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历史寒假作业(二)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秋•宝安区月考)秦朝时期的《行书律》对文书的分类与传递有着明确的规定:文书被明确区分为两大类,即紧急文书与普通文书。其中,紧急文书,特别是皇帝的诏书,必须毫不迟延地立即送达目的地;而普通文书也需在当日之内完成发送,避免任何积压。基于这一规定,我们可以推断秦朝文书制度()A.有助于提升政府形象与影响力 B.导致了政府行政效率的下降 C.促进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运行 D.加速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2024秋•沙县区期中)秦始皇北击匈奴,其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不在于进攻,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而在于确保秦王朝的安全、统一和发展。这表明秦朝北击匈奴()A.具备明确的开疆拓土要求 B.有效解决了边疆问题 C.具有鲜明的积极防御特点 D.确保了北部边防安全3.(2024秋•南海区月考)《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相关简文记载:“黔首或事父母孝,事兄姊忠敬,亲弟(悌)兹(慈)爱,居邑里长老率黔首为善,有如此者,牒书(书于简牒,传之后世)”。据此可推知,秦朝()A.孝道伦理融入律令 B.儒家思想得到重视 C.严刑峻法深入人心 D.文化教育迅速发展4.(2024秋•河北区校级期中)如表为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一览表。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卫尉宫门警卫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太仆负责宫廷车马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奉常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制度具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5.(2024秋•浙江期中)“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这是《史记•蒙恬列传》中对秦直道简略的记载。这条神秘古道,是秦代仅次于长城的第二大军事工程。秦始皇修建该道路的主要动机是()A.巩固边防,抵御匈奴南侵 B.控西南夷,增进民族交融 C.沟通南越,满足皇帝游乐 D.发展经济,促进东西贸易6.(2024秋•桃城区校级期中)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一条连接咸阳与北部边陲的“直道”。此时,秦王朝刚取得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不久,将匈奴势力驱逐回阴山以北,并在河套地区重新设置九原郡,移民戍边。据此可知,修筑该“直道”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南北交流 B.巩固北方边防 C.推广郡县制度 D.缓和民族关系7.(2024•湖北)《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 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 C.统治残暴严苛 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8.(2024秋•朝阳期中)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留存下来服务于朝廷的那些以博士为代表的儒生,不再敢轻易借古讽今,给朝廷造成麻烦”。由此可知,“焚书坑儒”()A.旨在禁止儒学的传播 B.毁灭了六国的历史记录 C.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 D.落实了以法为教的政策9.(2024秋•小店区校级月考)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 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 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 D.汉武帝时独尊儒术10.(2024•辽宁二模)秦律规定:失期,法皆斩,这在秦国时期运行是有效的……而陈胜、吴广等人从家乡走到边关,路程非常遥远,路途中各种不确定性被充分地扩大,失期几乎是必然,打着复兴楚国口号的揭竿而起也就几乎成为必然。材料认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在于()A.分封制影响尚存 B.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秦朝疆域的扩大 D.法律不能因时而变11.(2024秋•沙县区期中)汉景帝即位第一年就废除了不合理的连坐法,还认为残害肢体的刑罚会让人终身痛苦,因而废除了残害犯人肢体的肉刑。此后,他又允许不服判决的人上诉,以至于在某些年份中,终其一年的审理案件竟然不到400件。这些举措()A.防止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 C.延续了儒表法里的传统 D.得益于先秦礼制的恢复12.(2024秋•晋江市期中)如表是两汉时期三公中丞相、御史大夫的官职名称及职权变化。据此可推知,这些变化()朝代官职名称职权官职名称职权出处西汉丞相总理百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上》东汉司徒分管民事司空掌水土事《后汉书•志第二十四•百官一》A.利于提高地方治理水平 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促进了国家决策合理化 D.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13.(2024秋•宜昌期中)汉武帝前期,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交中央的贡赋,“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为此,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分设刺史,创建新的监察制度 B.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 C.行推恩令,将地方权收归中央 D.均输平准,加强对市场的控制14.(2024秋•重庆月考)汉武帝时期创设了察举制,规定: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后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推举,取消资产限制。由此可知,察举制()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 C.蕴含了民主色彩 D.形成了政治利益集团15.(2024•天津模拟)汉武帝时期,内朝由大将军、尚书令、侍中或尚书令兼领尚书事主持集议;外朝由君主制诏,丞相御史因事遵旨召集廷臣议事。参加廷议的人,依讨论问题性质各有不同,但通常情况下由公卿、列侯、二千石(司隶校尉、三辅长官)、大夫、博士等人参加。汉武帝时期的这一制度设计()A.为提高国家统治效能创造了条件 B.意图是制约皇权的滥用 C.有效提升了政府行政决策的效率 D.弥补了官员素养的不足16.(2024秋•荣昌区校级期中)汉武帝即位后,宣称有的诸侯子嗣多达十几人,却只有嫡长子才可继承封地和爵位,这不利于宣扬仁孝之道。因此,规定诸侯必须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此举的目的是()A.宣扬儒家的仁孝之道 B.削弱诸侯封地和势力 C.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D.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17.(2024秋•南海区月考)司马相如《上林赋》歌颂大一统汉帝国的国势和汉天子的威严,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惩奢劝俭的用意;张衡《二京赋》是其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创作。由此可知,汉赋()A.是体察民情的渠道 B.真实反映了历史状况 C.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18.