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32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烧制陶瓷2、含有相同分子数的下列气体中,质量最小的是()A.二氧化碳B.氮气C.氢气D.氧气3、下列化学符号与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A.C12两个氯原子B.Fe2+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C.H22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显-l价D.NO2二氧化氮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4、将下列物质放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等燃烧结束冷却后,在集气瓶内壁会有水珠出现的是()A.烧红的木炭B.燃着的蜡烛C.燃着的铝箔D.燃着的硫粉5、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铜质插头是利用铜的导电性B.钨制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低C.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D.用铁锅炒菜时利用铁的导热性6、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是rm{(}rm{)}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再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B.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再不断滴入稀盐酸C.用rm{pH}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rm{pH}再滴加稀盐酸,rm{pH}逐渐降低,最终小于rm{7}D.向装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7、下列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A.普通玻璃B.铝合金C.塑料D.天然橡胶8、生活中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气球吹大了爆炸C.玻璃破碎D.煤燃烧9、图是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B.该气体能与NaOH发生反应C.该气体极易溶于水D.该气体可能是O2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将红热铁丝插入氧气中,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B.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C.充分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生成黑色物质D.“铜绿”与盐酸混合,得到无色溶液12、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合理的是()

A.苯甲酸溶液的pH大于7

B.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苯甲酸溶液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或碱或碳酸盐反应(其它答案合理均可)反应.

13、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C.2克氢气在20克氧气中点燃后生成20克的水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14、下列变化过程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稀释10%的NaOH和10%的H2SO4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rm{(}rm{)}A.

测稀盐酸的酸碱性B.

稀释浓硫酸C.

加热液体D.

洗涤试管1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则二氧化锰也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17、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A.Na2CO3、NaOH、HCl、Ca(OH)2B.KOH、NaCl、H2SO4、HClC.NaCl、CuSO4、NaOH、H2SO4D.NaOH、KNO3、Na2SO4、HCl18、在焊接铁轨时,人们常将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点燃,由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的铁以熔融态形式流出,让熔融的铁流入铁轨的裂缝,冷却后就将铁轨牢牢的黏结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Fe2O3Al2O3+2Fe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9、有以下几种物质:①二氧化碳②河水③液态氧④铜片⑤硫酸铜⑥冰水共存物。

⑦水银⑧空气,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其中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20、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氧化铜可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

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KClO3质量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①1.2g/②1.2gCuO0.5g③1.2gMnO20.5g(1)表中待测数据为____,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2)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____(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可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3)【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汁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

(4)【反思】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21、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反应前反应后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34.3g32.7g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试回答:

(1)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克.

(2)请你列式计算所取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22、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2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称或符号.

(1)2个氧分子____;(2)2N____;(3)2个亚铁离子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24、量取5mL的液体应用100mL量程的量筒.____(判断对错)25、原子和其离子的电子层数不一定相同____.(判断对错)26、引起水俣病中毒的金属是镉.____.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14分)27、如图是碳酸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宏观;微观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

(1)____

(2)____

(3)____

(4)____.2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分析一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放入烧杯,把60g稀盐酸分三次加入烧杯,使其充分反应(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流程及数据如下(所有实验数据都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不考虑。

H2O和HCl的挥发;操作X包括搅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请回答:

(1)CaCO3中Ca与C的质量比为____;

(2)实验时判断已充分反应的现象是____:其中a为____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

(3)第三次反应过滤后所得溶液的pH____7(填“>”、“<”或“=”);为使该溶液显中性且得到尽可能多的CaCl2,最后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填序号)

A.CaOB.CaCO3C.Ca(OH)2D.CaCl2

(4)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评卷人得分六、探究题(共1题,共3分)29、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______(填“b”;“c”).

(3)从装置A~D中选择:加热KMnO4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应选用图中的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图中的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用装置E排空气收集H2,气体应从导管的______(填“d”、“e”)端进入;若制取O2用F装置排水收集;请将图F补画完整.

(5)图2为制取H2并还原Fe3O4的微型实验装置,针筒与青霉素瓶组合部分相当于图1装置______(填字母);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是______;若现象为______,则气密性良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制陶瓷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2、C【分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分子数相同,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质量最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B.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28;

C.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

D.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

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故相同分子数的下列气体,质量最小的是氢气.

故选:C.3、C【分析】【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D、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氯原子表示为:2Cl,故化学符号与表述的意义不相符.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Fe2+可表示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化学符号与表述的意义不相符.

C、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H22可表示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显-l价;故化学符号与表述的意义相符.

