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在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时,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主要责备美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A.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B.英法维护和平的正义战争C.帝国主义掠夺战争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2、1947年,英国发表《印度独立方案》,宣布将英属印度按居民的宗教信仰分为印度教徒聚居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聚居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各土邦可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根据此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治,成为英联邦中两个具有独立地位的自治领。英国的这一政策A.尊重了印度居民的民族自决权B.捍卫了英国在印度地区的影响力C.不利于印巴地区的稳定与发展D.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求3、有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A.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B.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C.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D.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4、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漫画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A.美国、英国、法国B.英国、法国、苏联C.美国、英国、苏联D.美国、法国、苏联5、在一战的诸多各色战役中,下列哪一战役和另外三个战役的发动方不同的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6、对已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苏联西方世界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继续敌视苏联,并竭力阻挠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事务性联系的发展;另一种是要求停止反苏挑衅,扩大与苏联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其中的“另一种”倾向主要反映出当时A.苏联已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B.西方开始效仿计划经济体制C.苏联与西方经济具有互补性D.新经济政策的效果异常显著7、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一变化说明A.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B.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共识C.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D.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8、材料两伊之间长期以来存在边界和领土纠纷。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和伊拉克世俗领导者萨达姆的思想相悖;他们制定的国家战略决策导致两伊相互对立。20世纪初,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剧了域外势力干涉的广度和深度,战争一触即发。两伊战争刺激了中东各国对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两伊战争结束时,伊拉克军队已扩充至。

100万人;并拥有大批新式武器,伊拉克将数十亿美元用于扩充军备,成为中东和海湾地区的军事大国。战争对中东和世界石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触发了西方世界新的经济危机。

战后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联系得到加强;且借两伊战争之机达到了在海湾地区建立基地的目的。

——据杨明星<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简析两伊战争的影响。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美国及其盟军在西线和苏联在东线向柏林进军前,已精疲力竭的德国分裂导致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带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军事真空。于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了:这两支正进行渗透的军队中有哪一方会填补这个真空?这是一个充满了政治和战略色彩的问题。

凭着对反共产主义的狂热和对苏联图谋东欧的警惕;英国首相丘吉尔希望盟军能东至柏林和南至布拉格,这样一来在与俄国人就这个前纳粹卫星国的政治未来讨价还价时能处于一个有利地位。但美国拒绝了他的计划。总统罗斯福有赖于在远东与日本的战争中俄国人的援助,他手下的将军告诉他在1946年11月前这场战争不会以胜利告终。他也猜测美国人民不会容忍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在欧洲继续保持军事存在,因此把苏军看作是对德国军事力量复兴的一种有效制约。结果,在德国的艾森豪威尔接到命令,在苏军继续前进解放柏林和布拉格时在易北河停下东进的脚步。4月25日,美苏士兵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握手。

——摘编自(美)科勒《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期英美首脑对进军德国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欧洲大陆中心地带巨大的军事真空”是如何被“填补”的10、材料:二战后;人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将“人权”写入国际文件,并纳入国际法的范畴。1946年联合国成立人权委员会。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该委员会起草的《世界人权宣言》,共30条,第一条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它在重申近代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论之后,强调“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这就是说,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没有生存权,其他一切权利无从谈起,宣言在确认私有财产权的基础上还规定了各种个人权利和自由,同时,还规定了社会保障、免于失业、同工同酬,给薪休假、受教育和适度生活水平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说明宣言是各种意识形态在战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妥协的产物,它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某些西方大国从一开始就想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该宣言是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国际文件。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人权宣言》的特点。1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早在1915年;德国就通过丹麦向俄国作和谈试探。接着,又通过俄国皇宫的一女侍官向沙皇接连递信。1916年7月起,德俄双方在瑞典首都频繁进行非官方的外交和谈。德国试图与俄国单独媾和,以分化协约国集团,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只是因俄国受制于英法俄三国协约,以及国内主战派的激烈反对,德俄单独媾和未获成功。1916年下半年,随着各交战国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加剧和阶级、民族矛盾的激化,人民和平呼声日高,统治集团中的主和派也积极活动。德国抢先提出和谈,以缓和国内外矛盾。

