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错误的是()A.植树造林,保护好森林,即保护好“青山”也能使“绿水”得到保障B.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C.生态环境保护好的地区,政府会直接发放大量的金钱补贴D.工业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很重要,发展不能以破坏和牺牲环境为代价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及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C.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细菌可以属于分解者或消费者或生产者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属于受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①葵花朵朵向太阳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④草盛豆苗稀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⑥北雁南飞⑦草尽狐兔愁A.②④⑤⑦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④⑤⑥⑦4、如图为某鱼塘能量传递示意图(数值单位:J·m−2·a−1),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0%B.太阳鱼产生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b中C.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b、c、d、e、f的总和D.周边的无机环境也参与了该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5、通过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对阻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青土湖的演替顺序为荒漠→盐化草甸→草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青土湖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人为因素引发了青土湖的演替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D.严重缺水时青土湖无法形成顶极群落6、橘小实蝇成体长约10毫米,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可危害柑橘、柚子、芒果等250余种果实。研究人员在不同果园中设置捕虫瓶,比较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各类果树混合栽培,可能会增加橘小实蝇爆发的风险B.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性别比例C.在柑橘与柚子的混栽园中,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会持续增加D.9月26日前后种群数量约为环境容纳量的1/2,是防治橘小实蝇的最佳时机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波,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给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的天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B.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8、如图表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种群的数量各不相同C.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D.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32℃、90%时,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9、某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由“农作物→蝗虫→青蛙”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单位是J·hm-2·a-l(计算时保留一位小数)。若蛇迁入了该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B.青蛙是次级消费者,其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小于6×105J/(hm2·a)C.蛇的迁入增加了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蝗虫及其天敌的数量D.如果该食物链受到难分解有毒物质的污染,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是农作物10、如图为深海冷泉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其中的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通过与硫酸盐还原菌组成的联合体催化甲烷释放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烷氧化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可能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最终转变为热能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11、两个拥有相似功能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生态等值生物。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种的生态龛的值越大,该物种可能越容易被淘汰B.两个食物来源不同的种群,它们的生态位也可能有重叠C.生态等值生物拥有相似功能的生态位,但无竞争关系D.剧烈的种内竞争将导致某种动物的食性和栖息地发生变化12、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环境越来越恶劣。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塞罕坝的奇迹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D.我国西北地区的所有荒漠地带都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13、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14、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自养类群可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B.演替在120天后趋于稳定,生物数量不变C.演替达到稳定后,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数量金字塔是倒金字塔形D.演替达到稳定后,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能量金字塔是倒金字塔形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6、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8、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其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19、种群的数量变化有_______几种类型。20、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21、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______22、生态农业工程。
生态农业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3分)23、结合下列材料;对以下问题分析并作答:
(1)如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若图2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现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个。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4、发展绿色无公害饲料是21世纪饲料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为了开发绿色肉牛饲料,专家研究了传统饲料和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牛生长的影响以及饲料的开发应用。
(1)等量的不同饲料对肉牛生长的影响及日收益情况见下表。
。
饲料处理。
平均日增重(g)
日收益(元/天)
对照组。
基础日粮。
1.68±0.22
30.85
试验1组。
15%微生物发酵饲料。
1.79±0.22
33.28
试验2组。
25%微生物发酵饲料。
1.90±0.39
35.77
本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
(2)传统饲料中也会添加一些微生物;可将饲料中的有机物分解为利于肉牛吸收的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等小分子物质,常用的添加菌种是乳酸杆菌,其异化作用类型属于______型,可以在肉牛肠道中正常生存,而肠道中其它益生菌很少能存活,所以传统饲料所用菌种有限。
(3)结合上述信息;分析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制作微生物发酵饲料一般用农作物的茎、叶、果实作为培养基,若改用厨余垃圾,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好处是______________。25、农田多样性种植(套作、邻作等)可以有效防止虫害。研究发现,烟粉虱生活在番茄叶面,以吸取叶内汁液为食,引起叶片营养不良,从而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黄瓜邻作(黄瓜吸引烟粉虱天敌)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种植模式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若虫数量(头/叶)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下部叶番茄单作24.75.40.630.5番茄黄瓜邻作2.10.30.51.2
回答下列问题:
(1)烟粉虱和番茄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烟粉虱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据表分析,烟粉虱种群分布的空间特征是________。由番茄单作转为番茄黄瓜邻作,黄瓜吸引烟粉虱天敌捕食,显著降低烟粉虱虫害,从种群数量特征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答两点)。
(3)番茄黄瓜邻作可以使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原因是________。多样性种植防治虫害属于________防治,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功能。26、下图是研究者调查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t.km-2.a-1)流动过程。
(1)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第四营养级到第五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来源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输入长江口水域的总能量/总呼吸量的值为2.8,表明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达到/未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近些年来,长江口水域因为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浮游植物数量激增。牡蛎是一种滤食性动物,大量牡蛎聚集形成的牡蛎礁为许多底栖动物和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与摄食场所。下表为放养牡蛎长江口水域底栖动物及水体变化情况。组别底栖动物水体物种数密度(ind/m2)生物量(g/m2)叶绿素a(μg/L)无机氮(mg/L)总磷(mg/L)总磷(mg/L)放养牡蛎组617.011.469.110.6350.042未处理组34.30.1616.770.7230.089
