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北京专用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五说明性文章阅读试题部分讲义_第1页
2019届北京专用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五说明性文章阅读试题部分讲义_第2页
2019届北京专用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五说明性文章阅读试题部分讲义_第3页
2019届北京专用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五说明性文章阅读试题部分讲义_第4页
2019届北京专用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五说明性文章阅读试题部分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说明性文章阅读一、(2018北京,15—17,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成立于1925年,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是中国文化遗

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截至2016年底,故宫文物藏品总数达186万余件。近年来,故宫以丰富

的馆藏资源为基础开展文化普及活动,成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场所。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教

育形式。为了使展览效果最优化,故宫在以往展览的基础上,改变思路,不断创新,开创了文物

藏品①

的新方式:展览不再是对文物进行简单摆放,而是通过文字、颜色、声音、图像等

进行艺术再现;同时,通过图录制作、书籍编写、学术研讨、数字影像辅助导览等方式,让观众

在观展时更好地了解展品的文化内涵。2016年,故宫成立教育中心,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观

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全面、立体地发挥故宫的公共教育功能。在公共教

育中,故宫重视与教育机构合作,采用馆校合作方式开展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

轻松活泼的参与中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A组

2014-2018年北京中考题组五年中考

图1国博接待观众总量统计[材料二]

图2国博接待未成年观众量统计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一座全面系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馆中设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和10多个

不同门类的专题展览,每年还有50余个临时展览,国博已经成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平台。近年来,

国博的展览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观众前来参观。2017年国博接待观众总量达806万人次,其中包括未成年观众139万人次。为了充分发挥国博的公共教育功能,自2012年5月起,国博设立了教

育体验区。目前,围绕“历史与艺术并重”的主题,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群体开发了

“阳光少年”“社会大课堂”“文化博览”三大系列课程,形成了以藏品为基础,以体验为重

要方式的公共教育新模式。国博特别重视与学校合作,例如,为了使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和学校

的教学内容相互补充,采用“双师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方位的认知。[材料三]中国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是一座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

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大型科技教育设施。科技馆以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展

览设计理念开展公共教育,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馆中展品涉及航空、航天、机械、交通、

能源、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纳米科技等众多领域。科技馆在利用展品进行展览教育的同

时,还设置了科普活动室和实验室,配置了计算机、微型机床、3D打印机等近200套不同系列

活动器材和40多套相关的实验仪器,设计了“飞行器的奥秘”“光影探秘”“生命科学俱乐

部”等系列活动,让观众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科学的理解。②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观

者,尤其是青少年。2017年9月1日,科技馆正式启动“馆校结合基地校”项目,为首批200所中小学校提供场馆活动,为创新人才培养、校本课程开发、科技教师培训等提供服务。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①展出和阐明②科普实践活动的这些内容B.①阐释和展示②这些丰富的科普实践活动C.①展示和阐释②这些丰富的科普实践活动D.①阐明和展出②科普实践活动的这些内容2.阅读[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结合这则材料所说明的主要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分)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博物馆开展公共教育的主要方式可以概括为

。(每空限8个字以内)(3分)一、1.答案

C①处后谈到了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文字、颜色、声音、图像等进行艺术再

现”——侧重于“展示”,其二是通过一些辅助导览的方式使观众了解展品的文化内涵——

侧重于“阐释”。阐释:阐述并解释。阐明:讲明白(道理)。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

来。展出:展览出来给人观看。由此不难选择。②处,选项中的“这些”指代前面的“活动”,

应放句首。2.答案

(示例)国博作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接待观众总量虽有波动,但总体增长,而

接待未成年观众量则持续增长。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图表信息和文段信息的能力。由图1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7年国博接待

观众总量虽有波动,但总体增长;由图2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7年国博接待未成年观众量是逐

年增加的。而材料中还谈到了国博是综合性博物馆,是公共教育的重要平台,国博面对青少年

开展了很多教育活动。将图表和材料内容相结合进行概括即可。3.答案

(示例)举办展览开展体验活动馆校合作解析三则材料中,从材料一中提取的信息为:多种形式的展览、馆校合作的方式使青少年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材料二主要讲国博很重视公共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体验课程,并与

学校合作,使青少年对所学知识有全方位的认知。材料三从科技馆的科普实践活动和馆校结

合两方面谈开展的公共教育。因此,可根据题目要求“每空限8个字以内”对三则材料的内容

进行提取、整合、概括。二、(2017北京,11—13,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

太阳能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据推测,太阳的寿命至少还有几十亿年。因此,对于地球上的