12月12日;德国政府以自己及其同盟国的名义向协约国发出照会,建议和谈。但没有提出具体条件,只是泛谈“和平与和解”。贝特曼踌躇满志地以为协约国的答复“将不会是拒绝”。然而他对形势的估计又错了。在协约国阵营中,主和派的力量尚不足以左右政府的政策。法国的白里安政府视德国的和谈为“陷阱”,英国刚上台的劳合·乔治则是带着一个争取全面胜利的方案执掌政权的,俄国不敢单独行动。12月30日,协约国集团以“赎罪;赔款和保证”的前提条件回答了德国的和谈建议。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德国要求与协约国和谈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德国要求和谈愿望最终破灭的原因。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人国家巴勒斯坦和犹太人国家以色列。为了遏制与消灭以色列,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埃及组织阿拉伯国家开展了长达30多年的五次中东战争。其间,苏联向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提供了军事等援助。每次战后,埃及损失都是最惨重的。后来,埃及意识到,只要有美国支持以色列,战争就成为死局,于是主动倒向美国。美国在1980年代,出于控制苏伊士运河的需要,答应向埃及提供多达几十亿美元的援助。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伊拉克和伊朗两大强国交战8年。此后又爆发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世界互相残杀,美国不断搅局。从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就再也没有爆发新的中东战争。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

——摘编自(日)田上四郎《中东战争全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年以后没有爆发新一轮中东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东战争问题给世人哪些启示。1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73年7月,46个非洲和太平洋国家提出集团对集团的谈判原则,派出统一代表与欧洲共同体进行谈判,经过18个月的谈判,欧洲共同体被迫不断作出让步。1975年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贸易与经济协定。主要内容为: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国待遇。制定“稳定出口收入制度”,当46国34种初级产品因出口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时,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欧洲共同体5年内向46国提供35亿欧洲计算单位(合46.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多哥总统称,协定的签字是“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史上空前的事件”,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认为该协定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经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强调欧洲共同体愿意同发展中国家建立以经济相互依存为基础的长期关系。1973年7月,46个非洲和太平洋国家提出集团对集团的谈判原则,派出统一代表与欧洲共同体进行谈判,经过18个月的谈判,欧洲共同体被迫不断作出让步。1975年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贸易与经济协定。主要内容为: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国待遇。制定“稳定出口收入制度”,当46国34种初级产品因出口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时,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欧洲共同体5年内向46国提供35亿欧洲计算单位(合46.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多哥总统称,协定的签字是“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史上空前的事件”,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认为该协定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经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强调欧洲共同体愿意同发展中国家建立以经济相互依存为基础的长期关系。——摘编自李植梅、高明振《当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美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洛美协定的历史影响。1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的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再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开始考虑采取措施来减缓日本侵略,劝阻美国政府对日出售飞机与零件,建议对华提供贷款。1939年3月,日本占领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中国海域,威胁美国在西太平洋利益。6至7月,日本狂炸重庆,美国大使住宅几未能免。7月26日,罗斯福决定通知日本:美国将在半年后废除美日通商条约。1940年3月,日本在南京炮制汪精卫伪政权,美国决定向蒋介石政府提供贷款。7月26日,日本提出建立以日、满、华为基干的大东亚共荣圈,将南进政策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同日,美国正式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润滑油、头等废金属。9月,三国轴心同盟成立,美国再次宣布贷款给中国,禁止对日输出各种废钢铁,抽回美国在日本的投资。10月12日,罗斯福发表演讲:“美国人民、所有美洲国家的人民都反对绥靖主义。”11月30日,日本正式承认汪伪政权,罗斯福于当天宣布贷款给蒋介石政府1亿美元。12月,美国调拨100架驱逐机给中国,保卫滇缅公路。——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第5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1940年美国对日本侵华所持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8~1940年美国对日本侵华所持态度变化的原因15、材料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并修筑防御工事,还拒绝埃及和叙利亚归还土地的要求,引发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失败后的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忍辱负重,积极扩军备战,希望收回失地,并渴望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埃及经济一直低迷不振,总统萨达特认为在进行任何国内改革之前必须先克服上次战争战败带来的耻辱。美苏两超级大国的介入也使得该地区局势更趋复杂。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战争较量后,最终阿以双方以平局收场。阿拉伯国家通过这场战争获得了一些成果,扭转了之前三次中东战争接连失败的状态,使双方在战略上恢复了平衡。战后埃及率先开启了与以色列的和谈,签署和平协议,成功收回西奈半岛。而叙利亚并没有收回戈兰高地,叙以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战时,阿拉伯国家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纷纷拿起石油武器,宣布对美国等西方家实行石油禁运,引发西方1973年石油危机。--陈光文《中东乱局之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6、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条约或会议。

。时间。

会议或条约。

简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19年。

《凡尔赛和约》

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围绕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联合国宪章》

共分19章111条。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1968年7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共有187个。

