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_第1页
【创新设计】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_第2页
【创新设计】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_第3页
【创新设计】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_第4页
【创新设计】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究与近代化的整体进展——甲午中日战斗至五四运动前时间断限从甲午中日战斗爆发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的舞台上都特别活跃线索特征政治(1)伴随西方侵华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头探究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经济(1)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乐观创办实业(2)甲午中日战斗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进展(3)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思想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社会生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进展一、政治上:列强侵华加剧与中国人民的探究1.沉重的民族危机(1)1894~1895年的甲午战斗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2.中国人民的抗争(1)戊戌变法:1895年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进展成爱国救亡政治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2)义和团运动:一场农夫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屡遭挫折,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二、经济上: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进展1.初步进展(1)背景: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气,开头登上历史舞台。2.“短暂春天”(1)背景:辛亥革命扫除进展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临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进展最快。(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快速萧条。三、思想上:近代前期中国四大社会思潮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扬维新变法思想,主见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2.民主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主见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化人心。3.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民族资产阶级学问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头宣扬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四、生活习俗上:社会生活与习俗的新变化1.物质生活的变化(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见“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2)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后,“剪辫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颜色;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头消灭,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进展。4.大众传媒的进展(1)报刊业的进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扬自己主见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富强景象。(2)影视事业的进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头起步。[通史专题]考向一西方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视角1创设新情境考查甲午中日战斗的结果及影响【典例1】(2022·山东文综,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解题思路定位学问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斗(《马关条约》)把握题眼“开铁路”“言银行”“设商局”辨析选项A《南京条约》是在鸦片战斗之后,错误B《天津条约》是其次次鸦片战斗之后签定,错误C《北京条约》是其次次鸦片战斗之后签定,错误D依据材料信息“开铁路”“言银行”“设商局”可知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这属于《马关条约》的影响,正确答案D视角2运用文献史料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典例2】(2022·广东文综,16)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训练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解题思路定位学问辛亥革命把握题眼时间:1917;信息: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辨析选项A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题干时间“1917年”不符,错误B据题干信息可知县长仍是科举出身,说明辛亥革命后,选官的方式和过去差别不大;县长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这说明辛亥革命后,传统思想的影响仍旧较大,正确C题干的信息表明旧思想照旧存在,无法得出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错误D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错误答案B【主题深化】运用多种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宏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革命。(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展制造了条件,是近代一次政治民主化的革命。(3)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顺应世界进展潮流,引进西方工业文明,促使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明进展。(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考向二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展缘由、特点及影响视角1利用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民族资本主义进展的缘由、特点【典例3】(2022·海南单科,1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爱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舞工商业自由竞争C.中心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进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解题思路定位学问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进展把握题眼晚清时期清政府、1912年北京政府;专利制度、专利爱护期限等辨析选项A材料只是论及企业专利,并未说明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错误B据材料“北京政府规定专利爱护期限最高为5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可知政府鼓舞企业自由竞争,正确C材料未反映官营商业信息,错误D据所学可知“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说法确定,不符合实际,错误答案B视角2从思想对社会进步角度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典例4】(2022·课标全国,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头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进展前景黯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解题思路定位学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把握题眼1895年、状元、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辨析选项A“状元实业家”发出的“舍身喂虎”的感叹,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农抑商意识,体现了“实业救国”精神与“重农抑商”传统的冲突,正确B舍身喂虎并不是指民族工业之间的竞争,错误C题干材料无法反映,错误D民族实业家是以实业救国作为己任,错误答案A【主题深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与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肯定的抵制作用。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进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气的进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供应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预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进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供应了社会条件。(4)从进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气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肯定程度上依靠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进展。考向三从“中体西用”到“民主与科学”的演化特点、影响视角1从文明演进角度考查维新思想的影响【典例5】(2022·课标全国Ⅱ,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缘由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转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题思路定位学问近代维新思想与服饰变革解题关键时间:1892年;维新思想、康有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辨析选项A据所学史实表述正确,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错误B“易西服”服饰的变化,肯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正确C当时中国需转变形象,但据史实可知维新派的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错误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错误答案B视角2从近代化角度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典例6】(2022·海南单科,1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乐观争辩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旧是社会主流思潮解题思路定位学问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解题关键时间:1900~1901年间;信息:多争辩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辨析选项A资产阶级革命派此时已经开头革命运动,错误B依据所学学问,上海是最早开放城市,因此题干选项说法明显错误,错误C材料中“乐观争辩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错误D“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旧是主流思潮,正确答案D【主题深化】从“中体西用”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演化历程及特点(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其特点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实质是在不触动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专制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的目的。