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西师新版选修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近代化的措施有。
①采用西方机器大生产;发展军事工业②聘请外国专家到埃及讲学和传授技术。
③穆罕默德·阿里垄断国家政权④实行征兵制并按照法国军队模式训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造成这种认识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认为A.信仰得救B.君权神授C.教随国定D.主权在民4、忽必烈即位后进行了政体更新;下列元朝中央机构及其职权连线正确的有()
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②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③御史台——纠察百官④宣政院——行使宰相职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5、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共同区域是A.都诞生于亚洲地区B.都诞生于欧洲地区C.都诞生于美洲地区D.都诞生于非洲地区6、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的思想家是A.斯宾诺莎B.洛克C.孟德斯鸠D.卢梭7、美国内战中;《宅地法》颁布的作用有。
①开发了美国西部地区。
②使林肯政府赢得了西部黑人的支持。
③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④直接导致林肯政府的胜利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③④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8、城市和建筑的规划思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材料中的两座城市为例概括古代东西方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规划理论主要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①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恶想(礼制营建制度的规划)。②以管子和后拥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规划理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故宫在建筑形体尺度上的对比;也体现了封建的伦理原则·《春秋谷果传》中就有了对建筑物装饰色彩的等级划分。从春秋到清代,其间有一些变化颐和园由北面的万寿山和山南的昆明湖组成。乾隆曾展拓湖面东部,使原来正对万寿山中部的东岸线退至山东麓部位,山和湖的关系结合得更加自然。展拓后的昆明湖里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水面辽周,约占全园四分之三。”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加以述:①明清故宫的规划如何体现儒家传统礼制?②颐和园的规划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国)学习;等等。通过改革,现代世俗教育制度出现雏形。由于阿里对埃及现代教育的突出贡献,其被后人称之为埃及“现代教育之父”。——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理由。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概然有任天下之志。十年来海内前清。用李成梁、成继先,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团者,次第遭将刚平之。力年富国,文仓集可变十年,间寺(具部下设机构)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相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二万历十二年籍没张居正家,林连颜多,上日:“张居正钳制言官,蔽赛联聪,专权乱政,周上负思,谋四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刚愎自用,成权震主。身死未,通遭剥夺,并籍其家,子补皆不保云。——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和材料对张居正的评价及依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居正“祸发身后”的原因。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史·张居正传》中尚书李日室等如是评价张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材料二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俭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
——张居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居正的改革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2)张居正生前预料自己的身后毁誉;对此,他报以怎样的态度?
(3)张居正对自己有可能身后毁誉的态度,表明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哪些素质?12、(10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的发展轨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败后,俄国社会掀起了全国性的自我反思浪潮。萨马林认为,农奴制度已经过时,变成了累赘,极大地削弱了俄罗斯社会劳动生产率,人民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力被削弱,因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自由直接有关。卡维林在《关于俄罗斯农民解放的呈文》中指出,农奴制度阻碍了商品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不仅地主和农民,而且同样也使国家出现经济危机。农奴不完全的和平起义逐渐具有越来越大的规模,是一种不祥之兆。他提出三个原则:使农奴摆脱对主人的依附地位;使农民享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和土地;应该给地主补偿。材料二。
农奴制改革后,农村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农村中各种类型的经济已经与资本主义市场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购买和出售土地、劳动工具、生产出的产品,成为覆盖农村的现象;农民大量外出打工,规模远远超过过去。这一经济领域的改革,形成了“链式反应”,引发了俄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俄罗斯历史的转折点。——以上均摘编自李桂英《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民改革研究》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社会对农奴制危害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三个原则”在农奴制改革中的体现。(5分)