人类来说,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利用的常见方式是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光热转换是指将太阳辐射能

(收集收敛)起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热能加以利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太阳能热

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太阳能电池的发明将这一理想变为现

实。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最重要的利用形式之一。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广泛应用在

交通、航天、建筑等领域。尽管太阳能利用会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太阳能取之不竭,又对环境无任何

污染,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截

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统计图[材料二]

风能就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据估算,全球风能约为2.74×1012千瓦,其中可

利用的风能约为2×1010千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要大10倍。目前,风力发电已经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能源消耗的持续上升,

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持续恶化。由此,各国都高度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

源的开发利用。在所有的新能源中,风能是近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2016年,世界风能协会发布全球风电发展报告,用详细数据阐说了近年来风电在全球的显著增

长情况。我国风电事业虽起步较晚,但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迄

今为止,我国已在河北张家口、新疆达坂城、广东南澳等地建成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并且计

划在江苏南通、盐城等地兴建10亿瓦特级风电场。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统计图[材料三]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这个涨落过程不断重复,永不

停息,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海水的潮汐运动有着巨大的能量。潮汐能的利用和太阳能、风能一样,对环境没有污染。于是,在水力发电的基础上,人们又将潮

汐能用于发电。据初步统计,全球海洋中可开采利用的潮汐能约为6.4×107千瓦。我国位于亚

洲的东部,濒临太平洋,海岸线长且港湾交错,②

(蕴含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潮汐能

源。据普查,如果我国沿海可开发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的话,年发电量将达到600亿~800亿千

瓦时,相当于现在全国发电总量的7%~8%。我国潮汐能资源丰富的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省,都拥有建万千瓦级以上潮汐电站的良

好条件,如杭州湾潮汐电站方案,计划装机容量4.72×106千瓦,年发电量130亿千瓦时以上。此

外,英国、美国、阿根廷、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也都有各自的潮汐发电计划。1.三则材料中两个加点字的注音和在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阐说(chǎn)

濒临(pín)①收集②蕴含B.阐说(chǎn)

濒临(bīn)①收集②蕴藏C.阐说(shàn)

濒临(bīn)①收敛②蕴含D.阐说(shàn)

濒临(pín)①收敛②蕴藏2.相对于石油、煤炭这些常规能源而言,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被称为新能源。请你结合

上述三则材料,解释什么是“新能源”。(4分)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统计图,结合这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你对“新能源”的利用作

出的判断是

(用一个四字词语表述)。(3分)二、1.答案

B本题既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又涉及近义词辨析。正确读音:阐(chǎn)说、濒(bīn)临。近义词辨析:(1)“收敛”既指(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也指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收

集”则有“使聚集在一起”之意。该处是指将太阳辐射能聚集起来转化为热能,应使用“收

集”。(2)“蕴含”指包含,“蕴藏”指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该处是指潮汐能隐藏在我国

沿海地区,使用“蕴藏”恰当。2.答案新能源是指取之不尽,对环境没有污染,前景发展良好的新兴能源。解析本题要求给“新能源”下定义。应先提取信息,归纳其特点,最后整合成单句作答。信

息:“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取之不竭,又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材

料一);“潮汐能的利用和太阳能、风能一样,对环境没有污染”(材料三)。特点:取之不竭、用

之不尽,对环境无污染。3.答案

(示例1)快速增长(或:稳定增长)(示例2)前景良好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材料内容并精练表达的能力。首先,要学会阅读统计图,重点关注统计图

的名称。材料一中的是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统计图,材料二中的是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统计图。其次,要学会阅读图中的数据。从第一幅统计图可以看出:累计装机容量随着年份逐

渐增长,新增装机容量除2014年有所下降外,也在逐渐增长。从第二幅统计图可以看出:全球风

电累计装机容量随着年份逐渐增长。最后,整合两则材料的信息可知对新能源的利用在“快

速增长”。三、(2016北京,14—17,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材料一]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他们相互影

响,并接受昆曲和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就是在这样的融

合、演变和发展中京剧逐渐形成。在京剧发展的历程中,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员。早期有

“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光绪年间,有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之后,又

有“武生泰斗”杨小楼,“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等,可谓①

。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

京剧推向新的高度。二十世纪初,京剧进入繁荣期,出现了②

的繁盛局面。旦行有

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生行有余(叔岩)派、马(连良)派,净行有金

(少山)派、郝(寿臣)派……京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堪称“国粹”,并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二]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创立了“梅派”艺术,在唱腔、念白、表演等各个方面都有独到造诣。梅兰芳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颖的唱腔,因

