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42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生活用品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羊毛衫B.纯棉内衣C.塑料袋D.木头桌子2、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蒸馏水C.硬水D.生理盐水3、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地滴加水。

B.向一定量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中不断地滴加稀盐酸。

C.向等质量的锌;铁颗粒中分别滴加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D.向t℃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4、小明小红是亲兄妹,小明长得像父亲,小红长得像母亲,他俩染色体的正常来源是()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来自父方的多,来自母方的少C.来自母方的多,来自父方的少D.小明主要来自父方,小红主要来自母方5、生物进化的内因是()A.遗传和变异B.自然选择C.生存斗争D.适者生存6、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需要使用()A.望远镜B.放大镜C.显微镜D.三棱镜7、骨的基本结构包括()A.骨、骨质和骨骼肌B.骨膜、骨质和骨髓C.骨、骨连结和肌肉D.骨、关节和骨骼肌8、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C.可能只有甲烷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9、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给高锰酸钾加热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人体细胞产生的废物可通过不同途径被排出,其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____系统排出体外。少量的尿素、水和无机盐通过____排出体外。人的皮肤大面积烧伤后,虽已治愈,但很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的____被损伤,减少了____的分泌和蒸发。11、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锌和铜的合金——黄铜,外观似黄金但质地坚硬。(提示:ZnCO3ZnO+CO2↑)黄铜是金属材料吗?____(填“是”或“不是”)。12、要使物体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它的速度至少等于____km/s13、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一是原子核的____,二是原子核的____,核潜艇和核动力航母运用的核能是核____。14、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图示为部分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A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关系密切;氯化钠是由____构成的.工业上可用氯化钠生产一种常用的碱,即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这种碱、氯气(Cl2)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图B示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知,这两个反应在微观实质上的共同点是____.15、据报道:近几年有许多重大火灾都是因线路连接处接触不良造成的,教训十分深刻.线路连接处接触不良引起火灾的原因是:当线路连接处接触不良时该处的电阻将____,在该接触处就会产生局部过热升温,接触处的电阻又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从而形成电热的逐步积累和恶性循环,以致引发火灾.16、小李同学暑期在云南腾冲旅游时,从海拔3780米高的高黎贡山峰带了个拧紧盖子的塑料瓶(如图(a)所示)下山,当晚回到海拔1600米的腾冲县城时,发现随身携带塑料瓶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如图(b)所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空气密度____,大气压也随之____;而瓶内气体由于密闭,气压几乎不变,因此是____导致塑料瓶发生如此变化。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7、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评卷人得分四、其他(共1题,共5分)18、(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BC方向拉杠杆,使杠杆平衡,如图1所示.请画出:①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拉力F的示意图;②F的力臂.

(2)如图2所示;开关闭合.①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②用箭头标出图中磁感线的方向.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解答】解:A;羊毛衫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纯棉内衣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塑料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D;木头桌子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2、B【分析】【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本题主要考查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即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题型简单,基础性强.

【解答】解:A;矿泉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一些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蒸馏水看做是纯净的水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硬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一些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正确;

D;生理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B.3、B【分析】【解答】A;加入使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降低;pH减小,但是其pH值不会低于7,故A错误;

B;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会发生变质而生成碳酸钠;所以开始加入稀盐酸时不会产生气体,等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碳酸钠才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因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一开始锌放出氢气的速率快,而最终产生的氢气是铁多而锌少,与图象不一致,故C错误。

D;在不改变温度的前提之下;向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质,是不会继续溶解的,所以溶液的质量也不会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越稀;pH越小进行分析;

B;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会发生变质而生成碳酸钠;可以据此进行分析;

C;根据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因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一开始锌放出氢气的速率快,而最终产生的氢气是铁多而锌少进行解答;

D、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来解答.4、A【分析】【解答】小明小红体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并且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故答案选A。5、A【分析】【解答】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

【分析】生物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前提,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有利变异)生存与不适者(不利变异)被淘汰的结果。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本题可总结为:在自然选择中,遗传变异是基础,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故答案选A。6、C【分析】【解答】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同时血液的颜色稍深,光线稍显弱,低倍镜镜头上的孔较大,通过的光线多,因此此实验适合用低倍镜.

