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一化学寒假衔接讲练 (人教版)第02讲 氮及其化合物(教师版)_第1页
2025年高一化学寒假衔接讲练 (人教版)第02讲 氮及其化合物(教师版)_第2页
2025年高一化学寒假衔接讲练 (人教版)第02讲 氮及其化合物(教师版)_第3页
2025年高一化学寒假衔接讲练 (人教版)第02讲 氮及其化合物(教师版)_第4页
2025年高一化学寒假衔接讲练 (人教版)第02讲 氮及其化合物(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2讲氮及其化合物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7大考点)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基础练10题)(提升练6题)1.认识氮气的稳定性,熟悉氮气与镁、氧气、氢气的化学反应及其条件,了解氮的固定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2.认识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熟知工业制硝酸的反应原理。3.掌握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4.认识硝酸的性质及含氮物质间的相互转化,5.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第1课时氮气和氮氧化物一、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元素的结构及存在(1)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ⅤA族。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成物质。(2)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氮元素主要以N2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部分氮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还有部分存在于土壤、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2.氮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稍小,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N≡N)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温、放电等条件下,氮气也可以与镁、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写出氮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金属镁:N2+3Mgeq\o(=,\s\up7(点燃))Mg3N2,氮气表现氧化性;②氢气:N2+3H2eq\o(,\s\up8(高温、高压),\s\do3(催化剂))2NH3,氮气表现氧化性;③氧气:N2+O2eq\o(=,\s\up7(放电或高温))2NO,氮气表现还原性。(3)用途①氮气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存食品等。②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③液氮可用作制冷剂,应用于医学、科技等领域。3.氮的固定(1)含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2)分类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种类很多,如下表:N的化合价+1+2+3+4+5对应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2.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氧化物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毒性NO无色气态无味不溶均有毒NO2红棕色气态刺激性气味易溶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装置操作在一支50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mL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①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②振荡注射器现象无明显现象①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②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2)实验结论及解释①NO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但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化学方程式:2NO+O2=2NO2。②NO2能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NO,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硝酸。(3)思考与讨论①如果要将注射器中的NO充分转化,应采取的措施是继续通入过量的空气。②上述实验对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启示是在用水吸收NO2制取硝酸的反应过程中,要不断地补充空气,使NO2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第2课时氨和铵盐一、氨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1)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容易液化,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1∶700)。(2)喷泉实验实验操作:如图,打开橡胶管上的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颜色呈红色。实验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原理解释: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烧瓶。2.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氨的水溶液俗称氨水,显弱碱性,反应的方程式为NH3+H2ONH3·H2ONHeq\o\al(+,4)+OH-。(2)氨与酸的反应两根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反应方程式为NH3+HCl=NH4Cl。(3)氨具有还原性①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4NH3+5O2eq\o(=,\s\up7(催化剂),\s\do5(△))4NO+6H2O,NH3在反应中作还原剂。②氨可在加热条件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eq\o(=,\s\up7(△))3Cu+N2+3H2O。3.氨的用途(1)氨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2)氨是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的重要原料。二、铵盐的性质、铵根的检验1.铵盐的性质(1)概念:由铵根离子(NHeq\o\al(+,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NH4)2SO4、NH4HCO3、NH4NO3等。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2)物理性质:绝大多数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且易溶于水。(3)化学性质①受热易分解NH4Cleq\o(=,\s\up7(△))NH3↑+HCl↑(生成的NH3和HCl遇冷又结合生成NH4Cl);NH4HCO3eq\o(=,\s\up7(△))NH3↑+H2O+CO2↑。