其所创唱腔符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以情带声,深受观众喜爱。梅兰芳的念白,是艺术化的生活语

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无论韵白还是京白,他都注意清晰动听和情感真实。在表演上,梅兰

芳借用了昆曲的表情、身段和步法,丰富了京剧的舞台表现力。在《霸王别姬》《贵妃醉

酒》《宇宙锋》等剧目中,他通过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塑造出许多完美的舞台形

象。梅兰芳尤其注重手的艺术表现。过去老一辈的旦角表演,都较少露出手来。梅兰芳在所

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露手表演,通过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

怒、哀、乐的复杂情感。他曾经创造、发展了许多手势,这些手势都是结合角色的思想感情

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梅兰芳生前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是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的艺术家。1.在[材料一]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人才云集百家争鸣B.人才云集流派纷呈C.名家辈出百家争鸣D.名家辈出流派纷呈2.下面是梅兰芳纪念馆中的“兰花指”展板。结合[材料二],请你说出纪念馆布置这块展板的

目的是什么。(3分)

3.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无论是国粹京剧,还是梅派艺术,都是在①

和②

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的。(每空限2个字)(2分)4.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下面两幅图片是虞姬在听到楚歌后使用的手势。请你

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简要说明梅兰芳使用这两个手势共同表达了虞姬怎样的情感。(4分)[链接材料]项王①军壁垓下②,兵少食尽,汉军③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④,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⑤;骏马名骓⑥,常

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⑦。骓不逝兮可奈

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⑧!”歌数阕⑨,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

①项王:指西楚霸王项羽。②垓下:地名。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在此决战。③汉军:指刘邦的军队。④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夜晚听到汉军在四面都唱起了楚

歌。⑤幸从:受到宠爱而跟随在身边。⑥骓:念zhuī。⑦逝:奔驰。⑧奈若何:(我)将你怎么安

排啊!⑨歌数阕:连唱几遍。三、1.答案

D“人才云集”指人才像云一样从各处聚集在一起。“名家辈出”形容有特殊贡

献的著名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自由争论。“流派纷呈”形

容不同的流派纷纷呈现。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第①空是对前文所列举的众多名家的总结,所以

选“名家辈出”;第②空所在句是总领句,引出后文对众多流派的列举,所以选“流派纷呈”。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语境,①处的上文介绍了很多优秀演员姓名进而体现人才不

断涌现,所以选择“名家辈出”;②处的下文具体介绍了很多京剧流派,所以用“流派纷呈”。2.答案

(示例)布置这块展板是为了直观地介绍梅兰芳的表演手势。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梅兰

芳创造、发展了大量的表演手势。这块展板可以帮助观众认识这些手势是梅派艺术的重要

体现,是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重要贡献。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图片和材料二。读图可知,图片中主要展示了各种类型的兰花指。再

从材料二中提取有关“兰花指”的信息,主要有三个方面:梅兰芳的新戏和他所整理的传统剧

目中有大量的露手表演;他通过不同手势表达喜、怒、哀、乐;他创造、发展了许多手势,这些

手势都是结合角色的情感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梅兰芳在这三方面的突破和贡献都可以说是纪念馆布置这块展板的目的。解题关键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片,了解图片是对兰花指的介绍;其次再读材料二,提取与兰花指

有关的信息;最后建立图片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3.答案①传承②创新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再进行对比提炼。材料一中提到:

“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京剧

推向新的高度。”这句话强调了“传承”“创新”两个词语。材料二中写道:“梅兰芳在继

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颖的唱腔……”也强调了“继承”和“创造”。对比两

则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审题技巧题干要求“综合”两则材料,也就是说要对两则材料进行对比。另外“无论”

“还是”两个词语连接了“京剧”和“梅派艺术”,所以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4.答案

(示例)链接材料有“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有美人名

虞,常幸从”的描述。据此判断在项王兵败被围时,随行的虞姬听到楚歌后内心充满不安、忧

虑和惊惧。梅兰芳使用“双翘”“翻莲”这两种手势,就是为了表达虞姬这种复杂的情感。解析题干指出这两幅图片是虞姬在听到楚歌后使用的手势,所以应在通读链接材料的基础

上,重点关注项王所吟诗句的含意。诗中“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两句反映出项

王的惋惜和遗憾,此时“美人和之”,体现了虞姬与项王生死相随的决心。解题关键此题中的链接材料是文言文,在阅读、翻译时要注意分析虞姬在听到楚歌后的情

感,并与兰花指所表达的情感建立联系。四、(2015北京,15—17,8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分东、中、西三条线