2019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文明发展;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列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条约,其中蕴含着全球治理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12分)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详解】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他们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掠夺战争。C项正确;一战并非只由德国发动,还包括奥匈帝国,故排除A项;英法也属于帝国主义国家,因此他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战争,B项错误;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故D项排除。2、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实行印巴分治,这一政策人为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矛盾产生,不利于印巴地区的稳定和发展,C正确;印巴分治并未尊重印度居民的自决权,排除A;印巴分治实英国在印度地区影响力下降的结果,排除B;印巴分治体现了英国殖民者不尊重印度地区的体现,排除D。3、A【分析】该学者强调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各自的反应,苏联大力发展核力量与美国竞争,美国更多地干预他国或地区的事务,卷入越南战争泥潭中,美苏对抗加剧,A项正确;冷战期间,美国战略的重心一直在欧洲,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与本题主旨不符,可排除;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的是“铁幕演说”,排除D项。故答案为A项。4、C【分析】【详解】

这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漫画海报,题眼是“1942年”,对德作战的国家不包括法国,因为法国已于1940年败亡,故排除含有法国的选项;或是从漫画中三个袖口的国旗样式也能分辨出三个国家来。正确的选项为C。5、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记忆与理解的准确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很多大型的战役,其中索姆河战役是英法联军主动发动的,其它三项均为同盟国发动,故C项正确。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索姆河战役6、C【分析】【详解】

“要求停止反苏挑衅,扩大与苏联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实际上是主张同苏联进行贸易,实现经济上的互补性,C正确;A中已经打破说法绝对;B中西方仿效不符合事实;材料论述的应该是斯大林模式时期,D错误。7、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西方各国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组建了八国联军,战后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此时的中国在不图变革就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在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体现的是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A选项符合题意。变法图存的主张仍然受到顽固派的阻碍,B选项排除。广泛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亡图存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D选项排除。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据材料“两伊之间长期以来存在边界和领土纠纷”可得出边界和领土纷争;据材料“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和伊拉克世俗领导者萨达姆的思想相悖”可得出宗教矛盾和领导者思想的不同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据材料“他们制定的国家战略决策导致两伊相互对立”可知;国家战略决策的冲突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据材料“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剧了域外势力干涉的广度和深度”可得出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大国的干预激化了两伊矛盾。

(2)据材料“两伊战争刺激了中东各国对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可得出加中东地区形势紧张,即引发军备竞赛;据材料“成为中东和海湾地区的军事大国”可得出伊拉克成为地区军事大国;据材料“触发了西方世界新的经济危机”可知,触发经济危机;据材料“战后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联系得到加强”可得出加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解析】(1)原因:边界和领土纷争;宗教矛盾;领导者的影响:国家战略决策的冲突;石油资源的开发;大国的干预。

(2)加中东地区形势紧张(引发军备竞赛):伊拉克成为地区军事大国;触发经济危机;加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凭着对反共产主义的狂热和对苏联图谋东欧的警惕;英国首相丘吉尔希望盟军能东至柏林和南至布拉格与俄国人讨价还价时能处于一个有利地位”可知英国希望加速进军,可从反共思潮;警惕苏联、战略需要概括其原因;根据材料“总统罗斯福有赖于在远东与日本的战争中俄国人的援助这场战争不会以胜利告终美国人民不会容忍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在欧洲继续保持军事存在”可知美国希望放慢速度,可从美国自身战略需要、对战争的预测、国内舆论压力进行阐述其原因。

(2)结合所学从战后对德国的处置情况及两极格局在军事上的体现进行回答。【解析】(1)不同:英国要求加速进军;美国则放慢进军脚步。

原因:英国反共产主义的狂热;警惕苏联影响的扩大;获取战后与苏联争夺欧洲势力范围的筹码。美国要借助苏联力量尽快结束远东战争;认为短期内战争不会结束;长期参战会受到国内舆论的制约。

(2)德国被四国分区占领,冷战”导致德国被一分为二;北约和华约成立,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两极格局形成。10、略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和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概括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

(1)《世界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二战后,人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所涉及到的时间信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回答。

(2)《世界人权宣言》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该宣言是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国际文件”“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没有生存权,其他一切权利无从谈起”“重申近代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论”“宣言在确认私有财产权的基础上还规定了各种个人权利和自由,同时,还规定了社会保障、免于失业、同工同酬,给薪休假、受教育和适度生活水平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它是有历史局限性的”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解析】(1)背景: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普遍认识到人权的重要性;二战后,世界民主化思潮的发展;两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人权问题首次写入国际文件纳入国家法范畴;成立了专门的世界人权组织。

(2)特点:世界上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国际文件;继承近代以来的人权思想;强调生存权利至高无上;确认财产私有权;系统地提出保护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有历史局限性。11、略

