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一)桃花源记(节选)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3)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4)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整齐的样子。田间小路。可以互相听到。同“邀”,邀请。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乙】遂至渤海界,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郡中翕然①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俗奢侈,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数年之后,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节选自《龚遂为渤海太守》) 【注释】①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参考译文:【乙】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全部撤销捕捉盗贼的官吏,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渤海郡中一下子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不重视耕种田地,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几年之后,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老百姓也不再打官司了。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悉罢逐捕盗贼吏/悉如外人B.皆为良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持兵者乃为贼/乃不知有汉D.不田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A3.A【解析】A.全、都;B.好/肥沃的;C.才/竟然;D.劳作/有所作为。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1)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文中的桃花源人与乙文中的渤海郡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幸福和谐,民风淳朴谦和。桃花源人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渤海郡人是因为龚遂太守采取了安抚百姓、倡行勤俭,鼓励耕种养蚕的治理措施。(二)小石潭记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心乐之__________________(2)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3)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4)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乐。忽然。像狗的牙齿那样。凄凉。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乙】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_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菖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石渠记》)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②箭:箭竹。③庥:同“休”,休息。参考译文:【乙】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着,它流淌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但是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树梢,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宁静了,但听起来声音才在远处回响。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长可十许步/潭中鱼可百许头B.青鲜环周/如鸣佩环C.清深多倏鱼/以其境过清D.然卒入于渴/佁然不动A3.A【解析】A.大约;B.环绕/玉饰;C.清澈/凄清;D.但是,表转折/……的样子。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1)甲、乙两文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分别简要概括。(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中“如鸣珮环,水尤清冽”的描写,写出水“清澈透明、水声悦耳”的特点;乙文中“其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小”的描写,写出水“清澈幽深、鸣声多变”的特点。(2)甲、乙两文都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作,其共同的写作手法是什么?都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都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心情抑郁,寄情山水寻求精神慰藉和怀才不遇的苦闷。(三)核舟记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左手倚一衡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人视端容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钩画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横”。神色。清楚明白。竟然。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与苏、黄不相类似。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释】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参考译文:【乙】黄子履庄,年少时聪明颖悟,读书几遍,就能背诵。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七八岁时,曾经背着私塾的老师,暗地拿来工匠的刀锥,雕凿了一寸来高的木人,放在书案上能自动行走,(木人)手脚都能自己活动,观看的人都觉得神奇。 他制造的机械很多,我不能全部记得……他制造了木狗,放在门的旁边,像真狗那样蜷卧着,只是当人进门,触动机关就马上大叫不止,叫声同真狗没有区别,即使聪明的人也难辨真假。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中,能自己跳舞飞鸣,像画眉一样鸣叫,凄切清越,声音动听……他制作的机械都像这样奇特,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尤喜出新意/水尤清冽B.尝背塾师/尝贻余核舟一C.手足皆自动/皆出酒食D.观者异以为神/渔人甚异之DD3.D【解析】A.特别,非常;B.曾经;C.全、都;D.感到神奇/对……感到惊异。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1)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字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字来概括。(2分)///灵怪(或:奇巧)奇(或:神)(2)甲文第二段细致地介绍了船舱、船篷、小窗、雕栏和刻字,目的是什么?乙文第一段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试概括所举的一个事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细致地介绍船舱、船篷、小窗、雕栏和刻字,强调雕刻内容之多,突出雕刻者技艺高超;乙文中黄履庄凿了一个长约一寸、能自动行走的木人,表现他“作诸技巧”。(四)北冥有鱼
【甲】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志怪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抟扶摇而上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记载。盘旋飞翔。气息,这里指风。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将要迁徙到南海去。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乙】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①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②裳躩③步,执弹而留之。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④之。(选自《庄子·山木》)
【注释】①颡(sǎnɡ):额头。②“蹇”通“褰”,用手提起。③躩:快步。④谇(suì):责骂。参考译文:【乙】庄周到雕陵之圃游玩,看见一只异鹊从南方飞来。(异鹊)双翼宽广有七尺多长,眼睛又圆又大,竖、纵足有一寸,触到了庄周的额头后,停在了栗林中。庄周说:“这是什么鸟啊!翅膀广却不能远飞,眼睛大却看不清东西。”于是提起衣裳快步走去,手拿弹弓,准备伺机射杀异鹊。(这时,看见)有一只蝉因为找到了一块浓荫,正在得意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全。而螳螂正在利用树叶做遮蔽,准备攻击这只蝉,因为见到猎物可得而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异鹊见螳螂有利可图便跟了过去,因贪利而忘掉了自身的性命。此情此景使庄周惊恐,警惕地说:“哎!万物原本就是相互牵累,彼此两两相互招引呀!”想到此,便扔掉弹弓,急忙返身往回走,而守园子的人发现后,一边责骂着一边追赶庄周。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渔人甚异之B.目大运寸/海运则将徒于南冥C.见得而忘其形/无案牍之劳形
