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2同步教案: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_第1页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2同步教案: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_第2页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2同步教案: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_第3页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2同步教案: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_第4页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2同步教案: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洲第一共和国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历史班的同学,高二同学的抽象力量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力量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作为历史班,针对高考要求,教学内容应有肯定程度的拓展;虽然大多同学都重视历史课的学习,但不能过高估量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力量。在教学中除了应重视和同学的沟通,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乐观性;重视制造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沟通、小组争辩等各种形式的共同学习,培育同学合作和协调的力量之外,还应落实基础学问,所以老师需依据同学的理解力量和已有的学问,实行深化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挂念同学理清学问结构线索以及对教材肯定程度的深化理解,体现应考性。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计:新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维度。第一目标“学问和力量”,和老教材相比,在新教材的专题式教学中,针对专题所涉及的“民主思想”,主要叙述辛亥革命前后民主思想的传播以及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如“《钦定宪法大纲》”就单独作为一个子目。因此本节课不行能像以前旧教材一样,每讲到一个问题都面面俱到,而必需压缩历史背景有针对性地讲,同时不少内容以前必修课中学过,所以只简洁再现。“力量要求方面”新课程更加突出培育同学通过了解历史史实深化理解本质、通过材料得出历史信息的力量要求。其次个目标是“过程和方法”,是新课标的突出特点。授人以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同学会学、乐学,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正是新课标追求的目标。我接受历史学习“引导思考-自主探究-分析总结”这三步来执教这节课,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第三个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在旧课标的基础上拓展加深,把历史学科从政治思想训练中解放出来,突出历史学科独特的功能。新课程标准中这一课的内容标准是: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生疏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气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困难性。据此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学问和力量把握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的内容及影响把握清政府实行立宪政治的缘由、内容及影响知道中国帝制终结的基本过程及意义4.把握《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了解其内容并分析其意义过程和方法1.利用重现历史情景的方法,引导同学结合历史和时代的背景来生疏历史史实,培育同学分析的全面性。2.粗读、精读,快速扫瞄,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力量。3.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猎取有效信息的力量,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4.通过不同观点和历史横纵向的比较,让同学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5.培育同学历史学习的一些方法:材料分析、自主探究,课前分小组搜集资料,总结答案,课堂上发表意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革命党人为民主献身、奋斗的精神,生疏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气进行殊死斗争的结果。2.树立和培育同学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民主和法制意识。3.生疏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实施状况呈现出的多样化特点,培育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决心和信念。教学重、难点和教法确定:这节课的重点和旧教材应有所不同,应当把民主和专制如何斗争作为重点,而其它(如辛亥革命的状况)必需作为枝节和背景内容。在处理教学方法上,我重点突出学法指导和合作性探究学习,以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一、教学重点武昌起义后共和制如何诞生《临时约法》中体现的民主思想和原则二、教学难点1.对《钦定宪法大纲》的评价2.对《临时约法》的比较和分析三、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历史学习三步曲“引导思考-自主探究-分析总结”读书指导:快速阅读和精读细读,圈点划批和思考比较情景教学:影视资料、生动语言、走进历史、感同身受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争辩,课下争辩,生生合作,师生沟通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教学教学过程的概述:<一>导入新课新课的导入就是激发同学学习的第一个兴奋点。老师要像导游一样,擅长调动游客的心情,假如第一个景点就能抓住游客,那么就成功了一半。而这节课我实行“独白”的方式导入新课,目的是设置一种情景,让同学感受历史。多媒体演示:圆明园残垣、鸦片战斗、民主与专制、人民反侵略等一系列的图片(结合背景音乐)导入语: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是总是一幅幅难过惨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河裂开,经济凋敝,生灵涂炭。一条条不公平条约不断袭来。