比较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