故选:C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7、B【分析】【分析】长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长骨在人体内呈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适于人体的运动.掌握骨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解: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可见B正确;

故选:B8、B【分析】【分析】根据各装置的作用进行分析,①装置可以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酸性气体,浓硫酸是用来吸收水分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二氧化碳.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排除了CO2;装置③增重1.8g,说明生成了1.8g水;装置④增重2.2g,说明生成了2.2g二氧化碳;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碳、氢元素的质量比,进而可以确定气体X的组成.

【解答】A、气体X通过澄清石灰石时无明显变化,说明一定不含二氧化碳,分析正确;B、该气体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装置③增重1.8g,说明生成了1.8g水,1.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8g×1××100%=0.2g;装置④增重2.2g,说明生成了2.2g二氧化碳,碳元素的质量为2.2g××100%=0.6g,气体X中C:H=0.6g:0.2g=3:1;CH4中C:H=12:4=3:1;故X的组成可能是①只有甲烷,②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③可能同时含有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通过以上分析,此项错误,符合题意;

C;通过以上分析,此项分析正确,不合题意;

D;通过以上分析,此项分析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9、C【分析】【分析】根据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分解反应,B错误;

C;给高锰酸钾加热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C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

故选:C.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泌尿皮肤汗腺水分【分析】【解答】由排泄的三条途径可以知道: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②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泌汗液,汗腺烧伤不能排汗散热.因此病人治愈后,仍很怕热.答案为:泌尿;皮肤。

【分析】把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三条途径: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据此可以解答本题.11、是【分析】【解答】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是金属材料。

【分析】该题考查了金属材料及其应用。12、16.7【分析】【解答】第一宇宙速度:v=7.9km/s;它是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备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它是卫星离开地球的最小发射速度.因此;卫星绕地球运行,它发射的时候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7.9km/s,小于11.2km/s;第三宇宙速度:v=16.7km/s,它是卫星挣脱太阳的最小发射速度.所以,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地方去,它的发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16.7km/s.故答案为:16.7

【分析】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最大速度.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时,就脱离地球束缚.第三宇宙速度是物体逃离太阳的最小速度.13、裂变聚变裂变【分析】【解答】获得核能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原子核裂变;二是原子核聚变;

由于核裂变是可控的;故潜艇中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过程中释放核能,再转化成电能和机械能推动潜艇前进的。

故答案为:裂变;聚变;裂变。

【分析】核能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但是又有区别,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提供能量的,对于核聚变过程不可控,如氢弹爆炸就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14、最外层电子数离子2NaCl+2H2O2NaOH+Cl2↑+H2↑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沉淀【分析】【解答】解:(1)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电解氯化钠溶液时,两电极上分别产生氯气和氢气,并在溶液中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

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离子;2NaCl+2H2O2NaOH+Cl2↑+H2↑;

(2)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沉淀;故填: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沉淀.

【分析】(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硝与酸银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沉淀.15、变大变大【分析】【解答】解:(1)线路连接处由于接触不良;电流通过时受到的阻碍作用增大,因此电阻增大;

(2)线路连接处相对于其他地方电阻增大,根据焦耳定律Q=I2Rt;在电流相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产生了更多的热量,因此导致局部温度升高,接触处温度升高,使接触处的电阻进一步变大,产生更多的热量,使温度迅速升高;

温度过高容易引发火灾.

故答案是:变大;变大.

【分析】当线路连接处接触不良时,该处的电阻会增大;由焦耳定律可知接触处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是局部过热,温度升高,从而引发火灾.16、增大(变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