D、NO2可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化学符号与表述的意义不相符.

故选C.4、B【分析】【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燃着的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等燃烧结束冷却后,在集气瓶内壁会有水珠出现,故选项正确.

C;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5、B【分析】【解答】解: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来做插头,故A正确;B、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可用钨制灯丝,故B不正确;

C;金属具有延展性;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金属很好的延展性,故C正确;

D;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铁锅炒菜是利用铁的导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性质决定用途考虑;做导线需要具有导电性;

B;根据金属钨的熔点高进行解答;

C;根据金属具有延展性考虑;

D、根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进行分析判断.6、A【分析】解:rm{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B;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为红色,不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为无色,说明碱性消失,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

C、用rm{pH}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rm{pH}再滴加稀盐酸,rm{pH}逐渐降低,最终小于rm{7}说明碱性消失,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向装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故选A.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钠呈碱性,rm{pH}大于rm{7}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盐酸呈酸性,rm{pH}小于rm{7}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碳酸盐遇酸化气.

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酸碱的性质进行.【解析】rm{A}7、C【分析】【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D;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C.8、D【分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气球吹大了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煤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9、C【分析】【分析】由该实验装置可以看出:该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因此它不会与NaOH反应;该气体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此其密度应大于空气;最后用的是倒扣的漏斗(这个装置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气体被液体迅速吸收而产生倒吸现象)吸收该气体,说明该气体极易溶于水.【解析】【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该气体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故A错;

B;该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因此它不会与NaOH反应,故B错;

C;用倒扣的漏斗(这个装置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气体被液体迅速吸收而产生倒吸现象)吸收该气体;说明该气体极易溶于水,故C正确;

D;氧气不易溶于水;该气体是易溶于水,所以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故D错.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AB【分析】【分析】分析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前由1个C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一个CO分子与由1个N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NO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由2个N原子构成的N2分子和由2个O原子与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N2+2CO2.【解析】【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2CO+2NO═N2+2CO2.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故A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为N2和CO2;两种气体均不是有毒气体,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故B正确;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正确;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AB.11、AB【分析】【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铜绿与盐酸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将红热铁丝插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C;充分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会观察到生成黑色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铜溶液呈蓝色,得到蓝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12、BD【分析】

A;苯甲酸溶液呈酸性所以其溶液的pH小于7.故选项错误;

B;苯甲酸溶液呈酸性;所以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选项正确.

C;苯甲酸溶液呈酸性;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苯甲酸的溶液呈酸性.所以具有酸的共性;因此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或碱或碳酸盐反应(其它答案合理均可)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A;苯甲酸溶液显酸性;它的pH小于7;

B;显酸性的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C;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依据酸的共性分析解答;

13、CD【分析】

A;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A不适合;

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水分子很容易进入醇分子的空隙中,所以体积变小.故B不适合;

C;2克氢气在20克氧气中点燃后生成20克的水;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在此反应中,氧气有剩余.而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氢气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故C适合;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生成物质量=反应物质量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D适合.

故选CD.

【解析】【答案】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据此进行分析选择.

14、BD【分析】解:A;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错误;

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不变,正确;

C、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最开始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不是三种,错误;

D;电解水时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正确;

故选BD.

A;根据酸碱溶液的稀释pH的变化解答;

B;根据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解答;

C;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解答;

D;根据电解水的知识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析】【答案】BD15、AD【分析】解:rm{A}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时;要先用试管取出一定量的稀盐酸,再向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图中会造成浪费;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rm{dfrac{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洗涤试管常用的洗涤工具是试管刷;使用方法是转动或上下移动,移动时不能用力过猛,否则会损坏试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rm{C}.

A;根据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时;要先取样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洗涤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AD}16、AC【分析】【分析】A;根据化合价的特点解答;

B;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解答;

C;根据质量手恒定律解答;

D、根据原子的构成解答.【解析】【解答】解: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正确;

B;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但是二氧化锰不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错误;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正确;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是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例如氢原子不含有中子,错误;

故选AC.17、AC【分析】【分析】A;碳酸钠可以和盐酸生成气体;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剩余的是氢氧化钠

B;虽然硫酸和盐酸能够和氢氧化钾反应;但是没有现象

C;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可以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而生成的氢氧化铜可以溶于稀硫酸;

D、盐酸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没有现象,其它各物质不反应【解析】【解答】解:A;碳酸钠可以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剩余的是氢氧化钠,故A对;

B;虽然硫酸和盐酸能够和氢氧化钾反应;但是它们都没有现象,所以难以区分,故B错;

C;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可以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而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可以溶于稀硫酸,剩余的为氯化钠,故C对;

D;盐酸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没有现象;其它各物质不反应,故D错.

