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_第1页
2021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_第2页
2021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_第3页
2021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生疏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分封制的进展和完善1.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的建立: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2)商朝的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3)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对都城以外的地区通过分封侯、伯,实行间接管理。2.西周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起兵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建立周朝。(2)目的:为有效统治被制服的宽敞地区,藩屏王室。(3)概况①对象:同姓贵族、功臣和归顺的异族首领。②内容:授土、授民、授职。③义务:诸侯必需听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见,纳贡、服役,带兵随从作战。④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里,实行再分封。(4)影响①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强国。②后期:因受封者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王权衰弱,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理解概念]“封建”: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进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是分封诸侯,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易混易错]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原叫做“封建”制度。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进展史中的“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分,今日史学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深化探究材料思考西周分封示意图反映出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目的?答案(1)特点:两种分封的诸侯国交织在一起,相互制约,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二、宗法制的产生和完备1.含义: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是实行分封制的主要依托。2.历程:夏代产生,商代进展,西周完备。3.特点:严格区分嫡庶长幼,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小宗确定听从大宗。[解读与点拨]宗法制的概括:(1)一个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2)两对关系:内部: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外部: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3)三点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周王的地位。4.作用: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归纳总结]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带有深厚的原始迷信颜色,王权和神权亲热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心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深厚的部族颜色。(5)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化探究探究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材料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感叹的缘由。答案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到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的感叹。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答案C解析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西周的封国有燕、齐、鲁、卫、晋、宋、楚等。A项河南的简称是豫,河北的简称是冀;B项湖南的简称是湘,湖北的简称是鄂;D项广东的简称是粤,广西的简称是桂。其简称都不是源自西周封国国名。C项山东的简称是鲁,山西的简称是晋,其简称都源自西周封国国名。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幽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定期向天子贡献财物,天子打仗的时候要派兵出征。由材料中诸侯及诸侯的义务可知这是西周的分封制。3.一位历史学者指出:“西周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这些“遗产”不包括()A.王国统治权B.财宝和爵位C.指定继承人D.土地和人口答案C解析宗法制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维护统治而设立的,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继承人只能是嫡长子,而不能指定继承人,故选C项。4.《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实现长治久安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消退诸子冲突D.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答案D解析“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大意是立嫡子不让庶子僭(jiàn)越,僭越就会产生争夺,争夺就会产生混乱。材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5.下图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两者的关系是()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A.互为表里B.名称不同的一个制度C.前后继承D.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答案A解析宗法制和分封制两种制度互为表里,故选D项。探究思考1.提示西周宗法制。特点:大宗不变,小宗别立。2.提示①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诸侯在封国内有世袭统治权,但对周天子有定期朝贡并供应军赋力役的义务。②作用:既维护了周天子的权威,又基本保证了诸侯国的自治,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达标]1.“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这是出自《尚书》的一段文字,其中的“民主”是指()A.民主管理 B.人民之主C.人民做主 D.封建君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力气及对“民主”一词的理解生疏。材料的意思是说,只有成汤受四方诸侯的拥护,代替夏桀成了百姓的仆人。这里的“民主”是人民的主子君主、国王的意思。A、C、D三项中的“民主管理”、“人民做主”、“封建君主”与奴隶制社会时代不符。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①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功臣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西周政治贵族颜色深厚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由晋、卫、鲁、燕等姬姓贵族可知分封的对象并非主要是功臣,①不正确。所以排解①即可。3.《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的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理解力气。从“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通过推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严格的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B项讲的是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不符,排解B;C项讲的是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D项讲的是宗法制的特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4.《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侍侯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中心集权制度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材料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反映的是分封制,诸侯、卿、士、庶人等按等级递减又体现了宗法等级制度。因此B符合材料意思。A、C只涉及宗法制,而D是在封建社会。5.《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③ B.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维新”指周王朝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有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本题选①②③项,第④项“王位世袭制”始于夏朝。[力气提升]6.《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则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答案B解析解题关键是生疏中国古代的继承原则:“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材料中体现微子启是“长”,但是是“庶出”不是“贵”,所以立了是“嫡”的年龄小的“纣王”。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基本原则,选B;材料是继承王位,非A中的财产;只提到长幼、嫡庶,并不考虑C中的“才”;是在兄弟中选择,不是兄弟之间的继承,因此D也不正确。7.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白()A.诸侯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B.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政权统治。8.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A.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同学的理解分析力气,尤其是对“封建社会”一词的理解生疏。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所说的封建社会是“封邦建国”的分封制,而不是五种社会形态中的封建社会。由“王室的属下”“宝塔式的几级封君”,并且“封君”“对于上级称臣”但又是“世袭统治者”可排解A、B、D三项。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左传》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2)依据材料二概括出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3)材料三所述大事说明诸侯与天子间毁灭了什么问题?反映的实质是什么?(4)该制度在周初巩固了统治,而后期则造成长期的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