(2)据材料二,概括农奴制改革对农村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链式反应”的具体表现。(5分)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对历史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公元前221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天下归于一统。但战国时期七国“诸侯制法,各殊其俗”的风俗状况并未改变。秦始皇在进行政治、经济等改革的同时,注重“匡饬异俗”,试图重建社会文化新秩序。他多次巡行天下,所到之处,往往刻石纪功。石刻文字中有不少关于整饬风俗的内容,如《会稽石刻》满篇都是儒家贞节伦常的说教,主张以儒家倡导的礼教来去除旧俗,整饬社会。在日常行政中,他推行严刑峻法,以立法形式纠肃民风、清除恶俗。通过上述努力,秦始皇“匡饬异俗”,改变了一些陋风恶俗,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摘编自党超《“匡饬异俗”:秦始皇重建社会文化新秩序的举措及其影响》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匡饬异俗”的措施,并分析其特点。(6分)C.[探索历史的奥秘]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星堆文明是由复杂多样的文化因素造成的,其中本土特有的文化传统、信仰观念和社会结构,则是神权古国的主体和根基。三星堆先民具有一种极其普遍而神圣的“眼睛崇拜”观念,是三星堆文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表现出的丰富文化内涵,为我们展示了三星堆时期以“万物有灵观”为核心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面貌。三星堆古国是依靠经常进行祭祀活动,维护着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以祭祀中心为特征的神权国家的。材料二。
三星堆神权古国为突显奇异的观念而营造的大量神器祭器,已大大超过了国家的承受能力,过度的人力物力集中和财富消耗,必然导致经济的崩溃和社会的冲突。这种全靠宗教狂热信仰观念维持的神权古国,越来越经不起社会的发展动荡和新思想、新事物的冲击,最终被十二桥文化取代。——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殿增《三星堆神权古国研究》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三星堆神权古国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作者对三星堆古国消失原因的认识。(4分)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罗马帝国分裂后;欧洲出现了以西方教廷为主流的纵向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和以东方教廷为主流的穹顶集中式教堂,随后演变为成熟的拉丁十字式和希腊十字式。文艺复兴时期,圣彼得大教堂在重建过程中最先选中伯拉孟特的方案——希腊十字式,伯拉孟特的方案使得整个建筑极其雄伟,但是对于功能的考虑较为欠缺。拉斐尔继续建造时,迎合教皇的想法,将设计改为了拉丁十字。米开朗琪罗接手项目后,放弃了拉丁十字的形制,并极大简化了伯拉孟特的集中式的形制。
——摘编自胡启力、聂志勇《浅谈集中式穹顶教堂和纵向式巴西利卡教堂形式》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拉丁十字式和希腊十字式建筑风格分歧的来源。(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技术难题是什么?最终是如何解决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圣彼得大教堂修建过程中两种风格交替与融合的本质。(4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9年6月;四川广汉县委书记常光南随同省领导访问英国。在考察一家公司时,省领导发现,厂长同时担任采购员和技术员,就对常光南说,回去后把你们那里按照这个改一下。常光南回去后,在向阳成立了一个农业公司,管农业,包括种子;防治病害和技术。后来又把供销社作为基础,把街上的商人组织起来,成立商业公司。还把公社的工业组织起来成立了工业公司。三个公司组织起来后,又组织农工商联合总公司。
1980年6月;四川向阳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挂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牌子。事后第三天,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打电话问:“你们广汉是不是有个向阳?”回答:“有。”“是不是把公社牌子换成乡政府了?”“我们搞了一个试点。”“谁叫你们搞的?”“我们自己搞的,我们搞个试点,实验,不行就把它换了。”过了一段时间,全国人大打电话说,公社摘牌这件事请示了中央领导,可以搞试点。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
——摘编自常光南口述、当代口述史丛书编委会编《当代四川要事实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改革的影响。14、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万历后期;昆腔进入北家。沈德符指出:“至今上,始设诸剧于玉熙宫(皇宫),以习外戏,如弋阳;海盐、昆山诸家俱有之,其人员以三百为率。”明末,救国无策的王公戚畹们只能以获取感观上的享受来排遣内心的忧虑和惶恐,纷纷从江南购进家庭戏班,其中田氏昆曲家班名闻京师,将领吴三桂也有昆曲家班。万历后期,昆曲职业戏班在北京的活动记载比较频繁,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北京曲坛形成了“四方歌曲皆宗吴门”之局面。
——摘编自黄振林《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材料二1956年4月;改编后的影曲《十五贯》进京演出之后,出现争演争看的盛况,《十五贯》戏里面的知府况钟重视调查研究,切合当时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实际。“《十五贯》没有从原作之外强加进去一些它原来所无法承受的主题;整理者只是从原作发现了它的积极因素,发掘了它”。5月2日,毛泽东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100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开放,还有几种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摘编自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昆曲进入北京的主要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昆曲进入北京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
(2)围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及毛泽东提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的原因?②国家为贯彻“百花齐放”方针对昆曲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及昆曲《十五贯》演出盛况对昆曲保护的启示?15、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冯如,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从小喜欢制作风筝等玩具,对神话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1901年,他到纽约一家工厂半工半读,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业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业不可。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了当地华侨的大力赞助,1907年,在旧金山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8年,冯如制造出中国第一架飞机。随后,冯如按照原计划将飞机制造公司由美国迁回广州。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冯如被革命当局任命为陆军飞机长,冯如积极为革命军组织飞机侦查队,协助革命军攻打清军。1912年,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改编自刘诗中等《中国历代科技人物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如成功制造飞机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冯如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6题,共12分)16、有史料记载:彼得一世改革时;如果要留胡须就得出钱买留须权,富商溜须每年征税100,官吏每年征税80,农民进城和出城每次征一文,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