②与碱反应与碱溶液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NHeq\o\al(+,4)+OH-=NH3·H2O;与碱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NHeq\o\al(+,4)+OH-eq\o(=,\s\up7(△))NH3↑+H2O。如NH4Cl和Ca(OH)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eq\o(=,\s\up7(△))CaCl2+2NH3↑+2H2O。2.铵根的检验(1)实验探究实验操作[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少量NH4Cl溶液、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实验现象三支试管中均有无色气体放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实验原理离子方程式:NHeq\o\al(+,4)+OH-eq\o(=,\s\up7(△))NH3↑+H2O应用检验NHeq\o\al(+,4)的存在和制取氨(2)铵盐(NHeq\o\al(+,4))的检验流程eq\x(铵盐NH\o\al(+,4))eq\o(→,\s\up7(强碱),\s\do5(△))eq\x(无色气体NH3)eq\o(→,\s\up7(湿润的红色),\s\do5(石蕊试纸))eq\x(试纸变蓝)三、氨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装置2.反应原理:2NH4Cl+Ca(OH)2eq\o(=,\s\up7(△))CaCl2+2NH3↑+2H2O。3.净化装置4.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5.验满方法(1)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2)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6.尾气处理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一、硝酸1.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硝酸的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写出HNO3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与碱(如NaOH):H++OH-=H2O。②与碱性氧化物(如Na2O):2H++Na2O=2Na++H2O。③与弱酸盐(如CaCO3):CaCO3+2H+=Ca2++CO2↑+H2O。(2)不稳定性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3eq\o(=,\s\up7(△),\s\do5(或光照))4NO2↑+O2↑+2H2O;长期存放的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其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中,实验室常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3)强氧化性①实验探究:浓HNO3和稀HNO3与铜的反应实验装置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实验现象浓HNO3:试管内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逐渐变绿,铜丝逐渐变细稀HNO3:试管内开始产生少量无色气体,反应逐渐加快,气体在试管上部变为红棕色,溶液逐渐变蓝,铜丝逐渐变细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实验结论浓HNO3与金属铜反应生成NO2,稀HNO3与金属铜反应生成NO,浓HNO3的氧化性更强②钝化常温下,铁、铝的表面被浓HNO3或浓H2SO4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来盛装浓HNO3或浓H2SO4。当加热时,铁、铝会与浓HNO3或浓H2SO4发生反应。③浓HNO3与非金属(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C+4HNO3(浓)eq\o(=,\s\up7(△))CO2↑+4NO2↑+2H2O。3.硝酸的工业制法写出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含氮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①N2+3H2eq\o(,\s\up8(高温、高压),\s\do3(催化剂))2NH3,N2发生还原反应。②4NH3+5O2eq\o(=,\s\up7(催化剂),\s\do5(△))4NO+6H2O,NH3发生氧化反应。③2NO+O2=2NO2,NO发生氧化反应。④3NO2+H2O=2HNO3+NO,N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4.硝酸的用途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等。二、酸雨及防治1.酸雨的概念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这是因为雨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碳的缘故。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2.酸雨的形成(1)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它们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而形成酸雨。(2)酸雨的形成过程Ⅰ.写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中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SO2→SO3:2SO2+O2eq\o(\s\do4(△),,\s\up11(催化剂))2SO3。②SO2→H2SO3:SO2+H2OH2SO3。③SO3→H2SO4:SO3+H2O=H2SO4。④H2SO3→H2SO4:2H2SO3+O2=2H2SO4。Ⅱ.写出硝酸型酸雨形成过程中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NO→NO2:2NO+O2=2NO2。②NO2→HNO3:3NO2+H2O=2HNO3+NO。3.酸雨的危害及防治(1)酸雨的危害①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和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②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和电缆的腐蚀。③导致地下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污染水源,危害人体健康。(2)酸雨的防治①消除污染源,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②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如燃料脱硫处理,废气中二氧化硫回收利用、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等。③健全法律法规,严格规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教材习题01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B.海洋中的氮循环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③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D.