路。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通水,以南方充盈之水①

(滋润滋

养)北方干渴大地的梦想已经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

效益。以中线一期工程为例,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多个大中城市,每年可输

送的调水量达95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1/6,直接受益人口达6000万。根据需要,后期将

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减少地下水开采,使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以缓解。随着受水区水资源生

态的改善,影响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将逐步消除,从而为这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

和空间。[材料二]2014年12月27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年均为北京送水12.4亿立方

米,供水范围达6000平方公里,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城市供水保证率将由75%提高到95%。此

外,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不仅减少北京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的出水量,还可将富余来水调入密

云水库存蓄,大大加强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关闭大部分自

备井,通过天然和人工②

(回填回补),有效遏制地下水水位的大幅下降。同时,部分来水还可向首都的河湖补充清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

应填

。(2分)2.请你根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2分)3.下列三个选项,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4

分)【甲】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乙】南水北调工程未来将产生更好效益【丙】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四、1.答案①滋润②回补解析①“滋养”指供给养分,补养。“滋润”指增添水分,使不干燥。结合上下文,应该使

“北方干渴大地”不干燥,所以应用“滋润”。②固态物质一般用“填”,而液态物质一般用

“补”。根据文段内容,应选择“回补”。2.答案

(示例)示意图显示,从丹江口水库到北京的输水总干渠全长为1277公里,这可以说明

中线一期工程“输送的距离长”;示意图还显示,干渠流经南阳、郑州、石家庄等多座城市,这

可以说明中线一期工程“沿线经过多个大中城市”。解析这道题是图文结合题。可以结合示意图对材料一中“输送的距离长”和“沿线经过

多个大中城市”进行具体说明。3.答案乙解析材料一说明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及通水后将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

效益。材料二说明了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将实现上述效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的内容是

南水北调工程未来将产生更好的效益。五、(2014北京,15—17,11分)阅读《宜居城市》,完成1—3题。宜居城市①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一座适宜居住的城市,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近年来,

为了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些国际组织经常举办评选宜居城市的活动,评选出来的宜居城

市各具特色。②一般来说,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这样一些共同特点。③首先,宜居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加拿大的重要港口城市多伦多,被人们认为是最适合

人类居住的地方。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天花木欣欣向荣,夏季海滩阳光灿烂,深秋树木艳

丽多彩,冬日冰雪充满神奇。法国南部的小镇普罗旺斯,蓝天澄澈,空气新鲜。每到七八月间,

紫色的薰衣草装饰着翠绿的山谷,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整个小镇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一座具

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可以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每时每刻都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温馨和惬

意。④其次,宜居城市具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位于美丽的多瑙河畔。维也纳老

城保存着大量巴洛克式、哥特式、罗马式建筑,这些建筑内部的卫生设备、供水、供暖、排污系统等都在不断地更新改建,但其外部却始终保持原样。虽然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那些被

破坏的建筑也仍然按照原样进行修复或重建。维也纳的新建筑则集中在老城之外,现代气息

浓厚。这样的规划,使这座城市兼具古典与现代气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北方威尼

斯”之称,是一个地少人稠的城市。但是,与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不同,阿姆斯特丹的

城市交通网覆盖面广,发达高效,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这样的城市,为居住在这里的

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⑤第三,宜居城市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工业重镇,但同时又是一个具有

浓郁文化气息的城市。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建筑宏伟,收藏着数量众多的艺术精品。维多利

亚艺术中心为人们提供了芭蕾舞、戏剧、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世界级演出。值得一提的是,

墨尔本拥有全澳洲唯一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墨尔本皇家展览馆,它和著名的圣保罗

教堂、弗林德斯街火车站等共同显示出这座城市辉煌的人文历史,令人驻足赞叹。墨尔本还

以时装、美食、娱乐及体育活动著称。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得到了精神上

的愉悦和满足。⑥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以舒适、惬意的享受;合理的城市规划,给人以有序、便利的感觉;浓厚的艺术氛围、丰富的文化浸染,让人们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

人们舒心、安心、放心。这样的城市就是宜居城市。1.读完这篇文章,说说你对宜居城市有了哪些了解。(3分)2.根据第④段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应填写的语句是