结合这段材料评说彼得一世改革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啃蝌蜡(可口可乐)".名字还不是这种饮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子后充盈的气体,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可口可乐又重返中国大地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①明确所选阶段;②指出该阶段对应的历史现象;③全面准确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目标,作出了部署。深刻领会这些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至关重要。
——新华社《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中英比较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然19世纪是个政治上疾风骤雨的时代,但并非所有的政治变革都能被冠以“革命”之类的词汇。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说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究其原因,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政治动荡,并且都以激进和暴力为特征。不过这些革命有很多都失败了,还有很多偏离了人们起初的设想。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变通地理解革命这个词,把那些政治集团快速或者基础性的反常的更替也算进去的话,我们就能发现这个时代有许多非暴力性的政治变革达到了革命性的结果。——摘编自罗伯茨《欧洲史》材料反映了作者对19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8分)22、自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历经反复斗争,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法国人民曾几次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分别称做什么?2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材料论述的是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权,故选B项;A、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2、D【分析】【详解】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采用西方机器大生产,发展军事工业,聘请外国专家到埃及讲学和传授技术,实行征兵制并按照法国军队模式训练,促进了埃及经济、军事近代化,①②④正确,故选D;穆罕默德·阿里垄断国家政权,与促进埃及近代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③,故排除ABC。3、C【分析】【分析】
【详解】
据材料“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宗教改革发生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可知,宗教改革前后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宗教改革强调教随国定,C正确;A、B、D均与材料无关。4、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元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元代宣政院是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务的,故④错误,排除含④的A、C、D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是总领全国军事的;御史台是纠察百官的,故①②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故选B。5、A【分析】【分析】
【详解】
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发源与印度,伊斯兰教发源与阿拉伯半岛,基督教发源于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以上地区都在亚洲,正确答案为A。BCD不符合史实,排除。6、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的思想家是斯宾诺莎。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并论证信仰与思想自由的思想家,他将自由看作是政治的目的,故A项正确;洛克主张分权、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CD项错误。7、C【分析】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成为扭转南北战争形势的关键,排除②④,排除ABD;美国内战中,《宅地法》颁布有利于开发了美国西部地区,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故选①③组合,选C。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8、略
【分析】【详解】
(1)平遥古城:从图片并联系所学可看出南大街为中轴线;实行对称建筑商业街,古城呈现方正形状。欧洲维也纳:观察图片可以看到是以教堂为中心,建筑呈放射状进行扩散;形状不规则。
(2)材料二分别讲述了故宫和颐和园的建设理念。选取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论述,要求考生能根据自己知识的把握找出自己熟悉的进行分析,联系所学内容和材料加以说明。如故宫的建设如何体现儒家礼制。从材料“故宫在建筑形体尺度上的对比,也体现了封建的伦理原则•《春秋谷果传》中就有了对建筑物装饰色彩的等级划分”可以从外部建设和建筑颜色来体现等级划分。从午门到玄武门形成贯通南北的中轴线,采取严格对称的三进院落式布局,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两侧建筑低矮,体现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制序和皇权至上;紫禁城位于全城中心,突出皇权至尊的地位;故宫左是太庙,右是社稷坛,建筑分前朝和内廷两部分,遵循“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等礼制原则;黄色和红色构成北京故宫主色调,四周民居灰色屋瓦的陪衬下,格外耀眼夺目。【解析】(1)平遥古城:中轴对称;方正端庄。
欧洲维也纳:以教堂为中心;放射状蛛网;形状不规则。
(2)①从午门到玄武门形成贯通南北的中轴线,采取严格对称的三进院落式布局,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两侧建筑低矮,体现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制序和皇权至上;紫禁城位于全城中心,突出皇权至尊的地位;故宫左是太庙,右是社稷坛,建筑分前朝和内廷两部分,遵循“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等礼制原则;黄色和红色构成北京故宫主色调,四周民居灰色屋瓦的陪衬下,格外耀眼夺目。②乾隆展拓昆明湖湖面东部使山与湖结合更加自然;运用传统造园手法(借景),以西山群峰为背景,把玉泉山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以西堤柳色遮挡西部围墙,构成山外有山景中有景的幽美意境;园林布局,处处从全局着眼,注意协调山湖、前后山、园内外等各种关系9、略
【分析】(1)从材料“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可以看出是学习西方;“增加现代科学内容”世俗化改革;“增加现代科学内容”可以看出是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此题是小论文性质的问题,此类问题需要先解决的是观点的问题,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解析】(1)特点:学习西方;世俗化,现代化。