(2024秋•杏花岭区校级月考)元朔五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晓一门儒家经典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郎官。上述措施()A.利于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B.推动儒学教育官方化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为官 D.促使察举制开始出现19.(2024秋•深圳月考)如表是两汉各区域市场面积、人口、商业都市一览表,该表反映出当时()区域市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商业都市平均每商业都市面积人口关陇市场9693156661849长安、姑臧4846573330924巴蜀市场8969484248040成都8969484248040关东市场89464931584084陶、洛阳、邯郸、蓟、淮阳、涿、温、荥阳、阳翟、平阳、积、扬、临淄688192429545楚越市场168240714461202宛、江陵、寿春、吴、陈、合肥、番禺2403442065886A.丝绸贸易沿线商业都市最先崛起 B.南北方商业市场发展趋向平衡 C.区域经济基础影响商业发展水平 D.关东地区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弛20.(2024春•安溪县期末)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二.材料题(共3小题)21.(2024秋•湖北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有所损益”在制度上的表现。22.(2024秋•湖北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一方面吸收了道家与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制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神学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回答了汉武帝“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垂问乎天人之应”等问题,使儒学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从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在具体政治实践中,董仲舒一改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的缺点,继承了荀子的外王路径,改造儒学,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使儒学能够满足封建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等现实政治的需要。——摘编自王杰《汉代神权政治的重新确立——董仲舒与儒学的神化》材料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实现了与政权的有机结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其后果正如有些学者所说,“自从儒学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的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他们不能不受到皇权的制约与束缚,而为了那些利益,儒生从此也不能不采取实际而灵活的策略与态度”。——摘编自申波《论董仲舒对儒学的法家化改造》(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23.(2024秋•清远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可以说,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不仅奠定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的基础,也积极推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最终形成。——摘编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简述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时期在“改变与匈奴关系”方面的实践活动,并简述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一(上)历史寒假作业(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CADABBCBDB题号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AABCBCD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秋•宝安区月考)秦朝时期的《行书律》对文书的分类与传递有着明确的规定:文书被明确区分为两大类,即紧急文书与普通文书。其中,紧急文书,特别是皇帝的诏书,必须毫不迟延地立即送达目的地;而普通文书也需在当日之内完成发送,避免任何积压。基于这一规定,我们可以推断秦朝文书制度()A.有助于提升政府形象与影响力 B.导致了政府行政效率的下降 C.促进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运行 D.加速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据材料可知,秦朝时期的《行书律》对文书的分类与传递有着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书的内容和紧要程度规定发送时限,有利于及时传送中央政令和地方讯息,促进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运行,C项正确;秦朝文书制度是行政体系的一部分,是国家管理的需要,而非主要为了塑造政府形象,排除A项;秦朝文书制度规定,紧急文书必须毫不迟延地立即送达目的地,而普通文书也需在当日之内完成发送,有利于文书的高效传送和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项;文书制度主要影响国家行政,并非主要旨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2.(2024秋•沙县区期中)秦始皇北击匈奴,其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不在于进攻,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而在于确保秦王朝的安全、统一和发展。这表明秦朝北击匈奴()A.具备明确的开疆拓土要求 B.有效解决了边疆问题 C.具有鲜明的积极防御特点 D.确保了北部边防安全【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材料“秦始皇北击匈奴,其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而在于确保秦王朝的安全、统一和发展”,可知秦朝北击匈奴主要是为确保国家安全,具有鲜明的积极防御特点,C项正确;开疆拓土与材料“不在于进攻,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所述不符,排除A项;“解决了边疆问题”说法绝对,且与材料“不在于进攻,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所述不符,排除B项;“确保了边防安全”说法绝对,且与材料“不在于进攻,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所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2024秋•南海区月考)《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相关简文记载:“黔首或事父母孝,事兄姊忠敬,亲弟(悌)兹(慈)爱,居邑里长老率黔首为善,有如此者,牒书(书于简牒,传之后世)”。据此可推知,秦朝()A.孝道伦理融入律令 B.儒家思想得到重视 C.严刑峻法深入人心 D.文化教育迅速发展【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秦汉至隋唐的法律与教化,解题关键信息是“黔首或事父母孝,事兄姊忠敬,亲弟(悌)兹(慈)爱,居邑里长老(率)黔首善,有如此者”。【解答】A.