。(只填序号)(2分)[甲]规划合理,再加之治安稳定,供给充足[乙]治安稳定,供给充足,再加之规划合理3.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对宜居城市的说明,谈谈你怎样看待汽车与宜居城市之间的关系。(6分)[材料一]早期的城市,没有汽车,街道的宽度适合马车与行人的出行,人们有步行的空间,人是城市的主

人。汽车的出现,既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又促进经济发展。于是,人们大力发展汽车工业,还

修建了快速路、主干路、支路等不同等级的道路。汽车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城市。[材料二]英国伦敦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采取的措施有:开车进城要收费;动员社会知名人士徒步、骑车或乘坐公交车出行,因为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大;动员中小学生劝说家长不要开车送自己上学,

并展开评比。仅几年时间,伦敦的出行情况就有了明显改变,虽然汽车保有量在增长,但汽车的

出行量却没有增长。五、1.答案①风景如画,空气新鲜,生态环境良好。②规划合理,交通便捷,生活环境良好。③各种

活动丰富,蕴含人文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宜居城市”。第②—

⑤段介绍了宜居城市的共同特点: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具有浓厚的文化

氛围。第⑥段总结了宜居城市给人们带来的好处。2.答案

[甲]解析第④段先以维也纳为例介绍了维也纳老城和新建筑的合理规划;然后又以阿姆斯特丹

为例介绍了它的交通规划合理,使人们出行方便快捷。所以,本段主要介绍的是宜居城市具有

合理的城市规划。画线处位于第④段段尾,起到总结的作用。所以,根据本段主要内容应先说

“规划合理”,再提“治安稳定,供给充足”。3.答案要点:①汽车给人们带来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让人们享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②

汽车的过快增长造成道路拥堵、空气质量下降,使城市居住环境受到影响。③要处理好汽车

发展与城市宜居之间的关系,彰显宜居城市以人为本的特点。解析

材料一第二句介绍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促进了经济发展。第三句介绍发展汽

车工业,需要修建不同等级的道路。结合文章第④段可以看出汽车的出现带来了便利,但也需

要城市合理的规划。材料二则主要介绍伦敦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文

章第③段可以看出汽车的尾气影响到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只有治理才有助于宜居城市的建

设。一、(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7—20,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在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

有艳丽的色彩,然而却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它是从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

发掘出来的,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龙”说明中华民族在形成初期,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图腾,是一个民族认定的

标志。古时候,各个民族都会选取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作为图腾,以它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和

希望。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

造出来的。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比如,群山连

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

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自由飞翔,像鱼一样可以在水

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因此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渐渐形成了驼

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B组

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之兽、万能之神。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不少建筑物和生活

用品,都以龙作为装饰,人们把它雕在房椽上、桥梁上、舟船上,刻在胡琴上、拐杖上、刀剑

上。节日里或庆典上,舞龙是最隆重的活动。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也被称作“望子成

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等带有“龙”字的

词语,都表示赞颂或祝福。“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在世代咏唱。“中华第一龙”的发现,再次证明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人是龙的传

人。1.请你为文章加上标题。(1分)2.文中所写的“中华第一龙”是从哪里发掘出来的?请你用最简练的词语说明它的特点。(3分)3.请你写出我们祖先在自己的图腾龙的身上寄托着怎样的希望。(不超过10个字,2分)4.第5自然段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龙在我们民族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在说明

。(1分)一、1.答案中华第一龙解析说明性文章的标题一般点明说明对象,或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高度概括说明的内

容。2.答案从河南省濮阳市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没有艳丽的色彩历史悠久解析文章第1自然段交代了“中华第一龙”发掘的地点和其具体特征,阅读第1自然段提取

信息即可。3.答案希望自己是万能的。解析文章第3自然段介绍了图腾龙的形象是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第4自然段具体介

绍了祖先所设计的图腾龙各个部位的由来,最后一句“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

万能之神”强调了龙的万能。由此可见,祖先希望自己是万能的。4.答案我们的民族在传承龙的文化解析文章第5自然段介绍“不少建筑物和生活用品,都以龙作为装饰”,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常借用带“龙”的词语表达“赞颂或祝福”,带“龙”的歌曲也表达了民族的豪情,由此可见

我们对龙文化的传承。二、(2018重庆A卷,18—21,18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4题。如何成为一个“学霸”“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

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

法。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

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

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

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

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

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

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

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

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

忆能力。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

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

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

固作用。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

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

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

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

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

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

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

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

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

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

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选自《百科知识》2014.09A,有删改)[链接材料1]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资料,为方