鸦片战斗后100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究救国救民的道路,民主与专制势力也不断进行斗争,但由于种种缘由而多失败,比如什么大事?(戊戌变法)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民主势力的一个重大成功。<二>历史学习第一步:“温故而知新”——回忆必修课中学习过的与此有关的内容,知道新课标对这一节的要求演示新课题和课标要求,引导同学联想学过的与此有关的内容,引导同学解读课标,了解教材中辛亥革命前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包括哪些大事。老师指导同学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先从宏观上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指导同学阅读时先扫瞄子目纲要,再勾划出提示的要点,快速记住几件历史大事(提示本节课讲学习前四个要点)。<三>历史学习其次步(讲授新课过程:“引导思考-自主探究-总结分析”)新课标要求我们老师教学不行以一讲到底,大包大揽。要引领同学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去训练,要始终突出同学的主体作用,使同学成为学习的仆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同学自主探究学习,老师再给以适当的点拨,让同学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再总结。一、辛亥革命前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一)民主思想的传播——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思考:改良派与革命派在政治体制上有何不同主见?改良派: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民主共和制1、论战的中心:从论战的中心和基本主见中引导同学理解:这场论战的实质(关于什么问题的论战)及带来的影响:2、实质: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进行的论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影响:对于其影响,重点强调民主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传播,特殊是更多的人接受革命的思想,使后面革命的发生有了更坚实的思想基础。提示同学思考:针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除了封建势力是很大的敌人之外,还有什么势力?那么这两派的论战中有没真正涉及到?(3)缺陷:但没有生疏到帝国主义反动性,不利于人们对帝国主义的生疏和警惕。这也对后来的革命产生影响。面对风起云涌的斗争,清政府被迫有所行动(二)清政府的反应——《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908)让同学阅读课本后归纳背景1、背景:①②启发同学思考:从背景②和大纲的名称,可以看出清政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引导同学思考:认为《钦》的出台体现了历史的进步还是清政府的进一步专制?培育同学利用现有的历史信息和资料解释历史观点的力量。从同学的回答中引导他们生疏到《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中的乐观方面和消极方面。3、内容:(1)乐观:皇帝的权利受到了肯定的限制;(2)消极:宪法钦定,皇帝的权利很大;与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相去甚远4、评价:体现了历史的进步。由于大纲虽然规定皇帝有很大的权利,但君主的权利到底受到了肯定的限制,相对于以前的君主专制而言,是有进步的。思考:“日本宪法”为何最受清廷青睐?让同学阅读后在课本找出答案由此可见,原本想响应立宪呼声而出台的《钦定宪法大纲》没有满足立宪派的愿望?没有。但这时,清政府又做了一件让立宪派绝望的事。那就是被称为“皇族内阁”的第一届责任内阁的出台。同学争辩:假如你是立宪派的一员,面对政府一次次让你绝望,你会如何?同学自由发表意见。老师总结:或连续斗争或绝望,投向革命。(三)立宪派的彻底绝望——“皇族内阁”让同学明白:清政府不但没像所想的那样消退冲突,还处于风雨飘摇中,革命已是大势所趋二、辛亥革命中反对专制的斗争(一)封建政府的瓦解——1911辛亥革命的爆发播放一段辛亥革命的视频,让同学有一个感性的生疏,然后回顾必修3有关三民主义的内容,挂念同学构建相对完整的历史学问体系。(因15课刚讲过故只简洁提及)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封建政府土崩瓦解之后,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政府,那又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府呢?(二)共和政府的雏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1、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而这一政府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的意义2、意义: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宣告了2000多年的帝制的终结,由前面对三民主义和论战的分析,我们可以生疏到这一政府存在着什么弱点?3、弱点:缺乏反帝士气,没有触到封建土地全部制,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这再次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什么特点?脆弱性和妥协性(三)共和制建立的标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1、主要目的: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确保中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简洁回顾袁世凯的上台。2、主要内容:1-3(分析其中学习英美的地方,比如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其目的涉及到限制袁世凯;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主要原则:这一点主要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达到重难点的突破[补充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公平,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自由公平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三权分立从上述材料得出其性质4、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提示:既然带资产阶级性质,那么在当时来说有反对什么的意义呢?(反封建)同学争辩:为什么说《临时约法》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同学争辩后发表意见:同学争辩后发表意见:为什么说《临时约法》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内容:①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③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目的:④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确立了法律依据同时同时横向做东西方的比较:1.