据题干“黔首或事父母孝,事兄姊忠敬,亲弟(悌)兹(慈)爱,居邑里长老(率)黔首善,有如此者”信息,可知秦律对基层中的孝、敬、爱、善等作了明确规定,塑造基层社会新风貌,体现了将孝道等伦理融入律令,并体现在了基层教化上,正确;B.秦朝以法治国,儒家思想得到重视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信息未涉及秦朝刑法严苛,严刑峻法深入人心说法不符合主旨,排除;D.材料中涉及到对基层治理上塑造孝、敬、爱、善的新风尚,并非说明文化教育迅速发展,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汉至隋唐的法律与教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4.(2024秋•河北区校级期中)如表为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一览表。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卫尉宫门警卫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太仆负责宫廷车马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奉常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制度具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解答本题需结合三公九卿制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仅通过九卿的名称和职能得不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结论,排除A项;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无法体现出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强干弱枝”的结论,排除C项;据本题材料“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一览表”可知,九卿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但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太仆、奉常、宗正等主要处理皇室事务,这说明秦朝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家国同构色彩,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考查了考试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5.(2024秋•浙江期中)“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这是《史记•蒙恬列传》中对秦直道简略的记载。这条神秘古道,是秦代仅次于长城的第二大军事工程。秦始皇修建该道路的主要动机是()A.巩固边防,抵御匈奴南侵 B.控西南夷,增进民族交融 C.沟通南越,满足皇帝游乐 D.发展经济,促进东西贸易【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秦朝统一的相关知识。【解答】据题干“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修建直道是为了加强军事运输,巩固边防,抵御匈奴南侵,A项正确;秦朝的西南夷和南越问题是在统一六国后解决的,与直道的修建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直道是第二大军事工程,因此它的修建与皇帝游乐无关,排除C项;直道的修建虽然有利于东西贸易的发展,但并非主要动机,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2024秋•桃城区校级期中)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一条连接咸阳与北部边陲的“直道”。此时,秦王朝刚取得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不久,将匈奴势力驱逐回阴山以北,并在河套地区重新设置九原郡,移民戍边。据此可知,修筑该“直道”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南北交流 B.巩固北方边防 C.推广郡县制度 D.缓和民族关系【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由材料“秦王朝刚取得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不久,将匈奴势力驱逐回阴山以北,并在河套地区重新设置九原郡,移民戍边”,可知秦朝修直道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军事防御,巩固北方边防,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南北交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在北方地方管理上推行郡县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为了便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而修筑直道,说明民族关系比较紧张,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2024•湖北)《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 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 C.统治残暴严苛 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分析】本题考查郡县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可知,秦朝时期,中央要求地方官员不能实行苛刻的徭役抢夺百姓春夏农时,这说明秦朝建立后依然很重视农业生产,延续秦国耕战国策,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没有涉及相权挑战皇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统治比较合理,不实行苛刻的徭役,排除C项;秦朝尚法,非崇儒,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郡县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024秋•朝阳期中)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留存下来服务于朝廷的那些以博士为代表的儒生,不再敢轻易借古讽今,给朝廷造成麻烦”。由此可知,“焚书坑儒”()A.旨在禁止儒学的传播 B.毁灭了六国的历史记录 C.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 D.落实了以法为教的政策【分析】本题考查了“焚书坑儒”的影响,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焚书坑儒之后,留存下来服务于朝廷的那些以博士为代表的儒生不再敢轻易借古讽今,给朝廷制造麻烦“分析。【解答】据材料“焚书坑儒之后,留存下来服务于朝廷的那些以博士为代表的儒生不再敢轻易借古讽今,给朝廷制造麻烦“分析可知“焚书坑儒”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故C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焚书坑儒”的影响,考查了考生正确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9.(2024秋•小店区校级月考)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 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 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 D.