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

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结起来。[链接材料2]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6:40—7:00起床7:00—7:10背诵一篇英语短文7:10—7:30早餐7:30—7:50识记十个英语单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7:50—12:00上课12:10—12:20学习英语语法12:20—12:40午餐12:40—12:50背诵一首古诗词12:50—14:00午休14:00—14:20阅读名著片段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2.“链接材料1”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指出其相同点和不

同点。(4分)3.阅读“链接材料2”,具体分析学霸何晓羽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5分)4.老师要求背诵《桃花源记》,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结合

《桃花源记》的内容作简要阐述。(6分)二、1.答案

D本题考查辨析文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中找

到每一个选项的具体位置并进行比对。D.其表述在原文第六段,由“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

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

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可知,“交叉学习法是在思维转换中对知识进行明

确区分”,选项“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的表述有误。2.答案

(4分)心理意象法(1分)。相同点: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1

分)。不同点:心理意象法建立联系的事物范围很广(1分);而罗马房间记忆法建立联系的事物

仅限于房间中的事物(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概括与分析能力。细读“链接材料1”的内容,“罗马房

间记忆法”的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

活环境联结起来”。再结合选文看,与选文“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

场景联系起来”说法一致。进而可以判断出是“心理意象法”。最后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可

知,其相同点是都要建立联系,不同点在于“心理意象法”提到“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说明该方法建立联系的事物范围很广;“罗马房间

记忆法”提到“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说明该方法建立联系的事物仅限

于房间中的事物。3.答案

(5分)①分散学习法(1分),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3个10分钟和2个20分钟的时

间来分散学习语文、英语、数学(1分);②交叉学习法(1分),利用早餐后的20分钟,交叉学习了

英语和数学(1分);③习题检测法(1分),挑战数学错题(1分)。(意合即可,每点2分,答到3点5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与探究的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何晓羽的作息时间表。其

作息时间表上按时间段进行学习规划,与原文“分散学习法”当中“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

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相对应,所以何晓羽用了“分散学习法”。7:30—7:50时

间段做了两件事,和原文“交叉学习法”中的“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

进行穿插练习”相对应,所以何晓羽用了“交叉学习法”。从时间表里看到何晓羽“挑战一

道数学易错题”与原文“习题检测法”里的“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相对应,所以何晓羽

用了“习题检测法”。4.答案

(6分)①详尽发问法(1分)。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桃花源记》的结构、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2分)。②心理意向法(1分)。想象自己是“桃花

源”的游人,将游人的行踪变成一幅幅图画(或变成一个游人探险的故事),把内容串联起来(2

分)。③分散学习法(1分)。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背诵(2分)。(意

合即可,每点3分,只需答2点)解析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的能力。题目要求推荐背诵《桃花源记》的方法,首先要分析文章

中适合背诵课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详尽发问法、心理意象法、分散学习法。然后针对每一

种方法的特点,结合文言文《桃花源记》的文章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三、(2018天津,6—8,6分)阅读《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一文,回答1—3题。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严毅梅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此,从

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

的起源和演化。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

语言造成影响。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

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

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

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

量和位置决定的。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

复杂的声调。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与干

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因而声调多变

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则习惯了普通话的4

个声调。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这也就

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

的声调。(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1.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B.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C.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D.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列数字)B.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举例子)C.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下定义)D.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作比

较)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B.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因此

可以删去。C.第④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研究成果。三、1.答案

C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①段,由人们觉得好奇的两个问题引出了科学

家们的研究结果,即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第②段,举例说明气候影响了语言的

形成和演化。第③段,阐述声带的发声原理以及影响声调的因素有哪些。第④段,进一步举例

说明干燥气候与湿润气候对声带和声调的不同影响。第⑤段,用埃弗雷特的观点进行总结,即

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由此可见,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气候可能影响语

言的形成和演化。2.答案

C本题考查判断说明方法的能力。此句只是解释说明,没有使用下定义的说明方

法。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做概括说明的方法。区别下定义作诠释内容上只能对所说明事物的概念内涵加以解释;必须

揭示事物全部的内涵或本质特征,使它与别的

事物严格地区别开来。既可解释说明事物的概念内涵,又可解释事

例;不要求完整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一般格式:“什么是什么”“什么叫什么”或

“什么称什么”。句式特点因文而异,机动灵活。语言上必须简明扼要、平实准确,对说明对象的性质

与特点做概括说明,一般不运用生动的描写或

修辞。较自由灵活。易错警示

下定义与作诠释3.答案

B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阐释影响声调的因素,进而引出下文气候对声

带、声调的影响,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有关联,不能删掉。四、(2018湖北黄冈,17—18,4分)阅读下则说明文,完成1—2题。汽车上的光学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科学,它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最近,我观察了各