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2)从早期维新思想到康梁维新思想的进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扬维新思想;主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进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从物质层次推动到制度层次。(3)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主体内容的三民主义,主见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形成了完整的革命理论,将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层次深化一步。(4)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打出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将西方启蒙思想的民主、自由、公平学说引入中国,动摇了君主专制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反封建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次。[模块链接]考向四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综合论证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典例7】(2022·山东文综,38)(节选)某历史爱好小组以“20世纪学校国的社会进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争辩性学习,在争辩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预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抵制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敬重我个人的人格,乐观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学校国社会的进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解题思路20世纪初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重大的历史大事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学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作答。答案李欣淑接受新式训练、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学校国女性解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肯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训练的进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供应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制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主题深化】19世纪末20世纪学校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1)政治领域①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分别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和完全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但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农夫阶级发起义和团运动来挽救危亡,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③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中国的政治更为黑暗。(2)经济领域①甲午战斗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头猛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进展,为中国进一步进展孕育了先进的因素。②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临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中国民族工业消灭了短暂的春天,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的进展。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头走向萧条。③社会生活方面,西方新事物和新的思想观念不断传入,加上中国的政治运动的推动,引起了中国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种种变化。维新派提倡、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动“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欢迎;辛亥革命前近代铁路网格局奠定,汽车传入上海,1875年电话传入、1905年电影业起步,1909年航空业开头;报刊唤起民众方面启蒙作用重大。(3)思想领域①实业救国、训练救国、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各种社会思潮兴起和进展。②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成为历史潮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开头传播,促进了革命的进步和进展。猜想1(立意:社会热点——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2022年2月中国多位外交官在欧洲媒体发文,责怪日本右翼行径,宣示钓鱼岛主权。与这一历史大事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在甲午战斗中战败B.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C.台湾、钓鱼岛主权此后一度丢失D.1945年中国顺当收回台湾、钓鱼岛主权解析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主权收回,但由于美国干涉,钓鱼岛主权始终未明确回归中国,形成今时中日领土主权争端,故选D。答案D猜想2(立意:主干学问——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中说:“假如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方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说明辛亥革命()A.使中国开头了全盘西化B.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一步C.将传统文化彻底击败D.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展;并推行社会习俗的一系列变革措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但直到新文化运动才将传统文化彻底击败。答案B猜想3(立意: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诠释)2021年7月为纪念张謇诞辰160周年,南通网进行大型新闻行动“追梦——寻访张謇先生脚印     ”,前言说:“张謇是近代中国追求独立、富强,实现民族复兴幻想的宏大践行者,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开拓者,是励精图治的实业家。”下列说法不能作为以上论点论据的是()A.宣扬“实业救国”思潮B.践行“设厂自救”观念C.抵制列强对华商品输出D.与各种反动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解析张謇作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也具有典型的革命性、妥协性的双重特点,故D项说法有误。答案D猜想4(立意:历史意识——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关系)《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学校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进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工业化的实现B.进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解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先进的中国人力图通过进展民族资本主义,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答案C猜想5(立意:主干学问——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主题)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受了一个……的过程,言教即主见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公平等资产阶级观念。”精确     而论,句中省略处应是()A.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B.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C.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解析“言技”——“言政”——“言教”这一进程即近代学习西方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文化思想层面,反映了由浅入深、逐步扩展的学习历程。答案C猜想6(立意:主干学问——社会转型的内涵及影响)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由于()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学问分子思想渐渐激进解析洋务运动时期处于19世纪60至90年月,中国社会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现了中国对社会器物的变革要求。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消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体现了中国提倡社会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思想。其余选项不能全部概括材料内容。答案C猜想7(立意:新史观——文明的交融)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集中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转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见并说明其主见的理由。材料二材料三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材料四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布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行。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3)依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并请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生疏。