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分析】本题考查了焚书坑儒,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关于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原因可能是秦朝统一后,焚烧诗书,B项正确;从所学知识可知,相对于东方六国来说,秦国民风更加淳朴和原始,东方六国的文化比秦国先进,排除A项;从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并不会导致东方六国史书散失,排除C项;秦国崇尚法家,但是史书保存相对完好,东方六国的史书散失严重,这与汉武帝独尊儒术构不成逻辑关系,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焚书坑儒,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10.(2024•辽宁二模)秦律规定:失期,法皆斩,这在秦国时期运行是有效的……而陈胜、吴广等人从家乡走到边关,路程非常遥远,路途中各种不确定性被充分地扩大,失期几乎是必然,打着复兴楚国口号的揭竿而起也就几乎成为必然。材料认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在于()A.分封制影响尚存 B.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秦朝疆域的扩大 D.法律不能因时而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失期,法皆斩,这在秦国时期运行是有效的……而陈胜、吴广等人从家乡走到边关,路程非常遥远,路途中各种不确定性被充分地扩大,失期几乎是必然,打着复兴楚国口号的揭竿而起也就几乎成为必然”可知,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爆发农民起义,因此,材料认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在于法律不能因时而变,D项正确;秦朝推行郡县制,“分封制影响尚存”与秦末农民起义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材料认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在于严刑峻法,并不是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排除B项;材料认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在于严刑峻法,“秦朝疆域的扩大”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1.(2024秋•沙县区期中)汉景帝即位第一年就废除了不合理的连坐法,还认为残害肢体的刑罚会让人终身痛苦,因而废除了残害犯人肢体的肉刑。此后,他又允许不服判决的人上诉,以至于在某些年份中,终其一年的审理案件竟然不到400件。这些举措()A.防止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 C.延续了儒表法里的传统 D.得益于先秦礼制的恢复【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依据材料“他又允许不服判决的人上诉,以至于在某些年份中,终其一年的审理案件竟然不到400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材料“还认为残害肢体的刑罚会让人终身痛苦,因而废除了残害犯人肢体的肉刑。此后,他又允许不服判决的人上诉,以至于在某些年份中,终其一年的审理案件竟然不到400件”体现汉景帝重视人自身的利益,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故B正确;A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题干与先秦礼制关系不大,故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12.(2024秋•晋江市期中)如表是两汉时期三公中丞相、御史大夫的官职名称及职权变化。据此可推知,这些变化()朝代官职名称职权官职名称职权出处西汉丞相总理百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上》东汉司徒分管民事司空掌水土事《后汉书•志第二十四•百官一》A.利于提高地方治理水平 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促进了国家决策合理化 D.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两汉时期中枢机构职权变化进行分析。【解答】丞相和御史大夫是中央官职,其职权的变化无法提升地方管理水平,排除A项;据题干表格信息,西汉时期的丞相总理百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位高权重,东汉时期的司徒和司空仅分管民事和掌水土事,职权和地位大大下降,这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故B项正确;表格信息仅涉及丞相、御史大夫的官职名称及职权变化,没有表明国家决策出台的过程,排除C项;官职名称和职权的变化并不一定直接导致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如果权力分散或职责不明确,反而可能降低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汉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3.(2024秋•宜昌期中)汉武帝前期,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交中央的贡赋,“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为此,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分设刺史,创建新的监察制度 B.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 C.行推恩令,将地方权收归中央 D.均输平准,加强对市场的控制【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题关键信息是“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解答】A.“分设刺史、创建新的监察制度”,是为了监察地方官员,和市场管理关系不大,排除;B.“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主要是打击地方豪强,也不直接解决市场问题,排除;C.“行推恩令,将地方权收归中央”,是解决诸侯地方权力过大的问题,同样不直接解决市场问题,排除;D.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汉武帝前期政府各部门抢购物资导致物价上涨,地方上交中央的贡赋也存在问题,还有富商大贾在操纵物价。这些问题都和市场管理有关,而“均输”就是统一征收和运输货物,“平准”就是平衡物价,这两个政策都能有效地解决市场问题,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4.(2024秋•重庆月考)汉武帝时期创设了察举制,规定: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后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推举,取消资产限制。由此可知,察举制()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 C.蕴含了民主色彩 D.形成了政治利益集团【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察举制,解题关键信息是“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后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推举,取消资产限制”。【解答】A.根据“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后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推举,取消资产限制”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察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正确;B.材料不涉及财政收入问题,排除;C.材料中的选官与民主并不等同,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材料强调的是选官范围较大,不涉及形成政治利益集团,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察举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5.