式各样的汽车,发现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②例如,汽车的头灯总是安装在汽车前部靠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安装在车顶上。依我们看来,

安装在车顶上照射的范围会更广些,更可行些。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觉得头灯靠近地面更有道

理。③一般说来,汽车头灯是为晚上照明用的。安装得低一些,在经过崎岖不平的道路时,光照射在

路面上,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就会留下长长的影子。这样,影子的阴暗处与其他地方的光亮处就

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司机就比较容易选择平坦的道路了。④又如汽车的头灯,它的结构看似与手电筒的灯头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又不难发现它们还是有

一些区别的。⑤手电筒的灯罩使用的是平面玻璃,而汽车头灯的灯罩使用的玻璃却是凸形的,而且上面还有

横竖条纹式的棱。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头灯的后面是一个凹面镜,灯丝就装在这个凹面镜的焦点处。这样灯丝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就平行照射到地面上了。这对于照亮路

面是很有益的。但是,司机除了要看清路面,还要看清路边的建设、路标等等,灯罩的特殊结构

恰恰起到这样的作用。它的带横竖条纹式的棱就好比透镜和多个棱镜,将反射的平行光进行

了合理“分配”,分散了一部分到四周去了。这样,既不影响照亮路面,又让司机看清了两旁建

筑,岂不是一举两得。⑥再如,小汽车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也是有区别的。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小汽车的挡风玻璃

总是略有倾斜,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直的。原因是挡风玻璃虽然是透明的,却也不是绝

对不反光。小汽车较矮,如果挡风玻璃安装成竖直的,车内人的影像就正好映在挡风玻璃上,而

其高度又和车外的行人差不多,司机就不容易分清哪是影像、哪是行人了,容易造成事故。以

倾斜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车内人的影像就映在司机观察不到的上方,不会造成司机视觉上的

混乱。大汽车较高,以竖直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尽管车内人的影像映在司机前方的玻璃上,但

此影像比路上行人高,不会给司机的辨认造成麻烦。⑦还有,汽车的反光镜采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或者凹面镜等。⑧你们看,汽车上的物理学原理是不是很多呀!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学。1.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光学知识在汽车上的运用,请依次概括另外两个方面的内容。(2分)(1)

—(2)头灯灯罩的特殊结构—(3)

—(4)反光镜

的镜面选择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选文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文中将汽车头灯的灯罩与手电筒的灯罩进行比较,说明了

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B.选文笫③段中加点字“一般”指大部分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科学性。C.选文的说明对象是汽车上的头灯和玻璃,突出其使用材料的不同特征,逐一介绍,语言平实,

通俗易懂。D.科学在于应用,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了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这种勇于探

索的科学精神值得肯定。四、1.答案

(1)头灯的位置选择(3)挡风玻璃的安装方式(一空1分,大意正确即可。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第②③段介绍了头灯的安装位置,第④⑤段介绍

了头灯灯罩的结构,第⑥段介绍了汽车挡风玻璃的安装方式,第⑦段简单介绍了反光镜镜面的

选择。将这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2.答案

C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力。“说明对象是汽车上的头灯和玻璃”错,

说明对象应是“汽车上的光学”。五、(2017浙江杭州,12—15,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渐渐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

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一扔了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般说来,废旧衣物中化纤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到70%,

它们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难以降解,会污染土地。烧掉也不是个好办法。不少小工厂

低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更何况,有些废旧衣物没有运往

垃圾场,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场。这些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

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

1%。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废旧衣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

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成本。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

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物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

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统一回收。除设置回收箱外,还通过市民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市民

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募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回收。英国则有着慈善商店、衣

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条废旧衣物回收渠道。这些做

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

“面试”。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

后进行烘干、包装。焕然一新后,可以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而“面

试”后“落选”的那些衣物,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

企业进行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如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

为棉纱、无纺布;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处理分解,则可变为涤纶原料。经过这样的处理,废旧衣物

就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了。(根据相关资料改写)1.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填写“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的①②③处。(3分)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1)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为什么说废

旧衣物是“鸡肋”?)(2)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面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文章为什么要举上海和英国回收旧衣物的例子?(3分)4.联系文章内容,对下列处理废旧衣物的做法进行评价。(4分)李大妈:我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用完扔掉,还省得洗抹布了。沈阿姨:我把家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贫困山区,也算献了份爱心。五、1.答案①清洗、消毒、烘干、包装②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③纤维化处理解析从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第一栏信息“废旧衣物回收”可以判断出图中信息主要来

