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新课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时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必修_第1页
2019届新课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时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必修_第2页
2019届新课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时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必修_第3页
2019届新课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时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必修_第4页
2019届新课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时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时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标版政治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表现:古老的中华文化经历了辉煌的历程,殷周—春秋战国—秦—汉—

隋唐—宋元明—明清。(2)见证:①

和史书典籍。(3)时代任务: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②

,使中华

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③

相协调,既保持④

,又体现时代性。教材研读汉字去其糟粕现代文明民族性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特点表现独特性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地域性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⑤

特征民族性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区域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⑥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

文化和睦相处;⑦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的积极成分。(2)作用: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⑧

的认同和对⑨

的理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自身文化其他民族文化4.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

的骄傲。各民族文化

、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弘扬各民族文化的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

。民族特性中华民族相互交融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凝聚力5.中华文化的力量(1)表现: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

之中。(2)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

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

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

。凝聚力力量之源

1.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

)

答案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

)

答案

✕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并不影响文化差异性的存在。3.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

(

)

答案

✕文化差异性的存在是海峡两岸进行文化交流的原因。4.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

)

答案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发展,不同地域影响不同文化的发展。5.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

)

答案

✕文化的具体内涵伴随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考点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考点突破1.正确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同点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包容性的关系

特别提醒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典例1

(2013课标Ⅱ,19,4分)《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

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

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

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

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民情,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①正确。在“破冰之旅”时,用该图卷的缩小版促进两岸交

流,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

属感,②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具有相

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排除③。④错在“同一”。变式训练1

(2015福建文综,30,4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

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

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

B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文化的独特性。A与题意无关。材料说的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不是中华文

化多元一体的原因,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自强不息的品格,排除D。故

选B。变式训练2

(2016安徽芜湖一中质检)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

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

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安徽不同区域出现的不同文化,说明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故①正确,入选。安徽的三种文化底蕴

深厚、影响深远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故②正确,入选。③

错在“决定”上。④错在“统一”上。1.巧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

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

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不是说融入其他文明

之中。(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

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借鉴等。(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中的面向世界、博采

众长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体现了文化

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上述三个知识之

间的内在联系,善于运用这三个知识综合论证问题。

典例2

[2013课标Ⅰ,39(1),10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

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

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

的污染。”“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

非简单的拒斥。”“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

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

知识阐明理由。(10分)

答案①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

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

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

不应在正文中收录。②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

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

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

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解析解答本题,一要注意分观点和理由两部分作答,第一部分亮明观点,第二部分说明理由;二要注意只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不可画蛇添

足;三要注意联想,反对收录的理由可由《现代汉语词典》联想到语言文字

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赞成收录的理由可由“西文字母词”联想

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变式训练3

(2016江西吉安一中质检)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

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

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答案

C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京剧的形成是徽剧、秦腔、汉调交融的结果,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兼容性,故选C。这一过程没有时间

的前后跨度,所以不可能呈现源远流长,排除B。此题设问只指向一种文化,

故排除A。文化虽然有着共性,但是文化也包括意识形态的东西,再者文化

由社会经济、政治决定,所以并非所有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排除D。1.认识中华文化的力量(1)对外:中华文化的力量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2)对内: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

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

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3)原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考点三中华文化的力量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发展的主体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典例3

(2016山西大同质检)“自己动手么嗬咳,丰衣足食么嗬咳……”慷

慨激昂的歌词、奋进明快的节奏、雄壮豪迈的曲调,《军民大生产》这首

歌一经问世,便迅速广泛传唱,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斗志。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动力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③优秀文化是克服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④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B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力量。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排除①。文化是精神力量,排除④。通过鼓舞根据地军民的斗志,可见文化的力

量,②③符合题意。变式训练4

(2016山东淄博一中质检)2015年6月以来,国家典籍博物馆陆

续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雕版印刷、古籍装订、剪纸等互动体验公益课程,

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华典籍穿越历史的恒久魅力。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