(2024•天津模拟)汉武帝时期,内朝由大将军、尚书令、侍中或尚书令兼领尚书事主持集议;外朝由君主制诏,丞相御史因事遵旨召集廷臣议事。参加廷议的人,依讨论问题性质各有不同,但通常情况下由公卿、列侯、二千石(司隶校尉、三辅长官)、大夫、博士等人参加。汉武帝时期的这一制度设计()A.为提高国家统治效能创造了条件 B.意图是制约皇权的滥用 C.有效提升了政府行政决策的效率 D.弥补了官员素养的不足【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汉的政治,解答本题需结合廷议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材料表明在汉武帝时期中朝主持集议,公卿、列侯、二千石(司隶校尉、三辅长官)、大夫、博士等人参加,说明参加集议的人员较多,并且人员较全面,这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国家统治效能,A项正确;材料中内朝的设置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不是提升了政府的决策效率,排除C项;材料和官员素养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西汉的政治,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16.(2024秋•荣昌区校级期中)汉武帝即位后,宣称有的诸侯子嗣多达十几人,却只有嫡长子才可继承封地和爵位,这不利于宣扬仁孝之道。因此,规定诸侯必须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此举的目的是()A.宣扬儒家的仁孝之道 B.削弱诸侯封地和势力 C.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D.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分析】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要求诸侯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表面上是宣扬仁孝之道,实际上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削弱诸侯的封地和势力,B项正确;宣扬仁孝之道只是表面说法,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排除C项;扩大统治基础不是此举的直接目的,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7.(2024秋•南海区月考)司马相如《上林赋》歌颂大一统汉帝国的国势和汉天子的威严,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惩奢劝俭的用意;张衡《二京赋》是其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创作。由此可知,汉赋()A.是体察民情的渠道 B.真实反映了历史状况 C.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分析】本题考查了汉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司马相如和张衡的作品都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如对豪奢的批评和劝谏,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C项正确;汉赋是文学作品,并非体察民情的渠道,排除A项;文学作品源自现实但高于现实,并不能真实反映历史情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表明两篇汉赋的作用,且仅仅两篇汉赋的创作,起到缓和社会矛盾说法有所夸大,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8.(2024秋•杏花岭区校级月考)元朔五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晓一门儒家经典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郎官。上述措施()A.利于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B.推动儒学教育官方化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为官 D.促使察举制开始出现【分析】本题考查了儒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经过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为郎官,这些措施有利于推动儒家教育的官方化,确立儒家正统地位,B项正确;五经博士没法辨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排除A项;五经博士并未排除世家子弟,排除C项;材料中得不出开始出现,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2024秋•深圳月考)如表是两汉各区域市场面积、人口、商业都市一览表,该表反映出当时()区域市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商业都市平均每商业都市面积人口关陇市场9693156661849长安、姑臧4846573330924巴蜀市场8969484248040成都8969484248040关东市场89464931584084陶、洛阳、邯郸、蓟、淮阳、涿、温、荥阳、阳翟、平阳、积、扬、临淄688192429545楚越市场168240714461202宛、江陵、寿春、吴、陈、合肥、番禺2403442065886A.丝绸贸易沿线商业都市最先崛起 B.南北方商业市场发展趋向平衡 C.区域经济基础影响商业发展水平 D.关东地区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弛【分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商业,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两汉各区域市场面积、人口、商业都市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关陇市场和关东面积和人口较多,且性对应的平均每商业都市较小的面积有更多的人口,说明人口的密度较多,原因是此时北方经济较发达,区域经济基础影响商业发展水平,C项正确;材料未对城市发展进行时间线的梳理,不能得出丝绸贸易沿线商业都市最先崛起,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北方商业城市和人口都较多,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政策内容的论述,且抑商政策有所松弛不符合和史实,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0.(2024春•安溪县期末)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要求学生结合丝绸之路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物产传入中原,中原的丝和丝织品以及铸铁、凿井等技术通过这条道路西传,D项正确;西汉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发展并不需要依赖世界市场,排除A项;“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当时最主要的原因是道路开通,排除B项;“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二.材料题(共3小题)21.(2024秋•湖北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有所损益”在制度上的表现。【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要结合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来解答。(2)本题主要考查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要结合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的影响来解答。