自最后一段。第①处所对应的内容是“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

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可以概括为“清洗、消毒、烘干、包

装”。第②处所对应的内容是“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可以概括为“送

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第③处所对应的内容是“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

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从中可提取出“纤维化处理”。2.答案

(1)因为废旧衣物和“鸡肋”一样,都是留着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2)判断废旧衣物的成色与破损程度。解析

(1)首先,要明白“鸡肋”的含义——比喻没有多大价值、多大意思的事物或事情;其

次,联系废旧衣物的用处,就能够得出答案——“因为废旧衣物和‘鸡肋’一样,都是留着无

用、弃之可惜的东西”。(2)要找到这句话在原文中的位置,对应原文“那些成色较新、没有

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所以这里的“面试”是指“判断废旧衣物的成色与破损程度”。3.答案具体说明旧衣物的回收是有成功经验的,为解决目前旧衣物回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

借鉴。解析首先,在原文中找到举上海和英国回收旧衣物例子的语句,通过分析可知,这两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上海和英国在回收废旧衣物方面的做法取得了效果。然后,联系第4段的“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可以分析出目前废旧衣物回收存在着许多问题,举这两个成功的例子是为解决目前旧衣物回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综合以上的分析,就可以准确地得出答案。易错警示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要分析运用这一说明方法的直接意义,再联系前后段落

或者全文,分析其深层意义。常见的说明方法的答题语言:本身的作用文本中的作用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成因、变化、发展)打比方:生动形象地……作比较:强调突出了……列数字:具体准确地……4.答案李大妈的做法:利用意识强,但利用后的处理方式不妥当,一扔了之会造成污染。沈阿姨的做法:利用意识强,又有爱心,但做法欠妥,未经处理的旧衣物可能危害他人健康。解析李大妈“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说明她有很强的利用意识,能充分利用资

源,但“用完扔掉”的方式并不妥当,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一扔了之会造成污染。沈阿姨“把家

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贫困山区”,既说明她有很强的利用意识,又说明她很有爱心,但根

据原文“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

危害人体健康”可知这种方式不妥当,可能会危害他人健康。方法技巧

回答这一类评析题时,首先要抓住题目的具体内容,再从原文中找出有用信息进行

分析。有些题目需要考生联系自身或社会实际情况谈启示、抒感悟,要深入挖掘事物、事理

背后隐含的意义,联系自身生活、时代特征作答。六、(2017甘肃兰州A卷,19—23,1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一榫一卯①总关情黄秀芳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

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

一体。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

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

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⑤榫卯的功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

“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

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或拉伸。因

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相互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

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

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

定,以至于牢固不破。⑦榫卯的功用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却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

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

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

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

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

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这样令人开

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注]

①榫卯(sǔn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1)—(2)题。(5分)(1)文章除了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2分)(2)文章第④段和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3分)2.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

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也请简述理由。(2分)[材料]

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3.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4.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2分)(2)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2分)5.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意。(3分)六、1.答案

(1)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种功效。(答对一点给1分)(2)不能调换。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⑤⑥段介绍榫卯的两种功效。而榫卯的两种功效

是因连接而生发的,④段和⑤⑥段间存在逻辑关系。(答出观点,给1分;分析合理,给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及把握说明顺序的能力。(1)文章第⑤段开头提到榫卯

的作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另外两种功效。接下来的⑤⑥段分别就这两种功效进行了解释说

明,分别概括即可。(2)作者在介绍榫卯时是遵循逻辑顺序来说明的。第④段对榫卯做了一个介绍,第⑤段和第⑥

段是对“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的阐述,不能调换。2.答案

(示例1)可以。应该放在第④段中。因为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榫的连接功用,而选文

第④段也正好说明的是榫卯的连接功用。(示例2)不可以。因为材料主要说明榫在家具结构

中的重要作用,而选文主要说明榫卯在古代木构建筑中的作用。(答出观点的,给1分;答出理由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和材料中流传的话语进行分析,要言之有理有据。3.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段承接了上文对榫卯技术方面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对由榫

卯所衍生出的文化的介绍。(答出作用的,给1分;分析合理,给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答这类题,首先判断文段位于文章哪个部分,第⑦段位

于中间部分;其次要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分析,本题已明确说明是结构上的作用。上文介绍了

榫卯的结构及其功用,下文引申出榫卯对中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