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直接回答即可;其次小问,阅读材料一猎取有效信息,把握材料主旨,从军事、外交、卫生等方面归纳。第(2)问,长袍马褂是中国传统服装,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新服饰,由此可知,由传统至现代化之趋势,结合所学学问,从经济、政治两方面分析回答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第(3)问,据关键信息: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其生疏基于批判与继承的原则阐述。答案(1)主见易服、剪辫。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任答两点)(2)变化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民族资本主义进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若答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也可给分)。(3)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生疏:中外文化沟通是必由之路;文化碰撞沟通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进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连续性。(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河南驻马店期末)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斗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斗()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加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学问分子关怀中国的进展前途问题解析该题的题眼是“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由此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斗对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冲击,正确答案为C。A、B、D三项与题意“直截了当地讲救亡”无直接联系,故排解。答案C2.(2022·江西上饶模拟)“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斗。……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斗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制意识的全部丢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公平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本题考查同学解读材料的力量。从材料中的“领导过多次民族战斗”“失败”“民族抵制意识的全部丢失”等信息可知,这次战斗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斗。故选D。A、B、C三项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斗之前签订的。答案D3.(2022·山东临沂一模)当时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脚印     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孙中山《建国方略》)“□□”处应填()A.甲午B.戊戌C.庚子D.辛亥解析前者是在甲午战斗失败之后,当时维新变法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后者则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当时清政府勾结列强绞杀了义和团运动,已经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众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得到社会舆论的怜悯。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4.(2022·陕西五校联考)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生疏到()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力量。材料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体现出从洋务运动开头的社会变革对推翻满清政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A、B、D三项本身叙述错误。所以答案选C。答案C5.(2022·山东烟台模拟)有学者说,由于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预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预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供应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公平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中国人的脑袋为思考问题、为走路预备”说明此处主要强调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材料信息“不再为磕头预备”到“为走路预备”,辛亥革命促进了公平观念的传播,故选C。A、B、D三项是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就,不符合题意,皆排解。答案C6.(2022·吉林省试验中学模拟)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为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嘉奖创造制造、鼓舞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爱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当时消灭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上述现象生疏正确的是()A.政府转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把握C.官绅开头投资近代新式企业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进展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进展历程。清政府鼓舞私人投资近代工业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但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爱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进展;A项说的是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政府放宽了设厂的限制,B项错误;官绅开头投资近代新式企业开头于19世纪六七十年月,所以答案选D。答案D7.(2022·广东湛江质检)下表为中国工业进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行业矿冶业机器业食品工业数量(家)723193100A.造纸业B.火柴业C.榨油业D.纺织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教材内容的再认再现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展的特征之一是轻工业进展较快而重工业极为薄弱,在1872~1911年,中国进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纺织业排在第一位,面粉业排其次位。答案D8.(2022·山西质检)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消灭的频率。此图说明白()A.等级有序的华夷观是国人排斥民主共和的主要缘由B.近代中国对西方的探究经受了由器物到制度的转变C.民族意识的渐渐觉醒让国人不断深化学习西方文化D.辛亥革命让中国人生疏到民主共和的历史必定性解析甲午中日战斗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八国联军侵华战斗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丢失,通过学习西方制度文化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成为国人的共识,故选C。天朝上国下的华夷观在鸦片战斗后渐渐崩溃,但从材料看,甲午中日战斗之前,“民主”、“共和”消灭频率照旧极低,排解A;材料没有表现中国器物方面的探究,排解B;在1912年之前,“民主”、“共和”消灭的频率已到最高水平,排解D。答案C9.(2022·河南郑州调研)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需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这时期”指()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解析新文化运动提倡“打倒孔家店”,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故选C。维新变法借用孔子的招牌,排解A;辛亥革命没有抨击孔子,排解B;五四运动主要是反帝,与孔子和儒家思想无关,排解D。答案C10.(2022·湖南衡阳联考)孙中山说:“井田之制,即均产主义之滥觞(喻指发源);而累世同居,又共产主义之嚆矢(喻指先声),足见我国人民之脑际,久蕴蓄社会主义之精神。”“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争辩社会之经济……以补救社会上之疾苦耳。”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是()A.“联合苏俄、联合共产党”B.“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以及结合所学学问,孙中山的这段话是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归宿,社会主义是人道主义,实为人类之福音。D项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思想,即平均地权,故选D。A项体现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孙中山确立的“联俄联共“政策,排解;B项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思想,即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解放,排解;C项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思想,即创立民国,排解。答案D11.(2022·北京石景山模拟)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B.说明白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C.探寻了近代化的进展道路D.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进展之路解析图片中的“汉阳铁厂”“京师同文馆”、“武昌起义”、“《新青年》”体现了近代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激进派向西方探寻近代化进展道路的历程,故选C。“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无法体现“武昌起义”“《新青年》”,排解A;“民主共和”无法体现“汉阳铁厂”“京师同文馆”,排解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均以失败而告终,排解D。答案C12.(2022·广东梅州一模)19世纪90年月以前,西式服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的穿着,但到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头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同学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缘由不包括()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C.近代训练的进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革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A、B、C三项都是对缘由的正确分析,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