【分析】本题考查一战期间德国要求与协约国和谈的历史背景和要求和谈的愿望最终破灭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一战期间德国要求与协约国和谈的历史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16年7月起,德俄双方在瑞典首都频繁进行非官方的外交和谈”“德国试图与俄国单独媾和,以分化协约国集团,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1916年下半年,随着各交战国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加剧和阶级、民族矛盾的激化,人民和平呼声日高”等信息分析得出。

(2)一战期间德国要求和谈愿望最终破灭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协约国阵营中,主和派的力量尚不足以左右政府的政策”“法国的白里安政府视德国的和谈为‘陷阱’,英国刚上台的劳合·乔治则是带着一个争取全面胜利的方案执掌政权的,俄国不敢单独行动”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点睛:本大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解析】(1)背景: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德俄进行了非官方的外交和谈;参战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

(2)原因:协约国中主和派力量的不足;三国协约的制约;协约国力量优势日益凸显;协约国提出的和谈条件超出了德国预设。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从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就再也没有爆发新的中东战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两极格局下美苏国家利益的博弈;战争对阿拉伯国家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阿拉伯国家缺少发动对以色列战争的组织者、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与互相残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

(2)关于启示;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大国利益博弈影响地区稳定;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对待国际社会的历史遗留问题应当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家利益之间既充满斗争和也需要妥协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解析】(1)原因:两极格局下美苏国家利益的博弈;战争对阿拉伯国家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阿拉伯国家缺少发动对以色列战争的组织者;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与互相残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2)启示:大国利益博弈影响地区稳定;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对待国际社会的历史遗留问题应当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家利益之间既充满斗争,也需要妥协。1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1973年7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第三世界的兴起;经济危机、冷战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根据材料“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制定‘稳定出口收入制度’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经济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答案。【解析】(1)第三世界的崛起;欧洲爆发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苏美对亚;非、拉美地区的扩张和对欧洲霸权的争夺日益加剧;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2)单方面的贸易优惠,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稳定出口收入的补贴措施和经济援助,有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单一结构;是两欧国家顺应国际政治经济变化,逐步向第三世界靠拢,加强彼此关系的举措,有利于提高其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但洛美协定没有从根本上铲除欧洲经济共同体同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关系。14、略

【分析】【详解】

(1)变化:根据材料“开始考虑采取措施来减缓日本侵略...建议对华提供贷款”“废除美日通商条约”可以对比判断出美国对于日本侵华的态度转化。

(2)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美国自身利益角度、美国国家政策角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局态势、美国经济发展角度、统治者态度等进行分析。【解析】(1)变化:从推行绥靖政策;拒不援蒋抗日;转为采取行动应对,最终放弃绥靖政策、支援中国抗日。

(2)原因:中国抗日战争形势严峻,丧失大片领土;日本侵略势力膨胀,华盛顿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德意日轴心同盟成立,国际法西斯力量大增;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影响,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增强,设法捍卫自身利益;美国官员的推动,罗斯福总统的态度转变。15、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并修筑防御工事,还拒绝埃及和叙利亚归还土地的要求,引发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可得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埃叙两国对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的不满;根据材料“失败后的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忍辱负重,积极扩军备战,希望收回失地,并渴望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可得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叙利亚称霸中东的野心;根据材料“埃及经济一直低迷不振,总统萨达特认为在进行任何国内改革之前必须先克服上次战争战败带来的耻辱”,可得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埃及国内的经济低迷,希望借战争转移国内视线,洗刷耻辱;根据材料“美苏两超级大国的介入也使得该地区局势更趋复杂”,可得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美苏的争夺;结合所学可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还有:阿以矛盾由来已久,难以调和;以色列对埃叙两国的突然进攻预判不足,缺乏充分准备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阿以实现战略平衡、埃以关系走向正常化、以色列与叙利亚等国家的矛盾更加尖锐、石油危机引发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苏对中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等方面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的影响。【解析】(1)背景:阿以矛盾由来已久;难以调和;埃叙两国对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的不满;以色列对埃叙两国的突然进攻预判不足,缺乏充分准备;叙利亚称霸中东的野心;埃及国内的经济低迷,希望借战争转移国内视线,洗刷耻辱;美苏的争夺。

(2)影响:阿拉伯国家扭转了前几次中东战争的不利局势,与以色列实现了战略平衡;促使埃以关系走向正常化;以色列与叙利亚等国家的矛盾更加尖锐,为后来的地区冲突埋下祸根;石油危机出现,引发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苏对中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论证,根据材料中“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推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中“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815—1913年期间”,而这一时间段刚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而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初期”,而这一时间段则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结论: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对峙等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之出现波动。【解析】观点: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挫折。

论证:17—18世纪;殖民战争频繁,从三次英荷战争到英法战争,国际贸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顿。1914—1945年,爆发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陷入低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对峙,全球化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