向海洋排放含NOeq\o\al(-,3)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eq\o\al(+,4)的解题思路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N2→NHeq\o\al(+,4),即起始于氮的还原,A项错误;海洋中的氮循环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②,B项错误;反硝化作用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而O2是常见的氧化剂,不需要有O2参与,C项错误;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若向海洋排放含NOeq\o\al(-,3)的废水,会使NOeq\o\al(-,3)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海洋中N2增多,从而影响海洋中NHeq\o\al(+,4)的含量,D项正确。【答案】D教材习题02下图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溶于水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解题思路实验Ⅰ体现了NH3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实验Ⅱ体现了NH3易挥发,挥发出的氨分子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结合生成白色氯化铵固体小颗粒,也能证明氨是碱性气体,所以两个实验均体现了NH3是碱性气体,故A、B错误,C正确;两个实验中都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无氧化性和还原性的体现,故D错误。【答案】C核心考点一:氮的固定【例1】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含氮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自然界中存在如图所示的氮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雷电作用”中发生的反应是N2+O2eq\o(=,\s\up7(放电))2NOB.过程③“固氮作用”中,氮气被还原C.⑤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2NOeq\o\al(-,2)+O2=2NOeq\o\al(-,3)D.⑥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2NOeq\o\al(-,3)+12H+=N2↑+6H2O【答案】D【解析】过程①“雷电作用”中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NO,即发生的反应是N2+O2eq\o(=,\s\up7(放电))2NO,A正确;过程③“固氮作用”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氮气被还原,B正确;⑤中NOeq\o\al(-,2)被氧化为NOeq\o\al(-,3),涉及的反应可能有2NOeq\o\al(-,2)+O2=2NOeq\o\al(-,3),C正确;⑥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NOeq\o\al(-,3)被还原,涉及的反应不可能为2NOeq\o\al(-,3)+12H+=N2↑+6H2O,因为此反应中只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高,且电荷不守恒,故D错误。核心考点二:二氧化氮的性质【例2】在NO2与水的反应中()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B.NO2只是氧化剂C.NO2只是还原剂D.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D【解析】NO2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在反应中2mol被氧化生成2mol硝酸,1mol被还原,生成NO,即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选D。核心考点三:一氧化氮的性质【例3】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C【解析】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常温常压下,NO容易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核心考点四:氨的性质【例4】下列关于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作制冷剂B.氨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答案】C【解析】NH3极易溶于水,部分NH3和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NH3·H2O。核心考点五:铵盐的性质及铵根检验【例5】能把Na2SO4溶液、NH4NO3溶液、KCl溶液、(NH4)2SO4溶液这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时可加热)()A.Ba(OH)2溶液 B.NaOH溶液C.NaCl溶液 D.Ba(NO3)2溶液【答案】A【解析】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NH4NO3溶液、(NH4)2SO4溶液分别与Ba(OH)2溶液混合加热,前者有氨放出,后者既有氨放出,又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鉴别出Na2SO4溶液、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则剩余的一种为氯化钾溶液,A项正确。核心考点六:氨的实验室制法【例6】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氨B.用装置乙除去氨中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答案】D【解析】用装置甲制备氨时试管口应该略低于试管底,A错误;氨能被浓硫酸吸收,不能用装置乙除去氨中少量水,B错误;氨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但收集气体不能密闭,不能用装置丙收集氨,C错误;氨极易溶于水,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可以防止倒吸,D正确。核心考点七:硝酸的性质【例7】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使石蕊溶液变红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答案】B【解析】A、C项反应中HNO3均表现出酸性;在B、D项反应中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表现出氧化性,并且在B项中又有Cu(NO3)2和水生成,说明此反应中HNO3还表现出酸性。核心考点八:酸雨及防治【例8】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①“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所引起的②“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的浓度增大引起的③“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④“赤潮”主要是由于水体中N、P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的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C.全部 D.只有②【答案】D【解析】“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SO2或NOx的浓度增大引起的。【基础练】1.(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调研)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所示的转化可以实现的是A.B.C.D.【答案】D【解析】A.N2高压放电转化为NO,A错误;B.电解熔融NaCl生成Na,B错误;C.HNO3与少量Fe反应转化为Fe(NO3)3,C错误;D.根据2NO2+Na2CO3=NaNO2+NaNO3+CO2可知,NO2可以转化为NaNO2,D正确;故选D。2.