故选AC.18、BD【分析】

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故A错误;

B;在反应中铝与氧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化合价降低,故C错误;

D;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根据物质是否与氧发生了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9、略

【分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根据物质的微粒构成进行相关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河水;空气中都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二氧化碳;冰水共存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都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钢片;水银都是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硫酸铜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的;

河水中含有微量氧气;液态氧是氧气的液体状态,空气中含有氧气,都含有氧分子;

故答案为:②⑧;①⑥;④⑦;⑤;②③⑧.20、略

【分析】【分析】(1)运用催化剂的概念和本题的实验目的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解答.如果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时间小.

(2)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解答.

(3)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4)根据对照试验只有一个变量,这个变量为催化剂的颗粒大小设计对照试验;【解析】【解答】解:

(1)本题的实验目的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所以“待测数据”是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如果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时间小.

(2)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3)【评价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4)①取不同颗粒大小的同一催化剂与氯酸钾以相同质量比充分混合;②分别加热;测定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故答案为:

(1)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小。

(2)加入适量的双氧水;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

(3)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4)①取不同颗粒大小的同一催化剂与氯酸钾以相同质量比充分混合;②分别加热,测定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21、略

【分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氧气的质量确定过氧化氢的质量,从而求得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解析】【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3g-32.7g=1.6g;

(2)设生成1.6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32

x1.6g

x=3.4g

所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10%=34g

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

故答案为:(1)1.6.

(2)34g.22、略

【分析】【解析】【答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23、略

【分析】

(1)氧气是双原子分子,故为2O2.

(2)元素符号前标有数字;只表示微观意义,故答案为2个氮原子.

(3)铁在化合物中有两个价态,+2和+3价,+2价的称为亚铁离子,+3价的称为铁离子,故答案为2Fe2+.

【解析】【答案】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原子或离子个数.

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24、×【分析】【分析】根据“一次,就近”的原则选取量筒,即选取时要注意:一次量完,所量液体体积与量程越近越好.【解析】【解答】解:用量筒量取5mL液体;应选择略大于5mL的量程.用100mL的量筒量取,会因刻度不精确而有误差.所以应选择10mL的量筒,故错误;

故答案为:×25、√【分析】【分析】根据原子变为离子时要得到或失去电子,则电子层数可能发生改变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因金属失电子变为离子;金属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大于离子的电子层数,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变为离子要得到电子,但电子层数不变,即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电子层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故答案为:√.26、×【分析】【分析】根据常见的有害元素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汞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害病之一,因最早发现于水俣湾而得名,而不是金属镉,故错误.

故答案为:×.五、实验题(共2题,共14分)27、略

【分析】【分析】图中表示出:1个碳酸分子分裂出1个C原子;2个H原子、3个O原子;然后2个H、1个O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1个C原子、2个O原子结合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对比图中微粒及物质的变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总结变化的特点或规律.【解析】【解答】解:(1)对比变化前后的分子构成;可发现,碳酸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变化前后分子通过原子的重新组合,结合成新的分子;

故答案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分子;

(2)由碳酸的分子构成:由两个氢原子;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可推断碳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3)对比变化前后的原子;可发现,变化前后C;H、O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故答案为:反应中各原子种类和数目未发生改变;

(4)对比反应前后的物质;可发现,反应前的碳酸反应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故答案为: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8、略

【分析】【分析】(1)依据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分析解答;

(2)依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的现象判断充分反应的问题;根据各步反应消耗碳酸钙的质量分析a的数值,依据最终剩余的固体质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依据第三次加入盐酸后盐酸存在剩余的知识分析溶液的pH;依据消耗盐酸且生成较多氯化钙的知识分析加入的物质情况;

(4)依据数据分析可知20g盐酸能与5g碳酸钙恰好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1)依据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则可知Ca与C的质量比为40:12=10:3;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的现象为有气泡冒出,因此实验时判断已充分反应的现象是不再产生气泡,从第一次加入20g盐酸后固体变为15g,可知每20g盐酸能消耗5g碳酸钙,所以a值应该为15g-5g=10g,第三次加入20g盐酸后剩余固体是7.5g,不是10g-5g=5g,所以剩余的固体即为杂质,所以×100%=62.5%;

(3)由(2)的分析可知完全反应后最终盐酸有剩余,所以溶液呈酸性,pH小于7,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