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同意前者;理由: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同意后者,理由:宣扬忠君爱国思想,促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评价和依据:材料一:根据材料一“十年来海内前清”和“治绩炳然”可知;材料一对张居正的评价持肯定态度。依据:根据材料“用李成梁;成继先,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团者,次第遭将刚平之”可知,巩固边防,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根据材料“力年富国,文仓集可变十年,间寺(具部下设机构)积金,至四百余万”经济改革,增加政府收入;根据材料“成君德,相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可知,整顿吏治、邮传驿递。材料二:根据材料二“钳制言官,蔽赛联聪,专权乱政,周上负思,谋四不忠”可知,材料二对张居正持否定态度。依据:根据材料“专权乱政谋四不忠刚愎自用,成权震主”可知,材料二认为张居正专权乱政、谋国不忠、威权震主。
(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的改革触动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是专制社会,法律制度不健全(人治而非法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神宗昏庸腐化,废除新法;从个人原因来看,张居正性格刚愎自用。【解析】(1)评价和依据:材料一:肯定。巩固边防;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经济改革,增加政府收入;整顿吏治;邮传驿递。材料二:否定。专权乱政、谋国不忠、威权震主。
(2)原因:改革触动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利益;法律制度不健全(人治而非法治);明神宗昏庸腐化,废除新法;个人性格刚愎自用。11、略
【分析】【详解】
(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一中的“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可知涉及到了军事和政治,再结合所学可知,其改革还有经济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政治上,整顿吏治,颁行考成法,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军事上,实施边防新政,“外示羁縻,内修守备”,使边境相对安定,汉蒙互市活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经济方面,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国家基本掌握了田亩数,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由材料二中的“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再结合所学张居正改革的相关知识可知,面对可以预料的身后事,他毫不退缩,反而加快改革步伐,表现了一个改革者的无畏精神。
(3)张居正对自己有可能身后毁誉的态度,表明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面对改革的阻力,为了国家利益而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的优秀品质。【解析】(1)整顿吏治;颁行考成法,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实施边防新政,“外示羁縻,内修守备”,使边境相对安定,汉蒙互市活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方面,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国家基本掌握了田亩数,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他毫不退缩;反而加快改革步伐,表现了一个改革者的无畏精神。
(3)面对改革的阻力,为了国家利益,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A.本题主要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极大地削弱了俄罗斯社会劳动生产率”“阻碍了商品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奴不完全的和平起义逐渐具有越来越大的规模”分析。第二小问,根据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农村中各种类型的经济已经与资本主义市场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农民大量外出打工”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中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分析。
B.本题考查秦始皇。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刻石纪功”“以立法形式纠肃民风;清除恶俗”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主张以儒家倡导的礼教来去除旧俗,整饬社会”“严刑峻法”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C.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眼睛崇拜”“万物有灵观”“经常进行祭祀活动”概括即可。第(2)问,由材料二中“过度的人力物力集中和财富消耗”“全靠宗教狂热信仰观念维持”“越来越经不起社会的发展动荡和新思想;新事物的冲击”分析。
D.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成就。第(1)问,从“西方教廷”与“东方教廷”得出来源是宗教的分裂。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本质进行分析。【解析】A.(1)认识:农奴制限制人民自由,削弱社会劳动生产率;阻碍经济发展,导致经济危机出现;激化社会矛盾,引发人民起义。(3分)体现: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农民可以赎买份地。(2分)(2)影响:推动了农业生产各要素的商品化;促进农村人口的流动。(2分)表现:政治上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改革司法制度;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西式军事管理体系;教育上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3分)B.(1)原因:顺应时代潮流;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秦始皇的个人才能;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重视人才的任用。(4分,任答4点即可)(2)措施:巡游刻石,宣传风俗;以立法形式移风易俗。(4分)特点:儒法并用。(2分)C.(1)特征:普遍具有“眼睛崇拜”观念;树立了万物有灵的世界观;坚持祭祀至上原则。(6分)(2)认识:社会动荡的影响;新思想、新事物的严重冲击;过分依靠宗教;过度消耗资源。(4分)D.(1)来源:宗教的分裂。(2分)(2)难题:跨度过大又没有立柱支撑。(2分)解决:设计两块半圆形的壳形结构;用辐条状的肋进行加固。(2分)(3)本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与天主教会势力的斗争。(4分)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在向阳成立了一个农业公司;管农业,包括种子;防治病害和技术”“四川向阳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挂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牌子”得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并举;根据“我们搞了一个试点。”“公社摘牌这件事请示了中央领导,可以搞试点”得出群众自发改革与政府支持相结合;还可从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等分析总结。