通过表中数据可知放养牡蛎后_____________(加剧/减弱)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长江口水域放养牡蛎后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27、长治漳泽湖湿地公园的良性发展明显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甲图为某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示意图,乙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F营养级示意图(a、b;c表示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样方法调查该生态系统某种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和_____。
(2)该湿地中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_____结构,这些植物在图甲中可用______(字母)表示。要研究某种动物的______;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______,碳在图甲A、B、C之间以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图乙中能量c1是______。若F的摄入量为e,其粪便中能量值为f,c1中能量值为m,b的能量值为n,则最终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值最少是______。
(4)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5)当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修复、重建,这就是生态工程建设、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______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详解】
A;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因此,植树造林,保护好森林,即保护好“青山”也能使“绿水”得到保障,A正确;
B;生态系统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B正确;
C;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可能给予适当补贴,但不可能是大量金钱的补贴,另外“金山银山”并不完全是金钱的意思,C错误;
D;工业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很重要;但发展不能以破坏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因为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也是工业农业生产的保障,D正确。
故选C。2、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动物大多属于消费者;少数腐生动物如蚯蚓等属于分解者,A错误;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也可能是生产者;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
C;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错误;
D;细菌可以属于分解者(如腐生细菌)、消费者(如寄生细菌)、生产者(如硝化细菌);D正确。
故选D。3、A【分析】【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
①葵花朵朵向太阳;③荒漠中的植被稀少、⑥北雁南飞分别体现了太阳、水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而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④草盛豆苗稀、⑤蚂蚁合作搬运食物、⑦草尽狐兔愁都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BCD错误。
故选A。4、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4;能量传递效率:10%~20%。
【详解】
A;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次级消费者太阳鱼的同化量约为初级消费者的20%,A正确;
B、太阳鱼粪便中的有机物实质是浮游动物的遗体残骸,故属于浮游动物流向分解者的b;B正确;
C、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c、b;e;e的能量中包含了d、f,C错误;
D;碳循环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的过程;周边环境会参与该系统的碳循环,D正确。
故选C。5、D【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
A;由于青土湖保留了土壤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由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可知;人为因素引发了青土湖的演替,B正确;
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C正确;
D;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演替达到最终的平衡状态;即顶极群落,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有所不同,其群落最终会演替到各自的顶极群落,D错误。
故选D。6、A【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详解】
A;由图可知;柑橘与柚子混合种植时,诱捕到的橘小实蝇数量多,即各类水果混合栽培时,橘小实蝇种群密度大,可能会增加橘小实蝇爆发的风险,A正确;
B;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并不能直接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B错误;
C;由图可知;在柑橘与柚子的混栽园中,后期诱捕到的橘小实蝇数量在减少,说明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后期会减少,C错误;
D;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应越早越好;应在K/2之前防治,D错误。
故选A。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详解】
A;蚂蚁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了一定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蜜露”属于蚜虫的粪便;其中含有的能量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B错误;
C;据题干信息;报警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该信息可以在蚜虫间传递,也可以在蚜虫与蚂蚁间传递,C正确;
D;据题干信息;蚂蚁和蚜虫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ACD。8、A:C:D【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图表示的是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自变量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因变量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中温度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
【详解】
A;由图可知;该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A正确;
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曲线纵坐标数值有时会相同,即种群的数量有时会相同,B错误;
C;同种相对湿度条件下;不同温度对应的种群数量不同,故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C正确;
D;由图可知;图中温度为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该条件下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D正确。
故选ACD。9、A: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之比;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和迁出率及迁入率;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动物的同化能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主要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
【详解】
A;食物链的营养关系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A正确;
B、青蛙捕食蝗虫,是次级消费者,其同化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散失、暂时未被利用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据图可知其同化量为2.25×107J/(hm·a),其中呼吸量为2.18×107J/(hm·a),暂时未被利用的为1×107J/(hm·a),则流向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的6×105J/(hm·a),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小于6×105J/(hm·a);B正确;
C;蛇的迁入会对青蛙的捕食增多;青蛙减少,则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蝗虫数量会增加,其天敌青蛙的数量减少,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故如果该食物链受到难分解有毒物质的污染,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是农作物,D正确。
故选ABD。10、A: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据题意可知;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当共生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合成有机物是其作为生产者,当共生甲烷氧化菌直接利用甲烷中能源时其作为分解者,A正确;
B;由图可知;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海虾不是共生多毛类动物)和种间竞争(二者共同食物来源有贻贝类和管状蠕虫类),B正确;
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甲烷和硫酸盐释放的能量;C错误;
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医学研究价值为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B。11、A:B:C【分析】【分析】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经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详解】
A;某物种的生态龛的值越大;即在生态系统中该物种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越大,一旦环境变恶劣,这种生物较容易被淘汰,A正确;
B;研究某种生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可见,两个食物来源不同的种群,它们的生态位也可能有重叠,B正确;
C;生态等值生物拥有相似功能的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所以他们之间没有竞争关系,C正确;
D;剧烈的种内竞争不会导致该种动物的食性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ABC。12、A:B【分析】【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
【详解】