(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期中)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固氮、人工固氮都是将N2转化为NH3B.侯氏制碱法以H2O、NH3、CO2、NaCl为原料制备NaHCO3和NH4Cl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2NO+2CON2+2CO2D.多种形态的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环”【答案】A【解析】A.自然固氮、人工固氮都是将N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NH3,故A错误;B.侯氏制碱法以H2O、NH3、CO2、NaCl为原料制备NaHCO3和NH4Cl,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故B正确;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2NO+2CON2+2CO2,故C正确D.多种形态的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环”也实现了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故D正确;故选A。3.(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联考)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A.Cl2能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A错误;B.N2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碱石灰反应,能用浓硫酸或碱石灰干燥,B正确;C.CO2能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C错误;D.NH3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D错误;故选B。4.(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下列制备NH3并制取氨水的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NH3 B.干燥NH3C.收集NH3 D.制取氨水【答案】D【解析】A.制备NH3应使用固固加热型装置,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A错误;B.氨气和五氧化二磷反应,不能干燥,干燥氨气用碱石灰干燥,B错误;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D.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上升过程中遇到水溶解吸收,同时防止了倒吸,D正确;答案选D。5.(广西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联考)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燃料等,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实现了氮的固定 B.反应②中,被还原C.不能直接被氧化生成NO D.反应④中只是还原剂【答案】A【分析】N2和H2反应生成NH3,NH3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H2O反应生产HNO3,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HNO3+NO。【解析】A.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反应①是氮的固定,A正确;B.NH3中N为-3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B错误;C.N2在高温或放电的情况下可以被氧气氧化生成NO,C错误;D.反应④中NO2既是还原剂也是氧化剂,D错误;故选A。6.(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一期中)“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关于如图所示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白色固体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变为无色C.3个反应均为可逆反应D.加热时③中溶液逐渐变为无色【答案】A【解析】A.加热时,氯化铵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遇冷生成氯化铵,所以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白色固体,A正确;B.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加热②中溶液氨气挥发,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氨溶于水,溶液又变红,B错误;C.可逆反应应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题中实验分别在加热条件下和冷却后进行,不是可逆反应,C错误;D.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③溶液中二氧化硫挥发,品红溶液变红色,冷却后二氧化硫又溶于水,溶液红色褪去,体现了SO2的漂白性,D错误;故选A。7.(辽宁省大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期末)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Na2SO4、NaCl、(NH4)2SO4、AlCl3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A.氨水 B.Ba(OH)2溶液 C.NaOH溶液 D.AgNO3溶液【答案】B【解析】A.氨水与AlCl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AlCl3或氨水与其他三种溶液均不反应,无法鉴别,A不符合题意;B.过量Ba(OH)2溶液与AlCl3反应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NH4)2SO4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加热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与NaCl溶液无明显现象,四种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符合题意;C.Na2SO4、NaCl均不与NaOH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C不符合题意;D.四种物质均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8.(湖南省株洲市2023-2024学年高一联考)有关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无NH3B.氨水呈碱性的原因是NH3·H2ONH+OH-C.氨气能发生喷泉实验的原因是NH3与水发生了反应D.将氨水加热,氨水的浓度变大【答案】B【解析】A.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氨水中存在H2O、NH3、NH3•H2O三种分子,存在H+、OH-、NH三种离子,故A错误;B.氨水呈碱性的原因是氨水中的一水合铵为弱碱,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显碱性,NH3·H2ONH+OH-,故B正确;C.氨气能发生喷泉实验的原因是NH3溶于水使体系内压强急剧减小,故C错误;D.将氨水加热,氨气的溶解度减小,氨气逸出,氨水的浓度变小,故D错误;故选B。9.(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为酸性氧化物B.除去O2中混有的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水,将NO2溶解C.NO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用NaOH溶液,溶于NaOH溶液得无色溶液的是NO2,得橙色溶液的为溴蒸气D.