(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农村地区稳定、为城市全面改革提供借鉴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睛】【解析】(1)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并举;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群众自发改革与政府支持相结合。
(2)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有利于农村地区的稳定;为之后的城市全面改革提供了借鉴。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主要动力:根据“始设诸剧于玉熙宫(皇宫);以习外戏,如弋阳;海盐、昆山诸家俱有之,其人员以三百为率”可知:昆曲满足宫廷娱乐的需要;根据“救国无策的王公戚畹们只能以获取感观上的享受来排遣内心的忧虑和惶恐,纷纷从江南购进家庭戏班,其中田氏昆曲家班名闻京师”可知:上层社会的追捧及排遣需要;根据昆曲的特点分析可知:职业戏班的赢利动机。影响:根据所学注释可知:随着昆曲进京,促进了昆曲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京剧的产生。昆曲进京改变了曲坛的格局,昆腔赢得“官腔”称号;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推动了京剧的产生。
(2)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可从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推动传统文化发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此时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正在进行,所以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保护措施:可从周总理设立北方昆曲剧院及昆曲申遗进行举例:周恩来总理指示成立北方昆曲剧院;将昆曲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列入。启示: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昆曲要有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解析】(1)主要推动力:宫廷的娱乐需要;上层社会的追捧及排遣需要;职业戏班的赢利动机。
影响:昆曲进京改变了曲坛的格局;昆腔赢得“官腔”称号;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推动了京剧的产生。
(2)阐述①。意义: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
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
阐述②:保护措施:周恩来总理指示成立北方昆曲剧院;将昆曲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列入。启示:昆曲要有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15、略
【分析】【详解】
(1)条件:根据材料“冯如从小喜欢制作风筝等玩具;对神话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可得出从小形成的动手能力和对飞天的兴趣;根据材料“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业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业不可”可得出具有较高的机械制造技艺;爱国心的驱使;根据材料“他得到了当地华侨的大力赞助”可得出华侨的大力赞助。
(2)贡献:根据材料“1908年,冯如制造出中国第一架飞机将飞机制造公司由美国迁回广州”可得出推动了中国飞机设计、制造的发展;根据材料“冯如积极为革命军组织飞机侦查队,协助革命军攻打清军”可得出积极投身革命,推动中国近代革命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为后世树立了爱国奉献的良好榜样的角度补充。【解析】(1)条件:从小形成的动手能力和对飞天的兴趣;具有较高的机械制造技艺;华侨的大力赞助;爱国心的驱使。
(2)贡献:推动了中国飞机设计、制造的发展;积极投身革命,推动中国近代革命事业的发展;为后世树立了爱国奉献的良好榜样。三、论述题(共6题,共12分)16、略
【分析】【详解】
材料“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体现的是彼得一世改革用野蛮专制的手段推动俄国的近代化,需要从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方式、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的结论。【解析】自上而下推进,用野蛮专制的改革手段来推进西方文明取向的改革,改革本身有浓厚的封建思维,野蛮专制手段在落后国家也可推进现代化,先进与落后,野蛮与文明的关系有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17、略
【分析】【详解】
首先依据材料“1927年”“1949年”“自此之后的30年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划分出准确的三个阶段。
其次;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又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又再次进入大陆市场的原因;其中,192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相关,1949年的退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相关,1979年后再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和改革开放相关。
最后,在具体阐述的过程中,注意史实表达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通畅性。【解析】三阶段: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49年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978年改革开放根据以上阶段按要求答题。
具体答案: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大地。评价:可口可乐在1978年以后重返中国大地,首先是我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次是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促进了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的往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国内饮料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是个论述题,首先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加以论述。根据材料一“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使因为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取得了共识,才会取得突出的成就,从而说明思想解放,促进了改革开放,因此可以总结出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述可以从改革开放的背景即真开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论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南方谈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华主义等方面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解析】观点: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发展。