D.物固相累/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3.C【解析】A.奇异/对……感到诧异;B.竖、纵/运动;C.身体;D.本来/巩固。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1)“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2)《庄子》善用寓言故事说理,甲乙两文各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凭借。乙文:任何时候都不能见利忘形,否则后患无穷(或: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是鱼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知鱼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非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固不知子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怎么。你。固然,本来。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循其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请追溯话题本原。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鹐,子知之乎?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参考译文:【乙】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鹐,你知道它吗?鹓鹐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鹐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惠子相梁/鸡犬相闻B.庄子往见之/见往事耳C.子知之乎/我知之濠上也D.鹓鹐过之/人恒过然后能改C3.C【解析】A.当宰相/互相;B.前往/过去;C.知道;D.飞过/犯错误。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1)甲文中,庄子巧妙地偷换概念,将惠子的质疑——“你怎能知道鱼儿快乐呢?”解释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轻松化解。他认为鱼儿快乐,其实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2分)你是从哪里知道鱼儿快乐的呢?愉悦自由(2)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上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甲文突出了庄子的超然睿智,而乙文突出了庄子淡泊名利,清高自守的特点。(六)虽有嘉肴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虽有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好的道理。困惑。自我反思。这样。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参考译文:【乙】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练了十天仍没有继续学新曲子。师襄子说:“你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已学会了乐曲,但弹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了乐曲的思想感情,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能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从你的弹奏中,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志向。”孔子说:“我也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有着黑黑的面孔,高大的身材,目光凝视远方,好像是个王者,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是这个样子呢!”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行了再拜之礼,说:“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文王操》啊!”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弗学/孔子学琴于师襄子B.然后能自反也/始一反焉C.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为人也D.黑而长/学而不思则罔A3.A【解析】A.学习;B.反思/同“返”,往返;C.表示推测的语气/代词;D.表转折/表并列关系。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1)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D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1)D【解析】孔子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2)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甲文中“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结合乙文具体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七)大道之行也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讲信修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公共的。同“举”,推举。培养。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乙】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④经其宫⑤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⑥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⑦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选自《新序》) 【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参考译文:【乙】士尹池为楚国出使到宋国去,司城子罕宴请他。子罕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出却不拆了它取直,西边邻居家的积水流过子罕的院子却不加制止。士尹池询问这是为什么,司城子罕说:“南边邻居家是工匠,是做鞋的。我要让他搬家,他的父亲说:‘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现在如果搬家,那么宋国那些要买鞋的,就不知道我的住处了,我将不能谋生。希望相国您怜悯我。’因为这个缘故,我没有让他搬家。西边邻居家院子地势高,我家院子地势低,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所以没有加以制止。”士尹池回到楚国,楚王正要发兵攻打宋国,士尹池劝阻楚王说:“不可以攻打宋国。它的君主贤明,它的国相仁慈。贤明的人能得民心,仁慈的人别人能为他出力。楚国去攻打它不会有功,而且还要被天下所耻笑。”所以楚国放弃了宋国而攻打郑国。孔子听到这事以后说:“在朝廷上修养自己的品德,却能制胜敌军于千里之外,这大概说的就是司城子罕吧!”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司城子罕止而觞之/止露尻尾B.士尹池问其故/为是故吾不徙C.士尹池归/女有归D.荆适兴兵欲攻宋/兵革非不坚利也B3.B【解析】A.使……停留/只;B.缘故、原因;C.回去/女子出嫁;D.士兵/兵器。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1)乙文中士尹池根据哪两件事认为子罕“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了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2)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两文,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孟子构想了一个“大道之行”的社会,乙文通过写宋国子罕体恤百姓的两件事,说明施行仁心、仁政,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八)马说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报告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上2.1《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范文10篇)
- 2025幼儿小班语言教学工作计划
- 2025年幼儿园大班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 2025年学院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 2025年大地房地产销售工作计划
- 2025年幼儿园教师工作计划模板
- 新冠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幼儿园师德个人工作计划模板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电子版)
- 安全员年终总结报告
-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 营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 工程竣工验收(消防查验)报告
- 能源中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中学美育(艺术教育)工作发展年度报告
- 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大赛考试题及答案
- GB/T 44679-2024叉车禁用与报废技术规范
- 疼痛患者评估及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