A;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该过程中由于具有一定的土壤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塞罕坝的奇迹是将北方沙漠演变为林场的过程;该过程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
C;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群落水平的特征;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错误;
D;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因为缺失水分等气候条件,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D错误。
故选AB。13、B:D【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即500时,增长速率最大,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图中曲线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即K/2时,增长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补充量最多,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正确;
C;由题意分析可知K值是1000;当亲体数量大于1000时,一个繁殖周期过后的种群数量(补充量)可能趋近K值,不一定与亲体数量相等,C错误;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BD。14、A:B:D【分析】【分析】
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灭菌后的裸石上无任何生物;该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A错误;
B;由图1可知;演替到120天时,新增物种数为0,即不再增加,演替趋于稳定,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不变,但生物数量不一定不再改变,B错误;
C;由图2可知;120天后,异养类群圆圈面积较自养类群圆圈面积大,即数量可能较多,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据此推测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倒金字塔形,C正确;
D;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因此能量金字塔是正金字塔形,D错误。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短。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解析】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既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变快未发生改变16、略
【分析】【分析】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睛】【解析】丰富度17、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的自净能力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解析】负反馈调节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可持续发展自然、经济、社会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增长、波动、稳定、下降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循环重复使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实验题(共1题,共3分)23、略
【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图2所示为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种群密度在A~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增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密度为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最大;种群密度在C~D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减小,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密度为E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酵母菌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每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400÷(0.1mm3×10-3)×稀释的倍数。并且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相关注意点;如:取样时要先振荡摇匀;酵母菌浓度过高时要加水稀释、计数时只数上边线和左边线的菌体数等。
【详解】
(1)据图分析;①表示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②表示两个竞争能力差异较大的两个种群,③表示互利共生的两个种群,④表示两个寄生关系的种群,所以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分别是③,②,①,④。
(2)在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最大,所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N×(1+150%)×(1+150%)=6.25N。
(3)根据题意可知,5个中方格共80个小室内有酵母菌44个,则整个计数室酵母菌数量=44÷80×400=220个,并且酵母菌样品稀释了100倍,因此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220÷(0.1mm3×10-3)×100=2.2×108个。
【点睛】
第一小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种间关系的曲线的识别与判断,意在强化学生对四种曲线的识记、理解与掌握。第二小题结合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要求考生明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曲线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解析】③②①④增长型6.25N2.2108五、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4、略
【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详解】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更有效的增加肉牛重量;提高经济效益;且25%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增重效果更好。
(2)传统饲料中也会添加一些微生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将饲料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氨基酸;多肽等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以被肉牛直接吸收,经常添加的菌种是乳酸杆菌,乳酸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厌氧型,因此可以在肉牛肠道中正常生存,而其它益生菌很少在肠道中很难存活,因而能在传统饲料作用的菌种很有限。
(3)与传统的饲料相比;微生物发酵饲料表现出以下优点:如可供选择菌种多;分解效率更高,更利于肉牛的吸收;从而更能增加经济效益等。
(4)制作微生物发酵饲料通常选用农作物的茎;叶、果实作为培养基;现用厨余垃圾作为作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培养基,则实现了废物的循环利用,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点睛】
能够找到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并能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理解无废弃物农业的优势也是本题的考查点。【解析】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增加肉牛重量、提高经济效益,且25%的微生物发酵饲料效果更好。氨基酸、多肽厌氧可选择菌种多;分解效率更高,更利于肉牛的吸收;增加效益物质循环利用25、略
【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一)垂直结构:
(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二)水平结构:
(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1)
烟粉虱刺吸番茄植株的汁液;故烟粉虱与番茄为寄生关系,烟粉虱属于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物质循环。
(2)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烟粉虱成虫数量发生变化;但其空间分布类型仍为集群分布,由番茄单作转为番茄黄瓜邻作,黄瓜吸引烟粉虱天敌捕食,导致烟粉虱种群密度显著下降,且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显著降低烟粉虱虫害。
(3)
番茄黄瓜邻作;黄瓜吸引烟粉虱天敌捕食,使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更复杂,使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多样性种植防治虫害属于生物防治,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解析】(1)寄生加快物质循环。
(2)集群分布导致烟粉虱种群密度显著下降;且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3)黄瓜吸引烟粉虱天敌捕食,使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更复杂,使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物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6、略
【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
2;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
长江口水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食物链方向单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税务宣传普及工作总结
- 金融基础练习测试卷
- 2024年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中央闭锁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温离心玻璃棉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脑用音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脚踏式浴缸排水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浅纺设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槽型光电开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打蜡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喷涂车间年总结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RBT214-2023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评定质量手册
- 数字化转型工作手册(图文版)
- 江苏南京鼓楼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 数据中心容灾备份方案
- 绿化园林技术交底
- 瑜伽肩颈理疗修复课程设计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探讨电影中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共鸣
- 2024年沈阳水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