美国哪一部法令体现了相同的三权分立原则?《1787年宪法》2.《临时约法》吸取西方民主的的哪些理念?自由公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私有财产神圣不行侵害等。《人权宣言》:自由、财产、平安和抵制压迫因此,这样的一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5、历史地位:①②(同学阅读课本后在课本中找出)深化生疏,培育同学利用历史材料得出历史观点的力量。补充原始材料,突破重难点。并对同学做学法的指导:如何阅读较长的材料?(可先看题目,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看材料),如何提取材料中有效的信息(划出重点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指导过程中用多媒体功能显示划线部分,示范如何解题。(五)帝制的终结: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这里涉及一个难点:袁世凯为什么能够上台?但这一问题在必修学习过,所以这里主要是利用图示挂念同学梳理线索,便利同学复习。客观缘由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召唤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整理局面客观缘由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召唤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整理局面南京临时政府1.革命派:涣散、成分简单,缺乏阅历和思想预备2.立宪党人和旧官僚:支持袁世凯3、财政困难(直接缘由)袁世凯袁世凯帝国主义:扶植新的代理人帝国主义:扶植新的代理人袁世凯:把握清政府军政大权袁世凯:把握清政府军政大权同学争辩:为什么一部特地用来限制袁世凯专权的《临时约法》却不能限制袁的专制乃至复辟?首先,要把问题细化,让同学充分理解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背景,把这一问题问题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让同学自我思考和合作争辩结合起来,老师总结答案要点。①①民主环境很不完善②民众的公民意识差。(例如唐绍仪内阁辞职时,国内各方没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各级地方机构中,政治权利基本把握在旧官僚、旧士绅手里)③列强干预(如日本迫使中国签署《二十一条》④袁世凯拥兵自重,权欲熏心(例如暗杀宋教仁、公开复辟帝制)总结:辛亥革命中民主势力的成功和失败之处(课前布置同学分2小组争辩并搜集资料,课堂上让2小组的组长分别上台演示他们的答案并简洁小结)成功:革命党人的目标基本实现成功:革命党人的目标基本实现1.推翻了连续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国。2.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3.肯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促进资本主义的进展。失败:主要从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这方面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这个中国封建势力的代表所夺取。2.没有变革封建土地全部制,没有触动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结束语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在推翻封建帝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最终推翻了帝制,但袁世凯夺取了民国的政权,可见民主的历程是格外困难的,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民主也不行能一蹴而就,但我们有信念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肯定会实现。那么,当时的中国到底如何进展呢?我们将在下一节中探究这个问题。课堂反馈练习1、辛亥革命对政治近代化最主要的贡献是()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阿Q正传》里面有这样的描述:“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龙牌……于是马上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还是从前的把总。”这段描述揭示了()A.辛亥革命深化人心B.辛亥革命中地主和旧官僚投机革命C.辛亥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D.未庄人对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实现了国民的一律公平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D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4、袁世凯夺取民国政权的缘由有()①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②袁世凯把握着军事武装③资产阶级脆弱性和妥协性④清政府被迫重用袁世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板书设计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一、辛亥革命前反对专制的斗争(一)民主思想的传播——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改良派: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民主共和制1、论战的中心:2、实质:3、影响:4、缺陷:(二)清政府的反应——《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908)1、背景:2、根本目的:3、内容:4、评价:(三)立宪派的彻底绝望——“皇族内阁”(或连续斗争或绝望,投向革命)二、辛亥革命中反对专制的斗争(一)封建政府的瓦解——1911辛亥革命的爆发(二)共和政府的雏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1、性质:2、意义:3、弱点:(三)共和制确立的标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1、主要目的:2、主要内容:3、主要原则:4、性质:5、历史地位:(四)帝制的终结: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教学和同学主要活动流程图(三)立宪派的彻底绝望——“责任内阁”图片和背景音乐导入辛亥革命前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二)清政府的反应——《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908)(三)立宪派的彻底绝望——“责任内阁”图片和背景音乐导入辛亥革命前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二)清政府的反应——《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908)同学思考:假如你是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