论证:1978年,关于实践和真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等。(其它言之有理答出3点即可)19、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论题为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论述时,可结合图片中的中国建筑分析得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结合英国的建筑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再联系建筑所反映的国家政体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总结得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解析】示例:论题: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特定的政治关系。
说明: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开始确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国王“统而不治”,但却是国家的元首,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王宫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的地位。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任首相,掌握行政大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的权力受议会的监督控制。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权力中心,体现了民主的政治风格。
总结: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国家历史建筑呈现出的特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20、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题目的要求是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因此可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以来,西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这些内容进行理解概括。如可提炼主题为,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论述时,可先分析19世纪以来政治变革的原因,如工业革命、启蒙思想等。再结合所不这,列举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民主政治变革的具体内容,最后总结概括其影响和反映出的世界发展趋势。【解析】示例一19世纪是政治变革的时代。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
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兴起,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趋于完善。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防止暴力冲突和促进社会稳定。俄国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和巩固统治增强国力,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废除农奴制,极大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走向近代化,并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中国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掀起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中国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快了走向近代民主的步伐。
法国大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持续不断,最终通过1875年宪法,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确立了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使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美洲经过反殖民斗争,部分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也有所发展。
19世纪通过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不断的推动各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示例二政治变革具有多样性。
英国的代议制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18世纪后期以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英国国内各阶层十分重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
美国建立之初;南北经济差异十分明显。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这种差异和矛盾日益突出。南北政治;经济斗争表现为分裂与统一的斗争。
19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变革;既有排除外国势力的斗争,也有国家统一的性质,更有政治民主化的色彩。
中国和日本的政治变革则具有鲜明的反殖民斗争的性质。
示例三非暴力变革可以达到革命的效果。
示例四19世纪是革命的时代,通过暴力革命不断推动政治变革21、略
【分析】【详解】
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中叙述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逐步走向完善的,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政治制度的发展也具有双重性。学生可以就这些角度任意选择一个角度来拟定论题,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安置住房产权分割买卖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承包合同含新能源并网与电力调度4篇
- 2025年度特种货车承包运营合同4篇
- 2025年度危化品车辆物流运输合同4篇
- 2025年度幼儿园教室窗帘安全性与环保性检测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化城市景观承包设计工程合同4篇
- 2024试读生权益保障合同:学生试用条款明细版B版
- 2025年度智能充电桩设备集成采购合同4篇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竹林资源承包与生态旅游开发合同3篇
- 2025年度储藏室租赁与货物出入库管理服务协议3篇
- 2019级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 室内装饰装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洗浴中心活动方案
- 送电线路工程施工流程及组织措施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培训课件
- 韩国文化特征课件
- 抖音认证承诺函
- 清洁剂知识培训课件
- 新技术知识及军事应用教案
- 高等数学(第二版)
- 肺炎喘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