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原因之一【答案】D【解析】A.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除去O2中混有的NO2,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NO2溶解的同时又生成新的杂质NO且NO又能与O2反应,除杂过程消耗氧气,故B错误C.NO2与溴蒸气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但可用水鉴别,故C错误;D.二氧化氮可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等,为大气污染物之一,故D正确;故选D。10.(四川省成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中排放过量SO2会形成酸雨,酸雨的PH<7B.SO2的漂白原理与Ca(ClO)2水溶液、H2O2和氯水三种物质不同C.NO和NO2都是常见的酸性氧化物,可以造成酸雨D.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答案】B【解析】A.因为空气中含有CO2,所以正常雨水也有很弱酸性,酸雨的PH<5.6,A错误;B.SO2的漂白原理为SO2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不稳定的物质,Ca(ClO)2水溶液、H2O2和氯水的强氧化性使有色物质褪色,漂白原理是不同的,B正确;C.NO不是酸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C错误;D.NO与空气中O2易反应生成NO2,故NO不能再空气中稳定存在,D错误;故选B。【提升练】11.(福建省福州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联考)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B.生成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C.“雷雨发庄稼”的原理为:盐D.向浓HNO3中投入红热的木炭,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木炭可与浓HNO3反应生成【答案】C【解析】A.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可以被植物吸收,所以可用作氮肥,与其受热易分解的性质无关,故A错误;B.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生成的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故B错误;C.“雷雨发庄稼”的原理为:氮气和氧气在闪电作用下生成NO,NO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HNO3,硝酸最终生成盐,故C正确;D.向浓HNO3中投入红热的木炭,产生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木炭可与浓HNO3反应生成,也可能是浓硝酸受热分解产出了NO2,故D错误;故选C。12.(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质检)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探究其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固体可换为 B.②中药品为无水C.应先点燃①处酒精灯 D.反应一段时间后,④中锥形瓶收集到氨水【答案】B【分析】实验室制取氨气,利用氯化铵和碱石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从试管中逸出的氨气进入U形管,U形管中盛装碱石灰干燥氨气,NH3具有还原性,可将黑色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单质,④中锥形瓶收集到③中逸出的氨气和水反应得到的氨水,由此分析。【解析】A.受热分解生成NH3、CO2和H2O,U形管中装有碱石灰,将杂质气体吸收,也可以探究NH3性质,故A正确;B.无水会与氨气形成氨合物CaCl2·nNH3,因此不能用来干燥氨气,故B错误;C.应先点燃①处酒精灯,将装置中空气排干净后点燃②处酒精灯,故C正确;D.液氨的沸点为-33.5℃,无法在冰中液化,氨气与氧化铜反应后生成水,过量的氨气可溶于水,故收集到的是氨水,故D正确;故选B。13.(河北省保定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联考)如图所示为“双色双喷泉”实验装置,图中左、右两烧瓶内分别充满氨和氯化氢,烧杯内盛装滴有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实验室中,可用浓氨水和烧碱制备氨,用浓盐酸和浓硫酸制备氯化氢B.若分别用氨气和氯化氢完成喷泉实验,则所得溶液浓度相同C.实验中若有打开止水夹a、c、d的操作,可形成蓝色和红色喷泉D.喷泉实验结束后,将烧瓶内溶液混合后可通过蒸发结晶得氯化铵固体【答案】D【解析】A.烧碱溶于水放热,且能增大氨水中氢氧根浓度,促使氨水分解挥发,可用于制备氨气,浓硫酸稀释放热,能促使浓盐酸挥发,可用于制备氯化氢,故A正确;B.两个烧瓶容积一样,则收集满的氨气和氯化氢体积一样,即两者物质的量相同,由于两者都是极易溶于水的,则完成喷泉实验后,溶液的体积也相同,故两者所得溶液浓度相同,故B正确;C.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碱性气体变蓝,遇到酸性气体变红,则打开止水夹a、c、d的操作,可形成蓝色和红色喷泉,故C正确;D.氯化铵固体受热易分解,则通过蒸发结晶不能得到氯化铵固体,故D错误;答案D。14.(安徽省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期末)某小组探究催化氧化反应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③中气体颜色无明显变化,④中收集到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后产生白烟,⑤中溶液变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仪器b的作用是干燥气体,盛放的试剂可能是无水氯化钙B.③中反应的还原产物只有NOC.④中白烟的主要成分为D.⑤中溶液变蓝的原因可能是催化了铜粉与稀硫酸的反应【答案】C【分析】①中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备氧气,装置②中浓氨水与氧化钙反应制备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氨气和氧气,装置③中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装置④中反应生成的NO与过量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NO2,NO2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会有白烟产生,装置⑤中氮的氧化物与氧气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铜反应生成淡蓝色的硝酸铜溶液。【解析】A.氨气能与氯化钙结合生成稳定化合物,不能使用氯化钙做干燥剂,故A错误;B.③中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NO是氧化产物,NO和H2O都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④中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铵,故C正确;D.装置⑤中氮的氧化物与氧气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铜反应生成淡蓝色的硝酸铜溶液,故D错误;故选C。15.(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教学测评)下列化学或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氨水与过量二氧化硫气体:B.氯气与二氧化硫混合通入水中:C.NaClO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