【解答】(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措施:据材料一信息“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及图片中皇帝、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九卿相关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使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三公辅佐皇帝,九卿分掌具体事务;据材料图片郡尉、郡守、郡丞、县尉、县令、县丞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考核。(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朝继承秦朝创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汉朝在中央创设了中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设置了刺史。故答案为:(1)措施:在中央确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大权;确立三公九卿制,三公辅佐皇帝,九卿分掌具体事务;在全国推广郡县制,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考核。(2)表现:汉朝继承秦朝创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汉朝在中央创设了中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设置了刺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22.(2024秋•湖北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一方面吸收了道家与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制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神学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回答了汉武帝“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垂问乎天人之应”等问题,使儒学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从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在具体政治实践中,董仲舒一改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的缺点,继承了荀子的外王路径,改造儒学,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使儒学能够满足封建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等现实政治的需要。——摘编自王杰《汉代神权政治的重新确立——董仲舒与儒学的神化》材料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实现了与政权的有机结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其后果正如有些学者所说,“自从儒学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的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他们不能不受到皇权的制约与束缚,而为了那些利益,儒生从此也不能不采取实际而灵活的策略与态度”。——摘编自申波《论董仲舒对儒学的法家化改造》(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汉代儒学发展的原因,解题关键信息是“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2)本题侧重于考查汉代儒学发展的特点和影响,解题关键信息是“新儒学一方面吸收了道家与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制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神学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一改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的缺点,继承了荀子的外王路径,改造儒学”“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使儒学能够满足封建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等现实政治的需要”“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一方面吸收了道家与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实现了与政权的有机结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的自由”“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解答】(1)时空是汉朝(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一“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可知,西汉中期政治统治的现实需要;根据材料一“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可知,董仲舒对于传统儒学的新解释;根据材料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根据材料一“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可知,汉武帝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2)时空是:汉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新儒学一方面吸收了道家与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可以得出吸收融合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根据材料一“制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神学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可以得出神化君权;根据材料一“一改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的缺点,继承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中医妇科师承教育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化生产线设备采购合同补充协议3篇
- 2024进出口业务销售合同范本
- 2025不锈钢水箱售后服务与维护保养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潜孔钻租赁业务协议要约一
- 家用电烤盘建设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个人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抵押贷款合同终止及债权债务处理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消费信贷融资委托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宁夏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12914-2008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
- GB/T 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含评分标准)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课件(完整版)
- 线缆包覆挤塑模设计和原理
- TSG ZF001-2006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开店》
- 锅炉升降平台管理
- 200m3╱h净化水处理站设计方案
- 个体化健康教育记录表格模板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